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实行的是按年龄分班的“班级授课制”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便于按统一的目标实施教育教学。但从教育教学的实际看,同一班级的受教育者并非整齐划一,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是顾此失彼。那么,如何探索具有素质教育特征的教学模式,怎样才能使同一班级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和谐发展、共同提高呢?我认为:应该实施分层教学。
一.课堂分层教学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首先,学生天生的智力有差异,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有学好文化知识的基础和能力。“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教不好的老师”,这一说法是在强调教师教学潜能时说的,但从一个侧面也强调了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学好文化知识的潜能,只是智力有差异而已。俗话说:“五个指头伸出来也有长短”,这也就强调了天生的差异。
其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有少数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这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不够而造成了差异。再说,学习能力包含的方面很多,同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方面也有差异,有的学生记忆力、想象力很好,但理解力、思维力较差。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完全相同的。
再次,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差异。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学生是难以养成的,当然也离不开老师的严格要求与培养。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时间久了,成绩就差了,这类学生为数不少。
同时,家庭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都可以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学生的智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诸多因素的差异,自然会导致学习成绩的分化。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实施分层教学。
二.课堂分层教学更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它与以“淘汰性”和“选择性”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是有本质区别的。它要求贯彻“全面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面向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全面的、和谐的、有个性的、创造性的发展。
根据全面性原则,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绝不轻视、歧视、甚至放弃较差学生。教师要全面地、充分地了解、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在此基础上把他们分成可发展、可转化的不同类别,分层施教。
只有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发扬民主、平等、互爱的教风,根据他们的特点和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激发学习兴趣,发挥主动性,培养创新能力,才能做到各有所获。
三.课堂分层教学有利于“防流控辍”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的原因很多,诸如父母打工无人管教,“读书无用”、“厌学”等,而这些原因中,“厌学”导致流失所占的比例最大。
学校要求高,学业负担重,身心劳累;与他人相比,成绩滞后,觉得“不是读书的料”,这些都是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如果实施分层教学,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可以为学生相对“减负”了。在同一目标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要求。备、教,着眼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训练,把握好“度”,在不同的要求下,让学生“吃得了”、“吃得饱”、“吃得好”;辅导,因层而异,适量“投饵”;考,因层设题;评,不以分数排队。这样就可以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的自信,使其进得来,留得住,顺利完成学业,以达到“防流控辍”的目的。
四.课堂分层教学有利于考试评价改革
在考试这一选拔手段客观存在的今天,要想抛弃应试是不现实的。其实,应试也是一种素质,一种能力。只有实施课堂分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和成绩,才能经得起教学质量的检验或高一级学校的选拔。
课堂是学生养成习惯、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是对提高教学教育质量最强烈的要求,作为老师只能把“培优、帮差、促中”的着力点放在45分钟的课堂上,有机、有序的训练与落实。就这一点看,只有分层要求、分层训练、分层提高,才能使学生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才有效率,才能适应当前的考试体制。
义务教育阶段,班级中学生差异的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防流控辍”的要求,接受考试和选拔的需要等,都需要课堂分层教学。这种让同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
何秀丽,教师,现居湖北枣阳。
一.课堂分层教学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首先,学生天生的智力有差异,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有学好文化知识的基础和能力。“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教不好的老师”,这一说法是在强调教师教学潜能时说的,但从一个侧面也强调了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学好文化知识的潜能,只是智力有差异而已。俗话说:“五个指头伸出来也有长短”,这也就强调了天生的差异。
其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有少数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这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不够而造成了差异。再说,学习能力包含的方面很多,同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方面也有差异,有的学生记忆力、想象力很好,但理解力、思维力较差。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完全相同的。
再次,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差异。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学生是难以养成的,当然也离不开老师的严格要求与培养。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时间久了,成绩就差了,这类学生为数不少。
同时,家庭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都可以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学生的智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诸多因素的差异,自然会导致学习成绩的分化。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实施分层教学。
二.课堂分层教学更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它与以“淘汰性”和“选择性”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是有本质区别的。它要求贯彻“全面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面向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全面的、和谐的、有个性的、创造性的发展。
根据全面性原则,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绝不轻视、歧视、甚至放弃较差学生。教师要全面地、充分地了解、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在此基础上把他们分成可发展、可转化的不同类别,分层施教。
只有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发扬民主、平等、互爱的教风,根据他们的特点和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激发学习兴趣,发挥主动性,培养创新能力,才能做到各有所获。
三.课堂分层教学有利于“防流控辍”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的原因很多,诸如父母打工无人管教,“读书无用”、“厌学”等,而这些原因中,“厌学”导致流失所占的比例最大。
学校要求高,学业负担重,身心劳累;与他人相比,成绩滞后,觉得“不是读书的料”,这些都是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如果实施分层教学,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可以为学生相对“减负”了。在同一目标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要求。备、教,着眼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训练,把握好“度”,在不同的要求下,让学生“吃得了”、“吃得饱”、“吃得好”;辅导,因层而异,适量“投饵”;考,因层设题;评,不以分数排队。这样就可以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的自信,使其进得来,留得住,顺利完成学业,以达到“防流控辍”的目的。
四.课堂分层教学有利于考试评价改革
在考试这一选拔手段客观存在的今天,要想抛弃应试是不现实的。其实,应试也是一种素质,一种能力。只有实施课堂分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和成绩,才能经得起教学质量的检验或高一级学校的选拔。
课堂是学生养成习惯、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是对提高教学教育质量最强烈的要求,作为老师只能把“培优、帮差、促中”的着力点放在45分钟的课堂上,有机、有序的训练与落实。就这一点看,只有分层要求、分层训练、分层提高,才能使学生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才有效率,才能适应当前的考试体制。
义务教育阶段,班级中学生差异的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防流控辍”的要求,接受考试和选拔的需要等,都需要课堂分层教学。这种让同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
何秀丽,教师,现居湖北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