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路程、速度”是小学四年级数学课本内容,穿插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是理解速度,会改写速度,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去解决问题。而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速度”的概念和“速度×时间=路程”的数学公式比较抽象,且学生们从未见过速度的表现形式。所以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了大量的生活素材,让学生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义,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时间、路程、速度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掌握三者的内在联系并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
一、课堂上要贯穿式引入学习任务
课堂导入环节是很重要的,主要功能是回顾旧知,为新知铺垫;创设情境,引出探究的问题。在这一环节,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不需学生作深入思考,问题的答案也简单明了。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具有明确的导向性。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路程问题很抽象,可以通过以下的事例引用,把要学习的路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贯穿于整个课堂。
例1:通过事例A“小芳家到学校要走2分钟,小刚从家到学校要走3分钟”、B“小丽从家到学校走了160米,小冬从家到学校走了210米”比一比谁快,让学生认识到快慢与时间和路程都有关系,缺一不可。从而导入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
一、课堂上要贯穿式引入学习任务
课堂导入环节是很重要的,主要功能是回顾旧知,为新知铺垫;创设情境,引出探究的问题。在这一环节,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不需学生作深入思考,问题的答案也简单明了。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具有明确的导向性。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路程问题很抽象,可以通过以下的事例引用,把要学习的路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贯穿于整个课堂。
例1:通过事例A“小芳家到学校要走2分钟,小刚从家到学校要走3分钟”、B“小丽从家到学校走了160米,小冬从家到学校走了210米”比一比谁快,让学生认识到快慢与时间和路程都有关系,缺一不可。从而导入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