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途径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缺乏必要的主动性,尤其是在学习那些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的知识的时候,缺乏主动性的现象尤其明显。本文从我国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现状出发,系统阐述了培养我国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为小学生将来升入初中做好准备。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水平;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现阶段,我国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普遍缺乏主动性,课程内容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小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就难以得到提高。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探求对策,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我国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通常以情感的形式表达出来,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存在着不同的态度。同一种事物,有的人认为是积极的,有的人则认为是消极的;有的人认为是愉快的,有的人则认为是伤心的;有的人认为是喜欢的,有的人则认为是讨厌的。由此可见,情感有的时候直接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1]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样,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有时直接转化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或是阻力。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既有积极情感,也有消极情感,如果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抑制消极情绪,充分发挥积极情绪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那么学生自然会对语文的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不仅如此,从潜意识的角度来看,无论什么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儿,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潜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挖掘小学生的这种潜力,而挖掘潜力的前提就是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由此可见,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势在必行的。那么如何对学生实施这种教育呢,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鼓励学生、理解学生和帮助学生,应当将满满的爱和赏识给予学生,这就是最直接的赏识教育。[2]如果学生一旦接受了这种赏识教育,那么学生自身就会产生很大的动力,从而积极投身到语文学习当中去。通常情况下,这种赏识教育主要包括学生在进行朗诵时、写作业时、读时给予赞赏等等。在对学生进行赞赏之后,教师还应当进一步的指导学生,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有很大的进步,那么教师应当及时肯定学生,从而为学生下一次的进步做好心理准备。
  (二)对学生的自尊心给予充分的尊重
  部分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的过程中,由于学习成绩不好,难免会产生自卑心理,这个时候教师应当充分的尊重学生,可以给予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一定的倾斜政策,从而帮助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当然,所谓的政策倾斜应当保持一个度,也就是适中原则。如果过度倾斜,不但不能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还有可能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
  (三)适当的表扬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学习语文的好处,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做到从实际出发,创新教学方法、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迅速成为语文高手。
  二、充分调动内外因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创新教学途径、进一步加强学习目的方面的教育。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正因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多种办法,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因素,逐步转变为积极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教学实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被老师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所吸引,从而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学会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设计黑板报、办手抄报,将每一名学生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只有这样做,学生才能够真真正正的爱上语文,才能够真真正正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学习语文过程当中去。
  三、创新教学手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创新教学手法,例如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方法。以多媒体教学方法为例,如果教师在小学语文的识字课当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字”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迅速被教学内容所吸引,学生也能够快速记住生字、生词,并能够保证长期记忆。[3]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课件让学生拷贝回家,从而方便学生在家进行复习。可以说,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能够使枯燥的东西变得充满趣味,在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不高,这应当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等等,多策并举,多管齐下,从而实现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林卓.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5(20).
  [2]武丽敏.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5(26).
  [3]肖胜坤.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有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观察、体验生活,才会摄取到源源不断的生活素材,用自己的笔去歌颂、赞美快乐地生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文章谈谈语文课堂的氛围与激趣创设。  【关键词】语文课堂;氛围;激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
【摘要】本文提出了体校文言文教学文本增删取舍的五个原则:教学文本的趣味性、浅易性、知识性、经典性、教学文本的编排性质,同时对体校文言文教学文本的增删取舍给出了一些自己的案例,以期能对体校文言文本如何增删取舍以适应体校语文教学的课题有所启发和贡献。  【关键词】体校;文言文;文本;增删取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由于体校学生本身的特殊情况与现在使用的普通中学教材之间存在着矛盾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地把握课堂,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本文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以供
【摘要】在高效课堂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如何突显语文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提高语文素养是个实践性课题。  【关键词】诗意的导语;精美的过渡语;涵咏品读;语文味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高效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获取了有效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学生的展演,而淡化了语文味,这种倾向也令人担忧。  一、诗意导语导出浓浓
【摘要】在教学工作中,学生作业的设计时其中重要的基础部分,是延续课堂教学和外向扩展课内知识,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通过合理的作业设计,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师生之间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作业设计的质量和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教学成果的吸收和消化,尤其是在当前网络化社会和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提高作业设计的灵活性和
【摘要】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为孩子的写作奠定了基础,是小学生写作习惯和兴趣的养成阶段。本文从“以生为本、关注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低年级写话指导的优化策略,给孩子的写作心灵开辟一片绚烂的天空,使孩子在写作时释放心灵、喷发情感、展示个性,这样的写话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不教而教。  【关键词】低年级写话;兴趣;生本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针对当前写话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