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献
在很多传统戏曲和小说中,常见某位功臣或其后代在违法犯禁大祸临头的时候,拿出一块皇帝特赐的“免死金牌”,于是当场转危为安。那么,古代真有这种人间法宝吗?有,就是历史上的“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又名“誓书铁券”、“金书铁契”等,是帝王赐给功臣们世代保存,可以享受免罪特权的凭证,一般用铁板制成,以丹朱书写其上,故得此名。 据史料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书写丹书以赋特权的做法。《周礼·秋官·司约》有载“
禅语说:“贪观天上月,失却掌中珠。” 当我们把眼睛盯着天上的月亮的时候,就会丢失手中的珍珠。“当下”就是手中的珍珠。安住在当下,就是用一颗快乐的心,把你的兴趣,集中在当下,全心全意去体验它。 我们一直活得很匆忙,不管是吃饭、走路、睡觉,总是没有耐性,总是急着想赶赴下一个目标;我们总是无法专注于“当下”;我们总是想着明天的事,明年的事,甚至下半辈子的事。 有人说“我明年要赚得更多”,有人说“我
古人云:“欲知大道,必先知史。知之越多,爱之越深。”中国人对花的感情源于悠久的历史,深邃的文化。我国植花种草,赏花的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诗经中有大量的人与花草的描写,在漫长的历史中,花草一直伴随着人们,上至达官贵胄,下至黎民百姓,花草是最平等的对待。因此,也出现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去吟哦,随着历史的变迁,花草也形势百出得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体现着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时代特色。插花随着时代的变迁
◎从形而上 由器而道 ——何谓花道之道 众所周知,古代文人以能“琴棋书画诗酒花”的诸般闲事为风雅,或者是把“琴棋书画”定为文人修养必须具备的四种才艺。尤其是到了宋代,在前人闲情文化的基础上,人们又把“点茶、插花、焚香和挂画”从诸般闲事中独立出来,将其格调抬高,汇总成“四般闲事”,作为道具装点在文人士大夫们的生活场景里。 实事求是的讲,花道一词在邻邦日本更为常见,我们中国的古人一直没有给插花这
◎中南禅茶 终南山自古产茶。《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民间相传神农氏正是在秦岭终南山发现茶之功用的。传说神农有特异功能,能看见药草在体内运行的情况。一日,神农吃茶后,发现茶水在体内运行,所到之处肠胃被清理的干干净净。于是,茶便被尊为药草之首,瑞草之魁。 “自古高僧爱斗茶”。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由于教义和僧侣活动的需要,茶很快就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禅茶是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贵在知己之非。尺有短长人有善恶,观照当下人心,利己自私者眾多。自然环境的恶化、社会人心的浮躁、重利轻义的物化,处处印证人类处于转型的裂变之中,而一切善念的转化都源自知非之心。不惑之年,人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越来越明白己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能内观己非,是弃恶从善的开始。凡利于众生的即善,凡利于自己的即恶,我们几十年的人生似乎都活在自己的圆圈之中,从未想过太多自己利益之外的空气、
一说起道,人们都认为很高深,但在庄子眼里,道也可以在瓦砾中,甚至在屎溺中。其实,道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道,是自然的,天性的,规律而变化的,因为存在着时空与个人之间的差别,可以说,任何对《道德经》的注解讲说,都已经或多或少地偏离了老子原来的本义,就如老子所说的道,也已偏离道本身一样。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佛门常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般若是梵语音译,指无上的大智慧。就老子本身而言,他
新朝末期,天下大乱,各路义军为争夺天下展开了厮杀。这一年,更始帝刘玄派柱天将军李宝率军攻打舞阴县,有一个李姓大户占据着城池,绿林军久攻不下。李宝见来硬的不行,便派人晓以利害,展开了思想攻势。李氏的首领对绿林军极不信任,回答说:“我听说宛城赵家唯一的孙子名叫赵熹,他为人讲信用,闻名南阳。如果他能够前来,我们就开门出降。” 刘玄听说此事,急忙命人征召赵熹。在他的想象中,赵熹一定是个头发花白,在当地德
自试香方以来,偏爱文人香,也就更偏好弥漫着大夫清致的宋代香。除了看重文人生活的朴素清雅有情趣,也感于文人香的选材严谨,配伍精妙,更符合“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初衷。 香事及宋,已从宗教祭祀皇家贡物走向了日常生活。从宋代史书到小说的描述都可看到香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已十分密切,香不仅用于宗教供奉,也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更与斗茶、插花、挂画并为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宋人评香,以清为
“直”在孔子以至儒家思想体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而过去研究孔子思想的人,对这一范畴似乎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一下孔子“直论”的内涵及其人格意义。 ◎“直”的内涵 “直”的基本含义是正直,其反义词是“枉”。枉即邪,即扭曲、不正。孔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不解其意,子夏解释说:“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