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化学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式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置于人的客体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因此,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成为我们在新课改中所要探讨的重点之一。
一、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不当,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提高教师自身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素养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关键。
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设计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活动;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将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需要、愿望、情感和体验相结合。教师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其主要职能已从书本知识的复制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即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二、从化学实验教学入手转变学习方式
在化学学科中,实验是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经说过:“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但是,长期以来,化学实验往往异化为一种单纯的演示和模仿活动,失去了它的探究功能,沦为知识灌输的附庸或点缀,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质量。针对这种情况,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培养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方面的作用,要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问题、展开探究活动与解决问题、检验知识与发展认识,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学习方式。
1.自主性实验
自主性实验就是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自己动手操作以获得结论。自主性实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有助于其自主学习方式的养成。开展自主性实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主实验。
②合理利用家庭小实验。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究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巩固和运用课堂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化学实际问题,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方式。
③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在期末复习和毕业总复习的时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只有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
2.合作性实验
合作性实验就是通过学生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实验。化学分组实验就是一种合作性实验。为了使分组实验能够顺利进行,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合理分组。
②教给社交技能。
③明确个人责任。
④形成积极互相信赖的关系。
⑤做好小组自评。每次实验完毕后,实验小组要评价每个成员共同活动的情况,以保证实验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3.探究性实验
进行探究性实验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学生学习化学时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形成积极主动的探究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灌输、轻启发,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使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成为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一个获得真实体验的过程、一个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例如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的具体过程如下:
①提出问题:物质在什么条件下才可发生燃烧?
②猜想或假设:要有燃烧的物质?要引燃?要有空气……
③收集证据:观察怎样使煤炉燃烧起来?怎样熄灭……
④设计并进行实验:水、酒精、煤油、铁丝哪些可以燃烧?分别把这些物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可否燃烧?在密闭容器中引燃可燃物后,是否可以持续燃烧?
⑤分析解释:有可燃物存在时,才可能发生燃烧;有空气存在时,燃烧才能发生;可燃物在没有被点燃或没有达到一定的温度时,燃烧不能进行。
⑥表达与交流:让学生以写论文或开辩论会等形式,交流各自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从以上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可以得知,探究性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表达与交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探索和建立网上与网下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结合的新型的课程体系,实现现代信息技术跟学科教学的整合。这有利于学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内容,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责 编 流 水)
一、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不当,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提高教师自身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素养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关键。
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设计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活动;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将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需要、愿望、情感和体验相结合。教师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其主要职能已从书本知识的复制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即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二、从化学实验教学入手转变学习方式
在化学学科中,实验是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经说过:“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但是,长期以来,化学实验往往异化为一种单纯的演示和模仿活动,失去了它的探究功能,沦为知识灌输的附庸或点缀,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质量。针对这种情况,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培养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方面的作用,要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问题、展开探究活动与解决问题、检验知识与发展认识,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学习方式。
1.自主性实验
自主性实验就是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自己动手操作以获得结论。自主性实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有助于其自主学习方式的养成。开展自主性实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主实验。
②合理利用家庭小实验。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究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巩固和运用课堂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化学实际问题,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方式。
③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在期末复习和毕业总复习的时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只有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
2.合作性实验
合作性实验就是通过学生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实验。化学分组实验就是一种合作性实验。为了使分组实验能够顺利进行,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合理分组。
②教给社交技能。
③明确个人责任。
④形成积极互相信赖的关系。
⑤做好小组自评。每次实验完毕后,实验小组要评价每个成员共同活动的情况,以保证实验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3.探究性实验
进行探究性实验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学生学习化学时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形成积极主动的探究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灌输、轻启发,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使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成为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一个获得真实体验的过程、一个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例如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的具体过程如下:
①提出问题:物质在什么条件下才可发生燃烧?
②猜想或假设:要有燃烧的物质?要引燃?要有空气……
③收集证据:观察怎样使煤炉燃烧起来?怎样熄灭……
④设计并进行实验:水、酒精、煤油、铁丝哪些可以燃烧?分别把这些物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可否燃烧?在密闭容器中引燃可燃物后,是否可以持续燃烧?
⑤分析解释:有可燃物存在时,才可能发生燃烧;有空气存在时,燃烧才能发生;可燃物在没有被点燃或没有达到一定的温度时,燃烧不能进行。
⑥表达与交流:让学生以写论文或开辩论会等形式,交流各自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从以上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可以得知,探究性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表达与交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探索和建立网上与网下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结合的新型的课程体系,实现现代信息技术跟学科教学的整合。这有利于学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内容,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责 编 流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