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对于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使自己受益匪浅,同时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职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累千万,不如养个好习惯。”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伊勒特也说:“成功的习惯其本身就是成功的最大原动力。”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取决于他的智力高低,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习惯。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就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这些习惯,就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则不仅会增加学习负担,而且会有损身体健康。因此,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更应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不会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下面谈谈在政治科教学中应该关注的几种学习习惯。
一、教学互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新课改以来,教师都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现在的学生也不像以前那样胆小不敢发言,常常是教师的问题一提出来学生就认真思考,学习积极性很高。然而,当老师点名回答后,没被提问到的学生情绪低落,不认真听其他学生回答。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却没有实效。
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学校和教师无不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心听讲。“认真倾听”这个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长时间、多渠道的培养和训练的。
1.教师应反复对学生提出认真倾听的要求。培养学生上课倾听的习惯,要求学生边听边想,理解说话者的意思,记住说话者发言的要点。同时,应让更多学生知道,上课时要认真听,不要随便打断、插话等,这其实也体现了学生对说话者的尊重。
2.教师也要做到认真倾听,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当学生回答不流利时,对学生要有足够耐心和信心。当学生回答错时,也要等他说完了再给予引导。
二、引导发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希莱特尔说:“教育最主要的是教会人们思考。”这些名人名言都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创新思维的前提,是不断汲取各类知识的重要武器。
学生的学习活动,归根到底就是思维活动,只有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课堂设计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因此,教师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讨论式、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要向平等地参与学生研究和合作的同伴角色转化,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就有关问题与教师讨论或争论。另外要求课堂设计尊重学生差异性,关注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尊重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课堂教学的各种问题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作答。在教学形式上,可设计教师指导与分组讨论、自学与辅导、收集资料与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在活动安排上,可设计一些课堂辩论,教师角色模拟,撰写政治小论文,知识抢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可安排学生旁听法庭审判,到工厂、银行、农村等参与实践。这就可以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展示和发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价值,自觉地为自己提出可行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监督自己实现这些目标,并评价自己和实践结果。
三、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政治观点的习惯
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创设了大量探究问题的情境并提出贴近生活的相关问题,目的在于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和需要出发,坚持面向现实,围绕社会热点,突出时事重点,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应尽量选择那些与当前学习任务有关的典型的生活材料作为导入新课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发现欲。新课的教学过程,是新知识和现实问题探究结合的过程。充分利用课本的探究问题情境及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从时间上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在内容上详略得当、疏密有度,有意识地设计一定台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建构和应用知识,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当课堂教学进入收尾阶段时,教师要设计让学生参与课堂小结的方式、方法,防止虎头蛇尾、拖堂、脱离教学中心的倾向,要让学生将本课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建立联系,促进知识的提炼与升华,并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四、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参加实践的习惯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传统的政治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启动问题多,学生启动问题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等。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应该充分正视和严肃对待这一问题,要从与政治课理论相关的实践材料中精心设计应用性问题,如设计社会调查、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性作业或研究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寻找教材知识点与社会热点的结合点,设计精当的思考题、讨论题、辩论题及课后实践题,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要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另辟蹊径”,“独出心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学无止境,在学习过程中更需要学生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借鉴他人较好的学习经验为己所用。每位学生如果愿意不断探索,那么我相信一定能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乘风破浪,早日达到胜利的彼岸。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取决于他的智力高低,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习惯。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就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这些习惯,就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则不仅会增加学习负担,而且会有损身体健康。因此,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更应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不会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下面谈谈在政治科教学中应该关注的几种学习习惯。
一、教学互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新课改以来,教师都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现在的学生也不像以前那样胆小不敢发言,常常是教师的问题一提出来学生就认真思考,学习积极性很高。然而,当老师点名回答后,没被提问到的学生情绪低落,不认真听其他学生回答。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却没有实效。
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学校和教师无不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心听讲。“认真倾听”这个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长时间、多渠道的培养和训练的。
1.教师应反复对学生提出认真倾听的要求。培养学生上课倾听的习惯,要求学生边听边想,理解说话者的意思,记住说话者发言的要点。同时,应让更多学生知道,上课时要认真听,不要随便打断、插话等,这其实也体现了学生对说话者的尊重。
2.教师也要做到认真倾听,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当学生回答不流利时,对学生要有足够耐心和信心。当学生回答错时,也要等他说完了再给予引导。
二、引导发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希莱特尔说:“教育最主要的是教会人们思考。”这些名人名言都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创新思维的前提,是不断汲取各类知识的重要武器。
学生的学习活动,归根到底就是思维活动,只有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课堂设计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因此,教师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讨论式、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要向平等地参与学生研究和合作的同伴角色转化,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就有关问题与教师讨论或争论。另外要求课堂设计尊重学生差异性,关注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尊重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课堂教学的各种问题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作答。在教学形式上,可设计教师指导与分组讨论、自学与辅导、收集资料与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在活动安排上,可设计一些课堂辩论,教师角色模拟,撰写政治小论文,知识抢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可安排学生旁听法庭审判,到工厂、银行、农村等参与实践。这就可以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展示和发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价值,自觉地为自己提出可行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监督自己实现这些目标,并评价自己和实践结果。
三、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政治观点的习惯
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创设了大量探究问题的情境并提出贴近生活的相关问题,目的在于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和需要出发,坚持面向现实,围绕社会热点,突出时事重点,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应尽量选择那些与当前学习任务有关的典型的生活材料作为导入新课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发现欲。新课的教学过程,是新知识和现实问题探究结合的过程。充分利用课本的探究问题情境及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从时间上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在内容上详略得当、疏密有度,有意识地设计一定台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建构和应用知识,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当课堂教学进入收尾阶段时,教师要设计让学生参与课堂小结的方式、方法,防止虎头蛇尾、拖堂、脱离教学中心的倾向,要让学生将本课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建立联系,促进知识的提炼与升华,并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四、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参加实践的习惯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传统的政治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启动问题多,学生启动问题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等。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应该充分正视和严肃对待这一问题,要从与政治课理论相关的实践材料中精心设计应用性问题,如设计社会调查、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性作业或研究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寻找教材知识点与社会热点的结合点,设计精当的思考题、讨论题、辩论题及课后实践题,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要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另辟蹊径”,“独出心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学无止境,在学习过程中更需要学生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借鉴他人较好的学习经验为己所用。每位学生如果愿意不断探索,那么我相信一定能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乘风破浪,早日达到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