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除了受教材内容的科学性、时效性、针对性、趣味性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教师的政治态度、学校的重视程度、家长的引导以及社会风气的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
影响一:政治课教师的政治态度
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欠缺,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缺乏必要的理解和信仰,往往在课堂上断章取义,或者对社会现实问题不是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是用片面的、肤浅的、偏激的态度来对待,发表一些偏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的言论。这些课堂言论,势必造成学生不信任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所宣传的科学理论内容,而且对学生作了错误的导向,增加了学生的思想问题,动摇他们的社会信念,背离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正确政治信念上的教师能培养出政治上坚定正确的学生,一个经常对社会抱怨甚至抵触的教师能培养出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一个思想上消极悲观的教师能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学生,一个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教师能培养出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青年学生在这种教师的思想引导下,一旦形成基本错误或者有偏差的政治倾向和观点、看法,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其负面影响是非常久远的。
影响二:学校的重视程度
由于“高考指挥棒”作用,许多学校仍然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的学校领导只是将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文化课、常识课,只重视思想政治课要不要参加考试,学生学这门课的考试成绩对学校的影响,而忽略了作为一门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具有特殊的德育功能。这样,思想政治课就成了一门教师讲授知识点、学生记忆知识点的课程。在课堂上,老师们从概念到概念的空洞说教,忽略了操行的训练和考察;回避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缺乏针对性,缺乏时代感。学生需要靠死记硬背才能考高分,而学生显然又对死记硬背不会感兴趣,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另外,有些其他学科的教师,或者出于对政治常识和政治信仰的无知甚至偏差,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在学生中散布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轻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怀疑或者否定的言论。而有的学校领导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本身也不甚了解,在思想上漠视思想政治学课的科学性,对此往往听之任之。这也客观上造成学生对社会主义理论产生误读的观点,从而对思想政治课采取轻视和松懈的态度。
影响三:家庭教育的引导
一些家长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态度,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良。许多在校学生的家长对思想政治课的印象,仍然停留在过去的认识和记忆之中。不少家长时常会用“政治课讲的就是阶级斗争”“政治课是假大空”等片面的观点影响学生。有的则用自己过去学习政治课死记硬背的方法指导学生。有的家长认为学习政治课不实用,将来毕业出来赚不了钱。
学生所受家庭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严重背离。在课堂上,政治课老师教学生要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助人为乐,回到家里,有些家长却叫子女“在外面要少管闲事”;学校号召“学雷锋”,学生回到家里却被当成“小皇帝”“小公主”。这种教育上的“偏差”,必然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影响四:社会大环境的熏陶
学生在社会中耳闻目睹的是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例如,有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发生了怀疑和动摇;有些人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蔓延;一些领域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甚至出现了有损国格、人格的丑恶现象。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青少年,生活在这种氛围里,潜移默化,势必抵消了思想政治课堂的正面教育。有的学生说:“政治老师上课讲得很有道理,但往往是课堂上听的是一套,社会上见的是另一套。遇到实际问题就想不通,行不通。” 学生常常受到社会上不同利益观、价值观的冲击,使课堂上所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失效,甚至逆反。
综上所述,当下学生所面临的学校、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与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内容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影响关系。其中一些不良的影响,给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所造成的负面效应是不可低估的。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很难突破上述教育环境影响的瓶颈,很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思想政治教师应该要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探究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形成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等。
责任编辑 魏文琦学
影响一:政治课教师的政治态度
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欠缺,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缺乏必要的理解和信仰,往往在课堂上断章取义,或者对社会现实问题不是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是用片面的、肤浅的、偏激的态度来对待,发表一些偏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的言论。这些课堂言论,势必造成学生不信任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所宣传的科学理论内容,而且对学生作了错误的导向,增加了学生的思想问题,动摇他们的社会信念,背离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正确政治信念上的教师能培养出政治上坚定正确的学生,一个经常对社会抱怨甚至抵触的教师能培养出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一个思想上消极悲观的教师能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学生,一个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教师能培养出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青年学生在这种教师的思想引导下,一旦形成基本错误或者有偏差的政治倾向和观点、看法,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其负面影响是非常久远的。
影响二:学校的重视程度
由于“高考指挥棒”作用,许多学校仍然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的学校领导只是将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文化课、常识课,只重视思想政治课要不要参加考试,学生学这门课的考试成绩对学校的影响,而忽略了作为一门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具有特殊的德育功能。这样,思想政治课就成了一门教师讲授知识点、学生记忆知识点的课程。在课堂上,老师们从概念到概念的空洞说教,忽略了操行的训练和考察;回避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缺乏针对性,缺乏时代感。学生需要靠死记硬背才能考高分,而学生显然又对死记硬背不会感兴趣,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另外,有些其他学科的教师,或者出于对政治常识和政治信仰的无知甚至偏差,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在学生中散布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轻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怀疑或者否定的言论。而有的学校领导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本身也不甚了解,在思想上漠视思想政治学课的科学性,对此往往听之任之。这也客观上造成学生对社会主义理论产生误读的观点,从而对思想政治课采取轻视和松懈的态度。
影响三:家庭教育的引导
一些家长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态度,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良。许多在校学生的家长对思想政治课的印象,仍然停留在过去的认识和记忆之中。不少家长时常会用“政治课讲的就是阶级斗争”“政治课是假大空”等片面的观点影响学生。有的则用自己过去学习政治课死记硬背的方法指导学生。有的家长认为学习政治课不实用,将来毕业出来赚不了钱。
学生所受家庭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严重背离。在课堂上,政治课老师教学生要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助人为乐,回到家里,有些家长却叫子女“在外面要少管闲事”;学校号召“学雷锋”,学生回到家里却被当成“小皇帝”“小公主”。这种教育上的“偏差”,必然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影响四:社会大环境的熏陶
学生在社会中耳闻目睹的是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例如,有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发生了怀疑和动摇;有些人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蔓延;一些领域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甚至出现了有损国格、人格的丑恶现象。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青少年,生活在这种氛围里,潜移默化,势必抵消了思想政治课堂的正面教育。有的学生说:“政治老师上课讲得很有道理,但往往是课堂上听的是一套,社会上见的是另一套。遇到实际问题就想不通,行不通。” 学生常常受到社会上不同利益观、价值观的冲击,使课堂上所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失效,甚至逆反。
综上所述,当下学生所面临的学校、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与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内容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影响关系。其中一些不良的影响,给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所造成的负面效应是不可低估的。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很难突破上述教育环境影响的瓶颈,很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思想政治教师应该要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探究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形成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等。
责任编辑 魏文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