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对有效史料进行科学合理的筛选、掌握基本的有效史料挑选原则直接关系到其教学质量的好坏以及对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知识认知和掌握情况。本文首先简要分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主要从客观真实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以及拓展延伸性原则这三个方面阐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选择有效史料的原则。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史料;选择原则
一、 引言
历史学科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各种常识性的教育以及对一个国家、民族乃至对世界古往今来的人文发展历程的一种认识,并且在不断的史学接触中慢慢地形成自己的价值标准和处事原则,初中作为学生系统学习历史学科的初级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史料的选择原则,在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基本认知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那么在这过程中,教师又应当把握哪些基本的原则以更好地促进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呢?
二、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受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多是以书本知识为主要参考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为主,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理念的变更和方式的革新,而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也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历史教材更新慢,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
当你站在今天的角度回顾昨天发生的事情,历史就产生了,因此历史具有与时俱进的基本特点,需要人们不断站在新的时代发展潮流下进行新的总结和创造,这表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首先方面就在于需要不断推动历史教材的更新,既要让学生了解基本历史事件更要以时代特色为依据进行对这些历史事件新的一轮的评价和总结,但是就当前的初中历史教材来看,它们多是进行一代又一代的、不变的“历史延续”,历史教材的版本过时、内容落后的问题不但不符合当代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历史史料选择的基本原则也严重束缚了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学习和人格的与时俱进、全面发展。
(二) 历史教师观念落后,学生辨别能力有限
一方面,对于大多数历史教师来说,其教学的根本原则是培养学生应付考试的基本学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多是机械式地以历史教材和各種教辅资料为主要参考,很少会在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中不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挑选更多、更新其更适合初中生学习的历史史料,这在初中教学模式以教师教导为主、学生自我学习为辅的教学体制下严重束缚了学生在历史学科上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导致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十分有限,尤其是在现代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和社会多元化思潮发展的今天,各种与历史相关的影视剧的热播都严重阻碍了学生接受客观正确的历史学科知识。
三、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选择有效史料的原则
笔者通过丰富的历史教学实践经验和各种文献资料的查阅,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上给出以下可供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选择有效史料的思想原则:
(一) 客观真实性原则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教会学生正确看待正史和野史的区别,尤其是对待各种以历史知识为背景的历史影视剧更以所学的历史知识为依据对其真实性和客观性加以区分,合理消化吸收,力求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接受最真实客观的历史知识。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贞观之治”和第三课“开元盛世”的课堂讲解时,教师一方面需要以历史课本为依据对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例如唐太宗、唐玄宗、魏征、长孙无忌以及武则天等重要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例如科举制的推行等,还应当在教学中时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与之相关的热播电视剧例如“武媚娘传奇”“贞观之治”等历史剧,一方面要肯定这些电视剧在历史事件的大方向掌握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又要学生以教师所讲的正史为依据,对各种电视剧中出现的过分夸大主角的人格魅力以及极具戏剧性的历史事件的演播要有意识地区别对待,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努力寻找正确的历史事件作为依据,确保自己所接受到的历史知识教育是客观真实的,这样才不至于犯是非观上的错误。总之,客观真实性是使历史教师在课堂中选择史料和进行教学的基础性原则。
(二) 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史料为基础,通过有效史料的选择性教学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三国鼎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应当向学生传授与三国时期有关的基础历史知识,还可以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历史小故事既方便学生对整体历史事件的把握又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在讲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时,在介绍魏国的兴起时就可以以曹操这个历史人物为导入,通过“望梅止渴”和“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两个历史故事详细阐述魏国兴起的部分原因;而在讲到蜀国时,又可以以“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以及“乐不思蜀”这三个历史事件详细介绍蜀国由盛到衰最终走向灭亡的全过程;最后,在讲到与吴国相关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详细向学生们介绍周瑜这个历史人物,在这过程中可以联系中国古典诗词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讲解,这样既在课堂上增加了历史学科的人文魅力又加深了学生对各个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一举多得。
(三) 拓展延伸性原则
历史事件的发展都有统一的脉络和变迁的依据的,因此,对于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来说,教师更应当注重各个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识的统一性和连接性,不能将每个单元的历史章节内容孤立起来,因此,教师在进行史料的选择时应当注重拓展延伸性的原则。例如当教师在开始讲授中国的朝代发展史之前就可以首先给出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从夏商周到宋元明清,通过这些基本知识的梳理可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供一个很好的方向感。
四、 结语
历史作为初中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应当具备的人文情怀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史为鉴、不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把握有效史料的选择原则是其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施锦芝.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选择有效史料的原则[J].人生十六七,2017(33):17.
[2]武滟欣.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选择有效史料的原则研究[J].新课程(下),2017(08):21.
[3]徐洪青.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选择有效史料的原则[J].科普童话,2016(24):67.
作者简介:
林宜创,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中仙中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史料;选择原则
一、 引言
历史学科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各种常识性的教育以及对一个国家、民族乃至对世界古往今来的人文发展历程的一种认识,并且在不断的史学接触中慢慢地形成自己的价值标准和处事原则,初中作为学生系统学习历史学科的初级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史料的选择原则,在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基本认知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那么在这过程中,教师又应当把握哪些基本的原则以更好地促进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呢?
二、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受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多是以书本知识为主要参考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为主,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理念的变更和方式的革新,而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也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历史教材更新慢,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
当你站在今天的角度回顾昨天发生的事情,历史就产生了,因此历史具有与时俱进的基本特点,需要人们不断站在新的时代发展潮流下进行新的总结和创造,这表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首先方面就在于需要不断推动历史教材的更新,既要让学生了解基本历史事件更要以时代特色为依据进行对这些历史事件新的一轮的评价和总结,但是就当前的初中历史教材来看,它们多是进行一代又一代的、不变的“历史延续”,历史教材的版本过时、内容落后的问题不但不符合当代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历史史料选择的基本原则也严重束缚了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学习和人格的与时俱进、全面发展。
(二) 历史教师观念落后,学生辨别能力有限
一方面,对于大多数历史教师来说,其教学的根本原则是培养学生应付考试的基本学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多是机械式地以历史教材和各種教辅资料为主要参考,很少会在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中不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挑选更多、更新其更适合初中生学习的历史史料,这在初中教学模式以教师教导为主、学生自我学习为辅的教学体制下严重束缚了学生在历史学科上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导致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十分有限,尤其是在现代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和社会多元化思潮发展的今天,各种与历史相关的影视剧的热播都严重阻碍了学生接受客观正确的历史学科知识。
三、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选择有效史料的原则
笔者通过丰富的历史教学实践经验和各种文献资料的查阅,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上给出以下可供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选择有效史料的思想原则:
(一) 客观真实性原则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教会学生正确看待正史和野史的区别,尤其是对待各种以历史知识为背景的历史影视剧更以所学的历史知识为依据对其真实性和客观性加以区分,合理消化吸收,力求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接受最真实客观的历史知识。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贞观之治”和第三课“开元盛世”的课堂讲解时,教师一方面需要以历史课本为依据对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例如唐太宗、唐玄宗、魏征、长孙无忌以及武则天等重要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例如科举制的推行等,还应当在教学中时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与之相关的热播电视剧例如“武媚娘传奇”“贞观之治”等历史剧,一方面要肯定这些电视剧在历史事件的大方向掌握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又要学生以教师所讲的正史为依据,对各种电视剧中出现的过分夸大主角的人格魅力以及极具戏剧性的历史事件的演播要有意识地区别对待,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努力寻找正确的历史事件作为依据,确保自己所接受到的历史知识教育是客观真实的,这样才不至于犯是非观上的错误。总之,客观真实性是使历史教师在课堂中选择史料和进行教学的基础性原则。
(二) 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史料为基础,通过有效史料的选择性教学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三国鼎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应当向学生传授与三国时期有关的基础历史知识,还可以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历史小故事既方便学生对整体历史事件的把握又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在讲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时,在介绍魏国的兴起时就可以以曹操这个历史人物为导入,通过“望梅止渴”和“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两个历史故事详细阐述魏国兴起的部分原因;而在讲到蜀国时,又可以以“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以及“乐不思蜀”这三个历史事件详细介绍蜀国由盛到衰最终走向灭亡的全过程;最后,在讲到与吴国相关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详细向学生们介绍周瑜这个历史人物,在这过程中可以联系中国古典诗词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讲解,这样既在课堂上增加了历史学科的人文魅力又加深了学生对各个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一举多得。
(三) 拓展延伸性原则
历史事件的发展都有统一的脉络和变迁的依据的,因此,对于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来说,教师更应当注重各个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识的统一性和连接性,不能将每个单元的历史章节内容孤立起来,因此,教师在进行史料的选择时应当注重拓展延伸性的原则。例如当教师在开始讲授中国的朝代发展史之前就可以首先给出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从夏商周到宋元明清,通过这些基本知识的梳理可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供一个很好的方向感。
四、 结语
历史作为初中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应当具备的人文情怀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史为鉴、不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把握有效史料的选择原则是其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施锦芝.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选择有效史料的原则[J].人生十六七,2017(33):17.
[2]武滟欣.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选择有效史料的原则研究[J].新课程(下),2017(08):21.
[3]徐洪青.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选择有效史料的原则[J].科普童话,2016(24):67.
作者简介:
林宜创,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中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