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跨越式跳高是四年级跳跃单元的重要教学内容,其动作由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等紧密衔接的四个部分组成。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等各项素质的发展。但腾空过杆动作对学生的自身素质与动作技巧要求较高,练习时容易产生恐惧与厌烦心理,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针对跨越式跳高动作的层次性,结合有效的情景设置,有效予以解决。
二、学情与技术分析
(一)学情分析
水平二四年级学生虽具有一定的跳跃能力,但主要以正面向前跳跃为主,而跨越式跳高是采用侧面斜线助跑,直腿依次摆动过杆,这与他们之前所掌握的跳跃方法应该说是大不相同。因此,在练习的时候会有一定的恐惧心理,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又具有一定的探究与分析能力,因此适当的设置情境并结合学生的竞争心理以及好奇心与表现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尝试性练习,逐步领会动作的要领,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并提高教学质量。
(二)技术分析
进行跨越式跳高教学时,首先要抓住如下动作的关键,一是助跑与起跳的有力衔接、二是两腿在空中依次摆动过杆。学生在练习时,往往会出现下述问题:因为分不清楚踏跳脚与摆动腿以及心理恐慌,所以经常找不准踏跳脚,更不用说能够过杆,因此在教学上可以进行适当的游戏化与情境化,有针对性地解决此问题。跨越式跳高的重难点在于有力踏跳与双腿依次摆动过杆,这两个动作都是下肢动作,而且有明确的分工,因而对腿部动作有很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强调左脚动作有时强调右脚动作,还要照顾到一些运动习惯相反的同学,可能导致学生思维混乱,不能有效掌握该动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此类现象出现。
三、教学技巧
本次课为第二课次,学习跨越式跳高的完整动作。重点为两腿依次过杆,难点是起跳脚有力踏跳。课的开始部分以反口令游戏入手,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缓和教学气氛。在基本部分环节,首先通过游戏比赛,使学生找准踏跳脚,再设置画“彩虹”情境让学生明白摆动腿在空中的运动轨迹,然后由教师加以讲解示范,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最后结合学生的运动心理,开展“挑战赛”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主动性,并通过教师的有效巡回指导,使学生在动作练习时能够巩固重点突破难点,不断提高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质量。
四、教学过程
(一)辅助教学
根据以上技术重难点分析,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1)通过左右脚单脚原地连续向上跳的比赛,找到有力踏跳脚,并进行命名,称之为踏跳脚,然后让学生用踏跳脚再一次原地连续向上跳,强化学生对踏跳脚的概念。(2)引入画“彩虹”情境,让学生踏跳脚不动,另外一只脚由内向外直腿摆动画彩虹,并将这只脚命名为彩虹脚,以此让学生明白两只脚的不同分工,不论学生的运动习惯是右脚起跳还是左脚起跳,老师只要强调一个踏跳脚学生即可完全明白。(3)教师示范讲解上步踏跳腾空画彩虹动作,让学生初步建立动作表象,可在学生前面放置一个倒置“v”型的海绵垫障碍,迫使学生在练习时能够做到,由内向外直腿摆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上一步、三步、五步踏跳腾空画彩虹,让学生顺畅完成助跑踏跳与单腿摆动的动作。(4)把海绵垫加高,激发学生挑战欲望,让彩虹画的更高。
(二)初步掌握
双腿依次摆动过杆是跨越式跳高的重点动作,也是学生安全过杆的保证。但在练习时发现有的学生在过杆时,彩虹脚是直腿摆动过杆了,而踏跳脚的这条腿却没有继续摆动,这样就会碰到横杆或者摔倒,引发学生继续练习时的恐惧心理。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可以继续以画彩虹为情境,结合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当踏跳脚离地时也要向彩虹脚一样画一个彩虹。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原地练习,当学生建立了这个动作表象之后,把横杆的一端置于海绵垫上,另一端置于地上,形成一个斜坡型以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站在高端一头的后侧方,完成助跑腾空画彩虹过杆动作,强化学生的动作意识。
(三)巩固与提高
当学生掌握一个动作时,就会急于实战尝试,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效果,但因为能力存在差异,学生跨越式跳高的掌握情况会出现不同的层次。因此在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不同的难度练习。无论哪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要面临难度的提高,因此随着横杆的高度增加,学生的恐惧心理也会随之增加,主要表现在助跑与踏跳的衔接变慢,起跳无力,如若忽视学生的练习心理,势必会取得相反的结果,因此教学时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从心理入手
当学生出现恐惧心理时,与其继续增加高度和不断地强调学生动作,倒不如换一种教学方式,用脚摸高来转变学生的注意力。可进行如下设置,在横杆的正上方,也就是学生摆动腿会踢的上方,悬挂一个摸高用的小球,让学生在起跳后,摆动腿画彩虹时要碰到这个小球,这样学生在练习时,就会把注意力从横杆上转移到小球上,这样就不会担心被横杆绊倒,减少了对横杆的恐惧心理,提高了练习兴趣,但此时教师也要注意保护的海绵垫一定要放置到位。
2、从难点入手
跨越式跳高由四个环节构成,如果单独拆开来讲,不仅让学生对动作概念认识不全,还会显得枯燥乏味,而全面细致的讲解,学生又难以深刻理解,因此我们在教学时既要注意难点突破,又要注意学生的练习情绪。当难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学生达不到练习目标时,就会有一种挫败感,此时老师就要及时地予以讲解失败的原因。因为横杆的高度增加,有的同学可能下意识地认为自己完成不了,从而放慢助跑,没有有力的起跳就完成不了动作。引出难点后,让学生在练习中更深入体会跨越式跳高的内在要求,同时激起了学生想突破难度的心理,促使学生再次积极练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量化评价
动作教学的评价离不开动作完成的质量与动作的重难点,但也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避免抽象化,因此,在教学时,要有针对性地设置标志物,细化形象化动作,使学生便于观察理解。具体方法主要体现在:在画彩虹时,学生侧前方倒置“v”型海绵垫,这可以检查学生在练习时,是不是直腿摆动;在难度提高过程时,在横杆的正上方放置摸高用球,来检查学生是否用力踏跳,是否用力向上摆动腿部。这样就简化了评价标准,而不是抽象地定性为跳的高度,能够使学生易于掌握便于理解,有效拓宽了纠正的范围,提高了评价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强化了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顺畅性。
五、结语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仍然以技能教学为主,开展好技能教学是我们体育教师的根本任务,在课的设计上不能只追求场面是否壮观,游戏是否丰富,而应该考虑这项技能教的是否透彻,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一项技能,因此我们要积极探讨运动技能教学的规律,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拓宽思路,构建出新的运动技能教学体系,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 新城实验小学)
跨越式跳高是四年级跳跃单元的重要教学内容,其动作由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等紧密衔接的四个部分组成。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等各项素质的发展。但腾空过杆动作对学生的自身素质与动作技巧要求较高,练习时容易产生恐惧与厌烦心理,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针对跨越式跳高动作的层次性,结合有效的情景设置,有效予以解决。
二、学情与技术分析
(一)学情分析
水平二四年级学生虽具有一定的跳跃能力,但主要以正面向前跳跃为主,而跨越式跳高是采用侧面斜线助跑,直腿依次摆动过杆,这与他们之前所掌握的跳跃方法应该说是大不相同。因此,在练习的时候会有一定的恐惧心理,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又具有一定的探究与分析能力,因此适当的设置情境并结合学生的竞争心理以及好奇心与表现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尝试性练习,逐步领会动作的要领,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并提高教学质量。
(二)技术分析
进行跨越式跳高教学时,首先要抓住如下动作的关键,一是助跑与起跳的有力衔接、二是两腿在空中依次摆动过杆。学生在练习时,往往会出现下述问题:因为分不清楚踏跳脚与摆动腿以及心理恐慌,所以经常找不准踏跳脚,更不用说能够过杆,因此在教学上可以进行适当的游戏化与情境化,有针对性地解决此问题。跨越式跳高的重难点在于有力踏跳与双腿依次摆动过杆,这两个动作都是下肢动作,而且有明确的分工,因而对腿部动作有很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强调左脚动作有时强调右脚动作,还要照顾到一些运动习惯相反的同学,可能导致学生思维混乱,不能有效掌握该动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此类现象出现。
三、教学技巧
本次课为第二课次,学习跨越式跳高的完整动作。重点为两腿依次过杆,难点是起跳脚有力踏跳。课的开始部分以反口令游戏入手,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缓和教学气氛。在基本部分环节,首先通过游戏比赛,使学生找准踏跳脚,再设置画“彩虹”情境让学生明白摆动腿在空中的运动轨迹,然后由教师加以讲解示范,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最后结合学生的运动心理,开展“挑战赛”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主动性,并通过教师的有效巡回指导,使学生在动作练习时能够巩固重点突破难点,不断提高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质量。
四、教学过程
(一)辅助教学
根据以上技术重难点分析,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1)通过左右脚单脚原地连续向上跳的比赛,找到有力踏跳脚,并进行命名,称之为踏跳脚,然后让学生用踏跳脚再一次原地连续向上跳,强化学生对踏跳脚的概念。(2)引入画“彩虹”情境,让学生踏跳脚不动,另外一只脚由内向外直腿摆动画彩虹,并将这只脚命名为彩虹脚,以此让学生明白两只脚的不同分工,不论学生的运动习惯是右脚起跳还是左脚起跳,老师只要强调一个踏跳脚学生即可完全明白。(3)教师示范讲解上步踏跳腾空画彩虹动作,让学生初步建立动作表象,可在学生前面放置一个倒置“v”型的海绵垫障碍,迫使学生在练习时能够做到,由内向外直腿摆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上一步、三步、五步踏跳腾空画彩虹,让学生顺畅完成助跑踏跳与单腿摆动的动作。(4)把海绵垫加高,激发学生挑战欲望,让彩虹画的更高。
(二)初步掌握
双腿依次摆动过杆是跨越式跳高的重点动作,也是学生安全过杆的保证。但在练习时发现有的学生在过杆时,彩虹脚是直腿摆动过杆了,而踏跳脚的这条腿却没有继续摆动,这样就会碰到横杆或者摔倒,引发学生继续练习时的恐惧心理。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可以继续以画彩虹为情境,结合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当踏跳脚离地时也要向彩虹脚一样画一个彩虹。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原地练习,当学生建立了这个动作表象之后,把横杆的一端置于海绵垫上,另一端置于地上,形成一个斜坡型以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站在高端一头的后侧方,完成助跑腾空画彩虹过杆动作,强化学生的动作意识。
(三)巩固与提高
当学生掌握一个动作时,就会急于实战尝试,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效果,但因为能力存在差异,学生跨越式跳高的掌握情况会出现不同的层次。因此在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不同的难度练习。无论哪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要面临难度的提高,因此随着横杆的高度增加,学生的恐惧心理也会随之增加,主要表现在助跑与踏跳的衔接变慢,起跳无力,如若忽视学生的练习心理,势必会取得相反的结果,因此教学时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从心理入手
当学生出现恐惧心理时,与其继续增加高度和不断地强调学生动作,倒不如换一种教学方式,用脚摸高来转变学生的注意力。可进行如下设置,在横杆的正上方,也就是学生摆动腿会踢的上方,悬挂一个摸高用的小球,让学生在起跳后,摆动腿画彩虹时要碰到这个小球,这样学生在练习时,就会把注意力从横杆上转移到小球上,这样就不会担心被横杆绊倒,减少了对横杆的恐惧心理,提高了练习兴趣,但此时教师也要注意保护的海绵垫一定要放置到位。
2、从难点入手
跨越式跳高由四个环节构成,如果单独拆开来讲,不仅让学生对动作概念认识不全,还会显得枯燥乏味,而全面细致的讲解,学生又难以深刻理解,因此我们在教学时既要注意难点突破,又要注意学生的练习情绪。当难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学生达不到练习目标时,就会有一种挫败感,此时老师就要及时地予以讲解失败的原因。因为横杆的高度增加,有的同学可能下意识地认为自己完成不了,从而放慢助跑,没有有力的起跳就完成不了动作。引出难点后,让学生在练习中更深入体会跨越式跳高的内在要求,同时激起了学生想突破难度的心理,促使学生再次积极练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量化评价
动作教学的评价离不开动作完成的质量与动作的重难点,但也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避免抽象化,因此,在教学时,要有针对性地设置标志物,细化形象化动作,使学生便于观察理解。具体方法主要体现在:在画彩虹时,学生侧前方倒置“v”型海绵垫,这可以检查学生在练习时,是不是直腿摆动;在难度提高过程时,在横杆的正上方放置摸高用球,来检查学生是否用力踏跳,是否用力向上摆动腿部。这样就简化了评价标准,而不是抽象地定性为跳的高度,能够使学生易于掌握便于理解,有效拓宽了纠正的范围,提高了评价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强化了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顺畅性。
五、结语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仍然以技能教学为主,开展好技能教学是我们体育教师的根本任务,在课的设计上不能只追求场面是否壮观,游戏是否丰富,而应该考虑这项技能教的是否透彻,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一项技能,因此我们要积极探讨运动技能教学的规律,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拓宽思路,构建出新的运动技能教学体系,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 新城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