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父亲名叫王黔生,国家一级技师,中国烹饪大师,国家一级评委。听父亲说过他的从厨之路也是因为爷爷的关系,父亲15岁的时候,因生活所迫,跟随爷爷在市政府食堂打杂学徒,也是因为父亲聪明好学、勤劳肯干的缘故,后来被推荐到当时昆明最好的饭店之一的北京饭店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烹饪生涯。可以说父亲是干上这一行才爱上这一行的。
1980年父亲被外派到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工作,以前父亲也经常忙到很晚才回家,但每天还是可以见到的,忽然有一天隔着飞机场的玻璃门向父亲挥挥手,再转身的时候就只有妈妈、姐姐和我了;刚刚开始的时候,父亲每个月会寄一到两封信回家,每一封信还会专门给我写几句,开始让我感觉还蛮受重视的,慢慢就开始觉得少了点什么,而且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后来知道了这就是思念,想父亲的时候就会去书柜下面找相册看看,渐渐地注意到我们家的书柜里基本都是烹饪方面的书籍,那个年月中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很多生活用品和食品都需要凭票供应,肉在当时是奢侈品,那是要家里来了亲朋好友或逢年过节才能上桌的菜。这些书里居然有这么多好吃的,而且还能做得这么漂亮,在我看来厨师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职业。虽然在生活中少了父亲的身影,但是物质生活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父亲经常从国外托人带一些东西回来。最让我自豪的是父亲给我带回来的自行车,是一辆五羊牌可以收放的小轮车,那当时在我们的城市是独一无二的一辆,骑到街上那回头率100%!我幼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最大的满足。这可能就是我从小就喜欢这个职业,梦想去做一个厨师的缘故吧!
1988年9月我就读于云南二商技工学校学习烹饪专业,就在我的梦想终于插上翅膀准备起航的时候,1988年12月父亲又被调到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工作,本来很好的在父亲身边学艺的机会,又不能实现了。后来我转念一想,也好,就让自己去闯一闯吧。此后就开始了我的学艺之路,在校三年期间,第一年时间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和营养学,第二年开始学校每个学期为我们安排3个月的饭店实习,记得第一次去饭店实习,饭店的师傅知道我父亲是谁,交了一把菜刀在我手上,指着案板上的猪肉对我说:“小王你今天把这肉分档了。”我应了一声走近一看,头大了,一头猪从中间锯成两扇,这个情景只在猪肉摊子上见过。我拿着菜刀在猪肉面前站了10分钟,饭店的师傅以为我在运气呢!我转头轻轻地说了一声:“这个怎么分?”师傅十分惊异地问:“你爸没有教过你?”我摇摇头,心里说还没有来得及,再说谁家能一次买这么多猪肉。师傅一脸疑惑地接过我手上的菜刀给我做示范。三天以后我基本已经做到让师傅满意了。后来我才明白这个师傅的疑惑也是很多师傅们的疑惑,在我今后的学习之路上一直不断遇到这样的疑惑:既然你爸是这么优秀的一个厨师,为什么你还什么都不会呢?这事也一直让我挺郁闷,谁说大厨的儿子就什么都会?最后这事发展到我问师傅们什么问题,问难了人家想,你一个大厨师的儿子是不是在考我,不理你!问简单了,别人想,你大厨师的儿子是不是在逗我,还是不理你!后来我想通了,要让别人用正常的眼光看你,就需要什么脏活累活抢着去干,这样才能让人觉得你没有优越感,没有距离,才有人愿意理你并教你东西。因为做的比别人多,收获也比别人多,也是因为喜欢这个职业的关系,每年的寒暑假都让妈妈安排我到父亲徒弟负责的饭店实习,三年的学校生活结束的时候,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分配到昆明饮食公司实验饭店工作,并拜饭店当时的经理,也是当时云南最优秀的厨师之一的陆发荣大师为师,开始真正的学徒生活,因为工作积极上进、刻苦好学,尊敬师傅,我深得师傅偏爱,经常单独传授技艺给我,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我不仅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而且可以单独完成中高档宴会的制作和大型宴会的设计及制作。在此期间父亲也期满回国,1994年4月我学成师满,终于和父亲一起受聘于同一家大型的餐饮企业,在此期间,父亲对我言传身教,教给我的多是理念性和管理的专业知识。我和父亲的关系是非常和谐的,我们经常一起研究菜肴,每当我或父亲有什么灵感,一个说出来,另一个就帮着完善,这个时候没有父子,只有专业,有时候也会意见有分歧,我们就一起尝试,很多时候父亲会以他多年从厨的经验告诉我,放心去做吧,应该是可以成功的。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也进入这个行业25年了,我一直庆幸我把最喜欢的事变成了我的工作,这些年来父亲和我先后参加了大大小小不少的烹饪比赛,奖杯、奖牌和获奖证书更是难以计数。而更令全家人骄傲的是,父亲曾为周恩来、宋庆龄、陈毅、李先念、邓颖超、陈慕华、习仲勋等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服务过。而我也曾为江泽民、吴邦国、李瑞环、唐家璇、奥地利总统、老挝国家主席等多位中外国家领导人侍过厨,这些对于全家人来说都是一种荣誉。
如今,父亲70多岁了,但他从来不墨守成规,我每次和父亲交流的时候,他都会有一些全新的想法,我说的一些在我看来都属稀奇古怪的东西他也居然认可和接受。除此之外,父亲还经常外出考评交流,总会拍一些菜肴的照片回来研究,每次看到照片我都会在心里暗笑,这老爷子还蛮新潮的。
编辑 赵泽瀛
1980年父亲被外派到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工作,以前父亲也经常忙到很晚才回家,但每天还是可以见到的,忽然有一天隔着飞机场的玻璃门向父亲挥挥手,再转身的时候就只有妈妈、姐姐和我了;刚刚开始的时候,父亲每个月会寄一到两封信回家,每一封信还会专门给我写几句,开始让我感觉还蛮受重视的,慢慢就开始觉得少了点什么,而且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后来知道了这就是思念,想父亲的时候就会去书柜下面找相册看看,渐渐地注意到我们家的书柜里基本都是烹饪方面的书籍,那个年月中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很多生活用品和食品都需要凭票供应,肉在当时是奢侈品,那是要家里来了亲朋好友或逢年过节才能上桌的菜。这些书里居然有这么多好吃的,而且还能做得这么漂亮,在我看来厨师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职业。虽然在生活中少了父亲的身影,但是物质生活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父亲经常从国外托人带一些东西回来。最让我自豪的是父亲给我带回来的自行车,是一辆五羊牌可以收放的小轮车,那当时在我们的城市是独一无二的一辆,骑到街上那回头率100%!我幼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最大的满足。这可能就是我从小就喜欢这个职业,梦想去做一个厨师的缘故吧!
1988年9月我就读于云南二商技工学校学习烹饪专业,就在我的梦想终于插上翅膀准备起航的时候,1988年12月父亲又被调到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工作,本来很好的在父亲身边学艺的机会,又不能实现了。后来我转念一想,也好,就让自己去闯一闯吧。此后就开始了我的学艺之路,在校三年期间,第一年时间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和营养学,第二年开始学校每个学期为我们安排3个月的饭店实习,记得第一次去饭店实习,饭店的师傅知道我父亲是谁,交了一把菜刀在我手上,指着案板上的猪肉对我说:“小王你今天把这肉分档了。”我应了一声走近一看,头大了,一头猪从中间锯成两扇,这个情景只在猪肉摊子上见过。我拿着菜刀在猪肉面前站了10分钟,饭店的师傅以为我在运气呢!我转头轻轻地说了一声:“这个怎么分?”师傅十分惊异地问:“你爸没有教过你?”我摇摇头,心里说还没有来得及,再说谁家能一次买这么多猪肉。师傅一脸疑惑地接过我手上的菜刀给我做示范。三天以后我基本已经做到让师傅满意了。后来我才明白这个师傅的疑惑也是很多师傅们的疑惑,在我今后的学习之路上一直不断遇到这样的疑惑:既然你爸是这么优秀的一个厨师,为什么你还什么都不会呢?这事也一直让我挺郁闷,谁说大厨的儿子就什么都会?最后这事发展到我问师傅们什么问题,问难了人家想,你一个大厨师的儿子是不是在考我,不理你!问简单了,别人想,你大厨师的儿子是不是在逗我,还是不理你!后来我想通了,要让别人用正常的眼光看你,就需要什么脏活累活抢着去干,这样才能让人觉得你没有优越感,没有距离,才有人愿意理你并教你东西。因为做的比别人多,收获也比别人多,也是因为喜欢这个职业的关系,每年的寒暑假都让妈妈安排我到父亲徒弟负责的饭店实习,三年的学校生活结束的时候,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分配到昆明饮食公司实验饭店工作,并拜饭店当时的经理,也是当时云南最优秀的厨师之一的陆发荣大师为师,开始真正的学徒生活,因为工作积极上进、刻苦好学,尊敬师傅,我深得师傅偏爱,经常单独传授技艺给我,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我不仅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而且可以单独完成中高档宴会的制作和大型宴会的设计及制作。在此期间父亲也期满回国,1994年4月我学成师满,终于和父亲一起受聘于同一家大型的餐饮企业,在此期间,父亲对我言传身教,教给我的多是理念性和管理的专业知识。我和父亲的关系是非常和谐的,我们经常一起研究菜肴,每当我或父亲有什么灵感,一个说出来,另一个就帮着完善,这个时候没有父子,只有专业,有时候也会意见有分歧,我们就一起尝试,很多时候父亲会以他多年从厨的经验告诉我,放心去做吧,应该是可以成功的。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也进入这个行业25年了,我一直庆幸我把最喜欢的事变成了我的工作,这些年来父亲和我先后参加了大大小小不少的烹饪比赛,奖杯、奖牌和获奖证书更是难以计数。而更令全家人骄傲的是,父亲曾为周恩来、宋庆龄、陈毅、李先念、邓颖超、陈慕华、习仲勋等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服务过。而我也曾为江泽民、吴邦国、李瑞环、唐家璇、奥地利总统、老挝国家主席等多位中外国家领导人侍过厨,这些对于全家人来说都是一种荣誉。
如今,父亲70多岁了,但他从来不墨守成规,我每次和父亲交流的时候,他都会有一些全新的想法,我说的一些在我看来都属稀奇古怪的东西他也居然认可和接受。除此之外,父亲还经常外出考评交流,总会拍一些菜肴的照片回来研究,每次看到照片我都会在心里暗笑,这老爷子还蛮新潮的。
编辑 赵泽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