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主要担任工笔国画教学工作,在12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与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朝夕相处,与他们共同面对和分享学习中的挫折与喜悦,这使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了工笔国画的教学在整个中职美术专业教学中起到的重要的基础作用。
由于大学的大幅度扩招,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原本罩在中专生头上的“干部待遇”、“农转非”等耀眼的光环瞬间失去了昔日的光泽,招生工作也从原来的“牛市”变成了“熊市”。大批学生家长都一股脑儿地把孩子送去上高中,然后使出浑身解数让孩子赶上大学扩招的末班车。这是当下学生就学的一个大的趋势,使得现在的中专招生工作如履薄冰。有人笑言现在的中专只要不是脑残就能上,这句话听起来虽有些偏颇但客观地反映了当下中专招生工作的艰难。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历经千辛万苦才招来的学生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客观地讲,招来的学生大多很有“个性”,他们唯一的共性就是在原学校都是令老师头疼的学生,即所谓的后进生,不会给班级“争光”只会给集体“抹黑”的掉队人员,他们在老师心里的位置当然不能和所谓的“优等生”同日而语。所以他们就被推荐到中专,这些所谓的“特殊学生”就带着他们的“特殊气质”走进了职业教育的“特殊课堂”。
我是一名美术教师,我接触的都是选择美术专业的孩子,所以接下来我主要分析对美术学生的一些看法和感悟。学美术的孩子一般性格内向的偏多,不善于沟通,再加上这些孩子在原来的生活环境中或多或少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来源于学校、家庭的太多的否定使得他们越发地、本能地把自己封锁起来,并以那种另类的、不屑一顾的自负掩饰渴望得到肯定、信任和鼓励的内心世界。虽然这样可以摈弃一些外界的干扰,但因此关上了感受关爱的心门,使得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加孤独、无助和脆弱……因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自暴自弃。我真正在意的是让他们能够卸掉防备、敞开心扉,愿意相信自己可以重新开始。而要达到这个目的的有效途径就是工笔国画的教学。工笔国画是一个工序繁琐的画种,一幅斗方的作品从起形、过稿、上板到分染、统染、罩染、醒线、下板需要历时月余,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可能时间更久一点。接下来我就介绍我数十年来多次调整、总结并验证过的一套工笔花卉的授课流程。
工笔国画在三年制的二年级开设是因为该课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这样学生相对容易上手。工笔国画一般开设一学期,所以教学以临摹为主。在临摹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并熟练运用工笔国画的常用基础技法,逐渐养成制作画面干净、整洁的良好习惯,这点尤为重要,也是我上课时对学生提出的明确的教学要求。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美术专业是一个实操类的专业,手头的制作和表现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任何画面的制作都需要一个严谨、细致、干净的制作过程,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习惯,但是一旦养成就会让学生受益匪浅,对于学生的专业乃至人生态度都会产生很大的良性刺激,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耐心、恒心和自信心。确保学生以最积极的状态面对这门课的关键点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想要让学生感兴趣就必须先知道学生喜欢什么,这就意味着我不能主观地以我的个人喜好来判断学生的喜好。举个例子,宋代的工笔花鸟可谓技艺精湛,对于工笔画的研究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些精品对于处在工笔扫盲阶段的学生来说并不适宜,原因有两个:
第一,对于初学者来说太难,让学生觉得很难掌握。
第二,年代太久远,不太符合当下学生的审美情趣。
以上两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害而无益的。所以,我选择当下画家的、既有传统技法又略带装饰意味的作品让学生观摩,这样做一来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二来可以实现让学生“蹦一蹦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教学目的,从而进一步激发和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具体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到工笔国画的具体学习内容,我会采取示范法和分组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步:展示一幅完整的工笔作品给学生看,分解作画步骤。
第二步:对作画步骤中出现的基础技法逐一做公开示范,特别是将分染技法作为演示的重点重复示范。
第三步:集中演示后,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组,再将课前准备好的没有着色的画稿分发到各组,以组为单位开始实操练习。
第四步:在学生做练习的同时,我会到每个组以组为单位再次做示范和讲解,弥补在公开示范时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对学生实操练习时出现的具体问题做出针对性的具体回答,对症下药。
第五步:集中点评学生的练习画稿。
以上这些是我在教学中的所感所想,将其总结出来与各位老师、家长们交流,以更好地取长补短、服务教学,使我们这些可爱的孩子能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福兴.美术教育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由于大学的大幅度扩招,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原本罩在中专生头上的“干部待遇”、“农转非”等耀眼的光环瞬间失去了昔日的光泽,招生工作也从原来的“牛市”变成了“熊市”。大批学生家长都一股脑儿地把孩子送去上高中,然后使出浑身解数让孩子赶上大学扩招的末班车。这是当下学生就学的一个大的趋势,使得现在的中专招生工作如履薄冰。有人笑言现在的中专只要不是脑残就能上,这句话听起来虽有些偏颇但客观地反映了当下中专招生工作的艰难。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历经千辛万苦才招来的学生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客观地讲,招来的学生大多很有“个性”,他们唯一的共性就是在原学校都是令老师头疼的学生,即所谓的后进生,不会给班级“争光”只会给集体“抹黑”的掉队人员,他们在老师心里的位置当然不能和所谓的“优等生”同日而语。所以他们就被推荐到中专,这些所谓的“特殊学生”就带着他们的“特殊气质”走进了职业教育的“特殊课堂”。
我是一名美术教师,我接触的都是选择美术专业的孩子,所以接下来我主要分析对美术学生的一些看法和感悟。学美术的孩子一般性格内向的偏多,不善于沟通,再加上这些孩子在原来的生活环境中或多或少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来源于学校、家庭的太多的否定使得他们越发地、本能地把自己封锁起来,并以那种另类的、不屑一顾的自负掩饰渴望得到肯定、信任和鼓励的内心世界。虽然这样可以摈弃一些外界的干扰,但因此关上了感受关爱的心门,使得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加孤独、无助和脆弱……因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自暴自弃。我真正在意的是让他们能够卸掉防备、敞开心扉,愿意相信自己可以重新开始。而要达到这个目的的有效途径就是工笔国画的教学。工笔国画是一个工序繁琐的画种,一幅斗方的作品从起形、过稿、上板到分染、统染、罩染、醒线、下板需要历时月余,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可能时间更久一点。接下来我就介绍我数十年来多次调整、总结并验证过的一套工笔花卉的授课流程。
工笔国画在三年制的二年级开设是因为该课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这样学生相对容易上手。工笔国画一般开设一学期,所以教学以临摹为主。在临摹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并熟练运用工笔国画的常用基础技法,逐渐养成制作画面干净、整洁的良好习惯,这点尤为重要,也是我上课时对学生提出的明确的教学要求。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美术专业是一个实操类的专业,手头的制作和表现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任何画面的制作都需要一个严谨、细致、干净的制作过程,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习惯,但是一旦养成就会让学生受益匪浅,对于学生的专业乃至人生态度都会产生很大的良性刺激,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耐心、恒心和自信心。确保学生以最积极的状态面对这门课的关键点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想要让学生感兴趣就必须先知道学生喜欢什么,这就意味着我不能主观地以我的个人喜好来判断学生的喜好。举个例子,宋代的工笔花鸟可谓技艺精湛,对于工笔画的研究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些精品对于处在工笔扫盲阶段的学生来说并不适宜,原因有两个:
第一,对于初学者来说太难,让学生觉得很难掌握。
第二,年代太久远,不太符合当下学生的审美情趣。
以上两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害而无益的。所以,我选择当下画家的、既有传统技法又略带装饰意味的作品让学生观摩,这样做一来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二来可以实现让学生“蹦一蹦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教学目的,从而进一步激发和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具体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到工笔国画的具体学习内容,我会采取示范法和分组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步:展示一幅完整的工笔作品给学生看,分解作画步骤。
第二步:对作画步骤中出现的基础技法逐一做公开示范,特别是将分染技法作为演示的重点重复示范。
第三步:集中演示后,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组,再将课前准备好的没有着色的画稿分发到各组,以组为单位开始实操练习。
第四步:在学生做练习的同时,我会到每个组以组为单位再次做示范和讲解,弥补在公开示范时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对学生实操练习时出现的具体问题做出针对性的具体回答,对症下药。
第五步:集中点评学生的练习画稿。
以上这些是我在教学中的所感所想,将其总结出来与各位老师、家长们交流,以更好地取长补短、服务教学,使我们这些可爱的孩子能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福兴.美术教育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