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不仅为儿童的数学启蒙教育打基础,同时起到开发儿童智力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开发智力和提高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主题。因此,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文中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出了一些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方法
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工具, 也是现代人才所具有的基本素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与数量有关的事物, 数学与我们世界的发展是非常密切的。所以伽利略曾经说过:“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而小学阶段的数学课是为儿童的数学启蒙教育打基础, 同时起到开发儿童智力的作用。
因此,现代的数学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偏重于向学生传递“作为科学的数学”知识, 并且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促进自身的发展。新课改侧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将数学知识迁移到动态方面, 把知识理解为一种过程, 使它以动态的“生命化”的方式存在。 新数学教材致力于创设问题情境, 促使学生主动完成对数学的思维、方法的构建。 所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构建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通过平时教育理论的学习,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点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1.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和动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源, 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初步接触, 感知数学的小学生而言,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兴趣可以孕育希望, 也可以滋生动力。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 利用儿童身边生动活泼的生活例子, 激发他们的求知情趣,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 引导他们在快乐中学数学。 如教学“24时计时法”时, 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 先由两位同学扮演两个打电话的人,在叙述时间时因上午6时和下午6时出现误解, 设问: ”①他们为什么会出错? ②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样通过生活实际的直观演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和简便的特点,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新知识的探求。又如在学习统计的初步知识时,结合学校正在进行的运动会,设计统计不同运动项目人数的问题情境,从而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争先恐后、献计献策。
2.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2.1 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
数学知识的脉络是环环紧扣的, 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 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当然, 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 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 以旧知识为依托, 并通过“迁移、转化”, 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计算非常熟悉,就从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出发,通过长方形面积过渡到平行四边形面积。
2.2 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
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 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 促使学生思维转折, 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联想的过程, 实际就是学生思维发生转折的过程。抓住这个转折点, 就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 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周长的计算时,学生在掌握已知长和宽求周长后,让他已知周长和长或求宽,学生就不知如何下手,我就用画图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周长除以2就等于长加宽,知道长,用减法就能求出宽。
3.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 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在这个思维过程中, 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
3.1 分析与综合。
总起来说, 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 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所谓综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在认识中建立起来。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 就是由条件入手, 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恰当地采用分析或综合的思维方法, 有利于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 建立起清晰的思维脉络。
3.2 具体与抽象。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应放在逐步过渡上。教学中, 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 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增强学生的操作意识, 提高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法。
3.3 求同与求异。
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 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 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不但使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
3.4 一般与特殊。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数学知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 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 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 培养其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 最終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 创新主要是指创造性的学习, 即在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 产生新设想、新方法、新成果的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必须加强思维训练, 教师在教学中要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 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 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 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 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 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学生在多层次的练习中拾级而上, 既增长了知识, 提高了能力, 又强化了思维。教学生阅读例题后, 尝试画线段图, 并从图文出发分析题意, 交流、讨论, 寻找复习题与例题 有什么联系, 教师为学生创造这样一个主动发展的环境, 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通过这样化整为零, 循序渐进的方式, 解题思路是学生运用比较、分析, 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自主探索出来的, 学生在此过程中, 有讨论、交流、思考, 教师在其中成为组织者, 主要起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类推的作用, 学生的思维在这样的氛围中得到激活, 解题方法也在润物细无声的情境中掌握, 思维得到开拓与培养。
5.在数学教学中还应注意对学生开发情感智力教育
在如今的“问题数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品质, 使他们能够发现问题,并可以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索, 勇于创新, 敢于求异。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贺晓媛.浅谈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J].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2007,(7)
[2] 邝儒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创新[J].科教文汇,2008,(7).
[3] 张英巧.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初探[J].新课程研究,2008,(8).
收稿日期:2011-04-12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方法
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工具, 也是现代人才所具有的基本素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与数量有关的事物, 数学与我们世界的发展是非常密切的。所以伽利略曾经说过:“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而小学阶段的数学课是为儿童的数学启蒙教育打基础, 同时起到开发儿童智力的作用。
因此,现代的数学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偏重于向学生传递“作为科学的数学”知识, 并且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促进自身的发展。新课改侧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将数学知识迁移到动态方面, 把知识理解为一种过程, 使它以动态的“生命化”的方式存在。 新数学教材致力于创设问题情境, 促使学生主动完成对数学的思维、方法的构建。 所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构建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通过平时教育理论的学习,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点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1.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和动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源, 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初步接触, 感知数学的小学生而言,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兴趣可以孕育希望, 也可以滋生动力。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 利用儿童身边生动活泼的生活例子, 激发他们的求知情趣,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 引导他们在快乐中学数学。 如教学“24时计时法”时, 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 先由两位同学扮演两个打电话的人,在叙述时间时因上午6时和下午6时出现误解, 设问: ”①他们为什么会出错? ②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样通过生活实际的直观演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和简便的特点,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新知识的探求。又如在学习统计的初步知识时,结合学校正在进行的运动会,设计统计不同运动项目人数的问题情境,从而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争先恐后、献计献策。
2.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2.1 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
数学知识的脉络是环环紧扣的, 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 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当然, 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 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 以旧知识为依托, 并通过“迁移、转化”, 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计算非常熟悉,就从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出发,通过长方形面积过渡到平行四边形面积。
2.2 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
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 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 促使学生思维转折, 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联想的过程, 实际就是学生思维发生转折的过程。抓住这个转折点, 就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 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周长的计算时,学生在掌握已知长和宽求周长后,让他已知周长和长或求宽,学生就不知如何下手,我就用画图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周长除以2就等于长加宽,知道长,用减法就能求出宽。
3.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 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在这个思维过程中, 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
3.1 分析与综合。
总起来说, 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 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所谓综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在认识中建立起来。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 就是由条件入手, 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恰当地采用分析或综合的思维方法, 有利于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 建立起清晰的思维脉络。
3.2 具体与抽象。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应放在逐步过渡上。教学中, 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 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增强学生的操作意识, 提高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法。
3.3 求同与求异。
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 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 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不但使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
3.4 一般与特殊。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数学知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 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 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 培养其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 最終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 创新主要是指创造性的学习, 即在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 产生新设想、新方法、新成果的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必须加强思维训练, 教师在教学中要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 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 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 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 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 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学生在多层次的练习中拾级而上, 既增长了知识, 提高了能力, 又强化了思维。教学生阅读例题后, 尝试画线段图, 并从图文出发分析题意, 交流、讨论, 寻找复习题与例题 有什么联系, 教师为学生创造这样一个主动发展的环境, 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通过这样化整为零, 循序渐进的方式, 解题思路是学生运用比较、分析, 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自主探索出来的, 学生在此过程中, 有讨论、交流、思考, 教师在其中成为组织者, 主要起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类推的作用, 学生的思维在这样的氛围中得到激活, 解题方法也在润物细无声的情境中掌握, 思维得到开拓与培养。
5.在数学教学中还应注意对学生开发情感智力教育
在如今的“问题数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品质, 使他们能够发现问题,并可以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索, 勇于创新, 敢于求异。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贺晓媛.浅谈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J].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2007,(7)
[2] 邝儒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创新[J].科教文汇,2008,(7).
[3] 张英巧.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初探[J].新课程研究,2008,(8).
收稿日期:201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