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发面的有关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从化学的各个模块入手,分别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化学 科学素养
伴随着21世纪前行的脚步,中国的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一场重要的变革,以新课程为载体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逐步走向校园,走进广大教师理念与教育行为之中。根据国家教育部的部署,我国在2001年秋季进行部分城市试行,2004年秋季全面推广,重庆也将在2010年全面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是对以往七次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的修正,也是对世界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的适应,与时俱进,卓有成效的探索。
化学是自然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生动、具体的德育教育的题材,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动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的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发面的有关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
高中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和毕业要求,以及各自的潜能和兴趣爱好,制定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2.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是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化学1、2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模块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探究扩展哪个,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如,“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内容主要是讨论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较为抽象,在化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应用上的要求比其他模块的高。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及其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例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
(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例如,可通过“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催化剂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2)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例如,可通过具体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讨论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
(3)利用化学实验史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的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师在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中,都应结合模块的特点强化化学实验。在必修课程模块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此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改革的精神搞好教学,转变教學观点,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究。例如,如何在必修课程模块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何处理好必修化学课程模块与选修化学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何结合不同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何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等等。教师要通过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增强驾驭和开发新课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1—19.
[2]李远蓉现代化学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
[3]教育部化学新课程标准(高中)2000,8.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化学 科学素养
伴随着21世纪前行的脚步,中国的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一场重要的变革,以新课程为载体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逐步走向校园,走进广大教师理念与教育行为之中。根据国家教育部的部署,我国在2001年秋季进行部分城市试行,2004年秋季全面推广,重庆也将在2010年全面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是对以往七次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的修正,也是对世界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的适应,与时俱进,卓有成效的探索。
化学是自然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生动、具体的德育教育的题材,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动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的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发面的有关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
高中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和毕业要求,以及各自的潜能和兴趣爱好,制定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2.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是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化学1、2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模块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探究扩展哪个,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如,“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内容主要是讨论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较为抽象,在化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应用上的要求比其他模块的高。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及其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例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
(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例如,可通过“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催化剂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2)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例如,可通过具体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讨论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
(3)利用化学实验史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的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师在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中,都应结合模块的特点强化化学实验。在必修课程模块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此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改革的精神搞好教学,转变教學观点,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究。例如,如何在必修课程模块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何处理好必修化学课程模块与选修化学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何结合不同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何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等等。教师要通过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增强驾驭和开发新课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1—19.
[2]李远蓉现代化学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
[3]教育部化学新课程标准(高中)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