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一门实践性的科学,主要反映国际货物买卖的内在规律及其表现形式。目前,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偏重理论,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在教学内容上缺乏明显差别,教材不能很好地满足外贸实践的需要。特别是在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商务专业中,不适用中等职业学校的情况和培养操作性人才为主的教学目标。如何建设适合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是在当前中等国际商务专业教学中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课程改革
《国际贸易实务》主要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之一。设置此课程的目的就是要探索并总结国际贸易实践的一般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进一步指导实践。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注重操作性和实践性。学生学习该课程后能从总体上把握进出口业务操作的全过程,并熟练掌握具体操作的细节,具备比较丰富的国际商务知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二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该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外语基础和计算机处理能力,并要求掌握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保险学、国际物流等领域的相关知识。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国际贸易逐渐渗透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工商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增大,特别是新增了一些操作性的,要求相对较低的岗位,如跟单员与单证员。为中职学校开设商贸专业提供了契机。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设备改善的情况下,紧密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根据较低的学生层次,探讨如何在中职校开设国际贸易课程,具有了更大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国际贸易实务在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科学,该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必须与实践结合。然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和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除英语能力较强外,其他方面缺乏明显优势。这主要因为当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片面强调理论知识和已有经验,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授课内容能够以更加形象。生动、丰富的方式得以体现,过分注重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模式,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本身的时效性和操作性。教师的讲授从书本到书本,容易与外贸实际业务脱节。
2、教材编纂和选用方面比较混乱,教学内容滞后于实践
目前,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有大学,高职,中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材编纂和选用上缺乏差异性和针对性。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院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上大同小异,教材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需要。据统计,截止2007 年3月有关国际贸易实务的教材多达300 多个版本,这些教材虽名称各异,但在内容和结构体系上差别不明显。 各校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与合作,不利搞校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此外,由于国际贸易局势变化较快,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往往滞后于实践。一般而言,新政策的出台和新理论的出现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而其作为教学内容被纳入教材则耗时更久。例如:UCP600 于2007 年7 月1 日正式生效,但许多2007 年以前出版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仍然以介绍UCP500 条款为主,这类教材由于不能及时更新就会滞后于国际贸易实践,使用这类教材就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3、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少,学生动手能力差。
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普遍较弱,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很难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在审核和修改信用证,填制各种单证,报验报关和防范商业风险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一般外贸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往往强调具有基本操作经验,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因缺乏实务操作技能,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差对其在外贸行业的就业将产生不利影响。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重点及改革方向
1、把握课程规律,理论联系实际
在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建设中,首先要积极探索理论规律,努力建立一个教学、科研与实践互动的良性循环系统。通过科研和实践获得最新的信息和丰富的感性认识。这些感性认识通过整理分析,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在教材中及时地反映出来。此外,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尝试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
2、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模式上,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应该对用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法。中等职业国际商务专业与高等教育相关专业的差别在于:中等职业教育对倾向于培养操作性比较强,要求比较低的跟单员与单证员。而高等教育多倾向于培养外贸业务人员。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中,往往更多以模拟单证制作,跟单操作等教学为主。在实训室中的情景教育,更多让学生熟悉外贸中办理各种国内单证的流程。让学生在办理保险,报关报检,核销,退税上有相关的操作经验。
3、注重教材建设,增强区分度
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在内容上要充分体现国际货物买卖的一般规律。教材的内容,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区别对待。现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已经覆盖了从博士到中专的所有教育层次。国际贸易实务教材要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根据实务教学的不同层次,在内容和结构上均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具体表现在面向本科以下读者的初级入门教材,应体现国际货物贸易最基本的内容,主要是具体的业务流程和业务知识,必要时可附插图和单据样板。教学内容和模拟练习应该由浅入深,针对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应该中教材中对相关的专业英语进行注释。
4、师资队伍培养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来自实际部门的意见和反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任課教师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多与同行切磋技艺,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可以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聘请外贸公司、银行国际业务部、外运公司、商检部门、海关等对外贸易有关单位的专家进行信息交流,不断吸取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信息和动态。
5、细分课程,注重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的国家商贸专业及学科的发展要符合学校和当地实际情况的需要。当前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商贸专业往往都泛泛而谈,同一化趋势比较严重。但在国际贸易实务领域却可以独辟溪径,各显所长。例如,纺织、服装、食品、医药、文具、五金、机械、汽车和IT等行业均是外贸实务课程细分的方向。各校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在国际贸易实务学科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目前,课程细分的时代已初现端倪,相关教材也开始出现。例如,现代汽车国际贸易实务、服装国际贸易实务等教材便是课程细分过程中典型的代表。
此外,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中要及时补充国际经贸领域最新进展及前沿内容。国际经贸局势瞬息万变,必须注重国际贸易教学的时效性。课程建设中必须不断学习,跟踪专业学术前沿问题,更新知识结构,时刻关注我国对外经贸政策、措施的发展变化和国际经贸最新动态,将国际贸易方面的最新知识反映到教学中来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时民.“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与研究的若干问题[ R] ,第二届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与研究研讨会,2007 年1 月30 日.
[2]新华书店网站. 国际贸易实务相关教材统计,http :www. bjfxs. com. cn/ frontend/ index.jsp ,截止:2007 年3月.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课程改革
《国际贸易实务》主要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之一。设置此课程的目的就是要探索并总结国际贸易实践的一般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进一步指导实践。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注重操作性和实践性。学生学习该课程后能从总体上把握进出口业务操作的全过程,并熟练掌握具体操作的细节,具备比较丰富的国际商务知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二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该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外语基础和计算机处理能力,并要求掌握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保险学、国际物流等领域的相关知识。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国际贸易逐渐渗透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工商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增大,特别是新增了一些操作性的,要求相对较低的岗位,如跟单员与单证员。为中职学校开设商贸专业提供了契机。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设备改善的情况下,紧密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根据较低的学生层次,探讨如何在中职校开设国际贸易课程,具有了更大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国际贸易实务在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科学,该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必须与实践结合。然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和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除英语能力较强外,其他方面缺乏明显优势。这主要因为当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片面强调理论知识和已有经验,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授课内容能够以更加形象。生动、丰富的方式得以体现,过分注重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模式,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本身的时效性和操作性。教师的讲授从书本到书本,容易与外贸实际业务脱节。
2、教材编纂和选用方面比较混乱,教学内容滞后于实践
目前,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有大学,高职,中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材编纂和选用上缺乏差异性和针对性。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院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上大同小异,教材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需要。据统计,截止2007 年3月有关国际贸易实务的教材多达300 多个版本,这些教材虽名称各异,但在内容和结构体系上差别不明显。 各校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与合作,不利搞校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此外,由于国际贸易局势变化较快,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往往滞后于实践。一般而言,新政策的出台和新理论的出现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而其作为教学内容被纳入教材则耗时更久。例如:UCP600 于2007 年7 月1 日正式生效,但许多2007 年以前出版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仍然以介绍UCP500 条款为主,这类教材由于不能及时更新就会滞后于国际贸易实践,使用这类教材就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3、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少,学生动手能力差。
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普遍较弱,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很难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在审核和修改信用证,填制各种单证,报验报关和防范商业风险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一般外贸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往往强调具有基本操作经验,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因缺乏实务操作技能,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差对其在外贸行业的就业将产生不利影响。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重点及改革方向
1、把握课程规律,理论联系实际
在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建设中,首先要积极探索理论规律,努力建立一个教学、科研与实践互动的良性循环系统。通过科研和实践获得最新的信息和丰富的感性认识。这些感性认识通过整理分析,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在教材中及时地反映出来。此外,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尝试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
2、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模式上,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应该对用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法。中等职业国际商务专业与高等教育相关专业的差别在于:中等职业教育对倾向于培养操作性比较强,要求比较低的跟单员与单证员。而高等教育多倾向于培养外贸业务人员。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中,往往更多以模拟单证制作,跟单操作等教学为主。在实训室中的情景教育,更多让学生熟悉外贸中办理各种国内单证的流程。让学生在办理保险,报关报检,核销,退税上有相关的操作经验。
3、注重教材建设,增强区分度
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在内容上要充分体现国际货物买卖的一般规律。教材的内容,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区别对待。现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已经覆盖了从博士到中专的所有教育层次。国际贸易实务教材要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根据实务教学的不同层次,在内容和结构上均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具体表现在面向本科以下读者的初级入门教材,应体现国际货物贸易最基本的内容,主要是具体的业务流程和业务知识,必要时可附插图和单据样板。教学内容和模拟练习应该由浅入深,针对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应该中教材中对相关的专业英语进行注释。
4、师资队伍培养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来自实际部门的意见和反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任課教师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多与同行切磋技艺,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可以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聘请外贸公司、银行国际业务部、外运公司、商检部门、海关等对外贸易有关单位的专家进行信息交流,不断吸取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信息和动态。
5、细分课程,注重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的国家商贸专业及学科的发展要符合学校和当地实际情况的需要。当前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商贸专业往往都泛泛而谈,同一化趋势比较严重。但在国际贸易实务领域却可以独辟溪径,各显所长。例如,纺织、服装、食品、医药、文具、五金、机械、汽车和IT等行业均是外贸实务课程细分的方向。各校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在国际贸易实务学科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目前,课程细分的时代已初现端倪,相关教材也开始出现。例如,现代汽车国际贸易实务、服装国际贸易实务等教材便是课程细分过程中典型的代表。
此外,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中要及时补充国际经贸领域最新进展及前沿内容。国际经贸局势瞬息万变,必须注重国际贸易教学的时效性。课程建设中必须不断学习,跟踪专业学术前沿问题,更新知识结构,时刻关注我国对外经贸政策、措施的发展变化和国际经贸最新动态,将国际贸易方面的最新知识反映到教学中来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时民.“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与研究的若干问题[ R] ,第二届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与研究研讨会,2007 年1 月30 日.
[2]新华书店网站. 国际贸易实务相关教材统计,http :www. bjfxs. com. cn/ frontend/ index.jsp ,截止:2007 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