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pin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语文教学的改革显得尤其重要,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是我们每一个教学工作者时刻深思的问题。本文作者认为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潜能可以从以下几个课堂环节去着手:第一,引人入胜的导入,一个风趣生动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悬念,也可以增强讲课的吸引力;以名言、谚语导入新课,不仅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第三,以精炼的语言对一节课做画龙点睛的总结,使学生真正抓住重点,学有所得。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语文教学 导入 教学过程 结课艺术
  
  语文是基础性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学生轻视语文甚至漠视语文的现象。那么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我从教学过程中的几个环节谈几点看法。
  
  一、引人入胜的导入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好,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如果没有恰当的导入,不能迅速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听课索然无味,则会大大降低本节课的课堂效率。每节课的导入依不同的课型而定,大体上可以有这样几种设计:
  1.以故事导入新课。
  风趣生动的故事,不仅能增加趣味性,而且有助于启迪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农夫和蛇的故事》,讲完后我便启发学生:“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学生思考后回答:“善举固然好,但要选择对象,这是关键。至于忘恩负义之徒,是注定没有好下场的。”我接着问:“钱钟书老先生却读出了新意,他通过这些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样就自然挑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为这节课开了一个好头。
  2.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在语文课导语时,如果注意设置悬念,就可以增强讲课的吸引力。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文学作品中小说、戏剧的教学。如果教师在教授这类课文时,故意设置一个小小的悬念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以名言、谚语导入新课。
  如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圣君、贤臣,使唐王朝政治稳定,国泰民安。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导出《邹忌讽齐王纳谏》。另外,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热点话题等导入都可以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
  
  1.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讲“兴”时,我引用了《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2.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之门。
  善诱就是启发诱导,也就是采用启发式。孔子早就提倡“举一反三”、“导而弗牵”的教学原则。教育家叶圣陶一再强调“教就是为了不教”的观点,主张循循善诱,而不能包办代替。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许多学生心理脆弱,在学习中遇到一点困难,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这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大部分学生消除了畏惧心理,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三、画龙点睛的结课艺术
  
  课堂结课是新授结束时,以精炼的语言,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识结构中的过程。完善、精要的结尾,可以加深印象,增强记忆,知识系统,承前启后,给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
  当然,要做到这些,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处理教材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必须精通自己的专业课,对教材的知识做到驾轻就熟,只有站在更高的认知角度上,才能高屋建瓴,统管全局,细化局部。善于表达的教师,总能化深奥为浅显,化腐朽为神奇,内容讲得深入浅出。这样的课,能使学生听着不累,但却是效果百倍。
  
  参考文献:
  [1]李剑新编著.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2]梁祖国主编.语文教师谈语文学习方法.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从加强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三方面谈论如何加强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 校园文化 课程文化 教师文化 学生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农村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从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方面加强农村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加强课程文化建设    我国已进入了第八次新课程改革,其重大意义在于课程问题是
在中等专业学校教育中,由于各类专业所针对的培养对象以及培养要求不同,美术教师应根据各专业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求创新、求实效、求特色,培养学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审美心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使学生在具有立业、创业能力的同时,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品种来源:绵农2号(原系号8619—52)由四川小绵阳农专复合杂交选育、与绵农2号属姊妹系,1989年引入陇南,陇南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于1997年5
教育的任务是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使所有人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通过教育使人学会运用科学发展观创造和谐社会,这一目标比其它的目标都重要。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能是每一位化学教师必备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提疑设问,推广思考,分析总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扩散思维。    一、通过“提疑设问”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摘 要: 新课程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教师要真正走进新课程,走进新课堂,需要实践的学习和实践的体验。由于教师本身素质存在种种差异,所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呼唤集体备课。  关键词: 新课程 集体备课 做法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回顾我们过去的集体备课,由于观念不明确,有时甚至走了极端。2004年我和几位同事到一所学校听课,一共听了四节课,四位教师上的都是《三角形》,这四节一个样:一
自噬是应激介导的溶酶体参与分解细胞内细胞器和长寿命蛋白质的过程,其与机体正常发育、衰老、延长寿命、免疫和防御微生物侵袭等过程有关。应激条件下,自噬是维持细胞稳态和
本文是关于“乳炎康”注射液对奶牛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消除作用的研究。以临床分离的一株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本试验的受试菌株。用生化鉴定方法与利用细菌通用引
当前国内普遍使用的给料机,均存在对洗后产品及水分高、粘性大的物料适应性差、噪声大、工作振幅不稳定、操作调整频繁等问题。鲁南通用机械厂研制成功了MZG—90型电机振动
摘 要: 学习策略的兴起是心理科学发展的产物。本研究基于心理角度,探索课堂学习策略的运用和训练,尝试通过激励等心理因素对学习者产生积极影响,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学习策略 人格心理 学习动机 外语教学 作用    一、学习策略研究背景    1966年,在Aaron Carton出版的The Method of Inference In Foreign Language Study(
摘 要: 音乐教育是新世纪人才竞争和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之根本。因此,它必须是以科学的创造与思维作为最基础的科学教育。而创造想象又必须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两者是相互作用,更新、变化和发展的。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在音乐教育中的思维与创造能力作一研究。  关键词: 音乐教育 思维与创造能力 培养    一、思维能力与创造型人才    音乐和一切教育活动一样,归根到底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之所以超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