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西乡县沙河镇初级中学杨友成教师回答:
地理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地理学习活动或地理事物现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爱因斯坦说过:“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凡是感兴趣的事物,学生总是想办法去认识、接近、获得,并对它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也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特别是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成绩,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当代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利用直观教具,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涉及多学科的领域,时空跨度大,仅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借助挂图、地球仪、地理景观图、电视录像、多媒体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心理状态调整到“身临其境”的境界,使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功能同时发挥,并领悟其中的地理事物现象,分析成因,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现实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印度”一节时,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莫卧尔王朝的建筑”中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泰姬陵这一人文景观,使学生在欣赏伊斯兰文化与印度文化完美结合的艺术精华中得到美的享受。又如,讲“新疆”时,详细分析 “疆”字的结构,高度浓缩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这样,可加强课堂教学容量,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将常规枯燥的讲解化为美的传授,拓展学生视野。
二、丰富课堂语言,引起浓厚兴趣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生动的直观语言,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讲彩云之南——云南省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特别是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时,在分析成因后,可引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讲高山气候时,可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归纳。讲中国区域地理时,有许多城市名称难记,这时可引用一些城市的美称、别称和地理谜语帮助学生记忆,如山城、雾都——重庆,不夜城——漠河,大言不惭——海口,举头望明月——仰光等,可加深学生记忆。
三、设计课堂游戏,提高学习兴趣
教材中常有一些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适当设计与教材紧密联系的小游戏或疑问,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如讲“大洲和大洋”的第一个标题:“地球?水球?”时,首先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用一个废旧地球仪,投向学生,让学生用两手接,看两手接触到的是陆地还是海洋,这样反复多投几次让多个学生参与回答。结果是手触到的海洋多,追问:“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学生答:“地球表面海洋比陆地多”。在讲地球形状时,可提问:“我们生活在东半球、北半球上,那么生活在西半球、南半球上的人头是朝下的吗?”学生观察地球仪回答:“显然不是,因为地球是圆形的球体”。这样通过做游戏和观察分析思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可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四、联系生活实际,点燃兴趣之火
地理学科有理科特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这常常令学生学习地理时心生畏惧,从而失去地理学习兴趣。可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地理问题,探索地理知识。例如,观察民居的图片,分析地理背景与成因。先观测:我国西北地区传统民居有何特点?再请学生分析成因:西北地区光照强、温差大、降水少、风沙多,虽平顶但不用担心漏水,还利于晾晒农果产品,墙体厚窗户小可使屋内冬暖夏凉;南方地区降水多、湿度大、屋顶坡陡利于排水。又如,讲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太阳东升西落,四季昼夜长短变化,体会房屋朝北朝南接受阳光的多少。将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问题有机地结合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探究与创新,使地理知识的学习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世界。
综上所述,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却是学好地理的必要条件。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通过激发引导,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变学习观念,转化学习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地理学习成绩。因此,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地理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理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地理学习活动或地理事物现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爱因斯坦说过:“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凡是感兴趣的事物,学生总是想办法去认识、接近、获得,并对它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也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特别是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成绩,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当代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利用直观教具,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涉及多学科的领域,时空跨度大,仅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借助挂图、地球仪、地理景观图、电视录像、多媒体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心理状态调整到“身临其境”的境界,使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功能同时发挥,并领悟其中的地理事物现象,分析成因,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现实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印度”一节时,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莫卧尔王朝的建筑”中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泰姬陵这一人文景观,使学生在欣赏伊斯兰文化与印度文化完美结合的艺术精华中得到美的享受。又如,讲“新疆”时,详细分析 “疆”字的结构,高度浓缩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这样,可加强课堂教学容量,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将常规枯燥的讲解化为美的传授,拓展学生视野。
二、丰富课堂语言,引起浓厚兴趣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生动的直观语言,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讲彩云之南——云南省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特别是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时,在分析成因后,可引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讲高山气候时,可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归纳。讲中国区域地理时,有许多城市名称难记,这时可引用一些城市的美称、别称和地理谜语帮助学生记忆,如山城、雾都——重庆,不夜城——漠河,大言不惭——海口,举头望明月——仰光等,可加深学生记忆。
三、设计课堂游戏,提高学习兴趣
教材中常有一些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适当设计与教材紧密联系的小游戏或疑问,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如讲“大洲和大洋”的第一个标题:“地球?水球?”时,首先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用一个废旧地球仪,投向学生,让学生用两手接,看两手接触到的是陆地还是海洋,这样反复多投几次让多个学生参与回答。结果是手触到的海洋多,追问:“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学生答:“地球表面海洋比陆地多”。在讲地球形状时,可提问:“我们生活在东半球、北半球上,那么生活在西半球、南半球上的人头是朝下的吗?”学生观察地球仪回答:“显然不是,因为地球是圆形的球体”。这样通过做游戏和观察分析思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可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四、联系生活实际,点燃兴趣之火
地理学科有理科特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这常常令学生学习地理时心生畏惧,从而失去地理学习兴趣。可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地理问题,探索地理知识。例如,观察民居的图片,分析地理背景与成因。先观测:我国西北地区传统民居有何特点?再请学生分析成因:西北地区光照强、温差大、降水少、风沙多,虽平顶但不用担心漏水,还利于晾晒农果产品,墙体厚窗户小可使屋内冬暖夏凉;南方地区降水多、湿度大、屋顶坡陡利于排水。又如,讲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太阳东升西落,四季昼夜长短变化,体会房屋朝北朝南接受阳光的多少。将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问题有机地结合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探究与创新,使地理知识的学习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世界。
综上所述,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却是学好地理的必要条件。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通过激发引导,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变学习观念,转化学习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地理学习成绩。因此,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地理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