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药疹的三大误区

来源 :保健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天,小林身上出现了不少红色斑块,并伴有瘙痒。她仔细回想,最近并没有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物品,只是就寝前曾服用过安眠药。医生告诉她,身上的斑块很可能就是由安眠药引起的药疹,必须马上停药。小林不禁有些疑惑,以前也间断地服用过安眠药,这一次已经服用3天了,而且用量也比较小,为什么到今天才出现药疹呢?
  药物过敏反应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肌肉注射以及口服用药等途径进入机体后,所引起的皮肤和(或)黏膜损害的不良反应。目前,药物过敏反应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近年来,有关药物过敏反应(药疹)的报道逐年增多,除了体质及气候变化外,人们对药物过敏反应的认识不足也是重要因素。下面,列举药疹常见的几个认识误区,以提醒大家注意防范。
  误区一:药疹在服药后很快发生
  不少人认为,药疹既然是由服用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肯定应该“一服即发”。其实,药物过敏反应不只发生在用药的当时,有些药物过敏反应有潜伏期,一般是7-20天。再接触该药时药疹可能会较快发生,可以在几分钟至24小时内发病,但也可能延至数天。例如,治疗感冒发热的药物可能会在两周以后才出现过敏反应,而治疗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痛风的药物可能在几个月甚至若干年后才发生以皮疹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
  误区二:用药剂量小不会出现药疹
  有些患者常擅自将以往发生过过敏反应的药物改小剂量服用,以为用药剂量小,就不会发生药疹,结果仍然不能幸免。其实,药物过敏反应往往与剂量无关,有的药物过敏者即便是闻到这种药物气味也会发生过敏性休克。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结构相似的药物可出现交叉反应。例如,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均含有β-内酰胺环。部分药物存在交叉过敏反应,因此,有青霉素过敏史者应慎用头孢菌素。
  误区三:以前用过未出现过敏反应的药物不会出现药疹
  有人认为,既往用过的药,如果没有发生过敏反应,就是安全的,以后再使用也不会引起过敏反应,这是错误的。因为药物第一次进入机体后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只有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才会引发过敏反应,也就是说,一般是两次以上用药才会发生过敏反应。再者,相同的一种药物,若厂家不同、生产批次不同,也会在同一患者身上发生过敏反应,这也是青霉素类药物在没有连续用药的情况下再用时,必须重做皮试的缘故。
  总之,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也在增多,而任何一种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引起药疹。一旦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另外,如果患者曾发生过药物过敏反应,就医时应主动告诉医生,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
  小链接:较易发生药疹的药物
  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等,磺胺类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如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及保泰松等,安眠药、抗癫痫类药物,麻醉剂,抗毒素血清类药物以及放射显影剂等。
其他文献
【摘要】 文章基于《会计之友》与其他会计类中文核心期刊2001~2008年的刊文数据,分析了《会计之友》的刊文特征及其刊文格局的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会计之友》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刊文上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会计之友;会计类核心期刊;刊文特征    一、引言    《会计之友》创办于1983年,已有28年的办刊历史,以研究探讨会计学理论,介绍财会工作经验和业务知识,开展学术交流,报道国内外会计
中国计生委10月19日在北京公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报告指出,中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47亿人,占总人口的18%,相当于每6人中就有1名是流动人口。  报告分析,未来5至15年中国人口流动迁移态势及相关影响,也认为人口流动迁移规模仍将持续增加,但成长放缓,波动性增强;人口流动整体趋于稳定化、家庭化,定居意愿普遍增加。  规模庞大的人口迁移流动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社会
【本刊讯】安徽日报报业集团高度重视学习实践活动的新闻宣传工作,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自身的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深入,一手抓学习实践活动的新闻宣传浓墨重彩。自活动开展以来,集团各媒体认真组织,精心策划,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宣传报道,为学习实践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10月16日,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新闻宣传通气会后,集团各媒体迅速传达了会议精神和段敦厚、臧世凯等省委领导的讲话精
编者按:2004年,伴随着山东、海南、宁夏、广东四省区高中新课程改革大幕的拉开,信息技术等“非主流学科”是否应该纳入高考考查范畴成了人们讨论的重点。近年来,海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陆续将信息技术学科以不同的考查形式,逐渐纳入高考考查内容之列。这为一线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困惑。本期特别关注,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以山东、海南、江苏三省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课教师的身上,听一听他们对
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夜晚,看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夜不能寐。  总觉得奇山怪水,天荒地谬:既然事先人人都知道一缸杀人鸡血正在翻滚,为什么没人能站出来止沸?  但总以为是小说。小说家言,姑妄信之?然事实证明,生活中的暴虐乖张,的的确确甚于小说。  谓予不信,且看南京——朗朗乾坤,清平世界,爱心邻里,尽责警员,看上去都不希望惨剧发生,但是,居然会听任两名女童在众目睽睽之下,活活饿死
一、教材变化及新增内容分析    财务成本管理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财务管理(一到十章),第二部分是成本管理(十一到十四章)。通过历年考试可以看出,财务成本管理的考试具有考核全面、计算量大、试题灵活、结合实际等特点。财务成本管理属于五科中难度较大,通过率较低的一门,近五年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全国合格率分别为:2005年的合格率为13.92%,2004年的合格率为12.61%,2003年合格率为10.
4月8日至5月6日,《江淮时报》连续推出11篇的“垓下古战场遗址之争”系列报道,就宿州市灵璧县和蚌埠市固镇县对“垓下古战场”的属地之争进行了全方位报道,引起蚌埠、宿州两市及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有关部门“如何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历史文化遗迹”的深入思考,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聚焦热点,正确引导。这组系列报道站在“大文化”的高度,对传统文化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碰撞,进行透视和剖析。通过对这
围绕着这个小镇图书馆的,是一派融洽的和谐社会氛围。杜威的到来固然增加了温馨气氛,但这毕竟只是“外因”。没有人的“内因”作为基础,一只小猫不可能感动世界。    猫是灵异的小动物,它们能够在第一次遇见一个人的时候就知道此人是不是喜欢猫,对喜欢猫的人就亲近,对不喜欢猫的人就疏远。而且,说句笑话,似乎全中国、全世界的猫都是如此。我和我女儿都是喜欢猫的人,我在北京的朋友家甚至公司里遇见的猫,全都和我亲近友
【摘要】频频爆发的突发事件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恐慌,而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功能发挥程度的好与坏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良性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中国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本文试从“三鹿奶粉”事件谈起,对比我国突发事件报道的发展变迁,剖析我国突发事件报道进步的原因,并对我国大众媒介突发事件报道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突发事件报道 媒体 “三鹿奶粉”事件    今年9月
【关键词】突发事件 舆论引导    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根据国家、公众利益和受众的接受心理,对受众进行正面的引导,弱化负面新闻信息的负效果,化解负面新闻信息传播中的消极作用,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般地说,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的积极作为主要是传播信息以矫正视听、沟通互动以疏解民声、设置议题以引导舆论。本文将以各大媒体对“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为文本,来探讨突发事件中负面新闻信息传播中的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