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教会学生会学,改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结构,开展有效教学是现阶段物理基础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笔者认为:作为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关键在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可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观察实验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习题情境、实验情境等,来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尤其是创设能让学生受到“前科学概念”干扰的物理情境,使其思维产生冲突,更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强,例如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这种凭经验、直觉误断置疑的物理情景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将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良好的艺术效果。
二、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本中各种各样的电路图、滑轮组装配图、物态变化图像等等,都是从画图、识图及图像与实物转化的角度,训练学生对物理规律掌握的程度的,换句话说,也就是靠想象来认识物理规律,然后靠作图来进行分析、判断的。如“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节,在学习“导体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这一内容时,可启发学生联想“右手拿镰刀割麦子”的情形。根据“右手定则”,磁力线方向(麦子)、导体运动方向(镰刀)、导体中感生电流方向(四指)的关系就十分明确了。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想象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些超乎他们自己经验的形象;由于想象的材料来源于实践并与感知、记忆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识图、观察图表和模型等,来帮助学生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产生清晰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大知识范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三、合理运用各种教学现代媒体,开展物理课堂有效教学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阵地,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将教育改革创新的思想方法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动态等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因此要在45分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现代教学媒体应用势在必行。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索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计算机的视频音频图画,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刺激学生的大脑。加强教学信息传播力度。同时在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提倡做到五个“尽量”,即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总结;能让学生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在教学过程中,适度把握教学的密度和节奏,做到宜松则松、宜紧则紧、宜快则快、有张有弛、有静有动。不同类型课有不同的教法。如:启发式、探究式、愉快式、综合开放式等教法,真正做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如。
四、优化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因素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形成质量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流畅的教学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讲课的逻辑(包括语言逻辑和科学逻辑)性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榜样的长期的熏陶,能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规范性。“教学语言”除声音语言外,还包含身体语言。上课时教师表情,手势、动作、站位、运动等,都会对教学对象产生影响,知识丰富、姿态优雅,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象,对教师偶象的崇拜,容易转化成“粉丝”学习的动力,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五、捕捉生成,让学生“爱动”
非预设生成是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预设相左,或在教师预想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或过程。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非预设生成给课堂带来的结果往往具有两极性——尴尬或精彩。对教师个人来说,心里都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念头,担心非预设生成让自己在课堂上下不了台。如何使“非预设生成”的学习成果成为激励师生提高学习互动质量的催化剂呢?例如在《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时,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活动: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近距离观察书本上的文字。正当同学们还在边观察边讨论看到的奇秒景象时,后面传来两位男生的大声争论声:“左右反的”、“正的”,两人谁也不甘示弱,争得面红而赤,其它同学一下子被他俩的争吵声镇住了,教室顿时便鸦雀无声,“又是这两个捣蛋鬼”一股怒火由然而生,就在我即将要开口时,一个念头转变了我:何不给他俩一个解释的机会?我先请有争议的那个先站起来,要求他演示给大家看,只见他站起来举着凸透镜对着黑板上方的标语看,说看到了倒立、缩小、左右相反的字,我不动声色,让其它同学也试试,同学们通过观察证实他的说法,此时我马上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观察结果?“因为是远距离观察”,同学们在争议中不但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奇秒,同时还学到了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多动手、多动脑,一定会找到不一样的收获。课堂上学生提出“反的?”这样一个新问题,超出教师的预设,教师以“动态生成”的观念,能动地建构好动态的开放课堂。假如教师简单否定学生的意外问题,重新把学生拉回自己预设的轨道上来,那么,课堂教学就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我们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补充新鲜血液,进行有效教学。
总之,什么课堂是高效课堂,应该没有一个统一不变的模式,教学促使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课堂才能是有效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第四中学)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可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观察实验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习题情境、实验情境等,来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尤其是创设能让学生受到“前科学概念”干扰的物理情境,使其思维产生冲突,更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强,例如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这种凭经验、直觉误断置疑的物理情景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将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良好的艺术效果。
二、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本中各种各样的电路图、滑轮组装配图、物态变化图像等等,都是从画图、识图及图像与实物转化的角度,训练学生对物理规律掌握的程度的,换句话说,也就是靠想象来认识物理规律,然后靠作图来进行分析、判断的。如“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节,在学习“导体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这一内容时,可启发学生联想“右手拿镰刀割麦子”的情形。根据“右手定则”,磁力线方向(麦子)、导体运动方向(镰刀)、导体中感生电流方向(四指)的关系就十分明确了。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想象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些超乎他们自己经验的形象;由于想象的材料来源于实践并与感知、记忆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识图、观察图表和模型等,来帮助学生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产生清晰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大知识范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三、合理运用各种教学现代媒体,开展物理课堂有效教学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阵地,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将教育改革创新的思想方法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动态等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因此要在45分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现代教学媒体应用势在必行。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索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计算机的视频音频图画,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刺激学生的大脑。加强教学信息传播力度。同时在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提倡做到五个“尽量”,即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总结;能让学生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在教学过程中,适度把握教学的密度和节奏,做到宜松则松、宜紧则紧、宜快则快、有张有弛、有静有动。不同类型课有不同的教法。如:启发式、探究式、愉快式、综合开放式等教法,真正做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如。
四、优化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因素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形成质量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流畅的教学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讲课的逻辑(包括语言逻辑和科学逻辑)性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榜样的长期的熏陶,能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规范性。“教学语言”除声音语言外,还包含身体语言。上课时教师表情,手势、动作、站位、运动等,都会对教学对象产生影响,知识丰富、姿态优雅,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象,对教师偶象的崇拜,容易转化成“粉丝”学习的动力,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五、捕捉生成,让学生“爱动”
非预设生成是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预设相左,或在教师预想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或过程。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非预设生成给课堂带来的结果往往具有两极性——尴尬或精彩。对教师个人来说,心里都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念头,担心非预设生成让自己在课堂上下不了台。如何使“非预设生成”的学习成果成为激励师生提高学习互动质量的催化剂呢?例如在《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时,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活动: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近距离观察书本上的文字。正当同学们还在边观察边讨论看到的奇秒景象时,后面传来两位男生的大声争论声:“左右反的”、“正的”,两人谁也不甘示弱,争得面红而赤,其它同学一下子被他俩的争吵声镇住了,教室顿时便鸦雀无声,“又是这两个捣蛋鬼”一股怒火由然而生,就在我即将要开口时,一个念头转变了我:何不给他俩一个解释的机会?我先请有争议的那个先站起来,要求他演示给大家看,只见他站起来举着凸透镜对着黑板上方的标语看,说看到了倒立、缩小、左右相反的字,我不动声色,让其它同学也试试,同学们通过观察证实他的说法,此时我马上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观察结果?“因为是远距离观察”,同学们在争议中不但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奇秒,同时还学到了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多动手、多动脑,一定会找到不一样的收获。课堂上学生提出“反的?”这样一个新问题,超出教师的预设,教师以“动态生成”的观念,能动地建构好动态的开放课堂。假如教师简单否定学生的意外问题,重新把学生拉回自己预设的轨道上来,那么,课堂教学就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我们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补充新鲜血液,进行有效教学。
总之,什么课堂是高效课堂,应该没有一个统一不变的模式,教学促使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课堂才能是有效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