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
【关键词】存在问题,朗读基调,朗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课堂上有很多学生读不完或者是读的效率不高时,教师只能是一带而过,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大的分层,好的越来越好,能力差的得不到锻炼,差距越来越大。
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整体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许多语文课堂中,僵化的教学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尽可能地多给学生讲,还没有做彻底,就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朗读就成了样子,没有读透,后面的一系列环节,都不会很顺,反而会耽误时间,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朗读教学的目的性不明确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设计的朗读教学总是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老师的要求不明确,学生在读的时候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读而读,所有的注意力都没集中到课文中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三)朗读的面窄
每次读过课文以后,总会有反馈,要求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这样,很多学生参与进来,不做观众。
(四)朗读评价单一
教师对学生读的评价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总是很好,很有感情,应该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用眼神、肢体语言,感受到对他的鼓励,激励读课文的信心。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
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高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这是最关键的,他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读,如果有浓烈的好奇心和目的性就会在短时间内快速的读和记忆,那就需要我们老师去煽情,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的导语很重要,如我在教黄山奇石中的启发语,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很多奇怪的景色,有天上掉下来的桃子,有蹲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猴子,还有一位无所不知的神仙给人指路,你想去吗?学生带着这个兴趣能读二遍,但是有的同学就有了厌烦的情绪,这很正常,我们要二次提起学生的兴趣,可以计时读,这样的一种形式,就是让读的慢的学生有个过程,只要在读就可以,虽然慢读的遍数少,也会有效果。这样整体把握一种基调,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都在向前走。5遍之后,对文章大致有了了解,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稍差一些的同学回答,让他感觉到我能行,提升兴趣,激扬感情。有了学习热情的基调,就会学好。
(二) 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
1.有选择地挑出一些句子和段落,对着读,轮着读,有感情地读,背着读变换读的方式、方法,整体地感知一篇课文,从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 限时记忆,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选择填空,对填不上的,可以翻书找答案,这也是学习的过程、内化的过程、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此时所起的作用就是引导,记住什么。课文名称,主要内容。这样就完成了熟读的任务。
3.选择精彩的剧情段落,对一些好孩子可以放手讲述剧情,可以编排动作,以表演的形式完成对课文的理解,那么我们又是深化的过程。
4.这时我们需要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回到课堂上,可以用听读的方式再进行巩固这样所有的学生在整节课都能达到10遍的阅读量,差距自然就变小了。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对语言、文字、句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
(三)学生进行讲说——巩固学习效果
“读”是“说”的前提,“说”是“读”的后续,在朗读训练时,可以把说迁移至读,在读中汲取说的方法、说的技巧,以便克服读中一字一顿、拖腔、唱读等现象,便于巩固朗读训练的效果。
教学《黄山奇石》时,在大家都能熟读课文之后。也能对文章所描述的景物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我在多媒体课件上找来了许许多多的图片,让学生把这些景物穿插起来,自己做小导游,按一定的顺序和特点进行讲解和介绍。尤其对仙桃石和仙人指路很多同学都加上了自己的想象,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而且能把作者的感情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他们会更感兴趣。
(四)进行科学训练,创设乐读氛围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我们应该有计划、有目标地帮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给他们创造爱学习、会读书、乐读书的良好氛围。
最后,语文课堂上的初读、细读,都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去完成,一定要培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每天保持一定的阅读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读书是一种能力,更是发展学生想象思维的手段,也是写作的源泉。鼓励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课前展示,故事比赛,用多种途径来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
(编辑:李敏)
【关键词】存在问题,朗读基调,朗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课堂上有很多学生读不完或者是读的效率不高时,教师只能是一带而过,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大的分层,好的越来越好,能力差的得不到锻炼,差距越来越大。
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整体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许多语文课堂中,僵化的教学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尽可能地多给学生讲,还没有做彻底,就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朗读就成了样子,没有读透,后面的一系列环节,都不会很顺,反而会耽误时间,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朗读教学的目的性不明确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设计的朗读教学总是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老师的要求不明确,学生在读的时候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读而读,所有的注意力都没集中到课文中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三)朗读的面窄
每次读过课文以后,总会有反馈,要求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这样,很多学生参与进来,不做观众。
(四)朗读评价单一
教师对学生读的评价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总是很好,很有感情,应该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用眼神、肢体语言,感受到对他的鼓励,激励读课文的信心。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
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高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这是最关键的,他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读,如果有浓烈的好奇心和目的性就会在短时间内快速的读和记忆,那就需要我们老师去煽情,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的导语很重要,如我在教黄山奇石中的启发语,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很多奇怪的景色,有天上掉下来的桃子,有蹲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猴子,还有一位无所不知的神仙给人指路,你想去吗?学生带着这个兴趣能读二遍,但是有的同学就有了厌烦的情绪,这很正常,我们要二次提起学生的兴趣,可以计时读,这样的一种形式,就是让读的慢的学生有个过程,只要在读就可以,虽然慢读的遍数少,也会有效果。这样整体把握一种基调,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都在向前走。5遍之后,对文章大致有了了解,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稍差一些的同学回答,让他感觉到我能行,提升兴趣,激扬感情。有了学习热情的基调,就会学好。
(二) 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
1.有选择地挑出一些句子和段落,对着读,轮着读,有感情地读,背着读变换读的方式、方法,整体地感知一篇课文,从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 限时记忆,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选择填空,对填不上的,可以翻书找答案,这也是学习的过程、内化的过程、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此时所起的作用就是引导,记住什么。课文名称,主要内容。这样就完成了熟读的任务。
3.选择精彩的剧情段落,对一些好孩子可以放手讲述剧情,可以编排动作,以表演的形式完成对课文的理解,那么我们又是深化的过程。
4.这时我们需要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回到课堂上,可以用听读的方式再进行巩固这样所有的学生在整节课都能达到10遍的阅读量,差距自然就变小了。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对语言、文字、句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
(三)学生进行讲说——巩固学习效果
“读”是“说”的前提,“说”是“读”的后续,在朗读训练时,可以把说迁移至读,在读中汲取说的方法、说的技巧,以便克服读中一字一顿、拖腔、唱读等现象,便于巩固朗读训练的效果。
教学《黄山奇石》时,在大家都能熟读课文之后。也能对文章所描述的景物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我在多媒体课件上找来了许许多多的图片,让学生把这些景物穿插起来,自己做小导游,按一定的顺序和特点进行讲解和介绍。尤其对仙桃石和仙人指路很多同学都加上了自己的想象,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而且能把作者的感情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他们会更感兴趣。
(四)进行科学训练,创设乐读氛围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我们应该有计划、有目标地帮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给他们创造爱学习、会读书、乐读书的良好氛围。
最后,语文课堂上的初读、细读,都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去完成,一定要培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每天保持一定的阅读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读书是一种能力,更是发展学生想象思维的手段,也是写作的源泉。鼓励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课前展示,故事比赛,用多种途径来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
(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