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文扎根文本超越文本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课是一个基于文本、多向交流、情感交融的复杂过程。
  在教学中我深深认识到只有注重语文味儿,注重文本的揣摩、感悟,立足语文、扎根文本、跨越文本,这才有可能成为一堂好的语文阅读课。
  立足语文
  “立足語文”是指阅读课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立足于语文课程标准,致力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学手段紧密地围绕教学目标。阅读课堂上可以采用唱、画、演等多种手段和形式,最关键的是这些形式一定要对学生理解文本、内化语言有所帮助。
  在制定本课的教学计划的时候,我就将目光牢牢锁定在语文学科性质上,锁定在语言文字上。学生认为这篇课文“简单”,我就引导他们琢磨这 “简单”的课文,将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对文本中看似平淡的语句上。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这些平常语句的精妙,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奇妙。
  扎根文本
  “扎根文本”是指在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有对文本的深度阅读,即读懂课文内容,对内涵深刻的词句能够结合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理解,对课文的弦外之音和留白之处有自己个性的思辨,从而能够做到披文入境地进行情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有与文本、与教师的积极互动,还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在《北京的春节》的学习过程中,我请学生默读课文,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一个学生回答:“我觉得正月初一非常丰富多彩。”然后他根据课文内容叙述了人们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一段描写内容很浅显,却蕴含精妙的表达方法在其中。我和学生再读这两段,引导他们发现老舍先生描写时其实注意选择不同性别的人物(男人、女人)。接着学生又敏锐地发现老舍先生还选择了年龄不同(小孩、大人)、职业不同(小贩、赛马赛骆驼的骑手)的人物;选择了不同的地点:亲朋家、自己家、城内城外的庙会;选择了不同的活动:拜年、接待客人、摆摊做生意、骑毛驴、看野景、买玩具。学生恍然大悟,纷纷赞叹:“原来还有这么多我们没有发现的东西啊!”
  在这一过程中,我的问题引发了学生思考的热情,与文本、与教师积极互动,学生质疑、探究,发现了“简单中”的“不简单”。
  超越文本
  “超越文本”指在阅读课上,要以文为本,但是又不能拘泥于文本。阅读课堂中对文本的超越应以文本为基础,进行作家、题材、文体、表现手法、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等多层面和多维度的拓展,以突破时空限制的适当的知识延伸,丰富学生感知的信息和思维的层次。
  在《北京的春节》学习过程中,当读到“腊七腊八,冻死寒鸦”的时候,学生都觉得很有趣,说:“看到这句话就知道腊月初七和腊月初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了。”我适时告诉他们,这句谚语是老北京的方言,我们这儿也有类似的谚语。学生马上活跃起来,有的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有的说:“三九四九,冻死猪狗”;有的说:“平时听大人念了好多,就是自己没有留意。看来以后要多积累。”学习完《北京的春节》,学生对老舍先生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深刻地体会到着眼于语言文字的课堂才有生机。
  一节阅读课,要立足语文,在教学过程中以文本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揣摩,与作者同喜同悲,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只有立足语文、扎根文本,承认文本的约定性和约束性,超越文本才有效果、有意义。
  (作者单位: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幸福小学)
  责任编辑 陈殷
其他文献
鄂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选编了鲁彦的《听潮》。文章通过艺术手法,描绘了涨潮前大海波澜不惊和涨潮时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这些描写文字优美、情感丰富,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激发兴趣感知美  学生都有一种迫切的探索未知世界的需要,就是希望从自己的视角来探索发现和研究自己想要的东西。美无疑是学生想要发现的东西,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心理需求,通过多种方式调动他们感知美的兴趣。  教学《听潮》时,教师先
语文教学中,读的作用极其重要,但如果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死读”,或全凭教师逐字逐词地咀嚼、逐句逐段的讲解,结果往往事倍功半。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整体把握、分步导读”阅读教学法效果较好。下面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詹天佑》为例,简要地介绍这种教学方法。  第一步:初读——紧扣文题,整体感知。看到《詹天佑》这个题目,学生都想知道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教师不急于解答,而是告诉学生:
郭思乐  生本教育创始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协会学校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基础教育专家组成员,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专家咨询组成员,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生本教育改革项目研究和实验领导小组副组长,出版《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谛听教育的春天》《天纵之教》《思
层峦叠翠,掩映红色书院;高铁新城,传来阵阵书声。  2015年9月,湖北大悟书生学校建校,并获教育部原部长柳斌题词。  这所由北京天有教育咨询集团投资,以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名字命名的高端优质民办公助学校(含小学、初中、高中),建校初始就坚定了发展走向: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并在总结分析在校学生实际情况前提下,归纳出三条演绎路径:学生自主管理、导师育人、分层教学。如此,“以学生为主体”才显得
一提到改革,总有人将其与“推倒重来”联系在一起,将其和“常规”对立起来。  开展“现代课堂”研究,建设“现代课堂”面临同样的问题。比如“备课”,“现代课堂”要不要备课,怎么备课,就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甚至错误的认识与做法——“网上资源这么丰富,现成的教案、课件多得是,还要备课吗?”“课堂重在生成,不需要预设。”……  落实教学常规与推进教学改革,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肯定
追寻数学教学之本真,就是追求具有数学味的课堂,追求返璞归真的教学。本真的数学教育更注重人——学习数学的人和帮助学习数学的人,更注重人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方法、思想的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和心理体验,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向纵深发展。聆听了德国老师的数学课,我发现他们正是“以人为本”,努力寻求本真意义的课堂。具体来说,我有以下两点体会:  独立思考重训练  思考是数学最本质的特征,培养学
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把“挑战性学习”作为合作学习的根基,推动合作学习的开展。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运动和设计》单元的《设计并建造一辆带帆的小车》和《测试空气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中,有两组关联性很强的驱动性问题:一组是预想当帆与风同向或反向时,帆对小车的运动有什么影响;另一组是通过“直立的帆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的”“帆与空气的摩擦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的”两个问题,分别引导学生设计减少空气阻力的有帆的车
众所周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十个核心概念词,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十大核心概念词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共分为以上三个层次。一节课的教学中,绝不是单一的某一种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是复合型的,含有多個元素。笔者将以《5的乘法口诀》教学为例,谈谈我区教师是如何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渗透多种数学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教育家怀特海把人的认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浪漫、精确、综合。浪漫阶段积累感官经验,精确阶段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概念层面,综合阶段就是运用知识。在灵活运用所学的过程中,人的视野不同了,就会产生新的好奇、新的浪漫,所以笔者认为,综合阶段是更“自由”的浪漫,它是新一轮“浪漫—精确—浪漫”的起点。  在教学时,笔者通过不断地制造“浪漫—精确—浪漫”的“认知漩涡”,将一个点的学习拉伸为
随着教育技术的普及,将信息技术用于课堂分析,对教学过程进行数字化转换,通过公式计算来说明一堂课的课堂结构,已成为对教师课堂进行分析的新趋势。  《篓子里的青虫》课例分析  S-T分析法是将教学行为分为学生行为S和教师行为T两类,采用可视化的方法研讨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教学分析工具 。S-T图以原点为教学的起始时刻,纵轴为S,横轴为T,分别表示S行为和T行为的时间。Rt是指课堂教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