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说话、写话训练的重要方式,在看图写话训练中,如何把握这个“序”并做到循“序”渐进,本文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看图写话;写话训练;生活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说话、写话训练的重要方式,对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听了不少看图写话指导课,成功的案例很多,但也发现一些存在问题,其中比较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无序”。我们都知道,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序”,语文教学同样需要“序”,什么阶段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都应该围绕着一个“序”进行,这个“序”就是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那么,在看图写话训练中,应如何把握这个“序”并做到循“序”渐进呢?
一、把握生活积累之“序”
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必须以生活为基础,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看图写话同样需要生活的基础。比如说,在画面的选择上,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积累来进行,要选择那些学生“似曾相识”,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画面,这样,学生有了亲切感,有话可说,辅以教师巧妙的点拨、引导,学生更是有话想说、有话会说。游离于学生生活之外的图画只能让学生感到茫然。学生看图写话也是一种“创作”,它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所以,画面的选择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学生对画面比较“熟悉”,但又经过了提炼、优化。二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随着学生生活积累的增加,画面逐渐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再比如说,在引导学生想象方面,也需要把握生活积累之“序”。想象不是空想,不是幻想,学生所能想象到的必然是在他们生活(包括间接生活)基础上的,只有按照学生生活这个序列来引导,学生的想象才能合理、丰富。
二、把握认识发展之“序”
学生的认识能力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一开始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上,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事物的看法会慢慢深入,他们会“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引导学生看图写话时,我们就应该把握住学生认识发展这个“序”,在看图、想象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要求,而不是“一步到位”。对于同一幅图,我们放在学生认识发展的不同阶段让学生观察、想象,要求就应该不一样。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中的看图写话题,画面是老师带着学生们在动物园里观看千姿百态的猴子。这样的画面离学生的生活不远,放在低年级的任何一个学期进行训练都是可以的,但在不同的时间段里,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不一样,训练要求也就不一样。当学生认识水平比较低时,可以只要求学生能写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但当学生认识水平慢慢提高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在把握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基础上,对猴子的各种不同姿态、不同表情进行相应的描述与评价,对同学们观看时的情感、态度等有所描述。而对于认识水平较高的孩子,我们甚至可以引导他们从图中看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在写话时有所体现。
三、把握语言训练之“序”
新课标在学段目标中对第一学段的说话写话有具体的要求,但还比较笼统。低年级包括了四个学期,每个学期的训练要求是不一样的,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到二年级第二学期,学生的语言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在引导学生看图写话时就要循着这个“序”进行,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比如说,在篇幅方面,第一学期,我们在引导学生看图写话时,可以要求学生从写一句话开始,慢慢过渡到写出一两句(30-40字)意思清楚、形式完整的话,第二学期则相应提高要求到写三四句话(70-80字),第三学期则要求写出五六句话(100字左右),第四学期则可以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做到每个句子意思清楚,句与句之间通顺连贯。再比如说,在语言表达方面,也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学期主要是建立句子的概念,认识陈述、疑问、感叹、对话等语言形式。第二学期则是学会使用这几种语言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增加提示语、修饰语、成语、修辞等,使句子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第三学期则进一步提高要求,可以增加尝试使用一些如并列、因果、递进、假设等关系的词语来连接句子。第四学期则可以进一步要求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以及运用成语、谚语、名言、诗句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生动表达的能力。当然,每一阶段应该达到什么要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决定。但不管怎样,我们只要坚持按照一定的“序”进行引导,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编辑:陈 岑)
【关键词】看图写话;写话训练;生活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说话、写话训练的重要方式,对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听了不少看图写话指导课,成功的案例很多,但也发现一些存在问题,其中比较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无序”。我们都知道,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序”,语文教学同样需要“序”,什么阶段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都应该围绕着一个“序”进行,这个“序”就是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那么,在看图写话训练中,应如何把握这个“序”并做到循“序”渐进呢?
一、把握生活积累之“序”
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必须以生活为基础,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看图写话同样需要生活的基础。比如说,在画面的选择上,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积累来进行,要选择那些学生“似曾相识”,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画面,这样,学生有了亲切感,有话可说,辅以教师巧妙的点拨、引导,学生更是有话想说、有话会说。游离于学生生活之外的图画只能让学生感到茫然。学生看图写话也是一种“创作”,它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所以,画面的选择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学生对画面比较“熟悉”,但又经过了提炼、优化。二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随着学生生活积累的增加,画面逐渐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再比如说,在引导学生想象方面,也需要把握生活积累之“序”。想象不是空想,不是幻想,学生所能想象到的必然是在他们生活(包括间接生活)基础上的,只有按照学生生活这个序列来引导,学生的想象才能合理、丰富。
二、把握认识发展之“序”
学生的认识能力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一开始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上,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事物的看法会慢慢深入,他们会“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引导学生看图写话时,我们就应该把握住学生认识发展这个“序”,在看图、想象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要求,而不是“一步到位”。对于同一幅图,我们放在学生认识发展的不同阶段让学生观察、想象,要求就应该不一样。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中的看图写话题,画面是老师带着学生们在动物园里观看千姿百态的猴子。这样的画面离学生的生活不远,放在低年级的任何一个学期进行训练都是可以的,但在不同的时间段里,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不一样,训练要求也就不一样。当学生认识水平比较低时,可以只要求学生能写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但当学生认识水平慢慢提高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在把握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基础上,对猴子的各种不同姿态、不同表情进行相应的描述与评价,对同学们观看时的情感、态度等有所描述。而对于认识水平较高的孩子,我们甚至可以引导他们从图中看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在写话时有所体现。
三、把握语言训练之“序”
新课标在学段目标中对第一学段的说话写话有具体的要求,但还比较笼统。低年级包括了四个学期,每个学期的训练要求是不一样的,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到二年级第二学期,学生的语言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在引导学生看图写话时就要循着这个“序”进行,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比如说,在篇幅方面,第一学期,我们在引导学生看图写话时,可以要求学生从写一句话开始,慢慢过渡到写出一两句(30-40字)意思清楚、形式完整的话,第二学期则相应提高要求到写三四句话(70-80字),第三学期则要求写出五六句话(100字左右),第四学期则可以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做到每个句子意思清楚,句与句之间通顺连贯。再比如说,在语言表达方面,也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学期主要是建立句子的概念,认识陈述、疑问、感叹、对话等语言形式。第二学期则是学会使用这几种语言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增加提示语、修饰语、成语、修辞等,使句子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第三学期则进一步提高要求,可以增加尝试使用一些如并列、因果、递进、假设等关系的词语来连接句子。第四学期则可以进一步要求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以及运用成语、谚语、名言、诗句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生动表达的能力。当然,每一阶段应该达到什么要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决定。但不管怎样,我们只要坚持按照一定的“序”进行引导,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编辑:陈 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