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备好课本知识,同时还必须掌握学生的各种心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激发学生兴趣与热情,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使政治课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差异性心理;好奇心理;动态心理
课堂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作为主导者的教师,熟悉自己所用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同时还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思想状况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传授知识,实际上是讲者与听者双方心理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发挥其主体作用。
一、学生的差异性心理
行成于思,一切行动都是心理活动的结果,即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到一定动机所驱使。学生进行学习,也存在着不同的学习动机,如有的慑于家长管教,有的为了满足求知欲,有的为了报效祖国。因此,激发学生正当的学习动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每个学生都能领悟到学习文化不仅是建设祖国的需要,也是个人生活的需要,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就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教师的引导相协调,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习动机中的两个要素入手,即学习需要与诱因条件加以研究。
首先,授课前,教师先交代清楚教学目的、重点、难点以及彼此间的联系。其次,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认识上出现矛盾,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师要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激发学习热情。如在我们学校,除了举办各项比赛、竞赛活动外,还创设“奖学金”“学习进步奖”,奖励那些品学兼优、进步较大的学生,意在创造一种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上进心。
二、学生的好奇心理
政治课教学一向被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造成学生的这种心理,固然有各方面的原因,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不善于使用一些能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的形式和方法。学生存在好奇心理,教师要迎合学生的求新心理和求趣心理。
1.求新心理。追求新鲜的东西这是人之常情。一般来说,现在的中学生视野较宽,好奇心、新鲜感较强,而好奇心可以产生求知欲,它是学习动机最活跃的成分。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采用多变的方法,时常给学生以新鲜的感觉。如在讲“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时候,我就巧妙地联想到中央反腐倡廉,反腐事件不但经典,还极具代表性、说服力、震撼力和感染力,让学生一目了然,自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求趣心理。在学习上,兴趣是强大的动力,它推动人们去学习、再学习。相对于其他学科,思想政治课教材具有政策性强、抽象、缺乏趣味性等特性,因此教学中应善于运用语言之趣、故事之趣、实例之趣等来激发和满足学生的求趣心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可以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如采用幻灯、投影仪、录像、电视等手段,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生动形象的认识。这样引人入胜,富有哲理,感染了学生,教育了学生。
三、学生的学习动态心理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观察学生这一主体的学习动态,激发学习热情。
1.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教师的教诲和要求,取决于他们对教师的态度。如好感与恶感、尊重与不尊重的心理状态,而这一状态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真诚的爱,以关心获得信任,以理论启迪觉悟,以感情感化学生。
2.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当今世界形势变幻莫测,中国改革事业日新月异,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碰到许多问题和矛盾,希望能从政治课中得到答案。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扣紧时代脉搏,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对时政热点予以科学解释,让教学充满时代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种联系能免除教师的许多口舌之劳,对说明有关理论很有效。这不仅能巩固旧知识,而且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四、学生的表现心理
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都有很强的成就感、荣誉感和自豪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夸奖和同学的赞誉,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与机会,并不失时机、毫不吝啬地加以指正与鼓励。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展示,体现自己最阳光、最精彩、最有价值的一面,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就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学习的尊严与快乐。这样,才能迸发其课堂参与的活力和魅力。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备好课,同时还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才能使政治课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差异性心理;好奇心理;动态心理
课堂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作为主导者的教师,熟悉自己所用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同时还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思想状况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传授知识,实际上是讲者与听者双方心理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发挥其主体作用。
一、学生的差异性心理
行成于思,一切行动都是心理活动的结果,即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到一定动机所驱使。学生进行学习,也存在着不同的学习动机,如有的慑于家长管教,有的为了满足求知欲,有的为了报效祖国。因此,激发学生正当的学习动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每个学生都能领悟到学习文化不仅是建设祖国的需要,也是个人生活的需要,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就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教师的引导相协调,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习动机中的两个要素入手,即学习需要与诱因条件加以研究。
首先,授课前,教师先交代清楚教学目的、重点、难点以及彼此间的联系。其次,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认识上出现矛盾,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师要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激发学习热情。如在我们学校,除了举办各项比赛、竞赛活动外,还创设“奖学金”“学习进步奖”,奖励那些品学兼优、进步较大的学生,意在创造一种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上进心。
二、学生的好奇心理
政治课教学一向被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造成学生的这种心理,固然有各方面的原因,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不善于使用一些能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的形式和方法。学生存在好奇心理,教师要迎合学生的求新心理和求趣心理。
1.求新心理。追求新鲜的东西这是人之常情。一般来说,现在的中学生视野较宽,好奇心、新鲜感较强,而好奇心可以产生求知欲,它是学习动机最活跃的成分。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采用多变的方法,时常给学生以新鲜的感觉。如在讲“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时候,我就巧妙地联想到中央反腐倡廉,反腐事件不但经典,还极具代表性、说服力、震撼力和感染力,让学生一目了然,自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求趣心理。在学习上,兴趣是强大的动力,它推动人们去学习、再学习。相对于其他学科,思想政治课教材具有政策性强、抽象、缺乏趣味性等特性,因此教学中应善于运用语言之趣、故事之趣、实例之趣等来激发和满足学生的求趣心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可以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如采用幻灯、投影仪、录像、电视等手段,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生动形象的认识。这样引人入胜,富有哲理,感染了学生,教育了学生。
三、学生的学习动态心理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观察学生这一主体的学习动态,激发学习热情。
1.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教师的教诲和要求,取决于他们对教师的态度。如好感与恶感、尊重与不尊重的心理状态,而这一状态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真诚的爱,以关心获得信任,以理论启迪觉悟,以感情感化学生。
2.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当今世界形势变幻莫测,中国改革事业日新月异,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碰到许多问题和矛盾,希望能从政治课中得到答案。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扣紧时代脉搏,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对时政热点予以科学解释,让教学充满时代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种联系能免除教师的许多口舌之劳,对说明有关理论很有效。这不仅能巩固旧知识,而且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四、学生的表现心理
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都有很强的成就感、荣誉感和自豪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夸奖和同学的赞誉,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与机会,并不失时机、毫不吝啬地加以指正与鼓励。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展示,体现自己最阳光、最精彩、最有价值的一面,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就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学习的尊严与快乐。这样,才能迸发其课堂参与的活力和魅力。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备好课,同时还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才能使政治课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