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图表解析(人教版)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man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中运用12幅图表帮助学生学习气温的测量和时空分布规律,该节运用的图表类型多样。本文逐图介绍每幅图表的设计意图以及教学建议。
  一、测量气温高低,体验职业的意义,落实地理实践力
  气温的高低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如何观测气温的高低?温度计是测量气温的工具。教材图3.10“日平均气温”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读取气温数值;直观示意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并可以推绎到月均温、年均温的计算(通常每天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和2时进行观察),用以配合教材图3.13“百叶箱”气温的观测活动使用。该活动的设计,实际上蕴含基本的数学统计学思想,有助于学生跨学科建立思维和实验操作上的联系。特别要说明的是,教材指出,“根据各地的情况和需要,观测的次数和时刻可以不完全一致”,观察次数越多,气温的平均值就越接近准确值。
  百叶箱是放置温度计的场所。教材景观图3.13的呈现,是希望教师教学中重视地理实践。非专业人士对气温高低的观察,通常是借助身体的体验,与皮肤比较感知温度的高低;专业人士则将温度计放置在百叶箱中,进行定量观察。在过去,气象观察者每天在四个时段对气温进行观察,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等恶劣天气,都要实现准确准时的观察,为科学天气预报提供翔实的气象数据。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很多气象站已经采用全自动连续观察气象资料的仪器设备,实现每分钟获取、每小时传输气象情报,极大地提高了气象观测效率。但是在云量、能见度、天气现象等方面的数据获取,仍然离不开人工观测。因此,气象观测实践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一是让学生体验气象工作职业的枯燥,二是体验气象工作职业的意义——只有全球一个个微小的气象站做好气温观测统计,才可以得到像教材图3.17“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这样的空间分布规律示意图。学生进而能领悟身边某些看似平凡琐碎的工作,事虽小却意义重大,这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择业观。
  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学生去气象站或自建气象观测站实践:①由专业的气象工作者介绍温度计的使用。②讨论为何选定4个特定时间进行观测?③学生亲身实践温度的观测记录。④了解从气温观察数据到形成等温线地图的一般过程。
  二、观察气温变化,探讨影响气温的时间因素,重视区域认知
  为什么要学习气温的日变化?因为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身体健康密切相关。读取教材图3.11“气温日变化”一天中最高值和最低值后,教师再提供区域地图,让学生判断该地所处的纬度或季节(亚热带夏季或热带地区),初步学会在区域中认知地理事物。气温的日变化一般来说日出前后温度最低,午后两点温度最高,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所致。但是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又会有所不同。因此,建议增加该地冬季某日的气温日较差曲线图。这是因为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运动部分,学生已经学过地球自转、公转的相关知识,知道不同日期直射点不同,导致太阳高度不同,各地不同季节气温日变化不同。通过教材图3.11,可以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盘活学生旧知,明确影响气温日变化的主要因素,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完善认知结构。
  同理,教材图3.11绘制的是某地晴天的气温日变化,还可以尝试添加该地该季节雨天的气温日变化,因为本章第一节中学习过天气对气温的影响。教材图3.12的教学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读取原图,学生读图获取气温日变化的基本规律;第二步,添加冬季气温日变化曲线,学生能比较季节对气温日变化的影响;第三步,添加雨天气温日变化曲线,学生能比较降水对气温日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小结归纳影响某地气温日变化的三大因素: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天气因素。至于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气温的,将是高中地理重点解决的内容。
  教材图3.12“气温年变化”的一般教学程序:读取最高值、最低值和年较差。引导学生读图得出该地气温年变化的重要特征: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在此基础上,建议教师提供区域地图,告诉学生该地的区域位置——位于北半球大陆内陆地区(如图1甲)。将系统地理的气候知识落实到区域图上(如图1)。然后再选取同纬度沿海地区的一个地点,如日本仙台(如图1乙),提供日本仙台城市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如图2),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的不同。学生会发现沿海地区夏季温度偏低、冬季温度偏高,年温差较小,最高温、最低温月份推迟。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海陆位置是影响气温年变化特点的重要因素。
  提出以上建议,主要是因为有了世界各地的气温年变化资料,才会有教材图3.17“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建议将这些地点的空间位置落实在地图上,体现空间背景,落实空间概念,养育区域认知观念。学生才会养成看图的习惯,找到学习系统地理知识的根。因此,教材图3.17是本节所有图表知识最终的空间落脚点。
  活动题中,教材提供了图3.14“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表3.1“某地月平均气温”。教材要求学生能将气候资料转化成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笔者建议将此曲线图画在教材图3.14上(如图3),然后进行比较。学生会发现教材图3.14的气温年较差比教材表3.1的要小很多,两地气温夏季差异小,而冬季差异大。笔者从气温数据上推测,教材图3.14最有可能位于中纬度的大陆西岸,而教材表3.1则最有可能位于中纬度的大陆东岸(如图4丁:齐齐哈尔)。因此,教师再提供区域地图(如图4),以欧亚大陆为例,将上述两地标注于地图上(教材图3.14的地点如图4丙地:帕多瓦),引导学生得出由于海陆位置不同,气温年较差不同的结论。这是因为欧亚大陆东西两岸不同的大气环流背景所致,通过这种比较,能为学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打下良好的空间基础。
  三、阅读气温分布,思考气温与空间因素的联系,培养综合思维
  气温的分布是指气温在空间上的变化。教材图3.16“气温的水平分布示意”可能是假想图,也可能是某地局部地區的气温等值线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等温线的概念,掌握等温线判读的基本视角,读图程序一般分为三步:一看等温线数值的高低,二看数值的空间变化,三看等值线疏密。
  根据教材图3.16读出哪里是低温中心,读完再结合教材图3.18“气温的垂直变化”判断,该地成为低温中心的原因。教材图3.16采用景观示意图,形象表达了地形是影响气温的重要因素,地形是形成低温中心的重要原因之一。同理,可以引导学生推理,等温线图中的高温中心形成的原因,学生很容易理解为是盆地地形,这种理解是学生固有思维的结果。教师如果点到这里为止,这种先前知识就会给学生对等值线的判读造成错误的期望。因为高温中心或者低温中心,不仅受地形影响,还可能有其它原因,如城市热岛、湖泊等复杂的下垫面状况。
  教材图3.17“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3.19“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3.20“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在本节课中最重要的价值,一是引导学生掌握读等值线图的基本方法,二是通过等温线的空间分布,得出影响气温的重要因素。从数值的空间分布上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主要是因为纬度位置所致;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和海洋等温线出现弯曲,主要是因为海陆位置所致;北半球陆地等温线有多处低温中心,主要是地形因素的影响。
  由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的不同,地形条件差异也很大,因此,建议采用比较法。比较南北半球气温的异同点并说明影响因素的不同。共同点:无论南北半球,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趋势相同,均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不同点:从整体上看,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北半球比较弯曲。从局部看,重点关注青藏高原、北美洲、南美洲西部等温线特点;比较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关注不同季节对气温的影响,突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南、北半球气温的影响。请学生结合地形图推测“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其分布特征起到的重要作用,讨论气温水平分布规律形成的原因,建立气温与区域因子的联系,初步养成综合思维的能力。▲
其他文献
指导教师 巫清华  茫茫宇宙中,地球是一颗非凡的星球,尽管它小得像宇宙中的一粒沙尘,却拥有着如此复杂的生命。以现有的科技水平来说,人类并未发现还有任何一个星球存在着复杂生命体。那么生命存在的条件到底有哪些?到底存在多少,有多么苛刻的条件才能造出非凡的地球呢?关于地球的特殊性,课本并未做详细的介绍,经过整理资料,笔者发现生命存在必要条件最常见的一共有20条之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以下7点。  条件一:
摘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核心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自由”,与新课程理念有众多相似之处。本文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和思考,提出地理教学的具体学习策略。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人本主义;学习策略  一、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地理学习策略  1.目标整体取向  新版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是首要目标,“过程与方
不少同学没有认真学好初中地理,只能到高中再重新学,其实学好地理非常有用,它与日常生活联系特别密切,学习地理还是增长知识的绝佳途径。学好地理,可以准确地在地图上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别不同国家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特征,可以……更何况,学好地理是取得良好高考成绩的必要保障,这更凸显了地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但学好地理也是有技巧的,本文谈谈笔者的学习经验。  
巴 西  热带大国是巴西,混血种人数量多。  文化来自全世界,相互融合有特色。  载歌载舞狂欢节,完美结合桑巴舞。  足球水平为一流,“足球王国”美名传。  气候湿热地形平,热带作物喜生长。  咖啡、甘蔗和柑橘,产量世界居首位。  工业发展步伐快,成为工农业大国。  巴西利亚是首都,海拔稍高较凉爽。  亚马孙河水量大,热带雨林面积(最)广,  “地球之肺”美名扬,保护环境功劳大。  调节全球的气候
摘要: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对地理教学的“整体质”、“系统质”加以研究,能找出合理的地理方法结构和有效地理教与学方法的标准。  关键词:系统思维;地理课程;应用价值  一、系统思维的内涵  思维离不开系统分析,它不是简单的感知,而是对事物的具体分析(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对事件的过程分析(事物的历史、未来趋向的基本元素)。系统思维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
一、初中生地图意识培养的迫切性  1.新课标对初中生地图意识要求高、挑战大  据统计,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与地图知识和技能直接相关或利用地图进行学习的内容有44项,占内容标准总项目数的 42.3%。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知识与技能”目标中要求“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等。这些要求都依赖于地图
一、学习目标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澳大利亚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澳大利亚特有的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难点: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  通过解密”Aus
摘要:教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主题教研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解读主题教研的涵义和功能,侧重分析目前学校主题教研工作存在的重教学轻教研、教研活动随意、形式主义、教研方式单一、教研风气不正等问题,并提出端正教研风气、优化操作流程、加强考核评价、强化教研组长教研意识等改进学校主题教研的策略。  关键词:主题教研;涵义;功能;问题;策略  主题教研是把平常
根据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三节“印度”,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图像和其它资料,了解印度的自然环境(气候)和社会(人口)特点,以及印度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包括农业与服务外包产业)。旨在通过学生的学习,认识印度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区域地理的学习,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能够从不同类型的图像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能理解图像
一、构思背景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地理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及地理实践能力。综合思维要求学生应从地理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及地方综合的角度去分析相关问题和现象。本教学设计旨在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达到较好的课堂学习效果,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学分析  教材简析:“气温的差异”是商务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