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倡导:要重视儿童在形式多样的、有目的、有意义、真实的言语实践中,在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运用语言来建构语言的知识。蕴涵着数千年的文明和丰厚文化积淀的经典文学,其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引领幼儿徜徉于经典的文学作品,有利于幼儿开拓视野,领略古今中外的五光十色,能促进幼儿语言、情感和人格方面的发展。本文从以下三方面来展开阐述:
一、以“兴趣”为前提——营造多元化的阅读环境
《纲要》指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展开活动”。如何创造一个能使幼儿产生浓厚兴趣的阅读环境、和谐的阅读氛围,将他们带入一个快乐有趣的“经典文学阅读”王国,做到寓教于乐、融乐于学呢?
1.创设良好丰富的物质环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皮亚杰认为:孩子是在与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良好的物质环境是幼儿快乐阅读的第一步。
①精心挑选经典文学作品。为了有效开展经典文学阅读,教师自己首先应走近经典、阅读经典、品味经典,在此基础上,再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选择用于幼儿启蒙的经典文学作品,一定要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结合幼儿生活经验、注重题材多元化等要求。
②布置开放式的阅读情境。我们为幼儿量身订做了五个公共书吧:一是书香四溢的儿童家居式阅览室;二是挂满书袋的阅读长廊;三是用书架摆满各种经典图书、各种表演道具的阅读表演区域;四是贴满经典图画的过道、矮柜等;五是根据班级主题活动更换的阅读主题墙。这样,幼儿所到之处都有精品书可读、有精致图画可赏,每天都在经典文学的染缸中浸润、成长。
2.创设和谐愉快的精神环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良好丰富的物质环境是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显性环境,而谐愉快的阅读氛围是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隐性环境。
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幼儿觉得阅读经典文学是件快乐的事,从而喜欢和老师一起吟诵、欣赏、阅读。
②融洽的同伴关系。同伴间互相沟通、互相协调的心理氛围,对激发幼儿个体情感和情趣十分重要。教师可根据幼儿需要让他们自由组合,采用个人阅读、小组阅读、集体阅读等方式,让幼儿在同伴阅读中互助互教、互相沟通、互相模仿,让优势群体带动弱势群体。
二、以“多彩”为核心——实施多元阅读形式
1.多媒体演绎情境。由于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具有抽象与跳跃的特点,幼儿难以理解,加之幼儿有意注意时间较短,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幼儿去学习难以理解的文学作品,是非常困难的事。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和作品之间搭建平台,让幼儿直接面对作品,感受、体验、理解作品。多媒体课件是集声、情、景、色为一体,采用不断变化的图、文、声、像,向幼儿传递多元的信息。为此,笔者尝试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来处理文学作品,通过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来唤起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认识动力和能力,帮助其进入教学内容中较难想象的情境。
2.诵读中开发潜能。关于幼儿经典文学诵读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反对的认为这是违反孩子天性的。日本七田真右脑开发的理念核心却是素读,是指不求理解,只按字面朗读的读书方法。研究表明大量素读能够打开深层记忆思路。根据七田真的理念,我们选择一些和主题活动不相冲突的时间段进行学习,如晨读、进餐前后、离园前等时间段,每天保证孩子20分钟的诵读时间。让幼儿在通读、精读、熟读的过程中自我领悟、消化开发潜能。
3.游戏中体验快乐。游戏与儿童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游戏永远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可称为探究性学习,在这一进程中,儿童过去的经验得以再现、当前的现实得以表征,未来的可能得以萌发和预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尽情游戏。
三、以“融合”为延伸——拓展多元化的阅读途径
人对事物的感知,都要经历反复识记的过程,才能牢固记忆,经典文学阅读更是如此。课堂上学过的经典文学作品如果不在课外强化认识、应用,经过一段时间,很容易被遗忘。“一回生,二回熟”,多渠道阅读,多形式的复习巩固,可以让幼儿与经典文学成为好朋友。
1.将经典文学阅读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接触经典文学作品的机会,如:在每天的餐前、餐后,午睡前、午睡后、区域活动、离园前一段时间渗透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是倾听一个故事、观看一段录像、翻阅一本绘本、诵读唐诗、三字经等等。
2.将经典文学阅融入到家庭中。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喜欢看书,无形中对孩子就是一种影响、一种榜样。于是,我们努力取得家长配合,通过召开家长会进行“经典文学作品对幼儿发展的作用”等专题讨论,让家长认识到“亲子阅读”的魅力,从而积极投入到开展“亲子阅读”的活动中。
文学作品是情感的载体,是感性的,其对孩子的作用是一种陶冶、一种塑造,仿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天长地久,铭心刻骨。不同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情感价值,能让孩子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逐步积累丰富、深刻的情感。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反思传统观念,并通过积极的尝试,为孩子打开一扇扇文学之门。如果经典文学是片海,那么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孩子领航,引领孩子徜徉于经典的文学之海,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提升他们的审美眼光,帮助他们领略未曾领略到的美好。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2
[2]皮亚杰,傅统先译.儿童的心理发展.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一、以“兴趣”为前提——营造多元化的阅读环境
《纲要》指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展开活动”。如何创造一个能使幼儿产生浓厚兴趣的阅读环境、和谐的阅读氛围,将他们带入一个快乐有趣的“经典文学阅读”王国,做到寓教于乐、融乐于学呢?
1.创设良好丰富的物质环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皮亚杰认为:孩子是在与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良好的物质环境是幼儿快乐阅读的第一步。
①精心挑选经典文学作品。为了有效开展经典文学阅读,教师自己首先应走近经典、阅读经典、品味经典,在此基础上,再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选择用于幼儿启蒙的经典文学作品,一定要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结合幼儿生活经验、注重题材多元化等要求。
②布置开放式的阅读情境。我们为幼儿量身订做了五个公共书吧:一是书香四溢的儿童家居式阅览室;二是挂满书袋的阅读长廊;三是用书架摆满各种经典图书、各种表演道具的阅读表演区域;四是贴满经典图画的过道、矮柜等;五是根据班级主题活动更换的阅读主题墙。这样,幼儿所到之处都有精品书可读、有精致图画可赏,每天都在经典文学的染缸中浸润、成长。
2.创设和谐愉快的精神环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良好丰富的物质环境是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显性环境,而谐愉快的阅读氛围是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隐性环境。
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幼儿觉得阅读经典文学是件快乐的事,从而喜欢和老师一起吟诵、欣赏、阅读。
②融洽的同伴关系。同伴间互相沟通、互相协调的心理氛围,对激发幼儿个体情感和情趣十分重要。教师可根据幼儿需要让他们自由组合,采用个人阅读、小组阅读、集体阅读等方式,让幼儿在同伴阅读中互助互教、互相沟通、互相模仿,让优势群体带动弱势群体。
二、以“多彩”为核心——实施多元阅读形式
1.多媒体演绎情境。由于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具有抽象与跳跃的特点,幼儿难以理解,加之幼儿有意注意时间较短,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幼儿去学习难以理解的文学作品,是非常困难的事。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和作品之间搭建平台,让幼儿直接面对作品,感受、体验、理解作品。多媒体课件是集声、情、景、色为一体,采用不断变化的图、文、声、像,向幼儿传递多元的信息。为此,笔者尝试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来处理文学作品,通过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来唤起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认识动力和能力,帮助其进入教学内容中较难想象的情境。
2.诵读中开发潜能。关于幼儿经典文学诵读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反对的认为这是违反孩子天性的。日本七田真右脑开发的理念核心却是素读,是指不求理解,只按字面朗读的读书方法。研究表明大量素读能够打开深层记忆思路。根据七田真的理念,我们选择一些和主题活动不相冲突的时间段进行学习,如晨读、进餐前后、离园前等时间段,每天保证孩子20分钟的诵读时间。让幼儿在通读、精读、熟读的过程中自我领悟、消化开发潜能。
3.游戏中体验快乐。游戏与儿童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游戏永远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可称为探究性学习,在这一进程中,儿童过去的经验得以再现、当前的现实得以表征,未来的可能得以萌发和预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尽情游戏。
三、以“融合”为延伸——拓展多元化的阅读途径
人对事物的感知,都要经历反复识记的过程,才能牢固记忆,经典文学阅读更是如此。课堂上学过的经典文学作品如果不在课外强化认识、应用,经过一段时间,很容易被遗忘。“一回生,二回熟”,多渠道阅读,多形式的复习巩固,可以让幼儿与经典文学成为好朋友。
1.将经典文学阅读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接触经典文学作品的机会,如:在每天的餐前、餐后,午睡前、午睡后、区域活动、离园前一段时间渗透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是倾听一个故事、观看一段录像、翻阅一本绘本、诵读唐诗、三字经等等。
2.将经典文学阅融入到家庭中。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喜欢看书,无形中对孩子就是一种影响、一种榜样。于是,我们努力取得家长配合,通过召开家长会进行“经典文学作品对幼儿发展的作用”等专题讨论,让家长认识到“亲子阅读”的魅力,从而积极投入到开展“亲子阅读”的活动中。
文学作品是情感的载体,是感性的,其对孩子的作用是一种陶冶、一种塑造,仿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天长地久,铭心刻骨。不同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情感价值,能让孩子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逐步积累丰富、深刻的情感。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反思传统观念,并通过积极的尝试,为孩子打开一扇扇文学之门。如果经典文学是片海,那么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孩子领航,引领孩子徜徉于经典的文学之海,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提升他们的审美眼光,帮助他们领略未曾领略到的美好。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2
[2]皮亚杰,傅统先译.儿童的心理发展.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