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就是不断创新的结果,因此,这门学科在创新能力的教育价值上很突出。在本文中,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结了几点策略,希望为未来化学教学活动改进提供一些参考的思路。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能力;学习主体
任何学科都是在创新中产生并随着创新的继续而不断茁壮成长,可以说,创新是一门学科得以延续的血液。然而,当前的应试教育模式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却显得十分乏力,导致众多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匮乏,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调整教师心态,营造创新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在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中,易出现“教师一言堂”的问题,而一旦课堂教学形成了这样一种风格,学生的话语权就会逐渐被剥夺,学生会也会渐渐丧失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重塑教师的心态,不仅做好知识的传播者,还应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在开放教学环境,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自主还给学生,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化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表独立见解,敢于与教师争论,与同伴争论,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自然、和谐的创新氛围。
二、重视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是人类感受和认识外部世界的第一步,就创新能力而言,它往往与观察力是成正比关系的。由化学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化学科学的每一次创新往往都来源于化学家们孜孜不倦、细致入微的观察行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观察抓起。一方面,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训练。注意观察实验装置、使用的药品颜色、实验的操作注意点等等。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利用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创新实验促进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只要观察力提升了,创新能力自然会得到相应的提升。例如在讲铁的性质时我们探讨了铁和稀硝酸的反应。我将实验做了改良。事先在一支滴管中放了一根铁丝,然后吸入一定量的稀硝酸,立即将其插入带有橡皮塞(塞上有空,可插入滴管)的大试管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的特点,反应中试管液面的变化,试管中气体颜色的变化,并由现象提出质疑①试管中的液面为什么会下降?②为什么当液面全部下降后有红棕色气体产生?③为什么溶液变为棕黄色?④为什么一定要把塞子塞紧?⑤尝试写出铁和稀硝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让让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反应实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总结,对所设计的问题讨论、探究,使得学生对实验的观察与思维活动紧密联系起来,真正达到由生动到具体到形象思维的升华。
三、注重动手实践活动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在现行的化学教学体制下,大多数的教学方式都是学生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取经过加工总结的“二手知识”,学生普遍缺乏动手实践获得“一手知识”的机会,这样的模式所导致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缺失。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例如,可利用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学生探究实验,教师为学生做好示范,努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能力。如在讲Fe2+与Fe3+的相互转化时,Fe2+如何变成Fe3+呢?如何根据实验桌上所给的试剂来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呢?(我给学生准备了FeCl3、FeCl2、氯水、铁粉、KSCN以及几支试管),引导学生从化合价角度去思考,学生根据氧化还原知识得出从Fe2+变成Fe3+需要加氧化剂,桌上的常见的氧化剂是氯水,于是有的同学就先动手做了在FeCl2中加了氯水,并且告诉大家他们的发现是溶液的颜色从浅绿色变为黄色。我又提示如何看到颜色变化更明显呢?学生马上就回答加KSCN,我追问什么时候加呢?是在加氯水前还是后,想清楚后把你更好的方案提出并给其他同学演示一下。后由一位同学给同学讲解并演示了实验,同学在下面指出操作过程中是否有不完善的地方。原本仅仅是个常规的实验,却在动手中使得整个实验变成了学生一起创新的活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教师提供实验操作的机会,又怎么会激发起学生那么多的想法呢?由此可见,重视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科学思路。
四、积极开展课下活动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时候,光是完成教学任务就已经显得时间不足了,如果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把课堂拓展到教室之外,只要这样才能给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如教师鼓励学生在课下组建一个临时的实验兴趣小组,将课堂上没能实践的实验思路自己动手操作一遍,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后自己动手找实验器材进行家庭小实验,如自制的水果电池等等,而创新就会在各种意想不到的实验探究中逐渐成长壮大起来。
总之,创新是很多能力和素质形成的基础,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不可跨越的任务,并且由于创新的实践操作充满新鲜感和趣味性,因此,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作用也颇为明显。由此可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学生发展和成长意义重大,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正视这种作用,更要在化学教学中以科学的策略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创新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化学学科的创新教学优势,更好地促成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郑华.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06期
[2]傅正兵.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理科考试研究,2015年16期
[3]梁晓康.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年3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能力;学习主体
任何学科都是在创新中产生并随着创新的继续而不断茁壮成长,可以说,创新是一门学科得以延续的血液。然而,当前的应试教育模式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却显得十分乏力,导致众多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匮乏,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调整教师心态,营造创新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在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中,易出现“教师一言堂”的问题,而一旦课堂教学形成了这样一种风格,学生的话语权就会逐渐被剥夺,学生会也会渐渐丧失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重塑教师的心态,不仅做好知识的传播者,还应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在开放教学环境,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自主还给学生,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化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表独立见解,敢于与教师争论,与同伴争论,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自然、和谐的创新氛围。
二、重视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是人类感受和认识外部世界的第一步,就创新能力而言,它往往与观察力是成正比关系的。由化学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化学科学的每一次创新往往都来源于化学家们孜孜不倦、细致入微的观察行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观察抓起。一方面,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训练。注意观察实验装置、使用的药品颜色、实验的操作注意点等等。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利用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创新实验促进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只要观察力提升了,创新能力自然会得到相应的提升。例如在讲铁的性质时我们探讨了铁和稀硝酸的反应。我将实验做了改良。事先在一支滴管中放了一根铁丝,然后吸入一定量的稀硝酸,立即将其插入带有橡皮塞(塞上有空,可插入滴管)的大试管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的特点,反应中试管液面的变化,试管中气体颜色的变化,并由现象提出质疑①试管中的液面为什么会下降?②为什么当液面全部下降后有红棕色气体产生?③为什么溶液变为棕黄色?④为什么一定要把塞子塞紧?⑤尝试写出铁和稀硝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让让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反应实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总结,对所设计的问题讨论、探究,使得学生对实验的观察与思维活动紧密联系起来,真正达到由生动到具体到形象思维的升华。
三、注重动手实践活动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在现行的化学教学体制下,大多数的教学方式都是学生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取经过加工总结的“二手知识”,学生普遍缺乏动手实践获得“一手知识”的机会,这样的模式所导致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缺失。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例如,可利用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学生探究实验,教师为学生做好示范,努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能力。如在讲Fe2+与Fe3+的相互转化时,Fe2+如何变成Fe3+呢?如何根据实验桌上所给的试剂来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呢?(我给学生准备了FeCl3、FeCl2、氯水、铁粉、KSCN以及几支试管),引导学生从化合价角度去思考,学生根据氧化还原知识得出从Fe2+变成Fe3+需要加氧化剂,桌上的常见的氧化剂是氯水,于是有的同学就先动手做了在FeCl2中加了氯水,并且告诉大家他们的发现是溶液的颜色从浅绿色变为黄色。我又提示如何看到颜色变化更明显呢?学生马上就回答加KSCN,我追问什么时候加呢?是在加氯水前还是后,想清楚后把你更好的方案提出并给其他同学演示一下。后由一位同学给同学讲解并演示了实验,同学在下面指出操作过程中是否有不完善的地方。原本仅仅是个常规的实验,却在动手中使得整个实验变成了学生一起创新的活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教师提供实验操作的机会,又怎么会激发起学生那么多的想法呢?由此可见,重视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科学思路。
四、积极开展课下活动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时候,光是完成教学任务就已经显得时间不足了,如果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把课堂拓展到教室之外,只要这样才能给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如教师鼓励学生在课下组建一个临时的实验兴趣小组,将课堂上没能实践的实验思路自己动手操作一遍,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后自己动手找实验器材进行家庭小实验,如自制的水果电池等等,而创新就会在各种意想不到的实验探究中逐渐成长壮大起来。
总之,创新是很多能力和素质形成的基础,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不可跨越的任务,并且由于创新的实践操作充满新鲜感和趣味性,因此,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作用也颇为明显。由此可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学生发展和成长意义重大,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正视这种作用,更要在化学教学中以科学的策略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创新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化学学科的创新教学优势,更好地促成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郑华.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06期
[2]傅正兵.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理科考试研究,2015年16期
[3]梁晓康.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