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着重阐述中等专业学校中体育教学与身体素质教育的关系以及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4-056-01
体育教学是中专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等,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根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而提出的,其目和任务也就是为了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由此可见,体育教育本身具有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贯彻实施身体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以下几点:
一、体育教学是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途径
首先,教师要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安排计划和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落实身体素质教育,采用以发展基本身体素质为主,以达标为辅的两翼战略,确保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其次,正确把握分寸,不断改进教法和学习方法。学生的特点是精力充沛、灵活性好、接受能力强、比较活跃,但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可塑性大,容易受社会、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光靠强制性的练习,学生必然会产生逆反心理,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采用竞赛、娱乐等兴趣教学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这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二、素质教育注重要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能对未来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及专业工作能力,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具有一定的抗耐力强度的能力及克服困难能力及动手能力。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针对未来工作实践需要的练习内容,练习方法,增加一些具有一定强度,一定运动量,一定难度,经过努力能达到既定目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三、身体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有强健体魄的,能适应未来社会工作、生活需要的人才。但是学生身心发育存在着差异,具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和不同发育程度的身体素质,有的甚至相差悬殊。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性、生理、机能等特点,制定不同训练内容、强度、运动量。
(一)实施“分类要求、全面挖潜、扬长避短、各显其能”的施教策略。保障优秀学生正常发展,让“体格健壮者”吃饱,防止为强调面向全体而一刀切,尽量满足他们发展需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中等生”吃好,并鼓励争先,赶超“体格健壮者”;要努力转变弱体格生的现状,对“弱体格生”给予热情关怀,耐心指导,多加表扬、鼓励,激发他们上进,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强化练习,提高他们的发展速度。
(二)认真探索和研究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为重点,变“学生适应教学”为“教学适应学生”,以提高教学效果。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课外活动,开展多方面、多能力的素质培养,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自由和谐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三)体育教学在进行身体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强化德育功能。体育教学本身包含着德育,而且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方法。例如,通过观看奥运等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民族荣誉感;通过集体项目练习,可以发扬学生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的良好风尚;通过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耐力练习,可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体育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
(四)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衡量教育质量,学校不以考核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应该以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状况和水平进行综合评定。因此,学校应当建立起可行、有效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来及时调整有关素质教育的内容。学校还应当进行宏观调控,改变片面抓智育而轻德、体的现象,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体育教学要制定素质考核、达标考核、身心发展测评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来衡量学生体能体质状况,并以此为据来制定以后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形成一整套的科学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全面发展人才的质量。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等几方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功能,同时对素质教育进行科学评价机制,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质、高尚情操、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健壮体魄的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毛苏林.围绕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1999,(2)
[2]邹继豪.面向2l世纪中国学校体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4-056-01
体育教学是中专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等,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根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而提出的,其目和任务也就是为了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由此可见,体育教育本身具有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贯彻实施身体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以下几点:
一、体育教学是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途径
首先,教师要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安排计划和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落实身体素质教育,采用以发展基本身体素质为主,以达标为辅的两翼战略,确保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其次,正确把握分寸,不断改进教法和学习方法。学生的特点是精力充沛、灵活性好、接受能力强、比较活跃,但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可塑性大,容易受社会、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光靠强制性的练习,学生必然会产生逆反心理,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采用竞赛、娱乐等兴趣教学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这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二、素质教育注重要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能对未来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及专业工作能力,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具有一定的抗耐力强度的能力及克服困难能力及动手能力。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针对未来工作实践需要的练习内容,练习方法,增加一些具有一定强度,一定运动量,一定难度,经过努力能达到既定目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三、身体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有强健体魄的,能适应未来社会工作、生活需要的人才。但是学生身心发育存在着差异,具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和不同发育程度的身体素质,有的甚至相差悬殊。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个性、生理、机能等特点,制定不同训练内容、强度、运动量。
(一)实施“分类要求、全面挖潜、扬长避短、各显其能”的施教策略。保障优秀学生正常发展,让“体格健壮者”吃饱,防止为强调面向全体而一刀切,尽量满足他们发展需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中等生”吃好,并鼓励争先,赶超“体格健壮者”;要努力转变弱体格生的现状,对“弱体格生”给予热情关怀,耐心指导,多加表扬、鼓励,激发他们上进,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强化练习,提高他们的发展速度。
(二)认真探索和研究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为重点,变“学生适应教学”为“教学适应学生”,以提高教学效果。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课外活动,开展多方面、多能力的素质培养,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自由和谐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三)体育教学在进行身体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强化德育功能。体育教学本身包含着德育,而且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方法。例如,通过观看奥运等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民族荣誉感;通过集体项目练习,可以发扬学生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的良好风尚;通过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耐力练习,可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体育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
(四)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衡量教育质量,学校不以考核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应该以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状况和水平进行综合评定。因此,学校应当建立起可行、有效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来及时调整有关素质教育的内容。学校还应当进行宏观调控,改变片面抓智育而轻德、体的现象,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体育教学要制定素质考核、达标考核、身心发展测评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来衡量学生体能体质状况,并以此为据来制定以后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形成一整套的科学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全面发展人才的质量。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等几方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功能,同时对素质教育进行科学评价机制,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质、高尚情操、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健壮体魄的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毛苏林.围绕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1999,(2)
[2]邹继豪.面向2l世纪中国学校体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