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提高对创新思维教学的重视度成为当前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的关键。文章以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为立足点,通过对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从而提出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民间舞蹈;教学;问题;对策
就我国高校舞蹈这一专业来讲,民族民间舞蹈是该专业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传统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对于学生形体的塑造和舞蹈动作的动态传授较为重视,对于民间舞蹈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知识和理论较为忽视。这种教学方式的施行,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需要,所以更新和完善当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民间舞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学习民间舞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行有效的培养变成为了当前我国高校民间舞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重要要求。
一、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舞蹈教育教学工作都是以向国内的舞蹈剧团输送优秀的舞蹈表演人才这种教学模式来完成舞蹈教育工作,所以,高校舞蹈教师在设定课堂教学内容时,往往都会十分重视对学生职业舞蹈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舞蹈知识结构的构造和培养,导致舞蹈教学对传承文化的作用被削弱。就民间舞蹈本身来看,其属于整个舞蹈教育中最全面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同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联系相对较为密切,所以,民间舞蹈既可以被规划到广义上的舞蹈应用理论教学范围内,也可以被划分到舞蹈技巧的教学过程中[1]。但从民间舞蹈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舞蹈专业教师在教学期间对于舞蹈理论教育的意义不是十分的重视,对于包括汉族舞蹈在内的各类型舞蹈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教学只是流于形式。此外,从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的各类型舞蹈本科教育工作来看,其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在强调形态教学,忽视了民族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此外,作为世界八大艺术之一的舞蹈,其在表演的过程中往往会带有一些特殊的内涵和特定的表现形式[2]。因此,在舞蹈表演期间,表演者往往都会借助自己的肢体语言对舞蹈的美感进行演绎和表达,用肢体来传达舞蹈中包含的情感。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民间舞蹈和表演民间舞蹈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形态的问题。就我国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来看,因为其中部分学生在正式学习民间舞蹈前已经有一定舞蹈基础,所以,在进行舞蹈表演和独立创作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思维僵化、风格缺乏特色、形神脱离等情况的出现。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其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了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3]。因此,在社会不断发展,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和教学手段,在舞蹈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性思维模式,便成为了当前高校民间舞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的任务要求。
二、优化民间舞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学观念
从教学理念的层面上来看,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突破传统舞蹈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以培养专门人才为主的教学观念,针对当前舞蹈专业的就业形势和多元化的就业趋势来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建立起以培养学生树立起多元化知识结构为主的教学理念。与此同时,在展开民族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还可以针对当前社会发展对于舞蹈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对教学形式和结构进行重新塑造。但随着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日趋严峻,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转变教学观念势在必行[4]。因此,在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全面的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期间充分的展现出知识的灌输和舞蹈技术的传授,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极大提升,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对各民族舞蹈形态表达的准确性,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民间舞蹈的表演风格,进而创新民间舞蹈类型,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对此,我国舞蹈教师在教授民间舞蹈的过程中需要先让学生分析和了解民间舞蹈形态,明确民间舞蹈背后包含的民族文化内涵[5]。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可以从舞蹈技能训练、身体语言表达和模仿层面入手,通过加强民族文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民间舞蹈的魅力。
(二)创设动态性的教学方法
在展开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先对舞蹈的文化背景进行细致的分析,通過将舞蹈文化内涵和表演动作相结合的方式,在民间舞蹈教学中施行动态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加立体化的了解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从而达到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作用。在实行动态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帮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和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将各个地区和民族的人文风情与自然风景借助动态化的教学形式向学生呈现出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自己掌握的民间舞知识和动作同影像资料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动作进行对比,从而不断的检验自身的缺陷,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开设实践性的教学课程
对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工作来讲,在舞蹈教学期间展开实践性的教学课程,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层次的掌握民间舞蹈,还能够帮助高校舞蹈教师更加深入的挖掘本地区民间舞蹈的优势,推动民间舞蹈的地域性。因此,在一些地方性的舞蹈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本身地区的民间舞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民间完成地区舞蹈调研工作,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讲也是同样的道理。当高校学生对于某一件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兴趣时,其注意力就会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此时,其本身的学习能力也会达到顶点。而舞蹈作为艺术领域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其艺术性和趣味性充分激发出来,就能够最大化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欲望。但长期高强度的专业训练和学习,无可避免的就会让学生有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学会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鼓励和引导。对此,舞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频率,利用音乐、图片、视频和故事等教学手段,使民间舞蹈知识和表演动作的教学变得更加的多元化。此外,在教学期间,教师还应该要学会鼓励学生,在学生取得一些学习成果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在学生出现疲累或者是训练懈怠时,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关怀,让学生可以感觉自己受到了充分的尊重,从而主动投入到民间舞蹈的学习和训练活动之中。
(五)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所谓的教学,其主要包括了“传道、授业、解惑”这三大教目标。但就民间舞蹈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舞蹈教师在教学期间都十分重视传道和授业,对于解惑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没有充足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民间舞蹈时只能够学习和掌握表面的知识技能,无法理解民间舞蹈的内涵,深入挖掘其情感寓意。因此,在教学期间,舞蹈教师首先应该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提升自己勇于提问的勇气,减少学生学习的顾虑。其次,对于主动提问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表扬;对于依旧存在顾虑的学生,教师需要在合适的时机给予一定的鼓励。最后,在教师需要充分激发学生本身的求知欲望,使其可以主动投入到民间舞蹈的学习和相关知识的探索之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变化,以及对综合性、高素质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使得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主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于民间舞蹈专业来讲,高校舞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要求,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应用新教学手段等措施,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有效的培养,确保高校民间舞蹈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作者简介:汤其林(1977-),男,硕士,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舞蹈教育与红色舞蹈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艳红,闻年富.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06).
[2]何群.论舞蹈表演的情感特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0.
[3]叶凌飞.论民族民间舞教学改革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
[4]杨云.期待与无奈——从生源构成与就业期望的调查看舞蹈专业学生的培养和就业[J].舞蹈,2015.
[5]明文军.再谈中国民间舞的“民族性”——兼谈“多元一统”的中华民族民间舞认识论[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1.
【关键词】民间舞蹈;教学;问题;对策
就我国高校舞蹈这一专业来讲,民族民间舞蹈是该专业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传统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对于学生形体的塑造和舞蹈动作的动态传授较为重视,对于民间舞蹈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知识和理论较为忽视。这种教学方式的施行,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需要,所以更新和完善当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民间舞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学习民间舞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行有效的培养变成为了当前我国高校民间舞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重要要求。
一、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舞蹈教育教学工作都是以向国内的舞蹈剧团输送优秀的舞蹈表演人才这种教学模式来完成舞蹈教育工作,所以,高校舞蹈教师在设定课堂教学内容时,往往都会十分重视对学生职业舞蹈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舞蹈知识结构的构造和培养,导致舞蹈教学对传承文化的作用被削弱。就民间舞蹈本身来看,其属于整个舞蹈教育中最全面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同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联系相对较为密切,所以,民间舞蹈既可以被规划到广义上的舞蹈应用理论教学范围内,也可以被划分到舞蹈技巧的教学过程中[1]。但从民间舞蹈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舞蹈专业教师在教学期间对于舞蹈理论教育的意义不是十分的重视,对于包括汉族舞蹈在内的各类型舞蹈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教学只是流于形式。此外,从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的各类型舞蹈本科教育工作来看,其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在强调形态教学,忽视了民族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此外,作为世界八大艺术之一的舞蹈,其在表演的过程中往往会带有一些特殊的内涵和特定的表现形式[2]。因此,在舞蹈表演期间,表演者往往都会借助自己的肢体语言对舞蹈的美感进行演绎和表达,用肢体来传达舞蹈中包含的情感。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民间舞蹈和表演民间舞蹈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形态的问题。就我国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来看,因为其中部分学生在正式学习民间舞蹈前已经有一定舞蹈基础,所以,在进行舞蹈表演和独立创作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思维僵化、风格缺乏特色、形神脱离等情况的出现。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其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了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3]。因此,在社会不断发展,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和教学手段,在舞蹈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性思维模式,便成为了当前高校民间舞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的任务要求。
二、优化民间舞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学观念
从教学理念的层面上来看,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突破传统舞蹈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以培养专门人才为主的教学观念,针对当前舞蹈专业的就业形势和多元化的就业趋势来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建立起以培养学生树立起多元化知识结构为主的教学理念。与此同时,在展开民族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还可以针对当前社会发展对于舞蹈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对教学形式和结构进行重新塑造。但随着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日趋严峻,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转变教学观念势在必行[4]。因此,在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全面的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期间充分的展现出知识的灌输和舞蹈技术的传授,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极大提升,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对各民族舞蹈形态表达的准确性,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民间舞蹈的表演风格,进而创新民间舞蹈类型,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对此,我国舞蹈教师在教授民间舞蹈的过程中需要先让学生分析和了解民间舞蹈形态,明确民间舞蹈背后包含的民族文化内涵[5]。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可以从舞蹈技能训练、身体语言表达和模仿层面入手,通过加强民族文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民间舞蹈的魅力。
(二)创设动态性的教学方法
在展开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先对舞蹈的文化背景进行细致的分析,通過将舞蹈文化内涵和表演动作相结合的方式,在民间舞蹈教学中施行动态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加立体化的了解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从而达到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作用。在实行动态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帮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和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将各个地区和民族的人文风情与自然风景借助动态化的教学形式向学生呈现出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自己掌握的民间舞知识和动作同影像资料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动作进行对比,从而不断的检验自身的缺陷,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开设实践性的教学课程
对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工作来讲,在舞蹈教学期间展开实践性的教学课程,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层次的掌握民间舞蹈,还能够帮助高校舞蹈教师更加深入的挖掘本地区民间舞蹈的优势,推动民间舞蹈的地域性。因此,在一些地方性的舞蹈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本身地区的民间舞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民间完成地区舞蹈调研工作,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讲也是同样的道理。当高校学生对于某一件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兴趣时,其注意力就会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此时,其本身的学习能力也会达到顶点。而舞蹈作为艺术领域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其艺术性和趣味性充分激发出来,就能够最大化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欲望。但长期高强度的专业训练和学习,无可避免的就会让学生有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学会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鼓励和引导。对此,舞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频率,利用音乐、图片、视频和故事等教学手段,使民间舞蹈知识和表演动作的教学变得更加的多元化。此外,在教学期间,教师还应该要学会鼓励学生,在学生取得一些学习成果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在学生出现疲累或者是训练懈怠时,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关怀,让学生可以感觉自己受到了充分的尊重,从而主动投入到民间舞蹈的学习和训练活动之中。
(五)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所谓的教学,其主要包括了“传道、授业、解惑”这三大教目标。但就民间舞蹈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舞蹈教师在教学期间都十分重视传道和授业,对于解惑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没有充足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民间舞蹈时只能够学习和掌握表面的知识技能,无法理解民间舞蹈的内涵,深入挖掘其情感寓意。因此,在教学期间,舞蹈教师首先应该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提升自己勇于提问的勇气,减少学生学习的顾虑。其次,对于主动提问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表扬;对于依旧存在顾虑的学生,教师需要在合适的时机给予一定的鼓励。最后,在教师需要充分激发学生本身的求知欲望,使其可以主动投入到民间舞蹈的学习和相关知识的探索之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变化,以及对综合性、高素质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使得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主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于民间舞蹈专业来讲,高校舞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要求,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应用新教学手段等措施,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有效的培养,确保高校民间舞蹈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作者简介:汤其林(1977-),男,硕士,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舞蹈教育与红色舞蹈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艳红,闻年富.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06).
[2]何群.论舞蹈表演的情感特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0.
[3]叶凌飞.论民族民间舞教学改革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
[4]杨云.期待与无奈——从生源构成与就业期望的调查看舞蹈专业学生的培养和就业[J].舞蹈,2015.
[5]明文军.再谈中国民间舞的“民族性”——兼谈“多元一统”的中华民族民间舞认识论[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