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在三维建模教学中使用技巧举例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tu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AutoCAD学习中常常可用不同的方法来绘图三维图形,而绘图技巧是长期使用该软件操作的经验总结,合理的使用一些绘图技巧既可以让学生快速接受课堂知识,还能迅速解决问题。在教科书中此类方法难以直接叙述,需学习人员认真揣摩。
  关键词AutoCAD绘图;三维建摸;技巧方法;命令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188-01
  
  在机电专业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碰到要绘制三维实体图,熟练掌握一些三维绘图技巧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上手简单易学。
  1图层的使用技巧
  一般来说要对一幅图形分不同的层,每一层上放置同一特性的图线,如粗实线辅助线等。对各个图层分别编辑,使这些图层上的形体颜色等和所在的层一致,即要“随层”,把要作图的层放置在当前。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通过改变层的属性就直接改变了层上所有图形的特性,加快了编辑速度;另一方面,将暂时不需要编辑的图层冻结隐藏起来,在重新生成时,这些形体将不再重新生成,提高至新生成速度。
  当编辑实体图时往往要进行布尔差集操作,此时要多建几个图层,每个图层要给定不同的颜色。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观察和操作,很多学生在图形比较多的情况下容易混淆,找不出操作的位置。
  2依据实体画三视图所用的技巧
  对于给定立体图绘制其平面三视图绘要保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原则,为了达到此目标,笔者常采取以下方法可快速准确绘制出三视图相应的图线:
  1)把中心线层作为当前层,打开“正交”透明命令,用直线命令绘制相互垂直中心线或中轴线。
  2)使用“偏移命令”把相应物体轮廓上的最前.最后.最左.最右的线画好,得出相应坐标交点。
  3)换粗实线层用“复合线”命令把上一步坐标交点连起来形成轮廓线。
  4)为了与另外二视图对齐,常采用“构造线”命令,分别设置成“水平”或“垂直”两种状态进行对齐操作,这样既快速又方便,得出相应交点后,用“修剪”命令修改不需要线段部分。
  5)最后删掉偏移命令得出的中心线和一些多余线。
  3绘制空间立体图坐标转换技巧
  有些同学刚接触CAD,空间想象能力有所欠缺,为了能方便观察三维立体的状态和特征,便于学生绘图和分析,笔者建议刚开始绘制三维空间模型时,应先点击“视图”下拉菜单,”找出“三维视图”子菜单,在其下一级子菜单中选择“西南等轴测”命令并敲击左键,此时会发现在绘图区当中坐标由俯视X轴与Y轴组成的XY平面变换成了三维坐标,多了一个Z轴,并且十字光标也变成了轴测状。在这种视图下可清楚展示所绘立体的长.宽.高以及各表面,为接下来的绘图提供了方便。
  4绘制轴测剖视图的三维实体图
  最后谈一下怎样绘制成轴测剖视图实体图形的方法,这个问题也许有许多同学提出过一些方法,也有比较简单的方法。现举绘制简单圆柱孔的全剖三维视图为例说明,如图1。
  图1圆柱孔的全剖三维视图
  步骤如下:
  1)先画出具有轴测位置的整个实体;
  2)打开“实体”工具条,点击“剖切”命令;
  3)选择此对象,指定切面为XZ面;
  4)找出ZX面上的点(如捕捉圆心);
  5)点击要保留的一侧(左边),结果如图2所示。
  5结束语
  以上主要从三维建模绘图开始前的准备,绘图过程中的策略和方法进行了总结。也对在教学和培训中学生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当然这些只是众多问题的冰山一角,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技巧才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刘哲,刘宏丽.中文Auto CAD 2006实例教程[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所以,错误是课堂上一个无法避免的事实,教师要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预测错误,呈现多元的课堂;要及时捕捉错误,生成顺畅的课堂;要不断反思错误,构建精彩的课堂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的区别之一在于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而汉语则习惯用主动表达被动概念,这给英汉互译带来了很多麻烦。被动语态的翻译并非死套英语结构,很多句子需要进行语态转换。旨在对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进行研究,并结合例句归纳出如何进行被动语态翻译的一些技巧。  关键词被动语态;结构;翻译技巧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52-0167-01    1被动语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不少已建桥梁的老化,桥梁检测已经成为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对我国桥梁检测的技术及其方法进行概括性阐述。
阐明流体机械的含义;说明流体机械的分类;介绍流体机械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预测流体机械的发展趋势。
依据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及即将加入WTO面临的挑战,从计算机应用技术、橡胶材料的优选及生产工艺的优化等方面,阐述了汽车密封条技术的创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