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材体系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条明线,是数学知识,另一条暗线,是数学思想方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既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建立各类概念、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又要善于归纳总结,揭示出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质疑探究
数学教材体系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条明线,是数学知识,另一条暗线,是数学思想方法。小學数学教材中,无论是概念的引入、应用,还是问题的设计、解答,或是知识的复习、整理,随处可见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应用。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既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建立各类概念、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又要善于归纳总结,揭示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多年来,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数学知识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
小学数学知识,虽然编排得直观、简易、浅显,但是蕴涵着许多与高等数学相通的数学思想方法。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数学学习的好与坏,不在于学会多少数学知识,做了多少习题,重要的是学会数学思想方法。真正学会一种方法,比做过几十道题、几百道题还要重要。然而,在日常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埋头于“题海战术”,忽视的恰恰就是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和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學迫在眉睫。
数学课上,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知识更重要。例如,9 3=12,9 1 2=12,有些老师讲出解题方法就算完成任务。我认为,这只是完成了一半,教师应该发散学生的思维,当学生掌握了这种“凑十法”以后,就可以迁移到8加几,7加几,等等。通过这道题,教师既要让学生学会某种解题方法,又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和奇妙之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当然,学生按照例题示范的程序解答相同类型的习题,实际上只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机械运用,只有当学生会解决其他有关问题时,才能确定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掌握的程度。
二、质疑探究是数学思想方法的“驱动”
数学思想方法是隐蔽的,它渗透在学生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分析、验证、归纳的数学活动过程中,体会到知识背后所蕴涵的思想方法。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知识形成的过程。
我相信,每个老师课上都有质疑环节,但是,质疑的质量则各有不同。教师应该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还要问得深、问得妙。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例如:“你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一方面帮助提问者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使他(她)能够自觉地把握自己的思维,另一方面让其他同学借鉴。
学会质疑问题,学生就会自己独立扫清学习路上的拦路石,验证自己的发现。例如:
师:请大家大胆地猜测一下,什么样的数能被5整除?
生1:比5多5、10、15……的数都能被5整除。
生2:个位上是5的数都能被5整除。
生3:个位上是0的数也都能被5整除。
生4: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
师:大家都比较会猜想,不过猜想的结果是否都正确呢?我们还要进行验证。
小组合作: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验证其他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
交流反馈:交流验证的结果。
小结: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
上述的教学片段,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总结出结论,使学生充分经历了探究过程、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整个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中,渗透了对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当然,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是有一个过程。数学思想方法必须经过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有所领悟。
例如,在复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教师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这三种百分数应用题总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这三种百分数应用题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在解答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学生展开讨论后,纷纷说出了各种结果,不但总结出了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注意的方面和相互联系,而且还学会了总结、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由此可见,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应用技能,三者互补,缺一不可。然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共同生成数学思想方法,真正领会数学的精髓,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灵活设计教学方案,积极引领学生在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亲身感悟、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说,学生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所掌握的知识才是富有生命的,才能灵活应用,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以发展,得以提高。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质疑探究
数学教材体系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条明线,是数学知识,另一条暗线,是数学思想方法。小學数学教材中,无论是概念的引入、应用,还是问题的设计、解答,或是知识的复习、整理,随处可见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应用。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既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建立各类概念、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又要善于归纳总结,揭示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多年来,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数学知识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
小学数学知识,虽然编排得直观、简易、浅显,但是蕴涵着许多与高等数学相通的数学思想方法。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数学学习的好与坏,不在于学会多少数学知识,做了多少习题,重要的是学会数学思想方法。真正学会一种方法,比做过几十道题、几百道题还要重要。然而,在日常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埋头于“题海战术”,忽视的恰恰就是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和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學迫在眉睫。
数学课上,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知识更重要。例如,9 3=12,9 1 2=12,有些老师讲出解题方法就算完成任务。我认为,这只是完成了一半,教师应该发散学生的思维,当学生掌握了这种“凑十法”以后,就可以迁移到8加几,7加几,等等。通过这道题,教师既要让学生学会某种解题方法,又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和奇妙之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当然,学生按照例题示范的程序解答相同类型的习题,实际上只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机械运用,只有当学生会解决其他有关问题时,才能确定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掌握的程度。
二、质疑探究是数学思想方法的“驱动”
数学思想方法是隐蔽的,它渗透在学生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分析、验证、归纳的数学活动过程中,体会到知识背后所蕴涵的思想方法。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知识形成的过程。
我相信,每个老师课上都有质疑环节,但是,质疑的质量则各有不同。教师应该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还要问得深、问得妙。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例如:“你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一方面帮助提问者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使他(她)能够自觉地把握自己的思维,另一方面让其他同学借鉴。
学会质疑问题,学生就会自己独立扫清学习路上的拦路石,验证自己的发现。例如:
师:请大家大胆地猜测一下,什么样的数能被5整除?
生1:比5多5、10、15……的数都能被5整除。
生2:个位上是5的数都能被5整除。
生3:个位上是0的数也都能被5整除。
生4: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
师:大家都比较会猜想,不过猜想的结果是否都正确呢?我们还要进行验证。
小组合作: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验证其他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
交流反馈:交流验证的结果。
小结: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
上述的教学片段,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总结出结论,使学生充分经历了探究过程、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整个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中,渗透了对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当然,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是有一个过程。数学思想方法必须经过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有所领悟。
例如,在复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教师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这三种百分数应用题总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这三种百分数应用题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在解答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学生展开讨论后,纷纷说出了各种结果,不但总结出了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注意的方面和相互联系,而且还学会了总结、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由此可见,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应用技能,三者互补,缺一不可。然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共同生成数学思想方法,真正领会数学的精髓,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灵活设计教学方案,积极引领学生在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亲身感悟、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说,学生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所掌握的知识才是富有生命的,才能灵活应用,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以发展,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