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程的路径

来源 :星星·诗歌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y1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20年前,我们一家再次重返故乡。与往时不同的是,我们一家将在“故乡”这片土地上常住下来。用我父亲的话说,叫“落叶归根”。
  然而“故乡”于我,终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在我成长的记忆里,童年是在黔桂交界的一座矿山度过的。在那里,我经历了人生最初的启蒙和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我的父亲是一名煤矿掘进工人,从事煤炭挖掘工作逾三十年。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亲历了无数次透水、塌方、瓦斯泄漏等诸多险情,所幸每一次都能逢凶化吉、全身而退。直到那座矿山濒临倒闭,父亲不得不率领我们一家挑担推车回到桂西北故乡雅楼村。
  我从小随父亲在矿区生活,所有记忆都与矿山有关。现在的故乡,没有我成长的印记,没有熟悉的山岗、玩伴,甚至我的生活、语言都与之格格不入。这里的一切,都使我感到无比痛苦和困惑。那一年,我14岁,从矿山中学转学到故乡的那所乡村中学就读,上初二。说实话,我极不喜欢这个地方,甚至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厌恶。比如:贫瘠的土地、脏兮兮的村道、目光呆滞的人群,以及夜幕下,酒徒们划拳打码的欢呼声,以及那些粗俗不堪的玩笑……我时常有种逃离的渴望。
  我认为我不属于这里。语言上的隔阂,最终使我产生了害怕与人交流的障碍,内心时常感到焦躁不安,却又无能为力。
  整个夏天,我埋头在燥热的房间里读书,实在憋闷得慌,就在昏暗的房间里走个来回。有时候,我会选一些美妙的文章段落读给自己听,甚至自己陪自己说话,以便打发漫长而困顿的夏日时光。恍惚中,我看到另一个“我”的身影,他就安坐在我的对面,静默地看我,也不说话,这让我感到无比欣喜,却又惊心。我甚至怀疑自己的脑子坏掉了,眼前竟生出种种幻象。我一次次逃离,又一步步陷落,最后逼近斗室的方寸之地,我内心构建的世界不断收紧、挤压,压抑、困惑,以及内心的焦虑压迫着我,我挣扎、呐喊,渴望突围,挣脱束缚……可是,我所有的努力,终究是一种徒劳。
  直到有一天,我走出房间,走进村子边的那座小树林。那是个人迹罕至的林子,杂生着各种灌木。那个静默的夏天,响彻的蝉鸣震颤整片树林。我埋头在小树林里走个来回,耳朵里是震天动地的蝉声。在那盛大的喧嚣里,我分明聆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内心的阴郁一扫而空,我仿佛找到了某个契合心灵的隐秘据点,让我得以聚存心中所有的烦扰,犹如囚徒挣脱枷锁,呼吸到自由清新的空气。那是长久的抑郁之后,心头怒放的花朵。如同漫长的黑夜尽头,投射出一线黎明的曙光。我把自己袒露在阳光和风中,让阳光透射我的身体,让清风涤荡所有的阴霾。那一片天地,寄存了我青春期所有的焦虑、惆怅与困惑。当我重新走回房间,内心显露的已是另一番风景。
  我终于开始写作。在那个月光凄迷的夜晚,萤虫低伏在草床中鸣唱,房梁上稻垛累积,厚实而温暖。我伏在床沿,透过窗纸,我看到流水般的月光流过窗台,静穆、安详,让人心灵感到无比宁静。那样的月色,那样的星光,那样的故乡,流动着梦幻般的色彩,凄美迷离,使人陷入无限的遐想。那一夜,我的笔头蘸着窗前的月光写下生平第一首诗。从此,我的心灵开启一扇窗。那是点亮内心的一盏明月,照亮孤独、寂寞,释放出宁静。我开始拼命地写,写内心的渴望与向往,写另一个故乡和村庄,以及内心一闪而过的风景。我不知道段落和句子的区别,也不知道诗歌是一种怎样的体裁。只隐约感知,那些文字分行错落之后,会呈现另外一种不同的阅读效果,更轻易抵近内心、震颤灵魂。
  当我无意间意识到写作的非凡魅力,禁不住为之兴奋。文字给了我心灵的慰藉,灵魂的依托,使我茫然不知所措的内心变得安静。我开始写作那些分行的文字,捕捉心头一闪而过的花火,把心中的苦闷、欢喜、惆怅,抑或青春期的萌动汇集笔端,写入纸片……
  如今,转瞬已逾10年光景,如今看来,当时对诗的初始认识竟是如此纯粹,那些内心隐秘的想法,无论悲喜,都具备了诗的属性,同时暗合了自己一直以来对诗的理解。
  后来,我离开了故乡到外求学,如今在城市生活。我依然痴迷于那些黄昏时分、暮色降临时候的静默氛围。当暮色降临,我喜欢到走廊站站,眺望远处传来的光亮。此时,缓慢的、泛着青灰色光芒的夜色,开始笼罩我的全身,悄然溢满我的房间。夜幕的幽冥中,一种静穆的错觉在四周漫开,这正是我所渴望的写作氛围和状态。几年来,我的窗子一直这么敞开着,在微凉的晚风里颤抖摇晃,仿佛是这座城市一只深邃未眠的眼睛。直到夜幕初起,星光滴落纸上,我开始在这样的空间和时间里写作。那些浅淡、幽暗,沾染着夜色的诗行,与我内心洋溢的色彩非常接近。现在,夜色在不断堆积,在我的身旁有一些东西,书籍、茶杯、几张破旧的桌椅,以及从郊外采回的野花,它們在夜色的濡染下,慢慢失去了最初的色泽。我知道,那些缓慢的光阴,也会消磨掉人们脸上的青春,包括那些沉浸在时光中的事与物,都将在一个不确定的时间,隐遁到某个无人知晓的地方。这是夜晚给我带来的启示。
  如今,我离开故乡多年。在记忆深处,依然飘荡着故乡事物:含香的稻垛、闪亮的炉膛,透出微微烟火的味道……那些旧年影像清晰可辨,仿佛近在咫尺,又如此寂寞遥远。所有成长的印记,快乐抑或忧伤,都沉落在心灵底片上,凝固为石,风干成心中的影像。对于这座生活的城市,我说不上喜欢还是厌恶,因为我必须在这座钢筋混凝土构建的空间里,找寻一个栖身之所,同时还须要像一只麻雀一般觅食,抑或歌唱。我时常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冷眼打量这座城市的繁华与腐朽,当我走在暗影丛生的霓虹灯下,抑或穿行在奔忙的人群中,我依然感到孤单,这种心灵体验和不确定性,让我更容易接近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内心深处面临的复杂情感和生活状态。
  从乡村到城市,一种“泛城市”的心理状态始终压迫着我。通过诗作,我试图在内心世界,建构一个故乡。当我走在路上,或是流浪远方,唯有诗行,能够给我带来些许心灵的温暖。更多时候,我在内心做着无声的抵抗,试图用文字诠释一个陌路者对于前途的迷茫和惶恐,以及内心面临的种种焦虑。我以纸和笔为杖,行走在这座城市的边缘,试探性地使用“幽暗的词语”接近这座城市的荒蛮。甚至尝试用“冷抒情”的方式做一些无谓的抗争。矛盾与困惑日益消解了我的自信,我像一个懵懂的孩童,在自己构建的诗意版图里迷失方向,甚至找不到返程的路径。
  夜色微凉。远处山顶上的灯塔透射出微弱的灯光,将小城的喧嚣与沉闷稀释到有限的高度。在冷酷与静穆并存的夜晚,现代建筑又将城市的夜色切割成有棱角的静默。透过稀薄的夜的星空,我推开锈损的门窗,望向窗外四角的星空,在微凉的键盘上敲下这些似是而非的文字:渴望在内心找寻一个平衡的支点。
其他文献
诗贵在发现与创新,然而当代诗歌很难做到,是因为写作本身被遮蔽了。生活圈子的狭小,从众的惯性心理与认识,语言陈旧等,都是造成遮蔽的原因。要想获得诗歌生命新的觉醒、新的认识,诗人须要走出自己的苑囿,去实现人与物的互相映照。自觉雪中断臂,才能获得空前的敞开与明亮。  所谓的诗眼,就是诗人有新发现新认识后,让所有语言叙述呈现的这个“眼”。它会让读者耳目一新,深入历史,遥望未来,展开更大境界。有些诗先写了诸
期刊
新时代文学如何表现和影响我们的生活,已经成为当下文学写作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毫无疑问,新时代对文学的精神和使命有新的要求和呼唤,文学需要并且应该有自己崭新的精神与艺术定位,敏锐而深刻地感受和表现时代的脉动,努力在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诗歌作为文学艺术中的重要体裁,在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情感等领域,有着独特的表达优势。纵观当代文学发展历程,每一次重大的
期刊
“漂泊”“生活”和“诗歌”。在电脑上敲击出这几个字时,我的心潮随之澎湃开来。  我的眼前不由呈现出一幅画:一个孤独的行者,在漫天黄沙的荒原,迎着地平线前行,脚步匆匆,背影坚毅。唯一的行囊,是肩上一个牛皮缝制的“壶”,可以装水也可以藏酒,那是母亲亲手制作的,有着满满的爱和祝福。一个人走着,偶尔他会卸壶畅饮,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味道,或甘甜、或醇香、或苦涩……也许早已经空空如也,举起壶不过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期刊
《谁能占卜我的命》(北京燕山出版社),薄薄一册,70余章,置于我案头已半月有余。在我收到的诗友馈赠大著中,它算是最薄、篇章最少的一本了。没有砖头般厚实的重量,也没有煌煌数十万言的字数,待我断断续续读完之后,感觉无论是内容的厚实广博、语言艺术的精湛高超,还是构思谋篇的颖异妙巧,一点也不逊色于他人,反而有领先之势。  澄泉兄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于重庆万州,年少时受父亲启蒙,埋下文学的种子,16岁考上南
期刊
康斯坦丁·卡瓦菲斯[2]1863年生于埃及亚历山大,70年后在那里死于喉癌。卡瓦菲斯是一个富裕商人家庭的第九个孩子,这个家庭的繁荣随着他父亲的逝世而迅速衰落。9岁时,这位未来的诗人前往卡瓦菲斯父子公司设有分公司的英国,又于16岁时返回亚历山大。他是在希腊东正教的宗教背景下长大的。有一阵子,他曾就读于亚历山大一间商校赫尔墨斯学校,有些资料告诉我们,他在那里时,对古典文学和历史研究更感兴趣,而非经商之
期刊
我瘦如走动的竹子,对不起。  正如但丁所言,瘦削包含着  全部的欲望。我,感到抱歉  如果瘦,也是对你们的干扰。  抚摸我身体里,毛皮光滑的  小啮齿动物,一刹那,静息。  我熟悉它们,世间诸般变相:  女人,熟水果,钱币,别墅。  诗有时如此机械,可以旋转  伸缩,剪贴,拆卸,再拼凑。  有时候,我厌烦透了,带着  这么多争吵的词语,还要穿  不合适的外套。我应该再胖  一些:多吃,保持充足睡眠
期刊
一、石与诗:在诗歌的源头矗立着石头  石头作为一个意象,其象征意义无外乎三种:重、硬、动或定。最后一种富于辩证意味,最为微妙,也最具有审美张力所构成的美学价值。  在人类最早的诗歌中,石头就以这三种寓意被广泛应用。  (一)诗歌中的石头之重  也许因为南方植被繁茂,石头都被草木遮掩了。在中国诗歌起源时期,南方诗人写石的本领不如北方诗人。屈原作品中多的是香草,石头很少。不过,最后,帮助他实现自沉愿望
期刊
我从未这样快活过  从未 因黄昏喝了两杯酒  而让此夜四处充满  鲜葡萄的色泽和味道  可以什么都不想 什么都想  像一阵风离开九顶山  在女贞树上 瞬间  变成了一匹吃足草料的马  我被疲惫围在它的核心  仿佛有一种想法  是我赖以脱困的出路  星光微弱  此刻 它是我的一部分  稍后,将是春天的一部分  推荐语  诗人写诗,是与永恒拔河。通过酒释放自己,正如尼采所说的狄俄尼索斯酒神精神。換一种
期刊
在泉水中打马 在泉水的深处  遇见她 白衣似雪 隐忍如铁  之上 五马归槽 守土成仁  百柱成庙 万法归宗 谁又能以此质押自己?  于是,在溪水中種花,在光阴慢的  青山下,洒扫内心,不让它乱如麻  这步步生莲的漫山遍野  这恒河沙数的古道繁华  这深山浅黛 这谁也不敢抄袭的  普天下弘法 仍然热烈 无法冷却  推荐语  在这首诗中,清澈是全诗的灵魂,百柱庙的万法,光阴慢的溪水中种花,内心的洒扫,
期刊
在深夜里擦亮眼镜的人,容易被景物的外观所迷惑  “阿贝尔,你到这里来。”  “不,我拒绝,你又要拿你的镜子照我。”  我那不太令人满意的样子,眉宇间  透露的忧虑和不自信,时刻在夸大着痛苦  “马尔索,我觉得不能呼吸了。”  “谁?天呐,这是每个人都要做的最正常的事情了。”  床将变成夜晚的仪式,桌椅都会伸长起  明天的細腿。遥远的电流点亮了,萤火像星星。  “来看看吧,这就是你呢。”  在明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