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化语境下对改革开放程度的深化和中外交流的日趋频繁,我国的公示语翻译实践势必顺应发展的潮流,拟用生态翻译学原则指导公示语汉英翻译,以致力于未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交流以及语言服务产业发展研究。本文拟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层面对公示语翻译进行剖析,采取有效的翻译策略,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公示语;生态翻译学;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
作者简介:张笑一(1992.8-),女,汉,辽宁阜新人,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1
1.引言
公示语是应用于公共场所,以公众为受众群体,具有一定交际功能和目的,
以文字和图示为表现形式的特殊应用文体,具有简洁,规约和互文的特点,近年来,相关学者运用功能翻译理论,文本类型理论,翻译美学等角度分析和研究公示语汉英翻译,而生态翻译学是一种基于生态视角的翻译研究范式,视翻译为适应与选择交替的非线性过程,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阐释视角。
2.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翻译研究的生态模式,是由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胡庚申,2008),运用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并借用“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基本原理,建构了全新的生态译学理论体系和研究模式,即: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译者适应与译者交替进行的循环过程。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基于生态学的翻译观,以适应选择论为基石,致力于从生态视角纵观和描述翻译活动,关注文本生态,翻译生态和“翻译群落”生态范式,并通过对翻译实质,翻译过程,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等作出了新解而建构了翻译本体体系。
3.生态翻译学在公示语翻译中的应用
由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并不孤立,而是要将其自身置于翻译生态环境当中,全面考虑到生态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因此,生态翻译学对于公示语翻译的指导作用不可或缺,译者要注意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之间的灵活转换,使公示语译文质量提高,对促进中国和西方世界的交流,更好地促进中国的对外开放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3.1公示语翻译中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08),译者应当首先了解公示语的应用功能特点以及所展示信息的形式,进而能够准确地把握住公示语的语言风格及词汇选择,如果译者对语言维的考虑不充分,就会出现一些公示语错译的现象,比如:某地区湿地公园警示语“水深危险,注意安全”被译为“Depth, Be Careful”,这是汉英两种语言的机械对应,忽略了语言层面的适度转换,无法体现出公示语的交际功能和警示作用,无法达到有效的沟通的目的,因此,译者要注重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充分考虑翻译整体的生态环境,对词汇和句法进行选择性调整,对语言形式进行转换以达到公示语翻译中语言维的最佳适应性选择转换。
3.2公示语翻译中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胡庚申,2008),译者应注重中西文化在语言使用规范上的差异,关注汉英两种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对外国受众群体所不熟悉的文化背景进行补充,使译文的“整体适应选择度”达到最高,例如:公交车上贴有“老弱病残专座”的提示性公示语被译为“seats for the old, the weak, the sick, the disabled and the pregnant”, 这种粗鲁的直译忽略了外国受众群体的文化心理和表达习惯,没有准确地把握好中西方文化差异,其中“old”这个词在西方国家很忌讳,他们认为这个词表达老而无用的意思,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old”不仅表示年龄大,而且代表了阅历丰富,受人敬仰之意,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西方的文化内涵,还要注意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符合受众群体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模式,以达到公示语翻译中文化维的最佳适应性选择转换。
3.3 公示语翻译中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交际维适应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08),这种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将其侧重点放在交际层面上,关注原文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以达到公示语告知和呼吁功能。为了达到这种交际效果,要以受众群体为中心,充分考虑受众人群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能力,翻译时尽量避免使用比较生硬,强制性的词汇或命令式的祈使句,改用较中性、较柔和的词转换原文内容和语用意义,以达到公示语翻译中交际维的最佳适应性选择转换。(徐晓梅,2010)
4.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翻译学为公示语翻译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层面上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具有指导作用和诠释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把原文本放在“翻译生态环境”中去考察和解读,在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当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实现最大程度的多维度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生态翻译学在公示语翻译领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有着较为广阔的跨学科研究前景,对于提升外宣翻译质量,改善我国的国际人文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庚申.2008. 生态翻译学解读 [J].中国翻译:11-15.
[2]胡庚申.2008. 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改观[J]. 上海翻译.
[3]徐晓梅.2010.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 第8期.
关键词:公示语;生态翻译学;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
作者简介:张笑一(1992.8-),女,汉,辽宁阜新人,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1
1.引言
公示语是应用于公共场所,以公众为受众群体,具有一定交际功能和目的,
以文字和图示为表现形式的特殊应用文体,具有简洁,规约和互文的特点,近年来,相关学者运用功能翻译理论,文本类型理论,翻译美学等角度分析和研究公示语汉英翻译,而生态翻译学是一种基于生态视角的翻译研究范式,视翻译为适应与选择交替的非线性过程,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阐释视角。
2.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翻译研究的生态模式,是由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胡庚申,2008),运用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并借用“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基本原理,建构了全新的生态译学理论体系和研究模式,即: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译者适应与译者交替进行的循环过程。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基于生态学的翻译观,以适应选择论为基石,致力于从生态视角纵观和描述翻译活动,关注文本生态,翻译生态和“翻译群落”生态范式,并通过对翻译实质,翻译过程,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等作出了新解而建构了翻译本体体系。
3.生态翻译学在公示语翻译中的应用
由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并不孤立,而是要将其自身置于翻译生态环境当中,全面考虑到生态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因此,生态翻译学对于公示语翻译的指导作用不可或缺,译者要注意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之间的灵活转换,使公示语译文质量提高,对促进中国和西方世界的交流,更好地促进中国的对外开放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3.1公示语翻译中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08),译者应当首先了解公示语的应用功能特点以及所展示信息的形式,进而能够准确地把握住公示语的语言风格及词汇选择,如果译者对语言维的考虑不充分,就会出现一些公示语错译的现象,比如:某地区湿地公园警示语“水深危险,注意安全”被译为“Depth, Be Careful”,这是汉英两种语言的机械对应,忽略了语言层面的适度转换,无法体现出公示语的交际功能和警示作用,无法达到有效的沟通的目的,因此,译者要注重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充分考虑翻译整体的生态环境,对词汇和句法进行选择性调整,对语言形式进行转换以达到公示语翻译中语言维的最佳适应性选择转换。
3.2公示语翻译中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胡庚申,2008),译者应注重中西文化在语言使用规范上的差异,关注汉英两种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对外国受众群体所不熟悉的文化背景进行补充,使译文的“整体适应选择度”达到最高,例如:公交车上贴有“老弱病残专座”的提示性公示语被译为“seats for the old, the weak, the sick, the disabled and the pregnant”, 这种粗鲁的直译忽略了外国受众群体的文化心理和表达习惯,没有准确地把握好中西方文化差异,其中“old”这个词在西方国家很忌讳,他们认为这个词表达老而无用的意思,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old”不仅表示年龄大,而且代表了阅历丰富,受人敬仰之意,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西方的文化内涵,还要注意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符合受众群体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模式,以达到公示语翻译中文化维的最佳适应性选择转换。
3.3 公示语翻译中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交际维适应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08),这种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将其侧重点放在交际层面上,关注原文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以达到公示语告知和呼吁功能。为了达到这种交际效果,要以受众群体为中心,充分考虑受众人群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能力,翻译时尽量避免使用比较生硬,强制性的词汇或命令式的祈使句,改用较中性、较柔和的词转换原文内容和语用意义,以达到公示语翻译中交际维的最佳适应性选择转换。(徐晓梅,2010)
4.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翻译学为公示语翻译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层面上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具有指导作用和诠释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把原文本放在“翻译生态环境”中去考察和解读,在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当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实现最大程度的多维度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生态翻译学在公示语翻译领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有着较为广阔的跨学科研究前景,对于提升外宣翻译质量,改善我国的国际人文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庚申.2008. 生态翻译学解读 [J].中国翻译:11-15.
[2]胡庚申.2008. 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改观[J]. 上海翻译.
[3]徐晓梅.2010.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