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级是高校进行学生管理、开展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组织单位。一个健康向上、向心力强的班集体对于大学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从而顺利完成大学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新生特点、班级建设的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阐释了笔者对大学新生班级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大学新生;班级顶层设计
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做好新生班级管理顶层设计,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早日走上大学学习轨道具有重要意义。
一、00后大学新生特点
1、思维开阔灵活、活动参与积极
生在网络与各种传媒高度发达时代的00后大学生头脑灵活、视野开阔、创新性强、可塑性高、社会实践参与积极,这些优点既有利于辅导员开展工作,更有利于学生快速成长。
2、适应能力不足、缺乏自主、自学、自控意识
初入大学校园,每位新生在憧憬大学的美好生活之余,也会强烈地感受到对大学生活的各种不适应:
在学习方面,中学时期,学生已经习惯于被动的管理模式并且时刻受老师与家长的双重监督,进人大学校园之后,从紧张的高中生活中“解脱”出来,新生在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的同时由于缺乏自我约束力,容易使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陷人盲目无序的状态。大学教师授课进度快,知识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有些科目开展TBL、CBL等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获取、消化吸收知识的能力要求更高,面对突然多出来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迥异于高中的学习方式,新生一时难以适应。
在生活方面,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大到人生规划,小到洗衣购物,他们都表现出了较低的自我管理水平。在交往方面,高校就读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地域的差异,生活方式、理念的差别难免会造成学生生活上的一些摩擦,新生在未入校之前对大学生活的想象过于美好,进校之后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梦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
二、新生班级建设顶层设计
1、“顶层设计”释义
顶层设计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的设计方式,最初为引进的工程学概念,英文为Top-down。顶层定位关键在于确定整个设计的核心理念以及由核心理念衍生的顶层目标,换句话讲,核心理念与顶层目标构成为顶层设计之“顶层”。顶层设计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仅仅适用于经济建设,在大学教育中同样适用,班级建设在大学教育中尤为重要,也需要从上到下好好规划。[1]
2、班级建设设计
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健康向上的基层班级,对于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形成良好学风、班风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在班级建设的顶层设计中应该突出团体心理辅导、管理团队构建、班级目标确立、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班级文化塑造、职业规划与专业成长等几个方面。
2.1团体心理辅导
为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级建设方案按照破冰、升温、亲密、团结为顺序,以互动类、交流类、游戏类等体验型形式为主,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团体辅导活动。比如破冰训练把学生分成各小组,每个小组产生自己的组长,介绍自己小组成员姓名及特点,进行小组的队名、logo、口號、队歌设计与展示。通过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增强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2.2管理团队构建
入学之初,首次班会通过毛遂自荐的方式指定每班男、女各1-2人作为班级临时负责人,并在军训过程中进行考察锻炼;军训过程中就要请就要请准备竞选班干部的同学准备竞选演说,军训结束以民主竞选方式选出第一届班委会、团支部。辅导员制订合理的班委培养计划,对班委定期地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树立为同学服务的宗旨意识,不断加强理论修养,指导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技巧,培养处理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最终树立威信,从而成为班级的核心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同时规定班干部考核标准,半年后班干部、团干部需要进行述职,对于同学不满意的干部或成绩不合格者,通过民主程序进行改选,从而组建起能成为班级核心的学生干部。
2.3共享目标确立
从新生班级形成之初,辅导员就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塑造班级的共享目标。帮助班级整体分析、引导个体思考,形成班集体共享目标的初步框架。班集体作为一个组织,它的目标是多维的,涵盖学业、生活、人际、活动等多方面。确定班级共享目标的过程,也是个体思考如何度过大学生活,更好地完成学习、成长等多个任务的过程。班级共享目标既有长期也有短期,而且是可以动态调整的。其次,班级共享目标的不断实现或达成,也会帮助班级成员产生自豪感、荣誉感和成就感,强化班级成员的身份认同。确立班级共享目标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共享目标的确立应该是班级成员广泛参与认真讨论的结果,而不是辅导员或班委主要干部独自作出的,要体现目标形成过程的民主性,如此才能调动成员努力达成目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共享目标的确立要符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既要具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又是经过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可以达成的,体现共享目标的可实现性;三是班级共享目标应该是分层次分阶段的,在终极目标上可以是高度概括和高度凝练的,注重理念引导。在具体目标上,应该是明确的,便于量化统计。[2]
2.4激励约束机制建立
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能够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井井有条的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学生从他律顺利地过度到自律。大一是“筑基”的时期,对于班级管理实践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有效建立。高校的《学生手册》是班级成员大学期间活动的基本遵循,在此基础上,各班在班委会组织带领下,可以拟定自己班级的日常管理细则和其他规章制度,比如:请假制度、早七点自习及晚熄灯制度、班委职责、班委考评及改选制度、寝室文明制度、班会制度、班级财务制度等。
2.5班级文化塑造
文化可以立国,文化也可以立班,决定一个班级的整体风貌,好的班级文化会让成员产生强烈的和谐感、荣誉感、自豪感,如何打造优良的班级文化,发挥文化的引领、熏陶和教化作用,从新生入学第一次班会开始,辅导员就需要精心策划,使班级思考成长目标是什么,五年后班级应该达到什么状态,塑造共同愿景;用心打造班级特色、班级文化,如设立班级公众号,按学号每周上传班级日记,给同学们留下共同的美好回忆;设班级信箱,对同学们遇到的问题进行回复和疏导。结合班级特点,大胆创新,走出一条有自己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道路。
2.6职业规划与专业成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班级管理者,应该积极引导同学认知自我、认知职业,根据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特点确定自己的生涯发展目标和方向,明确自己的长期和短期目标,用目标管理规划好大学五年的学习和生活,同时通过实践不断加强职业认知,尽早培养专业素养和职业意识,为最终的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艳,屈玉东,大学新生班级建设中的顶层设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7.
[2]陶漫,胡文靖,高校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的路径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8,32.(3):115.
关键词:大学新生;班级顶层设计
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做好新生班级管理顶层设计,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早日走上大学学习轨道具有重要意义。
一、00后大学新生特点
1、思维开阔灵活、活动参与积极
生在网络与各种传媒高度发达时代的00后大学生头脑灵活、视野开阔、创新性强、可塑性高、社会实践参与积极,这些优点既有利于辅导员开展工作,更有利于学生快速成长。
2、适应能力不足、缺乏自主、自学、自控意识
初入大学校园,每位新生在憧憬大学的美好生活之余,也会强烈地感受到对大学生活的各种不适应:
在学习方面,中学时期,学生已经习惯于被动的管理模式并且时刻受老师与家长的双重监督,进人大学校园之后,从紧张的高中生活中“解脱”出来,新生在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的同时由于缺乏自我约束力,容易使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陷人盲目无序的状态。大学教师授课进度快,知识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有些科目开展TBL、CBL等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获取、消化吸收知识的能力要求更高,面对突然多出来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迥异于高中的学习方式,新生一时难以适应。
在生活方面,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大到人生规划,小到洗衣购物,他们都表现出了较低的自我管理水平。在交往方面,高校就读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地域的差异,生活方式、理念的差别难免会造成学生生活上的一些摩擦,新生在未入校之前对大学生活的想象过于美好,进校之后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梦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
二、新生班级建设顶层设计
1、“顶层设计”释义
顶层设计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的设计方式,最初为引进的工程学概念,英文为Top-down。顶层定位关键在于确定整个设计的核心理念以及由核心理念衍生的顶层目标,换句话讲,核心理念与顶层目标构成为顶层设计之“顶层”。顶层设计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仅仅适用于经济建设,在大学教育中同样适用,班级建设在大学教育中尤为重要,也需要从上到下好好规划。[1]
2、班级建设设计
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健康向上的基层班级,对于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形成良好学风、班风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在班级建设的顶层设计中应该突出团体心理辅导、管理团队构建、班级目标确立、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班级文化塑造、职业规划与专业成长等几个方面。
2.1团体心理辅导
为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级建设方案按照破冰、升温、亲密、团结为顺序,以互动类、交流类、游戏类等体验型形式为主,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团体辅导活动。比如破冰训练把学生分成各小组,每个小组产生自己的组长,介绍自己小组成员姓名及特点,进行小组的队名、logo、口號、队歌设计与展示。通过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增强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2.2管理团队构建
入学之初,首次班会通过毛遂自荐的方式指定每班男、女各1-2人作为班级临时负责人,并在军训过程中进行考察锻炼;军训过程中就要请就要请准备竞选班干部的同学准备竞选演说,军训结束以民主竞选方式选出第一届班委会、团支部。辅导员制订合理的班委培养计划,对班委定期地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树立为同学服务的宗旨意识,不断加强理论修养,指导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技巧,培养处理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最终树立威信,从而成为班级的核心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同时规定班干部考核标准,半年后班干部、团干部需要进行述职,对于同学不满意的干部或成绩不合格者,通过民主程序进行改选,从而组建起能成为班级核心的学生干部。
2.3共享目标确立
从新生班级形成之初,辅导员就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塑造班级的共享目标。帮助班级整体分析、引导个体思考,形成班集体共享目标的初步框架。班集体作为一个组织,它的目标是多维的,涵盖学业、生活、人际、活动等多方面。确定班级共享目标的过程,也是个体思考如何度过大学生活,更好地完成学习、成长等多个任务的过程。班级共享目标既有长期也有短期,而且是可以动态调整的。其次,班级共享目标的不断实现或达成,也会帮助班级成员产生自豪感、荣誉感和成就感,强化班级成员的身份认同。确立班级共享目标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共享目标的确立应该是班级成员广泛参与认真讨论的结果,而不是辅导员或班委主要干部独自作出的,要体现目标形成过程的民主性,如此才能调动成员努力达成目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共享目标的确立要符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既要具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又是经过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可以达成的,体现共享目标的可实现性;三是班级共享目标应该是分层次分阶段的,在终极目标上可以是高度概括和高度凝练的,注重理念引导。在具体目标上,应该是明确的,便于量化统计。[2]
2.4激励约束机制建立
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能够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井井有条的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学生从他律顺利地过度到自律。大一是“筑基”的时期,对于班级管理实践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有效建立。高校的《学生手册》是班级成员大学期间活动的基本遵循,在此基础上,各班在班委会组织带领下,可以拟定自己班级的日常管理细则和其他规章制度,比如:请假制度、早七点自习及晚熄灯制度、班委职责、班委考评及改选制度、寝室文明制度、班会制度、班级财务制度等。
2.5班级文化塑造
文化可以立国,文化也可以立班,决定一个班级的整体风貌,好的班级文化会让成员产生强烈的和谐感、荣誉感、自豪感,如何打造优良的班级文化,发挥文化的引领、熏陶和教化作用,从新生入学第一次班会开始,辅导员就需要精心策划,使班级思考成长目标是什么,五年后班级应该达到什么状态,塑造共同愿景;用心打造班级特色、班级文化,如设立班级公众号,按学号每周上传班级日记,给同学们留下共同的美好回忆;设班级信箱,对同学们遇到的问题进行回复和疏导。结合班级特点,大胆创新,走出一条有自己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道路。
2.6职业规划与专业成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班级管理者,应该积极引导同学认知自我、认知职业,根据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特点确定自己的生涯发展目标和方向,明确自己的长期和短期目标,用目标管理规划好大学五年的学习和生活,同时通过实践不断加强职业认知,尽早培养专业素养和职业意识,为最终的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艳,屈玉东,大学新生班级建设中的顶层设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7.
[2]陶漫,胡文靖,高校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的路径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8,3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