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道桥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tw8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道桥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等问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结合山东交通职业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实际,系统构建并实施“校企轮转、岗位轮训”双主体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同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示范经验。
  [关    键   词]  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共同体;双主体;校企轮转;岗位轮训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028-02
   近年来,在政策推动、试点带动、文化促动机制下,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日益深化,校企合作的模式和形式不断丰富,但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程度不高,工学交替落实困难,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足,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契合度不高等。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组织形式等仍然是高职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课题。
   文章以山东交通职业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为例,围绕道桥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校企协同构建并实施“校企轮转、岗位轮训”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系统设计“四层递进式”课程体系,实施“素能并重”校企多维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组建“互利共赢”的专业发展共同体
   依托真实工程项目,寻求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互利双赢的平衡点,校企双方以资源联合为纽带、发展联动为支撑,组建道桥专业发展共同体,通过制度和机制建设明确权责,形成“1234”校企协同育人理念(依托一个企业真实工程项目;实施校、企两个育人主体;校企轮转、岗位轮训,融教、学、做三位于一体;实现学生技能培养、创新创业与就业、教师企业实践、对外技术服务四个融合),确保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用人标准高度契合,企业既收获了符合发展需要的人才,又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缩短了新入职员工的适岗期,显著提高了企业育人的主体地位。
   二、实施“校企轮转、岗位轮训”的双主体人才培养
   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围绕道桥专业学生“施工放样、试验检测、施工管理”三大核心能力,精选紧密型合作企业,以在建公路工程项目为載体,实现学习环境与职业情境的有机对接,以“生产与教学相结合,在生产中组织教学,在教学中组织生产”为运作模式,融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于一体,在校企双导师指导下实施项目教学,进行多轮“校企轮转、岗位轮训”(见图1),将工学交替落实做细,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卓越技能。企业在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中,仅支付相对较少人力成本便解决了工程项目中的生产任务,同时收获了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缩短了新入职员工的适岗期,显著提高了企业育人的主体地位。
   (一)第一学年以自然班为教学单位完成知岗学习
   根据新生入学志愿组成自然班学习专业通用技术基础能力课程模块。该阶段以道桥专业通用技术基础知识学习和岗位认知训练为目标,以公路工程案例为载体,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校企轮转方式进行讲授和学习,以学校专任教师为主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和对道桥专业职业岗位(测量员岗、试验员岗、施工员岗)的认知。
   (二)第二学年以岗位技能班为教学单位完成跟岗训练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自然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岗位技能班(测量员岗、试验员岗、施工员岗)。依据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关键职业岗位(测量员、试验员、施工员)的最新技术发展趋势,适时调整和优化专业技能核心课程模块。该阶段学习以关键职业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核心能力训练为目标,以关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为载体,由具有“双师”素质的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在校内外实训基地采取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方式完成跟岗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
   (三)第三学年以项目教学班为教学单位完成岗前强化和顶岗实习
   根据道桥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对各类岗位技术人员的需求和配置,将各岗位技能班学生组建成若干项目组(学生自主申报、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编排),拟定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议书,共同探讨合作管理的模式、项目学习、实施方案、学生企业工作学习的待遇、人身伤害意外保险等具体细节问题。组建若干项目教学班,以培养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依托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在校外合作企业和实践教学基地,多形式、多地点、多时段共同组织实施[1],利用教育云平台和立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库,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项目任务、真实的工作过程进行岗前强化训练和顶岗实习,使学生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提高学生职业综合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四)互兼互聘、双向流通,打造双导师师资队伍
   教学团队由企业师傅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按照“在校是教师,下厂是师傅”的原则,实现教师和师傅身份的融合[2]。按照学校与合作企业签订的“双主体”人才培养协议,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企业工作站,组织学校教师到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技术服务、课题研究、企业挂职锻炼;企业技术专家到校兼职教学,改变传统的企业兼职教师的辅助角色定位,以“企业教师”的称谓突出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主体地位,形成学校和企业“互兼互聘、双向流通”的双导师师资队伍(见图2)。    (五)思政教育融入双主体人才培养全过程
   针对项目教学班学生受时空的制约不能正常参加学校党团生活,在项目上成立临时党支部和团支部,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项目教学点管理与服务的全过程。学校选派党团工作人员进行巡回指导,把党团工作真正纳入项目教学的全过程。构建由职业院校、临时党团支部、企业三方共同参与的党团工作运行机制,实现学生党团工作的“无缝对接”。
   三、构建“四层递进式”课程体系
   针对测量员、试验员、施工员等岗位的任职要求,遵循“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知识结构转换”的路径,引入行业企业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基础能力→专项能力→岗位能力→职业能力”逐步递进的过程,与企业共同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四层递进式”课程体系,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依托企业真实工程项目,融教、学、做于一体,达到“精施工、懂设计、会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见图3)。
   四、搭建“产教融合”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平台
   按照“互利共赢、优势互补”的原则,针对道桥工程项目点多、线长、面广、难以引进校园的实际情况,将“课堂搬到工地”,搭建校外生产性实训课堂。在校内股份共建公路工程檢测中心,深耕公路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引入企业理念、管理模式、质量规范和安全规范等,营造职场化的实训氛围,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以“生产与教学相结合、在生产中组织教学、在教学中进行生产”为运作模式,为教师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学生深入工程实践提供平台,实现学习环境与职业情境的有机融合。
   五、建立“素能并重”校企多维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更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轻职业核心能力的历练和养成忽视职业素质培育。针对道桥行业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身心素质、岗位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将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相融合,在重视知识、技能考核的同时,强化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评价,校企联合建立“素能并重”多维考核评价体系(见图4),凸显“能吃苦、善沟通、精技艺”专业人才培养特质,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迁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文权,曾文英,龙立功.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5):62-67.
   [2]周杰,刘吉梅,郝良元.改革让教育充满蓬勃生机 创新让杏坛彰显盎然春意[N].中国青年报,2015-08-11.
  ◎编辑 赵瑞峰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 级数敛散性的判定是数学分析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和教学难点,通过实例讨论函数满足二阶导数且通项中带f()形式的一类级数的敛散性判定.   [关 键 词] 二阶导数;级数;敛散性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026-02   一、定理及推论   本文主要讨论满足二阶导数的级数敛散性判定,重点分析通项中带f()的敛散
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变革与重构、改革与发展应着重从多元化和市场化两个基本方向来考虑和破题对中国养老金市场发展和管理的一些想法当前,是中国处于经济社会体制转型改革的
“妈妈,我的自行车什么时候买?”薇薇郁闷地看着妈妈,“自从自行车被偷后,我已经连续4天步行上学,快累死了!”薇薇把重重的书包丢到妈妈面前:“这书包可重了,您能不能别这么‘锻炼’我坚强的意志啦?”  “买,肯定买!”妈妈指着桌上的新闻稿说,“最近报社特别忙,有很多事情要我处理。你看,这些稿子我还得通宵改好,明天一早就要用呢!等明天我交了稿件就立刻去车辆商场给你买自行车,好吗?”    “好吧!”薇薇
期刊
期刊
本文叙述了用250Gy~(60)Coγ射线处理玉米(原武02×齐31)F_1干种子育成原齐123的经过。该自交系聚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具有早熟、矮秆、抗病、配合力高等特点。利用原齐123作
期刊
王维在盛唐诗坛的地位十分突出,其诗各体皆工,涵咏蕴藉。尤其是他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百般滋味。苏轼曾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提出“诗中有画”之说,原文是:味摩诘之诗,诗中
期刊
[摘 要]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计算机教育面临新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学校和教师需要秉持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具体探讨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互联网;计算机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