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的实质是人与文化的互动。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极为倚重的一种人才培养途径和模式,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需要来自文化的观照,通过校企文化互动促使校企双方在文化的深层次上展开交流与合作,文化互动是校企合作纵深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本质体现。通过文化的互动,校企双方的“人”得以完成重新构建并进而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文化互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所谓“以文化人”,文化既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过程和结果;而教育的实质正是人与文化的互动,文化与人的双向建构。高职教育需要通过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来促进高职文化与人的双向建构,从而提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极为倚重的一种人才培养途径和模式,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过程中,校企文化互动成为校企合作纵深发展的内在要求。营造高职校园文化,不仅要植根高职院校这片沃土,还要加强与企业文化的互动,校企文化互动体现了高职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性。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渗互融,对于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职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职校企合作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合作过程需要来自文化层面的观照,文化互动是高职校企合作纵深发展的本质体现。
一、高职校企合作的文化观照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还难以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应有的“催化作用”,大多数仅停留在显性利益的表层领域,校企合作缺乏强劲的内在驱动力。当前高职领域的校企合作更多的是受市场利益左右,一旦市场这一风向标发生变化,校企合作关系也会受到影响甚至趋于瓦解,这并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规律要求。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需要深入到文化层面,通过校企文化互动促使校企双方在文化的深层次上展开交流与合作,让校企文化渗透在合作的每个环节当中,让学生和员工在成长中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滋养,培养他们健全的意识、理念、能力和品性,以文化为桥梁和纽带来紧密校企合作关系,变表面的校企合作为深层的校企融合,可以有效避免校企合作的短视行为,更为有力地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S•亨廷顿认为,“一个不属于任何文明的、缺少一个文化核心的国家,……不可能作为一个具有内聚力的社会而长期存在”。[1]《易•彖》云:“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上经典充分诠释了文化具有强大的同化功能和黏合功能。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需要来自文化层面的观照,需要充分发挥文化的黏合功能,在校企文化互动中充分发挥文化的维系和认同作用,以此来加强校企合作的文化内生力。
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企业文化通过校企合作的通道进入高职院校,能够有效补强高职校园文化的不足,从而对高职学生产生文化辐射作用。优秀企业的管理理念,在校企文化的互动碰撞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校的校园文化中。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制度是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如湘电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始终把为员工谋福祉放在企业管理的第一位。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在渗透到合作学校(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中。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就把“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权利,把与培养学生有关的一切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另外通过到企业调研,参观学习,结合企业管理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系,丰富管理内容,将企业管理的优秀成果运用和渗透到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明晰企业管理的规范和要求,有利于学生根据企业要求,加强自我管理,不断提升自我,从而促进毕业生顺利实现从“学习者”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化,缩短了学生到企业的适应期,实现学生在校企之间的“零过渡”。
二、高职校企文化互动的理论前提
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功能价值,包含着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群体,但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看,两者都属于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即人化,文化的主体是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毫无例外地指向“人”这一主体,都以“人”为着眼点,重视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在文化共同属性的统领下,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具有相互融合的对接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开互动,通过互动共通而取彼之长补己之短来增强校园文化之活力,完善企业文化之功效,藉此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就会赢得共同发展。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诸多方面的共通是高职校企文化互动的理论前提。
(一)校企文化都以“人”为终极关怀
文化中的终极关怀体现出一种文化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终极关怀是一种价值观,价值总是体现为人的价值。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在终极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两者均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两者都属于区位文化形态,并能通过无形的文化力对所属区域的“人”在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道德律令上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
培养具有必需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符合现代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并非高职校园文化的终极关怀。关注高职学生素质的全面综合发展,不仅需要重视高职学生在技能知识方面的进步,而且还要重视高职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的提升,这才是高职校园文化的终极关怀。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对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就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注重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尊严、价值、自由和发展置于首位关怀,应以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企业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企业这种社会集团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并且为企业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它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体现企业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优秀的企业文化都以人的发展为其内核,高度重视企业员工身心的全面发展,都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纳入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因此,校企文化都能站在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上考量终极关怀问题,这就是校企文化互动的理论前提。
(二)校企文化都具开放性品质
高职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公共事业正在快速发展,从高职教育的办学主体、资金来源到职业教育师资的引进都强调社会多方面的广泛参与。多样性与合作性的发展特征使高职教育系统形成了一个开放型的社会有机网络,开放型的高职教育系统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开放性品质。面向行业,紧靠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这要求高职教育方式不能囿于校园,应该走出校园,将教学与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实践相结合,高职教育的这种“走出去”人才培养方式催化了高职校企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全方位开放的特征,它不会排斥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思想的引进与流入,企业文化的开往性品质促使其能够与外界进行信息、能量的交换。文化的活力在于文化的开放性,企业文化生态土壤只有在与校园文化等其它文化系统不断交流与互动的开放性过程中才不会“板结”。在企业文化的逐步积淀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不断吸收其它形式的社会文化且与之相互融合并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文化的开放性是高职校企文化互动的前提,只有建立开放性校企文化系统,才能实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展开双向的交流与互动,校企文化才能得到健康而快速的发展。
(三)文化互动纳入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校企文化互动只有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才能够开展,校企合作是校企文化互动的基本前提。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应把文化作为校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要使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成为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两种文化形式需要相互渗透,使校企文化互动真正纳入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之中。一方面,要让高职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文化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除了通过实习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切身体会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之外,高职院校还需要开辟与企业进行文化互动的渠道,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从而使内含产业工人职业精神的企业文化真正走进高职学生的心田。另一方面,企业也要主动参与学校的文化活动,让企业员工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增强求知欲,接受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推动学习型企业文化系统的构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交流互动中彼此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成为一个相互包容的文化群落,置身于这一文化群落的广大师生和企业员工必然受其浸染和教化,进而在人格品质和职业精神等方面获得重新构建。因此,校企合作推动了校企文化互动,校企文化互动推动了校企双方“人”的全面发展。
三、高职校企文化互动的现实路径
高职校园文化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功能价值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以其独特的个性和功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两者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功能的互补和价值的增强,这就需要加强校企文化系统输出与输入的内外交流,促进校企文化的互动融合。基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的文化互动是高职校企文化互动的现实路径。
(一)基于物质层面的文化互动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能够迅速推动校企文化的交流与互动。高职院校依托企业建设理论与实践、实训与生产、教学研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强化了校内实习实训场所的企业气息,提高了实习实训的仿真度。如笔者所在的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该院依托国有大型企业湘电集团办学,充分利用湘电集团的丰富资源进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在湘电集团内的事业部和分公司建立了15个稳定的实训基地。在学院的内部有实习工厂,形成了企业办院、院内办厂,院企融合的新格局。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与互融,湘电集团所倡导的“严谨、创新、感恩、自强”的企业文化宗旨在学校已深入广大师生员工的心灵,并与学校文化紧密结合、水乳交融形成了企业化的校园文化氛围。高职院校应本着环境育人的基本理念积极推进校园物质环境的企业化,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训练环境。高职院校通过导入企业文化元素建设校园文化,让高职学生在校园感受企业文化的熏染,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基于制度层面的文化互动
高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面向企业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从高职院校走出来的学生大多数都进了企业。相对于学校来说,企业在管理上更为严格,制度设置地更为严密而有效,自上而下有一整套制度体系保证企业这台“大型机器”得以高效运转。因此,在制度文化上,高职院校必须多方面向现代企业学习和借鉴。“高职学生在接受普通高校管理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涵,强化诸如诚信、守纪、敬业、团结等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的内容。”[2]在制定学生行为规范时,注重引入企业的制度文化,同时出台相应的举措,建立并实施一套完整严格的管理制度,形成严格高效的管理体系。高职院校通过引入企业管理制度,促使校园制度文化融合企业制度文化的优秀成份,让高职学生在得到有效管理的同时还提前适应了严格的企业制度文化,为毕业后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高强度管理作好准备。
(三)基于观念层面的文化互动
观念文化处于文化生态的核心层,是一种隐性文化,在文化的所有层面中,最具有内在性、最能体现文化的超越性和创造性本质特征的是观念文化。高职院校校园的观念文化集中体现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念上。因此,校企文化互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高职院校要树立面向企业的办学理念。在整个校企合作的互动系统中,要将企业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渗透到学校的文化教育活动之中。高职院校要树立一种现代、开放的办学思想,拓宽办学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依托企业建设学校,面向企业培养人才,多方面多层次地融合企业,始终把为企业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作为主要办学目标。高职院校要确立企业化的价值标准,确立服务企业的价值取向意识,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把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适用于企业作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准。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借鉴和吸纳优秀企业之价值观、经营理念等观念文化,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诚信观念、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渗透到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去,从而使学校的办学理念与企业的观念文化有机结合,丰富和发展着高职院校的文化内涵,培养出具有适应能力强的高技能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S•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353.
[2]潘春胜.高职校企文化融合路径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8(10):24.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9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企业内在驱动力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C1122)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文化互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所谓“以文化人”,文化既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过程和结果;而教育的实质正是人与文化的互动,文化与人的双向建构。高职教育需要通过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来促进高职文化与人的双向建构,从而提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极为倚重的一种人才培养途径和模式,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过程中,校企文化互动成为校企合作纵深发展的内在要求。营造高职校园文化,不仅要植根高职院校这片沃土,还要加强与企业文化的互动,校企文化互动体现了高职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性。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渗互融,对于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职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职校企合作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合作过程需要来自文化层面的观照,文化互动是高职校企合作纵深发展的本质体现。
一、高职校企合作的文化观照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还难以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应有的“催化作用”,大多数仅停留在显性利益的表层领域,校企合作缺乏强劲的内在驱动力。当前高职领域的校企合作更多的是受市场利益左右,一旦市场这一风向标发生变化,校企合作关系也会受到影响甚至趋于瓦解,这并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规律要求。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需要深入到文化层面,通过校企文化互动促使校企双方在文化的深层次上展开交流与合作,让校企文化渗透在合作的每个环节当中,让学生和员工在成长中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滋养,培养他们健全的意识、理念、能力和品性,以文化为桥梁和纽带来紧密校企合作关系,变表面的校企合作为深层的校企融合,可以有效避免校企合作的短视行为,更为有力地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S•亨廷顿认为,“一个不属于任何文明的、缺少一个文化核心的国家,……不可能作为一个具有内聚力的社会而长期存在”。[1]《易•彖》云:“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上经典充分诠释了文化具有强大的同化功能和黏合功能。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需要来自文化层面的观照,需要充分发挥文化的黏合功能,在校企文化互动中充分发挥文化的维系和认同作用,以此来加强校企合作的文化内生力。
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企业文化通过校企合作的通道进入高职院校,能够有效补强高职校园文化的不足,从而对高职学生产生文化辐射作用。优秀企业的管理理念,在校企文化的互动碰撞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校的校园文化中。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制度是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如湘电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始终把为员工谋福祉放在企业管理的第一位。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在渗透到合作学校(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中。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就把“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权利,把与培养学生有关的一切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另外通过到企业调研,参观学习,结合企业管理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系,丰富管理内容,将企业管理的优秀成果运用和渗透到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明晰企业管理的规范和要求,有利于学生根据企业要求,加强自我管理,不断提升自我,从而促进毕业生顺利实现从“学习者”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化,缩短了学生到企业的适应期,实现学生在校企之间的“零过渡”。
二、高职校企文化互动的理论前提
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功能价值,包含着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群体,但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看,两者都属于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即人化,文化的主体是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毫无例外地指向“人”这一主体,都以“人”为着眼点,重视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在文化共同属性的统领下,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具有相互融合的对接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开互动,通过互动共通而取彼之长补己之短来增强校园文化之活力,完善企业文化之功效,藉此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就会赢得共同发展。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诸多方面的共通是高职校企文化互动的理论前提。
(一)校企文化都以“人”为终极关怀
文化中的终极关怀体现出一种文化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终极关怀是一种价值观,价值总是体现为人的价值。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在终极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两者均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两者都属于区位文化形态,并能通过无形的文化力对所属区域的“人”在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道德律令上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
培养具有必需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符合现代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并非高职校园文化的终极关怀。关注高职学生素质的全面综合发展,不仅需要重视高职学生在技能知识方面的进步,而且还要重视高职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的提升,这才是高职校园文化的终极关怀。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对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就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注重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尊严、价值、自由和发展置于首位关怀,应以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企业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企业这种社会集团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并且为企业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它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体现企业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优秀的企业文化都以人的发展为其内核,高度重视企业员工身心的全面发展,都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纳入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因此,校企文化都能站在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上考量终极关怀问题,这就是校企文化互动的理论前提。
(二)校企文化都具开放性品质
高职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公共事业正在快速发展,从高职教育的办学主体、资金来源到职业教育师资的引进都强调社会多方面的广泛参与。多样性与合作性的发展特征使高职教育系统形成了一个开放型的社会有机网络,开放型的高职教育系统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开放性品质。面向行业,紧靠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这要求高职教育方式不能囿于校园,应该走出校园,将教学与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实践相结合,高职教育的这种“走出去”人才培养方式催化了高职校企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全方位开放的特征,它不会排斥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思想的引进与流入,企业文化的开往性品质促使其能够与外界进行信息、能量的交换。文化的活力在于文化的开放性,企业文化生态土壤只有在与校园文化等其它文化系统不断交流与互动的开放性过程中才不会“板结”。在企业文化的逐步积淀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不断吸收其它形式的社会文化且与之相互融合并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文化的开放性是高职校企文化互动的前提,只有建立开放性校企文化系统,才能实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展开双向的交流与互动,校企文化才能得到健康而快速的发展。
(三)文化互动纳入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校企文化互动只有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才能够开展,校企合作是校企文化互动的基本前提。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应把文化作为校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要使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成为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两种文化形式需要相互渗透,使校企文化互动真正纳入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之中。一方面,要让高职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文化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除了通过实习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切身体会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之外,高职院校还需要开辟与企业进行文化互动的渠道,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从而使内含产业工人职业精神的企业文化真正走进高职学生的心田。另一方面,企业也要主动参与学校的文化活动,让企业员工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增强求知欲,接受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推动学习型企业文化系统的构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交流互动中彼此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成为一个相互包容的文化群落,置身于这一文化群落的广大师生和企业员工必然受其浸染和教化,进而在人格品质和职业精神等方面获得重新构建。因此,校企合作推动了校企文化互动,校企文化互动推动了校企双方“人”的全面发展。
三、高职校企文化互动的现实路径
高职校园文化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功能价值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以其独特的个性和功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两者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功能的互补和价值的增强,这就需要加强校企文化系统输出与输入的内外交流,促进校企文化的互动融合。基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的文化互动是高职校企文化互动的现实路径。
(一)基于物质层面的文化互动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能够迅速推动校企文化的交流与互动。高职院校依托企业建设理论与实践、实训与生产、教学研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强化了校内实习实训场所的企业气息,提高了实习实训的仿真度。如笔者所在的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该院依托国有大型企业湘电集团办学,充分利用湘电集团的丰富资源进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在湘电集团内的事业部和分公司建立了15个稳定的实训基地。在学院的内部有实习工厂,形成了企业办院、院内办厂,院企融合的新格局。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与互融,湘电集团所倡导的“严谨、创新、感恩、自强”的企业文化宗旨在学校已深入广大师生员工的心灵,并与学校文化紧密结合、水乳交融形成了企业化的校园文化氛围。高职院校应本着环境育人的基本理念积极推进校园物质环境的企业化,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训练环境。高职院校通过导入企业文化元素建设校园文化,让高职学生在校园感受企业文化的熏染,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基于制度层面的文化互动
高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面向企业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从高职院校走出来的学生大多数都进了企业。相对于学校来说,企业在管理上更为严格,制度设置地更为严密而有效,自上而下有一整套制度体系保证企业这台“大型机器”得以高效运转。因此,在制度文化上,高职院校必须多方面向现代企业学习和借鉴。“高职学生在接受普通高校管理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涵,强化诸如诚信、守纪、敬业、团结等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的内容。”[2]在制定学生行为规范时,注重引入企业的制度文化,同时出台相应的举措,建立并实施一套完整严格的管理制度,形成严格高效的管理体系。高职院校通过引入企业管理制度,促使校园制度文化融合企业制度文化的优秀成份,让高职学生在得到有效管理的同时还提前适应了严格的企业制度文化,为毕业后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高强度管理作好准备。
(三)基于观念层面的文化互动
观念文化处于文化生态的核心层,是一种隐性文化,在文化的所有层面中,最具有内在性、最能体现文化的超越性和创造性本质特征的是观念文化。高职院校校园的观念文化集中体现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念上。因此,校企文化互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高职院校要树立面向企业的办学理念。在整个校企合作的互动系统中,要将企业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渗透到学校的文化教育活动之中。高职院校要树立一种现代、开放的办学思想,拓宽办学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依托企业建设学校,面向企业培养人才,多方面多层次地融合企业,始终把为企业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作为主要办学目标。高职院校要确立企业化的价值标准,确立服务企业的价值取向意识,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把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适用于企业作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准。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借鉴和吸纳优秀企业之价值观、经营理念等观念文化,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诚信观念、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渗透到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去,从而使学校的办学理念与企业的观念文化有机结合,丰富和发展着高职院校的文化内涵,培养出具有适应能力强的高技能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S•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353.
[2]潘春胜.高职校企文化融合路径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8(10):24.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9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企业内在驱动力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C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