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用教材教”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教材教”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重要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操作策略。具体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在此,笔者拟谈谈个人的实践与思考,以求教于广大同行。
  一、用教材教,首先是尊重教材,不迷信教材。
  新课程使我们明白教材只是一种资源,并不需要我们照本宣科,但也不等于我们就可以完全弃之不顾。毕竟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是由多年教学经验的专家和优秀的一线教师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精心编写而成,积聚了大量的专业智慧和实践经验,且一纲多本,版别不一。以苏科版教材为例,先后经历了2007、2011年的两次大修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使用价值,但教材不可能适用所有地区的所有学生。因此,教师既不能片面夸大教材的功能,更不能否定教材的价值,只有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是正确的态度。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个人觉得可以适当采用主题活动的方式。2011年苏科版必修教材中六个主题活动的加入,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拓宽了师生的思维。主题可以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来源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可以综合展开教学,如键盘训练与拼音学习相结合,多媒体应用与辨物分类及自然知识的学习相结合,网络浏览与社会常识的学习相结合,益智游戏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等等。
  同时,教师不要过分迷信教材,毕竟教材也是人编的。有些教材编时短,不可避免存在不足,还需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如2007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制订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07年7月根据此文件编写的2007苏科版信息技术教材即告审查通过使用,2011苏科版又进行了全面修订,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
  二、用教材教,要“吃透”教材,补充更新教材。
  1.注意新旧对比,研读教材编写者修订用意。
  2011年苏科版信息技术教材,除编排体系有变化外,在教学内容上也有所调整,如将原教材“认识计算机”中的鼠标器的操作分离出来和七巧板游戏整合成了一课,这样的调整,更加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再如画图部分删去了“修改图形”一课,网络部分将“浏览图片”变成了下载图片的一节内容等等,这些就要求老师在新教材使用之初,花费一定时间研读教材,注意新旧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对比,认真揣摩编者意图,才能设计出更为合理的教学设计。
  2.积极探索用“教材”教,避免单纯教“教材”。
  信息技术小学阶段的分目标中提出“让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地体验与学习,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学生要学到的是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也是应用能力,而不是某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蓝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源于教材就是书中的知识点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高于教材就是在教学中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贯穿课堂始终,但不拘泥于教材中的内容,可以适当增减,也可适度提高。总之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时代性,更要求我们能与时俱进地传授学生应用能力,而不仅仅是某一软件产品的介绍教学。
  3.避免照本宣科,适时调整补充更新教学内容。
  纵观省、市小学信息技术评优课和教学基本功大赛,出色的教师总有一个相同点——绝不拘泥原有教材,就教材“照本宣科”,而是围绕主题,创设新情境,涉及知识点,研发教学资源,超越了教材。如果教师不打算让自己成为“照本宣科”的教师,就不得不做一件事情:调整补充或重新开发教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或开发新的教材,但补充和开发新教材的前提是尽可能“吃透”并“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教材,甚至占有不同版本的信息技术教材。“吃透”意味着教师对教材“了如指掌”,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一方面表现为“调整”教材,即保持教材的总量不变,根据需要适当变换教材中教学单元的顺序;另一方面表现为“整合”教材,不只是调整教材的顺序,而且是将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综合起来,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照应,融合为新的主题;再一方面表现是“补充”教材,即将相关的内容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只要这些材料是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意义的,就可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如下册《第10课收发电子邮件》教学主要内容为“登录电子邮箱、发送电子邮件、回复电子邮件”,竟无“收电子邮件”,显然与课题有出入,这就需要教师发现并补充完善怎么收邮件和收带附件的电子邮件。
  三、用教材教,注重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适当取舍重组。
  新课程有一个流行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切不可误认为新课程不重视教材,可以随意调整、更换教材。个人认为,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加强整合与构建,另一方面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时适当的取舍重组,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1.梳理体系,加强整合与构建,让教材“由厚变薄”。信息技术可以专题为单位,借助主题项目,采用任务驱动法,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整合与构建,设计新的教学方案, 并在实践探索中实现对教材的超越,以促进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2.创设情境,加深理解与感悟,让教材“由薄变厚”。“用教材教”是一个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生动合理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入其境。如让学生欣赏学生画图作品、浏览教师电子相册、对比原始文档和精美文档,通常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找准切口,加强探究与体验,让教材“由深及浅”。当教材内容比较深奥枯燥时,教师应着眼于浅显、着眼于生动,把教材内容和学生活动与探究紧密结合起来,使教材易于理解、让学生乐于接受。例如,我在讲“文件夹和文件”时,可以将“文件夹”比作“抽屉”,“文件”比作抽屉里摆放的“物品”,既形象又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同时物品要归类摆放,这样就水到渠成自然化解了学生心中“为什么要建立文件夹”的疑问。
  4.巧设问题,加强探索与创新,让教材“由浅及深”。当教材内容比较浅显的时候,若就事论事就会显得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适当的挖掘教材,深化主题,在平淡无奇处置疑,提升学生的学习感悟深度。
  总之,在新的课改环境下,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的空间,信息技术教师要切实钻研教材,做一个有课程智慧的教材解读员、教材测试员、教材开发员,使信息技术课堂因“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而更有活力、更显张力!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然而,目前广泛使用的作为呈现教学信息的黑板和大屏幕投影,均不能满足课堂教学信息化的要求。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它具有强大的功能和突出的优势。它的出现,是对沿袭已久的“黑板+粉笔+板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一场革命性突破,顺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加深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化。  一
期刊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
期刊
目前作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的无效性是被诟病的一个方面。作文教学自然也难脱干系,高耗低效。仔细反思一下,作文教学的确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作文教学目标的空洞与偏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作文教学的规律,它是九年义务阶段学生作文水平可能达到和应当达到的标准。 
期刊
众所周知,在课堂中恰当使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能力和合作精神。但是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呢?这给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特别是目前中国大班式的教学现状,小组合作更是难以实施,且不说教学效果如何,就是课堂秩序都难以维持。通过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和反思,我对信息技术大班教学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了深刻体会,我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应做到:  一、主题选择生活化  伟大的教育家陶
期刊
在中学业余田径短跑训练和体育课短跑教学中,我运用冯敦寿同志的科研成果作为训练模式(即:不同水平男、女百米短跑运动员各分段成绩参数),与我们业余田径短跑运动员100米跑各分段成绩进行比较,从中找出我们运动员在该项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训练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深感运用他人的科研成果作为模式帮助训练确能加强体育训练的科学性,对提高业余训练效果和体育课教学质量是很有帮助的。  训练模式包括
期刊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三大目标。可见,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不可估量的地位。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老师讲的心潮澎湃,学生却无动于衷。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会情感共鸣、心灵共颤。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巧用教具,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
期刊
学习不应被动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于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因此,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学得主动轻松,才算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应用题教学更是如此,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我们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应用情境,营造积极参与氛围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这样便能
期刊
有效教学,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所追求和研究的永恒主题。对于我们所从事的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利用现有条件上好信息技术课也自然成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探讨的重要课题。根据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就是本人如何让有效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得以实现的一些探索。  
期刊
从教信息技术课多年,对当前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现状有一些较深层次的思考和反思。许多信息技术教师还不能很清楚地看清当前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现状,本文就当前我样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目标引导,合作达标”要求及现状进行一次粗浅的分析。  一、“目标引导,合作达标”与教学整合目标引导的要点  针对主目标,有完整的备课各环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复习引入、演示、讲授、练习、评价等。在学生学习和操
期刊
摘要:文章从六个方面反思了农村初中起始年级的阅读训练:拼音学习要求要提高,学习字词不是扫清障碍,以朗读、背诵训练为主,有选择地教给阅读知识,着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开展多种活动激发兴趣。  关键词:农村初中 起始年级 阅读训练  作为初中起始年级的语文老师,准确定位阅读训练,做好初小衔接工作,意义重大。我认为目前初中起始年级进行阅读训练应注意以下六点:  一、拼音学习要求要提高  不少人认为汉语拼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