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将TRIZ理论中涉及的创新思维方法之一——多屏幕法引入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以情报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探讨了如何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到新生入学教育、课程设置、科研实践、求职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通过深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不断拓宽就业思路,在更大的视野下规划职业发展方向,逐步实现从学校到职场的平滑过渡。
关键词:创新思维;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指导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剧,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以及办学机构的高度重视。对毕业生个人,特别是来自贫困家庭的高校毕业生来说,能否顺利就业,不仅直接关系到本人的生存和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同时,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及和谐发展;对高校来说,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科、院系甚至学校的社会声誉,乃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对用人单位而言,毕业生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与单位期望新员工具备的综合素质之间存在严重的差异,致使用人单位在招聘应届生时往往心存忐忑。因此,无论是办学单位,还是学生自身,抑或用人单位,都迫切要求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就业指导,一方面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为顺利迈入职场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为用人单位做好人才储备,缩短毕业生在职场的适应过程。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既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和积累,也需要引入其他领域的新思维、新方法来拓展工作思路。
一、TRIZ理论与创新思维
总体上说,就业指导包括政策指导、职业规划指导、心理辅导、就业需求预测与信息提供、求职技术指导以及咨询等。对于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来说,就业指导工作应当贯穿于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离校的始终。在这一过程中,引入系统理论、提倡创新思维很有必要。TRIZ理论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就可以提供很好的借鉴。
1. TRIZ理论
60多年前,前苏联科学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ch S. Altshuller)先生和他的同事们,对数以百万计的专利文献进行研究、整理和归纳,建立起一整套系统化的、实用的、用于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称其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简称为TRIZ。
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于:在解决发明问题的实践中,人们遇到的各种矛盾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总是重复出现;科技人员通过学习,能够掌握那些用来彻底解决技术矛盾的创新原理与方法;解决本领域的最有效的原理与方法,往往来自其他领域的科学知识【1】10。TRIZ理论提出以后,在前苏联、欧美以及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大增加了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提高了创新的效率,对科技、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除了工程技术领域以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领域的研究人员纷纷尝试引入TRIZ理论,研究解决本领域遇到的问题。
在TRIZ理论体系中,创新思维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帮助人们克服旧有的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角度、以新的眼光看待问题,发现存在问题的环节和可供利用的资源,从而为最终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打下基础。多屏幕法就是其中之一[1]18。
2. 多屏幕法的创新思维方法
多屏幕法是一种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思维方法。在TRIZ理论中,通常把要研究的问题或对象称为“技术系统”(简称“系统”),系统内的组成部分称为该系统的“子系统”,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并通过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一定的功能;处于系统之外,但与系统有关联或能够对系统产生影响的部分,称为系统的“超系统”。比如,把汽车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的话,其子系统就包括了发动机、轮胎、方向盘等部件,超系统则包括道路、车库、交通信号灯、空气等等
系统、子系统和超系统分别有“当前”、“过去”和“未来”三种状态,这样就形成了多个屏幕,有时也称为九屏幕法(见图1)。
多屏幕法的创新思维方法,要求在研究或分析一个对象或问题时,不仅要看到对象或问题本身,还是看到对象或问题的组成部分,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其他因素;既要看到对象或问题的现在,也要追踪它的过去,并预测其未来。这样既能帮助人们发现问题产生的环节,从而找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恰当切入点;也能防患于未然,通过提前施加外力,有效遏制问题恶化,或者让事件朝着预期的理想方向发展;同时还有助于人们开阔思路,调动各方面可能的资源,找到解决问题的理想方案。
二、多屏幕的创新思维方法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应用
将多屏幕的创新思维方法引入到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无论是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还是对在校生的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概念的定义上,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可以将当前系统定义为一届毕业生群体,也可以定义为学生个人,还可以设定为学生所在专业。
笔者长期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工作,主要从事情报学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下面,以中信所情报学专业硕士毕业生为例,将处于毕业前求职阶段的学生设定为要研究的“当前系统”,来阐述多屏幕法的应用。
中信所目前培养的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2.5年。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左右,进行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研一第一学期,主要是基础课学习。从研一第二学期开始,学生进入导师所在的研究室或项目组,边进行课程学习,边在导师指导下从事科研活动。
科研单位办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①课程设置与科研工作紧密相关;②任课教师和导师绝大多数为本所承担具体科研项目的研究人员;③学生可以深入参与到导师的科研活动以及导师所在部门的日常工作中。
将求职阶段的学生(以下用“毕业生”代替)个体设定为当前系统,便于凝聚毕业生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帮助毕业生拓宽求职就业思路;同时,通过追溯毕业生学业经历、展望就业前景,可以对在校生的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设想和方案,促使相关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各个屏幕的定义:
* 当前系统——处于求职阶段的毕业生
* 当前系统的子系统——毕业生自身所拥有的知识(本科专业知识、研究生期间所学专业及其他方面知识)、能力、特长等等
* 当前系统的超系统——毕业生专业知识所能适用的领域今后方面末生不同的是,将究所情报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本人所能接触到的人员群体(如任课老师、论文导师及其同事、中信所其他部门、上级机关相关司局或本系统其他事业单位、科研合作单位、亲朋好友及同学关系等等)
* 当前系统的过去——进入求职就业前(包括研究生入学前后)
* 当前系统的未来——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 子系统的过去——研究生在学期间甚至本科期间所拥有的知识、能力等
* 子系统的未来——毕业生进入职场后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特长等
* 超系统的过去——中信所各研究室常规情况以及各相关领域常规状态
* 超系统的未来——将情报学知识应用于相关领域后将产生的积极影响等
在图2中,系统、子系统、超系统分别是处于求职阶段的毕业生、毕业生拥有的知识及能力、毕业生接触到的研究行业领域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员群体,这些知识、能力及相应的资源,是在学生读研之前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和社会资源基础上,叠加了研究生阶段的专业知识、科研实践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并积累了相应的社会资源之后所形成的。对于情报学专业研究生来说,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包括:情报意识、情报研究基本技能、情报研究基本方法、情报研究思维方法、情报活动能力、情报表达能力、情报积累和情报甄别能力[2]。
系统、子系统、超系统的未来则是指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由学生转化为职场人之后,毕业生对自己职场身份的认定和职场对该毕业生应具备的相应知识和能力的期望和认可,以及通过该毕业生的努力,在供职机构或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产生的效益和积极的影响。比如,以竞争情报行业为例,从业人员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结构包括:①工商管理知识;②信息情报类知识;③行业背景知识;④基本技能与工具的掌握(如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⑤交际与表达、沟通与协调能力;⑥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⑦对信息情报的敏感性和感知能力;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⑨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3]。
系统、子系统、超系统的过去,既包括了研究生入学之前的基本状态(生源素质),也包括了读研期间,学生从培养单位组织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所获得知识积累、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从而所取得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其中也涉及到培养单位在相关学科领域、行业领域中的影响力,教师、导师队伍的科研实力等等。
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是要着眼于系统(子系统、超系统)的未来,从系统(子系统、超系统)的过去入手,使得当前系统的子系统和超系统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使之朝着系统的未来顺利发展。
三、多屏幕的创新思维方法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系统(子系统、超系统)的过去、现在、未来环环相扣紧密相关的。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从招生宣传、录取、入学教育(专业、行业介绍)、课程设计、学业指导、就业指导等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毕业生求职就业阶段。
1. 就业指导工作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以下,仍以中信所情报学硕士研究生为例,介绍学生在校各阶段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
2. 细化研究生培养工作
* 关注生源,把好入口关
情报学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具有各种专业背景的学生,特别是本科阶段有着扎实的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学生,在学习掌握了情报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备了足够高的信息素质之后,会在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几乎各个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但是,在笔者2009年所做的中信所往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近几年入学的情报学专业的研究生,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本科专业的占了三分之二以上。由于本科阶段和硕士阶段专业重合较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毕业生求职视野窄、适应面不够广的问题。
因此,在招生阶段,应该强调对新生专业背景的要求,加强对本行业领域人才市场需求的宣传,使考生目标更明确,减少盲目性。同时,要适当加大除信管专业以外的其他理工科背景生源比例,有助于合理构架毕业生知识结构,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就业质量。
* 让学生了解专业、认识学科
新入学的研究生,绝大部分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其中不乏为逃避本科毕业就业压力才选择读研的学生。这些学生经历单一,对情报学的认识和理解停留在表面,甚至一无所知,因此在学习中缺乏方向性、主动性,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明确的规划和预期。
除了招生阶段把好入口关以外,学生进校后的入学教育也十分重要。要通过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情报学专业学科特点、发展历史、应用领域、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等,使学生对专业有清晰的认识,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有比较明确的预期。
* 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注重实践
上述调查结果还显示,参加调查的毕业生中,80%以上在校期间参与了导师的科研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对毕业生求职就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帮助。毕业生认为,参与科研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个人的收获主要体现在“提高了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巩固专业知识”两方面,其中学生在“提高了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方面收获尤为突出,占到了反馈问卷数的70%左右。
无论是就业方面专家的研究结果,还是来自知名公司HR部门的信息显示,企业用人方和求职者对于人才素质的理解存在相当大的偏差,用人方在招聘新员工时,除了考虑求职者基本的专业知识以外,更看重其综合素质中的敬业精神;而求职者自己则往往格外重视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忽视敬业精神的重要性。
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在导师的办公室里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日常工作,有大量机会了解和参与科研项目中的多个环节,如项目申请、汇报、验收,有机会与所内其他部门或所外其他单位进行联络与合作,还有可能参与各种会议或论坛的筹备组织工作,这些工作有的看上去纯属事务性工作,与科研项目关系不大,但却是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参与和完成这类工作,使得学生有机会接触很多在学校环境中接触不到的职场人和事,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锻炼了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也培养了敬业精神,积累了职场经验和人脉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由学生向职场人的平滑过渡,
3. 帮助毕业生拓宽求职思路
科技情报学科最初是依托科技文献发展起来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情报的采编、加工、检索、分析、应用等方面;其研究对象除了传统的科技文献外,还包括了几乎所有科技经济社会活动中所涉及的信息;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信息检索、情报分析、数据挖掘、咨询、知识管理、战略管理、信息政策与法律研究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及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发展和引入,情报学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应用越来越广泛,情报学与各个行业领域密切结合,可以对相关领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虽然,情报学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各级各类的情报机构(有时也称为信息机构),但情报知识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近年来,竞争情报工作已经引起国内外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以往,情报学专业毕业生在求职中,往往将目标主要锁定在图书馆、情报信息类院所,将对口专业仅仅定位于情报学的内涵上,而忽略了其他行业领域(如机械、化工、电子、金融业、社会服务业等)对情报学的需求。
通过多屏幕法,我们可以看到,毕业生自身知识结构(即当前系统的子系统)上,已经具备了本科专业知识与情报学知识的交叉,就业的方向至少可以有两种考虑:一是将本科专业领域作为背景,在其中寻找情报学的应用空间;二是将情报学作为行业背景,利用本科的专业特长培养成自己的专业优势。作为本文案例中的相关机构情报学硕士毕业生中,前者如本科为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在新浪公司从事数据分析工作;本科为工商管理背景的,在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岗位上找到了满意的发展空间;后者如本科为英语专业的,在安邦咨询公司的国外信息分析及国际合作项目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毕业生个体,自己所拥有的特质性并不仅仅限于在校期间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还包括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些都可以成为求职中应该考虑和利用的因素。
还是上述的调查结果中显示,从毕业生目前工作所属行业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高校和科研机构38.10%;社会服务业(包括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数据处理服务业等)30.95%; 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占10.71%。2009年以前,毕业生在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中的就业比例极低,甚至为空白,但2010年毕业生去向出现了新动向,在35名毕业生中,有4名毕业生在银行、保险公司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还有去往民航、邮政、新华社系统的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毕业生去向范围更加多样化。
四、结束语
将创新思维方法运用到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有助于我们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不能把眼光仅仅停留在毕业生求职就业阶段,而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大趋势,着眼于学生人生目标的确立和职业发展的规划。将就业指导工作适时、恰当地嵌入到入学教育、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学术交流、社会活动以及求职面试等各个阶段,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应用多屏幕法指导研究生培养工作,一方面拓宽了教育工作者的思路,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将被动地接受就业指导转变成主动地寻求自我完善,变“老师要求我怎样怎样”为“我希望自己如何如何”。只有这样,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部署和学生的自我完善愿望才能形成一股合力,就业指导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赵敏、史晓凌、段海波编.TRIZ入门及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9
[2]王松俊.浅论科技情报研究生培养[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8(10):78-79.
[3]谢晓专.竞争情报人才需求与培养研究[J].竞争情报. 2006(1):40.
关键词:创新思维;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指导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剧,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以及办学机构的高度重视。对毕业生个人,特别是来自贫困家庭的高校毕业生来说,能否顺利就业,不仅直接关系到本人的生存和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同时,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及和谐发展;对高校来说,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科、院系甚至学校的社会声誉,乃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对用人单位而言,毕业生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与单位期望新员工具备的综合素质之间存在严重的差异,致使用人单位在招聘应届生时往往心存忐忑。因此,无论是办学单位,还是学生自身,抑或用人单位,都迫切要求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就业指导,一方面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为顺利迈入职场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为用人单位做好人才储备,缩短毕业生在职场的适应过程。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既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和积累,也需要引入其他领域的新思维、新方法来拓展工作思路。
一、TRIZ理论与创新思维
总体上说,就业指导包括政策指导、职业规划指导、心理辅导、就业需求预测与信息提供、求职技术指导以及咨询等。对于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来说,就业指导工作应当贯穿于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离校的始终。在这一过程中,引入系统理论、提倡创新思维很有必要。TRIZ理论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就可以提供很好的借鉴。
1. TRIZ理论
60多年前,前苏联科学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ch S. Altshuller)先生和他的同事们,对数以百万计的专利文献进行研究、整理和归纳,建立起一整套系统化的、实用的、用于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称其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简称为TRIZ。
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于:在解决发明问题的实践中,人们遇到的各种矛盾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总是重复出现;科技人员通过学习,能够掌握那些用来彻底解决技术矛盾的创新原理与方法;解决本领域的最有效的原理与方法,往往来自其他领域的科学知识【1】10。TRIZ理论提出以后,在前苏联、欧美以及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大增加了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提高了创新的效率,对科技、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除了工程技术领域以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领域的研究人员纷纷尝试引入TRIZ理论,研究解决本领域遇到的问题。
在TRIZ理论体系中,创新思维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帮助人们克服旧有的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角度、以新的眼光看待问题,发现存在问题的环节和可供利用的资源,从而为最终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打下基础。多屏幕法就是其中之一[1]18。
2. 多屏幕法的创新思维方法
多屏幕法是一种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思维方法。在TRIZ理论中,通常把要研究的问题或对象称为“技术系统”(简称“系统”),系统内的组成部分称为该系统的“子系统”,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并通过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一定的功能;处于系统之外,但与系统有关联或能够对系统产生影响的部分,称为系统的“超系统”。比如,把汽车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的话,其子系统就包括了发动机、轮胎、方向盘等部件,超系统则包括道路、车库、交通信号灯、空气等等
系统、子系统和超系统分别有“当前”、“过去”和“未来”三种状态,这样就形成了多个屏幕,有时也称为九屏幕法(见图1)。
多屏幕法的创新思维方法,要求在研究或分析一个对象或问题时,不仅要看到对象或问题本身,还是看到对象或问题的组成部分,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其他因素;既要看到对象或问题的现在,也要追踪它的过去,并预测其未来。这样既能帮助人们发现问题产生的环节,从而找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恰当切入点;也能防患于未然,通过提前施加外力,有效遏制问题恶化,或者让事件朝着预期的理想方向发展;同时还有助于人们开阔思路,调动各方面可能的资源,找到解决问题的理想方案。
二、多屏幕的创新思维方法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应用
将多屏幕的创新思维方法引入到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无论是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还是对在校生的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概念的定义上,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可以将当前系统定义为一届毕业生群体,也可以定义为学生个人,还可以设定为学生所在专业。
笔者长期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工作,主要从事情报学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下面,以中信所情报学专业硕士毕业生为例,将处于毕业前求职阶段的学生设定为要研究的“当前系统”,来阐述多屏幕法的应用。
中信所目前培养的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2.5年。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左右,进行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研一第一学期,主要是基础课学习。从研一第二学期开始,学生进入导师所在的研究室或项目组,边进行课程学习,边在导师指导下从事科研活动。
科研单位办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①课程设置与科研工作紧密相关;②任课教师和导师绝大多数为本所承担具体科研项目的研究人员;③学生可以深入参与到导师的科研活动以及导师所在部门的日常工作中。
将求职阶段的学生(以下用“毕业生”代替)个体设定为当前系统,便于凝聚毕业生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帮助毕业生拓宽求职就业思路;同时,通过追溯毕业生学业经历、展望就业前景,可以对在校生的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设想和方案,促使相关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各个屏幕的定义:
* 当前系统——处于求职阶段的毕业生
* 当前系统的子系统——毕业生自身所拥有的知识(本科专业知识、研究生期间所学专业及其他方面知识)、能力、特长等等
* 当前系统的超系统——毕业生专业知识所能适用的领域今后方面末生不同的是,将究所情报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本人所能接触到的人员群体(如任课老师、论文导师及其同事、中信所其他部门、上级机关相关司局或本系统其他事业单位、科研合作单位、亲朋好友及同学关系等等)
* 当前系统的过去——进入求职就业前(包括研究生入学前后)
* 当前系统的未来——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 子系统的过去——研究生在学期间甚至本科期间所拥有的知识、能力等
* 子系统的未来——毕业生进入职场后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特长等
* 超系统的过去——中信所各研究室常规情况以及各相关领域常规状态
* 超系统的未来——将情报学知识应用于相关领域后将产生的积极影响等
在图2中,系统、子系统、超系统分别是处于求职阶段的毕业生、毕业生拥有的知识及能力、毕业生接触到的研究行业领域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员群体,这些知识、能力及相应的资源,是在学生读研之前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和社会资源基础上,叠加了研究生阶段的专业知识、科研实践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并积累了相应的社会资源之后所形成的。对于情报学专业研究生来说,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包括:情报意识、情报研究基本技能、情报研究基本方法、情报研究思维方法、情报活动能力、情报表达能力、情报积累和情报甄别能力[2]。
系统、子系统、超系统的未来则是指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由学生转化为职场人之后,毕业生对自己职场身份的认定和职场对该毕业生应具备的相应知识和能力的期望和认可,以及通过该毕业生的努力,在供职机构或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产生的效益和积极的影响。比如,以竞争情报行业为例,从业人员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结构包括:①工商管理知识;②信息情报类知识;③行业背景知识;④基本技能与工具的掌握(如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⑤交际与表达、沟通与协调能力;⑥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⑦对信息情报的敏感性和感知能力;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⑨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3]。
系统、子系统、超系统的过去,既包括了研究生入学之前的基本状态(生源素质),也包括了读研期间,学生从培养单位组织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所获得知识积累、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从而所取得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其中也涉及到培养单位在相关学科领域、行业领域中的影响力,教师、导师队伍的科研实力等等。
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是要着眼于系统(子系统、超系统)的未来,从系统(子系统、超系统)的过去入手,使得当前系统的子系统和超系统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使之朝着系统的未来顺利发展。
三、多屏幕的创新思维方法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系统(子系统、超系统)的过去、现在、未来环环相扣紧密相关的。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从招生宣传、录取、入学教育(专业、行业介绍)、课程设计、学业指导、就业指导等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毕业生求职就业阶段。
1. 就业指导工作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以下,仍以中信所情报学硕士研究生为例,介绍学生在校各阶段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
2. 细化研究生培养工作
* 关注生源,把好入口关
情报学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具有各种专业背景的学生,特别是本科阶段有着扎实的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学生,在学习掌握了情报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备了足够高的信息素质之后,会在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几乎各个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但是,在笔者2009年所做的中信所往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近几年入学的情报学专业的研究生,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本科专业的占了三分之二以上。由于本科阶段和硕士阶段专业重合较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毕业生求职视野窄、适应面不够广的问题。
因此,在招生阶段,应该强调对新生专业背景的要求,加强对本行业领域人才市场需求的宣传,使考生目标更明确,减少盲目性。同时,要适当加大除信管专业以外的其他理工科背景生源比例,有助于合理构架毕业生知识结构,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就业质量。
* 让学生了解专业、认识学科
新入学的研究生,绝大部分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其中不乏为逃避本科毕业就业压力才选择读研的学生。这些学生经历单一,对情报学的认识和理解停留在表面,甚至一无所知,因此在学习中缺乏方向性、主动性,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明确的规划和预期。
除了招生阶段把好入口关以外,学生进校后的入学教育也十分重要。要通过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情报学专业学科特点、发展历史、应用领域、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等,使学生对专业有清晰的认识,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有比较明确的预期。
* 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注重实践
上述调查结果还显示,参加调查的毕业生中,80%以上在校期间参与了导师的科研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对毕业生求职就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帮助。毕业生认为,参与科研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个人的收获主要体现在“提高了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巩固专业知识”两方面,其中学生在“提高了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方面收获尤为突出,占到了反馈问卷数的70%左右。
无论是就业方面专家的研究结果,还是来自知名公司HR部门的信息显示,企业用人方和求职者对于人才素质的理解存在相当大的偏差,用人方在招聘新员工时,除了考虑求职者基本的专业知识以外,更看重其综合素质中的敬业精神;而求职者自己则往往格外重视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忽视敬业精神的重要性。
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在导师的办公室里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日常工作,有大量机会了解和参与科研项目中的多个环节,如项目申请、汇报、验收,有机会与所内其他部门或所外其他单位进行联络与合作,还有可能参与各种会议或论坛的筹备组织工作,这些工作有的看上去纯属事务性工作,与科研项目关系不大,但却是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参与和完成这类工作,使得学生有机会接触很多在学校环境中接触不到的职场人和事,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锻炼了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也培养了敬业精神,积累了职场经验和人脉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由学生向职场人的平滑过渡,
3. 帮助毕业生拓宽求职思路
科技情报学科最初是依托科技文献发展起来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情报的采编、加工、检索、分析、应用等方面;其研究对象除了传统的科技文献外,还包括了几乎所有科技经济社会活动中所涉及的信息;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信息检索、情报分析、数据挖掘、咨询、知识管理、战略管理、信息政策与法律研究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及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发展和引入,情报学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应用越来越广泛,情报学与各个行业领域密切结合,可以对相关领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虽然,情报学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各级各类的情报机构(有时也称为信息机构),但情报知识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近年来,竞争情报工作已经引起国内外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以往,情报学专业毕业生在求职中,往往将目标主要锁定在图书馆、情报信息类院所,将对口专业仅仅定位于情报学的内涵上,而忽略了其他行业领域(如机械、化工、电子、金融业、社会服务业等)对情报学的需求。
通过多屏幕法,我们可以看到,毕业生自身知识结构(即当前系统的子系统)上,已经具备了本科专业知识与情报学知识的交叉,就业的方向至少可以有两种考虑:一是将本科专业领域作为背景,在其中寻找情报学的应用空间;二是将情报学作为行业背景,利用本科的专业特长培养成自己的专业优势。作为本文案例中的相关机构情报学硕士毕业生中,前者如本科为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在新浪公司从事数据分析工作;本科为工商管理背景的,在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岗位上找到了满意的发展空间;后者如本科为英语专业的,在安邦咨询公司的国外信息分析及国际合作项目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毕业生个体,自己所拥有的特质性并不仅仅限于在校期间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还包括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些都可以成为求职中应该考虑和利用的因素。
还是上述的调查结果中显示,从毕业生目前工作所属行业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高校和科研机构38.10%;社会服务业(包括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数据处理服务业等)30.95%; 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占10.71%。2009年以前,毕业生在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中的就业比例极低,甚至为空白,但2010年毕业生去向出现了新动向,在35名毕业生中,有4名毕业生在银行、保险公司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还有去往民航、邮政、新华社系统的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毕业生去向范围更加多样化。
四、结束语
将创新思维方法运用到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有助于我们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不能把眼光仅仅停留在毕业生求职就业阶段,而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大趋势,着眼于学生人生目标的确立和职业发展的规划。将就业指导工作适时、恰当地嵌入到入学教育、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学术交流、社会活动以及求职面试等各个阶段,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应用多屏幕法指导研究生培养工作,一方面拓宽了教育工作者的思路,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将被动地接受就业指导转变成主动地寻求自我完善,变“老师要求我怎样怎样”为“我希望自己如何如何”。只有这样,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部署和学生的自我完善愿望才能形成一股合力,就业指导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赵敏、史晓凌、段海波编.TRIZ入门及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9
[2]王松俊.浅论科技情报研究生培养[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8(10):78-79.
[3]谢晓专.竞争情报人才需求与培养研究[J].竞争情报. 200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