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ue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每个人都终有一天,会想起自己的梦想和初心所在。这时候,迷茫、名利、辛苦、畏惧都会离你而去,你会找到自己的人生之光。
  【一句话推荐】
  一样的星空,有人看见尘埃,有人看见星辰;一样的人生,有的被梦想照亮,有的被金钱照亮。那怎样的人生才不算虚度?
  【阅读指径】
  毛姆:用毒舌说出真相
  生活中,很多人不喜欢“毒舌”,然而于文学作品中,“毒舌”有时候却能成为深刻的代名词。有人这样评价“毒舌”毛姆——“他手中的笔如他获得行医资格的柳叶刀,往往直达病灶”。虽然我们经常被毛姆的“毒舌”戳中,但不得不承认他往往说出了我们看不清的真相。
  小说开篇,毛姆谈起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伟大时说:“我这里说的伟大,不是平步青云的政治家所取得的光环,也不是功成名就的军人赢得的声誉。这些人的伟大属于他们的地位,与个人无关,环境一变化,那种盛名就会大打折扣,名不副实。首相退下官位,人们屡见不鲜的只是一个夸夸其谈的演说家;将军脱下戎装,不过是集镇上的一介草莽英雄。”这个评论一针见血,把许多人身上那件“外衣”直接剥掉,让人正视自己的真实内在。现实中很多人被自己外在的身份、地位所蒙蔽,自以为不可一世,殊不知,去除了那些外在,他们什么都不是。
  毛姆对文明人也有一番评论:“文明人的行为真是奇怪,他们居然愿意把短暂的生命浪费给这些无聊的应酬。”“渴望得到认可也许是文明人最根深蒂固的本能。”斯特里克兰德曾经也是一位“文明人”,他在太太举行的晚宴上“露出礼貌的笑容”。当他辞去工作,离家出走,一心画画之后,文明人的生活就渐行渐远了。在毛姆的笔下,“文明”二字充满了讽刺意味。
  他不喜欢文明社会里的女性。斯特里克兰德太太俗不可耐,所以斯特里克兰德离开了她。 “小老鼠似的老处女戴着手套吃黄油并偷偷在椅背上擦抹手指头。女主人到她这些朋友家里做客时,应该会以其人之道,还治以其人之椅子。”擦黄油的细节,体现了毛姆对生活观察的细致。书里还有不少评论女人的句子,如“在女人的生活中,别人的看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只有女人才有本事以永不衰竭的热情把相同的话说上三遍”,还有“女人对一个仍然爱着她、可是她已经不再爱的男人可以表现得比任何人都残忍。她对他不只不仁慈,而且根本不能容忍,她成了一团毫无理智的怒火”,或是“女人们总是喜欢在她们所爱的人临终前表现得宽宏大量,她们的这种偏好叫我实在难以忍受。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她们不愿意男人寿命太长,就是怕演出这幕好戏的机会被拖得太晚”。作为一名女性读者,看到这些句子时未免觉得作家对于女性的评价太过于刻薄,对女性的某些议论,充斥着沙文主义,且有一棍子打翻一船人之嫌。可细细一想,好像生活中某些女性的行事确实就像作家笔下所说的这样,这让人无法否认。
  “毒舌”毛姆说:“有人说灾难不幸可以使人性高贵,这句话并不对;叫人做出高尚行动的有时候反而是幸福得意,灾难不幸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人变得心胸狭小、报复心更强。”我们常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看看社会新闻,你会发现一个真相:“磨砺”出来的不全是披荆斩棘的宝剑,很多时候倒是伤人害己的凶器;“苦寒”培育出的也不全是梅香,有时会是戾气。
  书中富有哲理的句子比比皆是。比如“我觉得如果你在谈恋爱的时候还讲自尊心,那原因只有一个,其实你最爱的还是你自己”;比如“只有诗人同圣徒才能坚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植出百合花来”;比如“一般人都不是他们想要做的那种人,而是他们不得不做的那种人”。如若细细咀嚼、品味,我们就会发现毛姆说的那些人不就是我们身边人甚至我们自己吗?
  所以,有人说,毛姆是一个优雅、老到、冷酷的人性观察者,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在他的故事中看到自己。阅读此书,循着毛姆“毒舌”的文字,时时自省,能够让我们更加清醒地面对生活——追求六便士时,也别忘了心中的那一抹月光。
  【人物评说】
  令人厌恶又让人钦佩的斯特里克蘭德
  说实话,作为女性读者,我是不喜欢《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
  他缺乏责任心,冷酷无情。没有任何解释,40岁的他突然从家里消失,杳无音讯。留下不知所措、伤心欲绝的妻子和尚未成年、还需抚养的儿女。当他的妻子托人在巴黎找到他,对他说“你得想想你的孩子……像你这样不管不顾,他们肯定流落街头”时,他冷漠的回答令人气愤,“他们已经好好生活了很多年,大多数孩子都没这么舒坦,再说,总有人养活他们。必要时,麦克安德鲁夫妇可以供他们上大学”。这是什么混账逻辑?难道孩子“已经好好生活了很多年”就可以成为抛弃他们的理由?难道麦克安德鲁夫妇没有孩子,就可以成为理所当然推卸责任的借口?
  他穷困潦倒,形象邋遢。他居住在巴黎第十七区的一间小旅店中,房间又脏又旧,空间狭小,设备简陋,光线昏暗。他经常食不果腹,一天只吃一顿饭,有时甚至要到救济所混饭吃。他衣着破烂,“他穿的还是五年前我见过的那身衣服,只是现在破破烂烂,污渍斑斑,松松垮垮”。他长相奇特,“长着红胡子,乱糟糟的,几乎遮住了他的脸,头发也很长” “他的大鼻子愈发傲慢地翘起,颧骨突出,眼睛也显得很大。他的太阳穴深陷下去。面黄肌瘦,简直皮包骨头”。这样的人,本该是惹人同情、让人怜爱的,可是我不但同情不起来,反而心生厌恶。
  他嘲笑爱情,蔑视女人。他视爱情为累赘、视婚姻为牢笼,他奋力挣脱它们,所以他想离开就离开,全然不顾结发妻子的感受。女人在他的眼里是愚蠢的,他需要时会主动找女人,不需要时则一脚踢开,所以他心安理得地勾引朋友斯特洛夫的妻子,然后又抛弃了她,导致她自杀。“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有时间恋爱……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需要女人。当我的欲望满足了,我就会去忙别的事情。”“我只知道欲望……爱情是一种病。女人是我取乐的工具。我没耐心让她们当我的什么助手、搭档、伴侣。”多么厚颜无耻的言论,这是对女性赤裸裸的鄙视。   如此男人,女性朋友怎能喜欢?即便是男性,但凡有点良心,想必也是不喜欢的。但是,就是这么个人,却又令人无比钦佩。
  为了梦想,他舍弃安逸舒适的生活,放弃事业功名。在他人看来,作为证券经纪人的他,拥有令人羡慕的一切:金钱、地位、名誉、家庭美满、事业有成。可他为了追寻“小时候很想当个画家”的梦想,即便已人到中年,仍能听从内心的召唤。这种勇气实在让人钦佩。人世间有梦想者甚多,能听从内心召唤并实现梦想者却寥寥。这些人碍于各种各样的缘由,只好把梦想深藏心底,偶尔想起,只能唏嘘不已。斯特里克兰德是个勇敢的追梦者!
  为了梦想,他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现实对他毫无意义,他对现实的事物也浑然不觉。因此,任何事情都影响不了他对画画的专注与喜爱。贫穷不能影响他,他“一文不名”,甚至“连颜料和画布都买不起”,可“他最需要的,也就这些”。别人的看法和评价也妨碍不了他,极少有人欣赏他的画,但这对他来说无关紧要。他在画布上倾注他强烈的个性和激情,把心灵之眼“看到的东西画下来”。一旦画完,作品好不好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不想过去,唯一重要的,是永恒的现在”。为了梦想,如此专注,如此纯粹,着实令人崇敬。
  为了梦想,他吃尽苦头却坚持不懈,矢志不渝。他总是陷入绝境,为了生存,他不计较干什么工作——他干过向导,做过药品翻译,做过油漆工,但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他都没有动摇意志,从未丢下他的艺术工作。只要得到一点钱,他马上就买颜料和画布。为了能去他所向往的塔希提岛,他住过收容所,混过码头……即便在身患麻风病,两眼已看不见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作画,竭尽所能地把他“深入大自然的隐秘深处”发现的“美妙而惊人的秘密”展现出来,直到去世。
  斯特里克兰德就是这样一个让你恨又让你爱、让你厌恶又让你钦佩的人。他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结合体。在他身上,你可以看到欲望与崇高、真诚与虚伪、高尚与卑鄙、邪恶与善良。他对亲友残忍冷酷,对物质漠不关心,对世俗冷嘲热讽、傲慢不屑,但他敢于为梦想而改变,为梦想而吃苦,为梦想而坚持,为梦想而冒天下之大不韪,有一个为了梦想而不屈的伟大的灵魂!
  【读后有感】
  生活的艺术家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北部湾高中 黄琳淋
  读完《月亮与六便士》后,塔希提岛上的女老板蒂亚瑞和尼科尔斯船长、布鲁诺船长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眼前。
  吹着海风,书中的“我”与尼科尔斯船长侃侃而谈。最后“我”评价他道:“这个老江湖,就像艺术家,也许还像绅士一样,不属于哪一个阶级。”书外的我疑惑了:如果说斯特里克兰德抛妻弃子、背井离乡,如溺水的人挣扎求存般逐梦不息,画笔不辍,最终他的天才之作被世人认可,这样的人才足以被称作“艺术家”,那么,再平凡不过的一个小船长,为什么也能拥有“艺术家”的名号?
  偶然地,我在朱光潜的《谈美》中找到了答案:“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尼科尔斯船长不修边幅得有些邋遢,可他为人热情豪爽,一根雪茄就能换来他的掏心掏肺,知无不言;他在故国被陷害而被迫远走他乡时,却仍能怀着一颗炙热的爱国心;他害怕妻子,可当需要他时,他又绝不退缩。蒂亚瑞一手操持着鲜花旅馆,她五十岁上下,富态十足,喜欢笑话、葡萄酒和帅哥,做得一手好菜,对每个来岛的客人都体贴入微,还促成了爱塔与斯特里克兰德的结合。她像塔希提岛上绚烂的凤凰木,在蔚蓝天空与洁白海湾的映衬下,用最热烈夺目的红色拥抱你。
  与此相对,在最开始的篇幅中,斯特里克兰德身边似乎不乏“艺术家”:装腔作势的作家们定期聚会,用尖酸刻薄的言辞挖苦着别人;斯特里克兰德太太将餐厅布置得整洁欢快,“充满艺术气息”,可其实她只是自愿地蒙着头跟在“潮流”背后跑;她邀来各类名士宴饮,而斯特里克兰德对这些人无甚兴趣,众人便一致认为他是个彻头彻尾的俗人。这不得不说是极大的讽刺。以至于在作者描写名人荟萃的伦敦时,我们只感受到了被无尽的“六便士”包围的窒息,举目尽是一览无遗的世俗。可当“我”到达塔希提岛时,文风明显轻快起来,像是琴弦被拨动般,阳光、海浪、沙滩倏地铺展在眼前,古铜色的人们在微笑,在招手,在劳作,在生活。而到了夜晚,在温柔月色的轻抚下,只围着一块布的人们晒着月光,唱着歌。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色人种聚在这座岛上,喝酒谈笑,融洽无间。次日分别后,他们又一头扎进各自的生活,怀着充盈的希望。
  布鲁诺船长对“我”说:“我也知道怀揣梦想是怎么回事,我也有我的幻想。在我的方式上,我也是一名艺术家。”书中有一名犹太年轻人亚伯拉罕,他非常有医术天分,前途一片光明。可他在一次旅行中爱上了亚历山大港,最后毅然放弃坦途,在这座城市度过了他的余生。人们都说他疯了,可唯有他自己知道,拨开俗世的迷雾,他终于找到了他的皎皎明月,他灵魂的归属。这不也是一位生活的艺术家吗?
  《月亮与六便士》以斯特里克兰德的逐梦历程为主线,为我们描写了这位不世出艺术家的不屈与勇敢。同时,生活着的那些平凡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虽不是光彩夺目的主角,但也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演绎着生活的艺术。
  也许,毛姆在悄悄地告诉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艺术家,可是每个人都能选择艺术地生活。
  如王羲之乘兴访友,而沿途的山水已经让他尽兴,他便不及见友,悠然而返;如苏子瞻自得地吃着野菜,发出“蓼茸蒿笋试春盘,人生有味是清欢”的感慨;如李白虽然“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但仍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们怀着最温热的心细细地擦拭着生活,不管它是沟壑纵横,还是山高水长。
  明月悬在窗边,擦亮窗子,就能看见。
  人生如梦,让我们枕着月亮
  北部湾高中 杜睿
  20世纪全世界最会讲故事的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的前三章一点儿故事没讲。而我也怀疑,这书是不是骗我的,哪有什么月亮,六便士更是没说到。哦,还真有一句:“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
  那个追逐梦想的人叫斯特里克兰德,人到中年,是伦敦有名的银行家。突然有一天,他抛妻别子,出走巴黎。没有人不想把他拉回世俗,大家都以为他为愛私奔,但他只有一句冷酷的答复:“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小丑奉承他,却只得到鄙夷的冷笑;女人引诱他,却只换来无情的回绝;钱财为难他,他只挣够饭钱和画布钱,便已知足。浪漫之都对他的绘画帮助不大,他便开始寻找真正的魂归之所——南太平洋孤岛塔希提。这里碧波荡漾、郁郁葱葱、整齐干净、洁白文雅,斯特里克兰德创作出了一系列不朽的杰作,并娶妻生子,安乐居此。临终病榻前,他嘱咐妻子,将自己失明后绘出的绝世壁画付之一炬。而他人生的明月也终于在此刻到手。
  《月亮与六便士》是一部惊世的追梦史,而毛姆在小说中还为我们解剖了人性。他明白:“感情自有其理,理性难以知晓。”并告诫我们,在爱情的事上如果你考虑起自尊心来,那只有一个原因,你还是最爱自己。当他看到斯特里克兰德夫人为潦倒的丈夫捎一笔钱到巴黎时,他冷静地分析:“ 有人说灾难不幸可以使人性高贵,这句话不对,叫人做出高尚行动的有时候反而是幸福得意,灾难不幸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人变得心胸狭小、报复心更强。”当斯特里克兰德在孤岛上终有所成就时,他衷心感慨:“上帝的磨盘转得很慢,但磨得很细。”
  斯特里克兰德,有时我真是边读边嫉妒他,他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摘下了人生的皎洁月亮。在嫉妒中,我也猛然发觉:终日置身书堆,读博留学,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毕业后进世界500强,大城市里的朝九晚五,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正如小说中一位旅行到希腊的外科医生所说,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最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名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妻子,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而我,只此一生,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
  人生如梦,让我们枕着月亮。
其他文献
从金庸生病深居简出开始,不断传出他病逝的消息,谣言有板有眼,很多人信以为真,他身边的亲朋好友总是凌晨被记者的求证电话吵醒。2018年10月30日,再次传出金庸病逝的消息,这次真的不是谣言,然而很多人却不愿相信,一代武侠大师走了,世上再无金庸。  金庸的人生就像一部武侠片,他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每一个身份之中,他都坚定不移地贯彻着他的武侠之风。正如金庸在与杨澜的对话中所说,“武侠小说并不是表面上会一
期刊
2018年10月24日,中国高等教育顶尖象征的北京大学迎来新的书记和校长,引发了众人的关注。  一所大学的志业在于对学术和政治的不懈追求,而它的风骨则散见于那些悠游其间的人们的生命故事中,这些故事或元气淋漓或风韵优雅,都为人所津津乐道,身为历代掌门人的校长自然也有许多极见性情的小故事流传下来。从1916年到1948年,蔡元培、蒋梦麟、胡适先后出任北大校长,在那个风雨飘摇、内乱外患的年代,他们勇担重
期刊
一袭水袖丹衣,一曲醉人惊梦,如夏莲初盛,含苞欲滴,怯中带喜,欲语还休。三生石上,牡丹亭下,梧桐叶落,西风送别,道不尽的良辰美景,说不完的爱恨情仇。这,便是昆曲。历经六百年的更迭,昆曲依然跃动于水墨画卷之中,传唱在丝竹管弦音里,蓦然绽放,如梦如醉。  昆曲的发展历程  “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的昆山腔,始于元代末年的昆山,是南曲的一个支派。明代万历之前,它还只是“小集南唱”的清柔婉折之音,经过魏良
期刊
考场议论文的写作,必须遵循作文题目(包括材料)和写作要求所指示的基本方向,这种写作活动,是在具体写作情境之下的“遵命”写作,是“戴着脚镣跳舞”;同时,议论文写作的终极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高考作文命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的这一基本导向,让“联系现实”成为考场议论文的“必选动作”。但无论是高考作文阅卷,还是平时的作文评价,我们都不难发现中学生议论文写作的一些通病:或者立意毫无来由,仅凭题目材料
期刊
我没有去过很远的地方,没有感受过外国的风土人情,没有穿过很贵的衣服,没有坐过很好的车,没有我爱她她也爱我的伴侣,不为别的,人生在世一回,我也想拼一拼,感受一下我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看过的。——@大脑斧123  愿我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这位先森你好呀  世界这么大,父母应该去看看。——@晚春初夏的他  不想看到父母为了几块钱和别人争执。——@那一年没有愚人节15  不愧对自己的父
期刊
谈及《红楼梦》,总绕不开“大观园”。《红楼梦》一书中,对于园中建筑,着墨虽不算很多,但这些建筑确实在无声地揭示着一位位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整部小说的价值取向。每一院落、每一楼阁、每一台榭,均可谓各具深义。而在众多建筑中,又以探春的居所与众不同——在秋爽斋这组建筑中,除主要建筑外,又修建了另一厅堂“晓翠堂”。单从建筑本身看,“晓翠堂”形制为何?考虑其主人——探春,如此设计又有何深意?下文便就相关问题进
期刊
编者按:文学社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一个重要窗口,对繁荣校园文化、丰富课余生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读写鉴赏能力、培育文学新苗等具有重要作用。柳州高中古榕文学社在丰富社团成员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培养和发展了社团成员的文学爱好与专长,提高了社团成员的综合素质。  柳州高中古榕文学社成立于1995年,是柳州高中历史最悠久的社团之一。自创社以来,曾获得“意林文盟全国百强社团”第十四名,杂志
期刊
2017年高考语文卷一共有9套。由于共同奉行“作文育人,为国选材”的宗旨,9套卷中的作文题均呈现出“一脉相承、共性相同、个性各异”的特点,且体现了突出“新颖”,注重“个性”的命题走向。  鉴于使用全国卷的省市有25个之多,以下主要以全国卷为代表,分析2017年高考作文题的共性,并探讨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走向。  鲜明的时代性。任何时代的高考作文命题都不能脱离时代而独存。时代不同,但高考作文题始
期刊
编者按:珠港澳大桥建成通车意义非凡,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焦点。本期“写作操练场”选题新,材料多重立意与习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指导思想相一致,具有理论高度、思想深度,体现了“立德树人”的以文育人理念。  【写在前面】  作文题目出自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十月月考作文题,学生作文均为考场现场完成。  【作文原题】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
期刊
古之“五慎”,强调自律,更强调知行合一,它于我们至今仍有启示意义。然而,人仍会有不清醒之时,我们便要取精华之精,强调慎终。  (从材料所给的“五慎”切入,然后通過转折拎出“慎终”,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会写考场作文的表现。考场作文重在防宿构,考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从材料入手展开论题,省时高效。)  古训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善始善终之难,便主要难在这“终”字上。因此,无论做什么事,越到最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