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是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而提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也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怎么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呢?本人觉得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关键。从生理学意义上来说,人就是指两条腿直立行走的动物。可在现代定义里,人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且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而且这个动物是世界上唯一。这种动物是需要修炼的。修炼的方式,或者说修炼的重要渠道是什么呢?就是阅读。阅读可以使我们成为大写的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生命长度非常有限。可世界之大,远远出乎我们意料,我们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去做,对世界的认识也就不完整。可是没关系,人类非常聪明,发明了文字,从而有了保存各种经验的书,进而通过阅读转化为我们的知识财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部非常富有哲理的小说,显示了一位老人在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这位老人身上吸取他的精神,从而在生活中像老人一样优雅,证明自己精神的强大。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是非常浮躁的,这个状态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思考。要有深入的思考,必须有另外一种状态,就是静,阅读就是帮助我们安静下来的重要途径。阅读帮助我们发现前方。阅读培养的是一种眼力,不读书的人只有现在,没有前方,读书的人读着读着就有了前方,风景无边的前方。有过去、有现在、也有未来的人,就叫做读书人。阅读是一种优雅的姿态。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各种姿态的动物。其中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阅读。难道还有比阅读更值得赞美的姿态吗?比如一个正安静读书的女孩,还不是世界上最优美、最迷人的姿态吗?这算是一种自然的、安宁的、圣洁的姿态。天堂是一座图书馆。博尔赫斯说过,天堂是一座图书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一种欲望,想看到天堂里的风景。
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呢?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
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很多,包括语言知识、认知技巧、个人经历、世界知识等等。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语篇等不同层次,是理解语言的基础。读者在阅读时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理解,有效的阅读,应该更多地关注关键词或语意群。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已有知识、经历、概念能力、理解模式、情感、情绪以及其他种种非理性因素构成了学生的认知图式,这些因素相互影响,从而使读者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
二、作为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好提问,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 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 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语文课文内容参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系列问题, 可以启迪学生动脑, 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通过这样的提问, 推想出课文中没有写到但又与之关系密切的若干内容,能使学生加深和拓宽对课文人物刻画、主题表现的领悟, 激起他们去主动思考和探索。
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 按韩愈说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但是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 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 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 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方法:1.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对学生来说, 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先学而后教。2. 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 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 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3. 培养学生归纳理解。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书面信息。因而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树材料的阅读, 抓住大意, 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教师要拓展语文阅读空间
虽然说每单元一篇阅读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好文章,但是仅仅精读课文远远不能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所以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语文程度又有趣味的阅读材料,使他们看得明白,读得有趣。做法之一:每周选择三到五篇难易适中、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读物, 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课后阅读,并要求他们做相应的阅读理解题。做法二:推荐他们阅读报刊杂志,从新近出版的报刊、杂志上精选阅读材料等课外书籍,耐心解答他们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们增加了知识,拓展了视野,提高了人文素养。
五、朗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只有在深刻理解了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内涵之后,才能读得流畅,读得有感情。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所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达到自我欣赏和感染他人的境界。因此,我要求学生早自习大声朗读课文,课堂上也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机会,遇到剧本、小说等课文,我会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语文语感,初步体会语文的音韵美、节奏美,有利于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特殊优美的文段或经典的语句,要求学生背诵,让他们达到铭记在心,出口成章的境界。
总之,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改变学生拘泥于一词一句的习惯,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更高的語言层次上,学会从客观上把握文章的意思。我们要通过各种教学实践,逐步达到这一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李园园(1986—),汉,女,山东嘉祥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法
通讯地址:272406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老僧堂镇中心小学 李园园 电话:15106759996
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呢?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
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很多,包括语言知识、认知技巧、个人经历、世界知识等等。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语篇等不同层次,是理解语言的基础。读者在阅读时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理解,有效的阅读,应该更多地关注关键词或语意群。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已有知识、经历、概念能力、理解模式、情感、情绪以及其他种种非理性因素构成了学生的认知图式,这些因素相互影响,从而使读者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
二、作为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好提问,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 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 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语文课文内容参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系列问题, 可以启迪学生动脑, 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通过这样的提问, 推想出课文中没有写到但又与之关系密切的若干内容,能使学生加深和拓宽对课文人物刻画、主题表现的领悟, 激起他们去主动思考和探索。
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 按韩愈说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但是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 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 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 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方法:1.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对学生来说, 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先学而后教。2. 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 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 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3. 培养学生归纳理解。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书面信息。因而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树材料的阅读, 抓住大意, 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教师要拓展语文阅读空间
虽然说每单元一篇阅读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好文章,但是仅仅精读课文远远不能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所以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语文程度又有趣味的阅读材料,使他们看得明白,读得有趣。做法之一:每周选择三到五篇难易适中、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读物, 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课后阅读,并要求他们做相应的阅读理解题。做法二:推荐他们阅读报刊杂志,从新近出版的报刊、杂志上精选阅读材料等课外书籍,耐心解答他们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们增加了知识,拓展了视野,提高了人文素养。
五、朗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只有在深刻理解了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内涵之后,才能读得流畅,读得有感情。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所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达到自我欣赏和感染他人的境界。因此,我要求学生早自习大声朗读课文,课堂上也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机会,遇到剧本、小说等课文,我会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语文语感,初步体会语文的音韵美、节奏美,有利于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特殊优美的文段或经典的语句,要求学生背诵,让他们达到铭记在心,出口成章的境界。
总之,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改变学生拘泥于一词一句的习惯,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更高的語言层次上,学会从客观上把握文章的意思。我们要通过各种教学实践,逐步达到这一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李园园(1986—),汉,女,山东嘉祥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法
通讯地址:272406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老僧堂镇中心小学 李园园 电话:1510675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