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技的交融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lphi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球加速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在“新文科”建设语境下,“新艺科”紧随新一轮科技革命给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转变,以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面向未来,进行跨学科领域交叉与融合,探索新的艺术语言与形态,构建新的学科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化使命意识,为我国未来艺术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艺术人才。
  关键词:新艺科;艺科融合;人才培养;人文精神
  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中,拓宽了自身的学科界域,逐渐形成了新的学科方向。诸如艺术学与相关学科交叉产生的艺术心理学、艺术伦理学、艺术人类学等具有新内涵、新思想的学科方向,使艺术学研究更加趋于多元。当今,在“新文科”语境下,“新艺科”紧随时代变革的步伐,理解并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和改变,以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面向未来,进行跨学科领域的思考,促进相互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探索新的艺术语言与形态,构建“新艺科”学科体系,创建新时代艺术的中国学派,为国际高等艺术教育提供中国方案,为我国未来艺术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艺术人才。
   科技助力艺术创新
  人类进入信息化科技时代,科技无处不在。艺术家的创作视野正在不断拓宽,开始更多地关注科技的发展,并将其纳入艺术创作的内容、题材、样式、媒介、载体乃至研究方法之中,进一步加深了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使艺术表达的手段和可能性都大大拓展。
  从美学的视角认识和理解科学,人们早就发现,科学中就有美的形式存在,如数学自身就蕴含着“对称美、简洁美、统一美、奇异美”。人们不仅在科学中发觉了从视觉呈现到精神感悟的美,而且还进一步将科学运用到艺术的创造中,促进艺术的发展。纵观艺术史,我们可以发现,人类在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往往会成为艺术创新发展的动因和催化剂,最终使艺术散发出异彩的光芒。艺术的发展从来没有离开科技的进步,两者之间相互交融、互为彼此。当然,艺术的繁荣与发展,通过对社会人文环境的构建和思想精神的培育,也会对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亦如法国大作家福楼拜所说:“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从山麓分手,又在山顶会合。”
  全球加速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助力艺术的创新发展,应用在多个领域,衍生出新的艺术形态,既为当下和未来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提供崭新的审美方式和审美体验,也为社会生活的新需求和新问题提供新的设计方案。艺术与科技交叉融合发展,也是时代的呼唤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今天,随着5G、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化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艺术学必将会突破传统观念,伴随时代的变化,產生新的学科方向。艺术创作也必定会以体现艺术本质特征为核心,以科学技术为助力,面向未知领域,推动艺术在媒介、材质、风格以及创作方式、创作场域等方面的改变,形成与以往不同的、全新的艺术形态和理论成果,构建起新的艺术审美价值体系,极大地推动艺术学的创新与发展。这是当下“新文科”语境下“新艺科”建设的时代命题,也是新时代推动艺术学科向前发展、培养未来艺术创新人才、实现文化强国的必然。
   艺科融合,培养创新人才
  放眼全球高等艺术教育,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成为一种重要发展趋势。笔者在访问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期间,曾参观了其中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的“基于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下的纸包装设计”项目,实验室组成跨界设计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师生研究团队开展研究;美国斯坦福大学康托艺术中心设置艺术与科学的跨学科课程,鼓励学生在科技进步和数字化加速的时代,探索和挖掘艺术媒介设计和表达未知的可能性;瑞士苏黎世大学数字艺术研究中心将艺术与数字化信息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致力于重现水城威尼斯五百年前的建筑原貌,为当下的修复提供帮助;法国巴黎第八大学的数字创作与出版研究院开展数字出版教育,培养学生在出版理念、数字技术及艺术创新方面的综合能力;我国中央美术学院成立科技艺术研究院,构建科技艺术教学体系,强化学生艺术形象思维和科学逻辑思维的交融。世界许多高校在强化艺术与科技交叉融合教育方面,都是瞄准学术前沿和社会需求,以跨学科专业的团队为支撑,探索艺术创造的新领域,培养面向未来、具有复合创新能力的艺术人才,引领艺术学科的创新发展,提高各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当下人们对艺术教育仍存在过度专业化的认知,加之社会分工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使得艺术教育画地为牢,造成艺术人才培养知识狭窄、创新能力不足。高校的美术类和设计类专业,无论是在本科,还是在研究生的专业教学中,多以讲授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虽然在培养方案中设置有相关学科专业的选修课程,但是所占比重偏小。加之二级学院(系)的构建,又大多是以同一学科下的数个专业为基础,在教育教学理念层面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科专业交叉,在机制上更是缺乏有效的保障。这样是难以培养出面向未来、具有复合创新能力的艺术人才。
  “新艺科”创新人才培养涉及到办学理念的创新、对不同学科专业的有效统筹、跨学科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学科研平台的搭建、前沿学术研究的开展、师资队伍的交叉互补、生源质量的提高、评价体系的建立等,需要更加多元化的综合与提升。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新艺科”的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进以下五个方面的改革:一是打破原有过于细化的学科专业壁垒,改变学科专业独立发展的思维定式,加强艺术与其他学科专业及科学技术的深度交叉与融合。二是调整优化学科专业,重点围绕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加强艺术与新兴媒体、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等领域的交叉融合,拓展新的学科方向,深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新艺科”自身的特色与优势。三是构建跨学科领域的专业课程体系,科学设置艺术教育、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特别是要强化在跨学科视域下的学科专业核心课程以及相关课程的支撑,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形象思维、科学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四是建立跨学科教师团队,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科研项目为纽带,以实验室或研究中心为平台,以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保障,组建与跨学科研究方向相适应的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师资队伍。五是开展跨学科研究项目的交流与合作,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原则,以跨学科、跨学院、跨学校和跨国际的教学科研工作坊或项目小组的形式,通过交流互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想象力,让理论课教学有效地融入到实践学习中,以艺术的视角认知科技,以科技的手段助力艺术插上飞翔的翅膀,培养学生在科技时代探索未知世界的创新能力。   “新文科”语境下“新艺科”建设,既要尊重艺科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探索跨界交叉融合的育人新模式;又要超越一般性的知识传授,加强思维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化使命意识,进而推动“新艺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艺术人才。
   艺术为体、科技为用
  近年来,围绕“新文科”语境下“新艺科”建设的讨论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科技至上”;二是突出“人文主义”。笔者认为“新艺科”的“新”,应是建立在以文化为根、以生活为源、以艺术为体、以科技为用的基础之上的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创新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艺科”的创新,不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应是中华文化与中华美学精神的赓续。“新艺科”应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并在新时代火热的现实生活呼唤之下应运而生。“新艺科”的艺术创造,离不开现代信息化科学技术,同时也须臾不能与艺术创造自身的基本规律相游离。艺术总是以情感人,以美动人。以艺术的“兴发”作用,开启受众的艺术想象,受众在欣赏过程中,主动地参与到艺术的再创造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地达到以文化人、以美化人的目的。
  在探索“新艺科”建设过程中,尽管科学技术是推动“新艺科”发展的强劲动力,是艺术呈现的重要技术手段和载体,甚至也会形成新的语言、形式和内容。但是,人文精神仍然是“新艺科”建设的核心内涵。特别是站在国际舞台上,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以新的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彰显大国文化自信,积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人类已进入了数字时代,先进的数字技术已经使文字、语言、声音、圖画和影像等过去相互之间界限分明的各种信息,都可以以二进制语言进行数字化整合处理。这一切科学技术的演进,都促使传统艺术分化、新型艺术创建。在这种情势下,“新艺科”再次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时代特征和人们对当代艺术发展的新诉求。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某些方面,虽然超越了自身的工具化属性,在被使用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美学特征,但是我们决不能抱有“技术至上”的思想。如果脱离人文精神,企图孤立地在数字技术中挖掘新艺术形式,难免会使新媒体艺术走向一个缺失艺术生命力的冰冷极端。
  在当今的经济社会,技术快速更新的目的是为了自身能继续生存下去,这种趋势体现的是技术生存竞争基本规律下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当人们认同“新艺科”语境下的艺术实践必须适应最新数字技术,并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时,数字技术很容易把艺术推入离开技术就无所适从、无法创新的境地。这也许有悖于我们开展“新艺科”教育的初衷,因为“新艺科”教育理念下,艺术创作的目的终究是以人为本,而非以技术为本。
  物之美离不开人的审美发现与体验,只有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的审美活动,物之美才有可能被发现、照亮和唤醒。于今而言,最新的数字技术也许会助力新艺术形式的创生,但决不会自动地带来新的审美内容。数字技术环境下的艺术创作不仅要极数字技术之所能,更重要的是创作者要凭借数字技术对自身思想、情感的充分表达,营造出全新的审美意象,为受众开拓新的精神绿洲,并带给受众独特的审美体验。笔者认为,这是“新艺科”在不断探索和发展过程中应始终把握的一个方向。
  “新艺科”在与其他学科、最新科学技术交叉融合中,不仅要在艺术实践层面大胆试验、勇于探索,而且还要在理论层面加强研究,特别是从艺术的视角认识数字技术自身的美学价值以及数字技术如何进一步助力艺术语言、形态的创新。还要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视野,发现艺术与科技交叉融合的社会贡献,从而加强艺术成果与商业的进一步融合发展。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快构建“新艺科”理论知识体系,支撑其特色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探索建立与时俱进的跨学科建设发展的评价体系,以适应“新艺科”发展的需要。
  “新艺科”的“新”,既是长期以来艺术学科在自身发展完善过程中,需要再次突破已有的界限,冲向更为高远新天地的必然选择,更是回应当下大众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科技迅猛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挑战的学科自新。我们已经看到了喷薄欲出的曙光。
  (作者系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
  [责任编辑:苑聪雯]
其他文献
小伙伴们都喜欢玩“走迷宫”游戏,就连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喜欢。相传他曾摆下的“八阵图”就是个大迷宫,还困住了东吴的大将军陆逊呢。可是,这次诸葛亮却一不小心把自己给困在迷宫里面了,快快发挥你的空间想象力,一起去救救他吧!
摘 要:高校的思政教育和抢占舆论引导制高点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保障。面对更加依赖网络的当代大学生群体,高校应该依托传统媒体内容优势,进一步占领新媒体阵地,加强媒体融合,建设融媒体中心。北京电影学院融媒体中心走在了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前列,通过分析该校融媒体中心“两落地、两融合”的建设,初探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对全国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校;媒体融合;融媒体中心
有没有搞错啊,这么容易的题竟然算错了!  有没有搞错啊,这明明是加号,竟然当作减法算!  有没有搞错啊,这分明是个2,竟然看作3!  有没有搞错啊,明明写对了算式,答案竟然算错了!  …………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  小编解药:答案真真正正是132呢,但用简便方法来计算的话,下面的计算过程更好吧!  18 28 38 48  =20 30 40 50-8  =132  老叔我好纠结也好揪心哟,这
流氓、炸弹和麻烦    有三个兄弟,一个叫流氓,一个叫炸弹,一个叫麻烦。有一天,麻烦不见了,于是流氓和炸弹去警察局报案。警察问:“你们是谁?有什么事吗?”流氓回答说:“我是流氓,带着炸弹来找麻烦。”    说话没准    哆啦爱美问贝卡:“你们数学老师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贝卡说:“说话没准,一会儿几变。比如,她刚刚跟我们说3+3=6,转眼就说2+4=6,一会儿又说1+5=6。你看,她说话哪有准儿呀
“咚dōnɡ咚dōnɡ……”一yí阵zhèn急jí促cù的de敲qiāo门mén声shēnɡ惊jīnɡ醒xǐnɡ了le森sēn林lín派pài出chū所suǒ警jǐnɡ员yuán小xiǎo猪zhū噜lū噜lu。  “原yuán来lái是shì小xiǎo鸡jī丽lì丽li啊ɑ,这zhè么me早zǎo,有yǒu什shén么me事shì吗mɑ?”噜lū噜lu热rè心xīn地de问wèn道dào。  小x
与企业合作开设直播课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与京东物流教育賦能学院创新开设“社交新零售电商直播”选修课,推出集“社交新零售电商直播理论培训 直播实战”于一体的直播课堂。师生团队向京东专家学习,经历了完整的项目准备、理论培训、带货实战和复盘总结电商直播全流程。根据京东平台统计,5个学生直播小组累计完成直播26场次,单日单组直播点赞超过11万次,单组累积销售额近2,000元。学生的直播效果和带货能力特别亮
摘 要: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进入新时代,无论在国家发展大局、高等教育整体布局,还是在学生群体自身建设格局中,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提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因此,需要在认真总结现实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从重视大学生党员发展与大学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聚焦完善保障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制度体系,着力推动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夯实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升的学术支撑和
小米回到家里,看见大米躺在沙发上看报纸,奇怪地问:“妈妈呢?”  大米往门外指了指,说:“还不是上街‘血拼’去了。”  小米愣(Ieng)了一下,和大米心照(zhao)不宣(xuan)地笑了起来。原来“血拼”是大米昨天从报纸上看到的一个词,当时他觉得很奇怪。父子俩一起上网查资料,这才明白,血拼是上街疯狂购物的意思。  这时,小米听到敲门声,原来妈妈回来了!只见她手里的盒子呀袋子呀一大堆,几乎要遮(
摘 要:北京协和医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简称院校)在近百年的教育实践和六十年的卓越追求中形成了“严谨、博精、创新、奉献”的协和精神和“以祖国为先,以民族为先”“以国家需求为使命,不畏艰难,舍小家顾大家”的爱国情怀与历史文化传统。多年来,院校党委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将统战工作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始终坚持协和文化的引领与传承,将协和文化融入统一战线工作之中,实现“老协和加党的领导”,不断开创院校统一战线
1先生长得很瘦。工先生喜欢立正,不喜欢稍(Shao)息。工先生走起路来非常快,你一点也看不到他迈(mai)动双脚,只能看到一只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