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87-02
对于我们成人来说,读一本好书有时感觉就像冬日里的一束暖阳,夏日里的一缕清风,既像和一位长者聊天,又像和天使牵手。既像喝一杯清茶,又像品一杯烈酒。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有目共睹。懂点教育的人都知道课外阅读的崇高地位。它不仅增长孩子的知识,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还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对孩子的学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有时一本好书会改变一个人。运用教育技术指导孩子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更能彰显它对孩子成长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育战线工作了这么多年,横观老师们的做法,很是疑惑。好多教师的做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大相径庭。虽然素质教育喊了好多年,要求教师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但许许多多的老师还是围绕书本转,围绕试题转,练啊,考啊,所以有时只是对领导安排的一学期一本的教材非常重视,一篇课文翻来覆去地讲解,挖深,而对于精彩纷呈的,博大精深的课外读物,好多教师只是泛泛而谈,他们也去要求,但只是简简单单对家长提一提,有时会具体到让家长买哪一本书,让孩子什么时间读。但大多都流于形式,对于读的效果,大多数老师无从问津。因此,孩子也随之就流于形式,有的是疲于应付。因此,课外阅读收效甚微。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但是怎样指导孩子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让孩子读有所获,讀有所感,读有所用?我谈一下自己的探索。
我们班每星期都要上一节或两节课外阅读课。在这节课上,我都会和孩子一起走进孩子的课外阅读生活,为他们搭建交流平台,让孩子在这里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有的讲白雪公主、灰姑娘的故事,有的讲鹬蚌相争、杯弓蛇影的故事,有的讲十万个为什么,还有的讲嫦娥、马航失联。有时他们因关羽应不应该华容道放曹操争论的面红耳赤,有时读到诸葛亮三气周瑜开怀大笑。这些让他们的生活因课外阅读变得有滋有味。在交流中,他们像走进了百花园,欣赏到诸多亮丽的风景;又像来到了梦幻般的童话世界,与那么多的神奇人物约会,又像跟着一位长者漫步,曲径通幽。
目前,我又充分运用教育技术特有的魅力,让多媒体教学的丰富多彩的形象、声音、色彩应用于指导课外阅读的课堂,更是提高了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模仿。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做到了:
交流内容广泛。童话类,成语故事类,历史类,科普类,文学名著类。《弟子规》、《小故事大道理》、《十万个为什么》四大名著(少儿版、原版)、童话等不一而足。有时孩子交流的是大自然无言的书,比如生活中的自然美,人文美,心灵美。
交流方式多样。有时采用读的方式,读出精彩片段(例如优美散文);有时采用讲的方式,讲出主要内容(比如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历史故事);有时采用背的方式,背出精华句段(比如《弟子规》、《论语》等);有时采用演的形式,演出最真实的情节(比如《三国演义》等 )。
交流的效果显著。孩子在交流中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在表演三国故事的基础上,认识了忠贞智慧的诸葛亮,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有时对书中人物的做法进行辩论,例如在讨论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时,有的同学认为不应该,有的同学认为关羽很仁义应该放,孩子在争论的过程中有所褒贬,潜移默化中为孩子做人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在孩子背诵《弟子规》后,对于其中的句子牢记于心。背诵这些语句后,孩子直接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再也不和父母顶嘴,深刻认识了自己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父母的健康。之后,我又运用多媒体制作了《弟子规韵律操》,让孩子们一边跳一边背。一本《弟子规》孩子背得滚瓜烂熟,效率非常高。因为孩子具有极高的模仿天赋,在优美的旋律中背、舞,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享受。在交流中,孩子们不仅增强了做人做事的能力,对孩子德育教育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交流中,孩子掌握了很多阅读方法。过去讲究读书三到,我们的孩子认为读书有五到:心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耳到即听听自己的声音,听听别人的声音。孩子知道了默读利于思考。深刻体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处。
当然,要想播撒一片阳光,首先教师自己内心需要阳光灿烂。要想给孩子以充分的指导,自己首先要博览群书,舌战群儒,对于一部作品要深入浅出,而且让课外读物这座座高山在课外阅读课上变得易于攀登,让内容更形象直观,让学生通过电影、电视、录音等再现声、光、形、色,给理解和推理能力本不是很强的小学生搭建更适合于他们的交流平台,让知识和道理易于被孩子接受并内化成他们自己的东西,让孩子更充分地吸收读物中的营养,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直观引导,不断交流,书山方能有路。让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新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对于我们成人来说,读一本好书有时感觉就像冬日里的一束暖阳,夏日里的一缕清风,既像和一位长者聊天,又像和天使牵手。既像喝一杯清茶,又像品一杯烈酒。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有目共睹。懂点教育的人都知道课外阅读的崇高地位。它不仅增长孩子的知识,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还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对孩子的学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有时一本好书会改变一个人。运用教育技术指导孩子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更能彰显它对孩子成长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育战线工作了这么多年,横观老师们的做法,很是疑惑。好多教师的做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大相径庭。虽然素质教育喊了好多年,要求教师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但许许多多的老师还是围绕书本转,围绕试题转,练啊,考啊,所以有时只是对领导安排的一学期一本的教材非常重视,一篇课文翻来覆去地讲解,挖深,而对于精彩纷呈的,博大精深的课外读物,好多教师只是泛泛而谈,他们也去要求,但只是简简单单对家长提一提,有时会具体到让家长买哪一本书,让孩子什么时间读。但大多都流于形式,对于读的效果,大多数老师无从问津。因此,孩子也随之就流于形式,有的是疲于应付。因此,课外阅读收效甚微。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但是怎样指导孩子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让孩子读有所获,讀有所感,读有所用?我谈一下自己的探索。
我们班每星期都要上一节或两节课外阅读课。在这节课上,我都会和孩子一起走进孩子的课外阅读生活,为他们搭建交流平台,让孩子在这里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有的讲白雪公主、灰姑娘的故事,有的讲鹬蚌相争、杯弓蛇影的故事,有的讲十万个为什么,还有的讲嫦娥、马航失联。有时他们因关羽应不应该华容道放曹操争论的面红耳赤,有时读到诸葛亮三气周瑜开怀大笑。这些让他们的生活因课外阅读变得有滋有味。在交流中,他们像走进了百花园,欣赏到诸多亮丽的风景;又像来到了梦幻般的童话世界,与那么多的神奇人物约会,又像跟着一位长者漫步,曲径通幽。
目前,我又充分运用教育技术特有的魅力,让多媒体教学的丰富多彩的形象、声音、色彩应用于指导课外阅读的课堂,更是提高了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模仿。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做到了:
交流内容广泛。童话类,成语故事类,历史类,科普类,文学名著类。《弟子规》、《小故事大道理》、《十万个为什么》四大名著(少儿版、原版)、童话等不一而足。有时孩子交流的是大自然无言的书,比如生活中的自然美,人文美,心灵美。
交流方式多样。有时采用读的方式,读出精彩片段(例如优美散文);有时采用讲的方式,讲出主要内容(比如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历史故事);有时采用背的方式,背出精华句段(比如《弟子规》、《论语》等);有时采用演的形式,演出最真实的情节(比如《三国演义》等 )。
交流的效果显著。孩子在交流中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在表演三国故事的基础上,认识了忠贞智慧的诸葛亮,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曹操,有时对书中人物的做法进行辩论,例如在讨论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时,有的同学认为不应该,有的同学认为关羽很仁义应该放,孩子在争论的过程中有所褒贬,潜移默化中为孩子做人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在孩子背诵《弟子规》后,对于其中的句子牢记于心。背诵这些语句后,孩子直接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再也不和父母顶嘴,深刻认识了自己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父母的健康。之后,我又运用多媒体制作了《弟子规韵律操》,让孩子们一边跳一边背。一本《弟子规》孩子背得滚瓜烂熟,效率非常高。因为孩子具有极高的模仿天赋,在优美的旋律中背、舞,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享受。在交流中,孩子们不仅增强了做人做事的能力,对孩子德育教育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交流中,孩子掌握了很多阅读方法。过去讲究读书三到,我们的孩子认为读书有五到:心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耳到即听听自己的声音,听听别人的声音。孩子知道了默读利于思考。深刻体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处。
当然,要想播撒一片阳光,首先教师自己内心需要阳光灿烂。要想给孩子以充分的指导,自己首先要博览群书,舌战群儒,对于一部作品要深入浅出,而且让课外读物这座座高山在课外阅读课上变得易于攀登,让内容更形象直观,让学生通过电影、电视、录音等再现声、光、形、色,给理解和推理能力本不是很强的小学生搭建更适合于他们的交流平台,让知识和道理易于被孩子接受并内化成他们自己的东西,让孩子更充分地吸收读物中的营养,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直观引导,不断交流,书山方能有路。让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新型人才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