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尤其是新课改以来,教师应从过去单纯地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但是,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重教轻学现象依然严重。教师只顾埋头教书,缺乏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致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这些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关键词:提高;生物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10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认为教师应从过去单纯地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重教轻学的现象,教师只顾埋头教书,缺乏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致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这些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在本文中,笔者就生物教学中的学法指导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转变教学理念
1. 端正教学观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一提到“教学”,就被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教师“授课”,从而出现重教轻学的思想,这是对教学的误解。教师应该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把学法指导提到应有的高度。
2. 学法指导是教学过程中主导与主体两方面的有力协调体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那么,如何才能使主导与主体统一于教与学的活动中呢?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学法指导去完成。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成功的体现是学法指导,而学法指导的结果,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树立教法服务于学法的观念
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自觉主动地、创造性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研究教法,使教师的教学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而强调教法服务于学法,并非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反,它要求教师用教的艺术去促进学生学的艺术,这是教师主导作用最有力的体现。
二、重视学法指导
1. 类比法
生物概念之间通常有一种比较突出的联系,即不是意义相近,就是意义相反。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排泄与排遗,囊胚与胚囊,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等。在学习生物概念时,教师应注意分组、结对,进行归类对比,从而使学生搞清各对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
2. 从实验中认识问题的方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编九年义务教育生物第一、二册教材很明显地体现出了由实验得出结论的认识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认知方式,并贯彻到学习中,培养学生勤动手、勤思考的能力。这样,便可使学生养成从实验中探索知识的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3. 阅读自学的基本方法
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都要求学生进行阅读自学。阅读自学要有目的性、要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之后应归纳知识要点,找出难点,提出感到疑惑的问题从而引发思考。阅读自学可以激发求知欲,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知识归纳法
生物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内部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构制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常见的归纳方法有图示法、提纲法和列表法。图示法一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提纲法适用于单元总结,而列表法则更适应于期中或期末复习。学生掌握并实际运用这些方法就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果。
5. 科学记忆法
生物概念和用语等识记难是造成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1)采取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记忆就应该先密后疏。(2)编制记忆口诀。如学生经常搞乱脊髓前角、后角的神经纤维类型,教师可编成口诀“前运动、后感觉”使学生一次记住,长时不忘。(3)联想记忆法,即教师引导学生将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例如: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以结构想功能,以功能推结构,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十分有益。(4)利用“凝固理论”进行记忆。根据大脑在接受外来信息时会发生信息间干扰的心理学知识,让学生在接受信息后及时休息,使信息在大脑中“凝固下来”。
6. 掌握“五环节”学习法
五段学习法是将学习过程分为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等五个环节。目前许多学生只重视上课和作业而忽视了其他环节,形成不预习就上课,不复习就作业、练习的不良习惯,结果是上课听课效果差、练习难以顺利完成,使得学习被动,成绩难以提高。按照“五环节”学习法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知识及时得到巩固。
三、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的方式方法
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学法指导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进行准备,将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各环节中,指导学生如何记笔记,如何观察与对比等,使课堂教学成为学法指导的主渠道。
2. 学无定法。学法应因人而异,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学法指导也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进行个别指导,使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应创造机会让成绩优秀的学生谈他们成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之间结对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 提出明确的学法要求。如预习作业书面化,以便教师督促检查。在每单元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编写单元知识提纲等,经过训练,使这些要求逐渐被学生接受并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
总之,变教法研究为学法指导是教学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教师应该在这方面作长期努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渭源县清源中学 748200)
关键词:提高;生物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10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认为教师应从过去单纯地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重教轻学的现象,教师只顾埋头教书,缺乏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致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这些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在本文中,笔者就生物教学中的学法指导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转变教学理念
1. 端正教学观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一提到“教学”,就被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教师“授课”,从而出现重教轻学的思想,这是对教学的误解。教师应该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把学法指导提到应有的高度。
2. 学法指导是教学过程中主导与主体两方面的有力协调体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那么,如何才能使主导与主体统一于教与学的活动中呢?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学法指导去完成。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成功的体现是学法指导,而学法指导的结果,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树立教法服务于学法的观念
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自觉主动地、创造性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研究教法,使教师的教学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而强调教法服务于学法,并非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反,它要求教师用教的艺术去促进学生学的艺术,这是教师主导作用最有力的体现。
二、重视学法指导
1. 类比法
生物概念之间通常有一种比较突出的联系,即不是意义相近,就是意义相反。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排泄与排遗,囊胚与胚囊,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等。在学习生物概念时,教师应注意分组、结对,进行归类对比,从而使学生搞清各对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
2. 从实验中认识问题的方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编九年义务教育生物第一、二册教材很明显地体现出了由实验得出结论的认识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认知方式,并贯彻到学习中,培养学生勤动手、勤思考的能力。这样,便可使学生养成从实验中探索知识的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3. 阅读自学的基本方法
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都要求学生进行阅读自学。阅读自学要有目的性、要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之后应归纳知识要点,找出难点,提出感到疑惑的问题从而引发思考。阅读自学可以激发求知欲,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知识归纳法
生物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内部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构制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常见的归纳方法有图示法、提纲法和列表法。图示法一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提纲法适用于单元总结,而列表法则更适应于期中或期末复习。学生掌握并实际运用这些方法就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果。
5. 科学记忆法
生物概念和用语等识记难是造成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1)采取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记忆就应该先密后疏。(2)编制记忆口诀。如学生经常搞乱脊髓前角、后角的神经纤维类型,教师可编成口诀“前运动、后感觉”使学生一次记住,长时不忘。(3)联想记忆法,即教师引导学生将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例如: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以结构想功能,以功能推结构,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十分有益。(4)利用“凝固理论”进行记忆。根据大脑在接受外来信息时会发生信息间干扰的心理学知识,让学生在接受信息后及时休息,使信息在大脑中“凝固下来”。
6. 掌握“五环节”学习法
五段学习法是将学习过程分为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等五个环节。目前许多学生只重视上课和作业而忽视了其他环节,形成不预习就上课,不复习就作业、练习的不良习惯,结果是上课听课效果差、练习难以顺利完成,使得学习被动,成绩难以提高。按照“五环节”学习法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知识及时得到巩固。
三、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的方式方法
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学法指导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进行准备,将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各环节中,指导学生如何记笔记,如何观察与对比等,使课堂教学成为学法指导的主渠道。
2. 学无定法。学法应因人而异,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学法指导也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进行个别指导,使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应创造机会让成绩优秀的学生谈他们成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之间结对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 提出明确的学法要求。如预习作业书面化,以便教师督促检查。在每单元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编写单元知识提纲等,经过训练,使这些要求逐渐被学生接受并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
总之,变教法研究为学法指导是教学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教师应该在这方面作长期努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渭源县清源中学 74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