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要:形成于藏传佛教“后弘期“时期的噶举派,在西藏佛教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此教派派系繁多,支系庞杂。学术界单独对噶举派寺院及主要人物的研究成果较少。然而,这些寺院及历史人物在西藏佛教发展史上一度成为最关键、最可靠的力量。本文以噶举派史略等文献专著为中心进行梳理及综述,试阐述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及焦点的争论方面做一些简要说明。 关键词: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形成于藏传佛教“后弘期“时期的噶举派,在西藏佛教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此教派派系繁多,支系庞杂。学术界单独对噶举派寺院及主要人物的研究成果较少。然而,这些寺院及历史人物在西藏佛教发展史上一度成为最关键、最可靠的力量。本文以噶举派史略等文献专著为中心进行梳理及综述,试阐述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及焦点的争论方面做一些简要说明。
关键词: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人物;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B947 文献标识码:A
其他文献
摘要:“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已不仅仅是一句歌词。在汉语热的背后,离不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支撑。笔者在拉脱维亚大学孔子学院克拉斯拉瓦中学任教的一年时间里,基于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并结合前人相关的研究成果,从内容、语言、词汇、语法点、语言项目、文化六方面分析了动画片《大耳朵图图》进入中学汉语课堂的教学适用性。 关键词:动画片;中学汉语教学;教学适用性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时尚,是社会上传播极快的“流感”,尤其在中国大地上,有“流感”的始作俑者,有广大媒体的热情支持和鼓噪,有趋之若鹜的“感染群体”的交相呼应,人们几乎都不能幸免于“流感”。 在毛泽东时代,“封资修的个人主义”是过街老鼠,“艰苦朴素的集体主义”是流行时尚。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使国门洞开,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涌入中国、涌入北京,使受过良好教育又不安于现状的中国青年成为外国公司的雇员并逐渐形
人过九十,眼前的人与事日渐模糊,相反,青年时代的人与事却清清楚楚,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一天,我在贵刊2013年第4期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冈村宁次用八路军战俘交换侄子》,一愣,瞬间思绪顿开,蓦然返回到了70年前的1944年…… 那是一个冬季,从渤海刮来的寒风,让山东渤海平原四野显得异常萧杀,然而我们抗日根据地军民却热情似火,一派繁忙。当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遭到打击,被迫转入战略防御。我们渤海根
“二郎腿”跟传说中神通广大的二郎神有关。“二郎腿”也就是二郎神的坐姿,即坐时将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面的姿势。四川川王庙正殿上所塑二郎神像,以及都江堰二王庙旧时的二郎神像,都是这个姿势。 关于二郎神其人,比较通俗的一种是指《封神演义》中的杨戬。据说,杨戬自从娘胎里出来,额上就多生一只金睛眼,能看透天地阴阳,动态非凡。正在其父母恐慌之时,忽然来了一位老人,自称是“玉鼎真人”,请求杨家割爱。杨戬父母答
1914年春,毛泽东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其间曾担任“学友会”的总务兼教育研究部部长职务,实际主持“学友会”的日常工作。1917年,学校教师开办了一所“工人夜校”,但因多种原因未能坚持下去,毛泽东决定由“学友会”接替将夜校继续办下去,并扩大招生范围。1917年10月30日,毛泽东亲笔撰写了一则颇具特色的《夜学招学广告》: 列位大家来听我说句白话。列位最不便益的是甚么,大家晓得吗?就是俗语说的,讲了写
我小时候上学时,老师教导,写作文常得引名人语录。名人语录像陈年火腿,味浓纯厚,身份尊贵;借味做菜,起头收尾,无不应验。然而小时候教学,价值观甚窄,只允许引用圣贤语录;孔孟可以,韩愈苏轼等也行,王阳明就得斟酌了,至于“反动人物”,其语录是断断引不得的。 语录不敷使用,怎么办?编,比如大家随便来个:“高尔基曾经说过,粮食是穷人的命根子。”“列宁曾经说过,学习时投入多少,长大后会收获多少。”“马克思曾
1982年,我在辽宁一家杂志社做编辑时,有一天,我拆开一封作者来稿,铺开稿纸一眼掠去,便被优美的文字和充满激情与内涵的内容打动了,其中的情节描写、故事内核等等,都甚为精彩。直觉告诉我,这是一篇发表后可能引起全国读者强烈反响的好稿件。讀到最后,呈现出作者的通联,作者:管谟业;笔名:莫言…… 当年,莫言在全国文学圈还没有太多名气,我心想,莫言这个笔名有特点,好像深藏想要说而未道破的语言。此人非寻常。
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纸老虎”概念的领导人是蔡和森。1922年9月20日,蔡和森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发表了《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军阀专政与军阀割据》,第一次使用了“纸老虎”概念。 第一个提出“反动派是纸老虎”论断的中共领导人是恽代英。1922年9月25日,恽代英在《东方杂志》第19卷第18号上发表了《民治运动》。文章不仅将慈禧太后、袁世凯、张勋等中国近代史上的反动势力比喻为纸老虎,同
胡宗南,一个出生于浙东宁波镇海县陈华埔朱家塘村的普通农家子弟,一个黄埔军校一期的高材生,一个一生以“剿共”闻名于世的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一个桀骜不驯、睥睨天下,却被人评价为志大才疏的“西北王”,一个蒋介石平生最信赖、最倚重的嫡系爱将,有着许多鲜为人知颇为另类的逸事。 狂傲少年 胡宗南,天资聪颖,智商极高,但是开发较晚。他14岁(很多人在这个年龄已经步入中学了)才开始进入孝丰县城高等小学读书,1
1972年秋,我被分配到广西钟山县党校(那时叫“五七”干校)工作,第一件事就是去县供销社买了两个搪瓷大碗,花帮灰里,好到食堂打饭吃。 两个大碗一个打饭一个打菜,分工合理。但端着排队,就尴尬了,为何?碗太大,四两米饭只及碗中三分之一处,一份菜也就铺个碗底。 已经买了,就得用。时间长了发现也有益处:碗大里灰(白色不行,反差大),会使炊事员产生错觉,尤其有一位眼神不咋好的,赶上哪天阴天光线暗点,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