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童诗是童年的诗,是诗的童年。它要符合儿童形象、审美特点与心理的诗作,是需要用饱含天性与情感,有韵律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这其中自也饱含儿童抒怀之作。本文就此展开探索,探讨童诗教学,让童诗之花轻舞飞扬。
【关键词】轻舞飞扬 艺术形式 童诗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176-02
孩子,是最饱含创造与天性的一个群体,他们有天马行空一般的想象,最纯真的童心与情感,有别样的情致与举动,他们是天生的诗人。他们会同情整天工作,不得休息的“太阳公公”;会担心漆黑的夜里,鱼儿在荷叶边睡得是否安好;会好奇天上的鸟儿飞向何方,又是否危险……诸如此类,种种天马行空般的想象正是孩子们独有的天赋和优势。这些天分就像一颗颗种子埋藏在儿童的心灵花园,等待教师的阳光、雨露、让它们发芽、成长,那新发的枝桠,不正是轻舞飞扬的童诗!
一、读百家之作,文采飞扬
在广泛阅读、吸收的基础上才能有更为广阔的选择和想象空间。徜徉于童诗原野,不少优秀的中外儿童文学家均在童诗领域做出了较大的成就,他们是真正让童心种花,让童诗之花遍布幼儿心灵的人。李少白、叶圣陶、张秋生、金子美铃,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他们的不少作品都值得用心品味,成人的诗固然不适合儿童阅读,不少儿童的诗却往往会让成人眼前一亮。金子美铃的《向着明亮那方》、金波的《饮一杯月光》、张秋生的童话诗《小巴掌童话》,薛瑞萍、丁云主编的《日有所诵》……无不蕴含了多彩、灵动的童诗作品。要教会孩子写童诗,我们首先应当引导他们多读、多看,积累一定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写”与“创作”。
二、做自然之客,诗意土壤
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心境,即使同一个人,往往也会产生全然不同的创作。教孩子写诗,我们不妨带他们走出课堂、走向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生命与清新,尝试将自然的气息融入童诗的创作中。自然界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童诗表象,一草一木,一虫一鱼,都像谜一般地吸引着儿童。教师不妨多组织儿童去郊游、寻找、猜想。捕捉自然的风光与魅力。初冬冒着寒气的红日、池塘深处的咝咝声、蜻蜓翅翼上的纹路、春日田野的油菜花、夏日瑰丽的晚霞、秋天飞舞的落叶……这一切能激起儿童多少神奇的想象啊!当此关键之时,教师再逐步引导孩子用一首小诗将置身于自然的情感、想象表达出来,必将收获更加灵动的作品,锻炼孩子的创作能力和思维。
三、展思维之翼,弥漫芳香
世界中的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体验。童诗的优美,美在其体现的无邪童真,美在其体现的欢快节奏,更特别的是美在其独特的思维。一首童诗,会让我们从心底散发一种心动的感觉,其中表现的想象力我们成人望尘莫及,这就是思维之翼舞动的结果。正如国内著名文学家巴金曾提到“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没有想象,就没有佳作。”想象是童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优美诗歌的源泉。丰富的想象力,促进了思维的活跃,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创造了另一种不一样的境界。有了想象,如同诗歌插上了翅膀,灵活飞舞。
在诸多创意十足童诗的熏陶下,孩子们创作的童诗也别具一格。正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此精彩的作品不能一蹴而就,要不断地积累、不断体验、反复创作。历经多年,大量童趣盎然的诗歌,不断开阔孩子们的思维原野。在不断沉积、不断吟诵中,孩子们的思维如同有了翅膀,想象力更富灵性、更具张力。诗意的土壤正是在此酝酿,灵动的火花正是在此绽放,这不正是我们需要培养他们的方向。
四、营浓浓氛围,诗声朗朗
濃浓的诗作氛围是激发幼儿创作欲望的绝佳途径,要让幼儿自由的放飞思想,展开创造,我们无需营造一个浓浓的诗作氛围。可以是邀请相关人员来学校做儿童文学的讲座,为孩子们拓展、讲述;可以是举行各类童诗的创作比赛,以此激发儿童的创作激情,胜利的成就感更是促进他们主动探究的良好动力;还可以是在学校报刊、班级黑板、学校走廊等等地方布满儿童文学,让童诗之花无处不在,让学校充满儿童创作的气息而成为诗的海洋。当次情形下,在浓浓的童诗氛围中,不仅能更为有效的激发儿童创作欲望和兴趣,也让孩子们的诗作更具天性和自然。孩子们置身于诗的海洋,渴望学习和创作这样精美的诗句,教师适时点拨,解析作品中重叠、疑问、假设、对话、呼告各种方式,在浓浓的诗作氛围中,无形增进孩子写作技巧。
五、结语
当下教育正处在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科教学都产生了较大转变,这源自于教育目标、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我们更需要培养饱含创作、思维扩散,且自主实践能力较强的孩子。儿童是他们人生成长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培养、塑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巧妙运用童诗教学让锻炼儿童的创造与思维,也以此反作用于童诗教学促进他们文学素养的提升,可谓一举数得,这也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研究,需求更好的教育途径,让童诗之花、创造之花,轻舞飞扬!
参考文献:
[1]沈晨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尝试童诗教学的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1(6):45-46.
[2]乔雪.想象让童诗自由地飞翔——论林焕彰童诗的想象艺术[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7):29-32.
【关键词】轻舞飞扬 艺术形式 童诗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176-02
孩子,是最饱含创造与天性的一个群体,他们有天马行空一般的想象,最纯真的童心与情感,有别样的情致与举动,他们是天生的诗人。他们会同情整天工作,不得休息的“太阳公公”;会担心漆黑的夜里,鱼儿在荷叶边睡得是否安好;会好奇天上的鸟儿飞向何方,又是否危险……诸如此类,种种天马行空般的想象正是孩子们独有的天赋和优势。这些天分就像一颗颗种子埋藏在儿童的心灵花园,等待教师的阳光、雨露、让它们发芽、成长,那新发的枝桠,不正是轻舞飞扬的童诗!
一、读百家之作,文采飞扬
在广泛阅读、吸收的基础上才能有更为广阔的选择和想象空间。徜徉于童诗原野,不少优秀的中外儿童文学家均在童诗领域做出了较大的成就,他们是真正让童心种花,让童诗之花遍布幼儿心灵的人。李少白、叶圣陶、张秋生、金子美铃,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他们的不少作品都值得用心品味,成人的诗固然不适合儿童阅读,不少儿童的诗却往往会让成人眼前一亮。金子美铃的《向着明亮那方》、金波的《饮一杯月光》、张秋生的童话诗《小巴掌童话》,薛瑞萍、丁云主编的《日有所诵》……无不蕴含了多彩、灵动的童诗作品。要教会孩子写童诗,我们首先应当引导他们多读、多看,积累一定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写”与“创作”。
二、做自然之客,诗意土壤
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心境,即使同一个人,往往也会产生全然不同的创作。教孩子写诗,我们不妨带他们走出课堂、走向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生命与清新,尝试将自然的气息融入童诗的创作中。自然界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童诗表象,一草一木,一虫一鱼,都像谜一般地吸引着儿童。教师不妨多组织儿童去郊游、寻找、猜想。捕捉自然的风光与魅力。初冬冒着寒气的红日、池塘深处的咝咝声、蜻蜓翅翼上的纹路、春日田野的油菜花、夏日瑰丽的晚霞、秋天飞舞的落叶……这一切能激起儿童多少神奇的想象啊!当此关键之时,教师再逐步引导孩子用一首小诗将置身于自然的情感、想象表达出来,必将收获更加灵动的作品,锻炼孩子的创作能力和思维。
三、展思维之翼,弥漫芳香
世界中的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体验。童诗的优美,美在其体现的无邪童真,美在其体现的欢快节奏,更特别的是美在其独特的思维。一首童诗,会让我们从心底散发一种心动的感觉,其中表现的想象力我们成人望尘莫及,这就是思维之翼舞动的结果。正如国内著名文学家巴金曾提到“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没有想象,就没有佳作。”想象是童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优美诗歌的源泉。丰富的想象力,促进了思维的活跃,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创造了另一种不一样的境界。有了想象,如同诗歌插上了翅膀,灵活飞舞。
在诸多创意十足童诗的熏陶下,孩子们创作的童诗也别具一格。正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此精彩的作品不能一蹴而就,要不断地积累、不断体验、反复创作。历经多年,大量童趣盎然的诗歌,不断开阔孩子们的思维原野。在不断沉积、不断吟诵中,孩子们的思维如同有了翅膀,想象力更富灵性、更具张力。诗意的土壤正是在此酝酿,灵动的火花正是在此绽放,这不正是我们需要培养他们的方向。
四、营浓浓氛围,诗声朗朗
濃浓的诗作氛围是激发幼儿创作欲望的绝佳途径,要让幼儿自由的放飞思想,展开创造,我们无需营造一个浓浓的诗作氛围。可以是邀请相关人员来学校做儿童文学的讲座,为孩子们拓展、讲述;可以是举行各类童诗的创作比赛,以此激发儿童的创作激情,胜利的成就感更是促进他们主动探究的良好动力;还可以是在学校报刊、班级黑板、学校走廊等等地方布满儿童文学,让童诗之花无处不在,让学校充满儿童创作的气息而成为诗的海洋。当次情形下,在浓浓的童诗氛围中,不仅能更为有效的激发儿童创作欲望和兴趣,也让孩子们的诗作更具天性和自然。孩子们置身于诗的海洋,渴望学习和创作这样精美的诗句,教师适时点拨,解析作品中重叠、疑问、假设、对话、呼告各种方式,在浓浓的诗作氛围中,无形增进孩子写作技巧。
五、结语
当下教育正处在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科教学都产生了较大转变,这源自于教育目标、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我们更需要培养饱含创作、思维扩散,且自主实践能力较强的孩子。儿童是他们人生成长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培养、塑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巧妙运用童诗教学让锻炼儿童的创造与思维,也以此反作用于童诗教学促进他们文学素养的提升,可谓一举数得,这也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研究,需求更好的教育途径,让童诗之花、创造之花,轻舞飞扬!
参考文献:
[1]沈晨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尝试童诗教学的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1(6):45-46.
[2]乔雪.想象让童诗自由地飞翔——论林焕彰童诗的想象艺术[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7):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