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绿色教育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以来我始终有一个愿景,那就是追求绿色教育,实现绿色教育的人文化,思想化,学术化。
  在科技突飞猛进日益发达的今天,“绿色”一词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名词。在许多有识之士看來,许多行业的成功都不同程度的得益于绿色行动:科技下乡,送货上门,微笑服务,深入田园,绿色产品,原生态成为一个个诱人的符号。而这中间,毫无疑问,一个深谙“绿色通道”的人会时刻占据着商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身为教育园地中的园艺师,是否认真想过,我们辛勤耕耘的课堂、校园也应该可以开展绿色经营的方式呢?当我们在尝尽了应试教育的苦果之后,在感受了唯成绩论的冷漠之后,在经验了望子成龙的惨痛之后,是时候回归绿色教育了。在我看来唱响绿色教育的当首推孔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每当我读到《论语》中的这个章节,我的脑海中便有了一副绿色的快乐学习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内外,实现绿色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可以简单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绿色人文教育
  世界格局瞬息万变,各国体制唯我独尊,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任何一个区域,都是备受推崇的。而学校教育始终遵循的正是人文理念的教育。育人的门类很多,育人水平有高有低,但缺乏人文教育的地方注定是一个重灾区。先进的科技可以武装人,而厚重的人文历史可以使之得以永生。学校要的是活力,而不是沉寂。学校的人文环境应该是一条科学完备的绿色文化长廊:大到前沿国事,领导思想,伟人事迹,各类时报,社团活动,小到班级文化,学生习作,教师风采,文学精品,签字宣言,竞赛活动,励志标语,电影剪辑,校长讲话,表扬专栏……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相反,时下有的学校人文摆设多的是,目的只是供上级检查之用,至于育人方面的功效 ,实在了了。这在学生心目当中会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为人文而人文,将适得其反。所以学校应抽调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实施校园绿色文化建设,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室、教师、教材拼凑出来的分数上。有人说,学校教育要的就是分数,老师要,家长要,领导要,社会要。诚然分数是衡量教师教学的显性目标,然而更多更深层次的应当还是人文的引导和教育。谁都知道,靠死记硬背、重复劳动、强化训练可以成功一时,难以成功一世。科学家钱学森曾经担忧的正是这根植于学校教育中的弊端。学校教育要培养大师。对于学生人文思想的教育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是强制灌输,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的情景再现时,又何尝不是给我们今天的老师上了一堂绿色教育的公开课呢。学习是马拉松,不是百米短跑,任何急功近利,只能是暴发户的结局。用绿色人文留住学生的脚步,让学生的人文理念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从而影响更多的学子。
  二、绿色思想教育
  鲁迅先生曾说: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却不懂得敬重和爱戴的民族是 不可救药的民族。”一个感动中国乃至感动世界的人物,对于你若无动于衷,那即将是怎样的悲哀。学校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负担着民族理想的教育,要始终着眼于大方向,要有大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很多学校的很多师生在这方面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所以,绿色思想教育的实施,应该包括学校的全体人员,那种只知道追求应试教育,用有限的几个学生的好成绩来掩盖整体素质的缺失,用所谓针对性的教育来牺牲成千上万的学生的求知权利,这种陪衬实在太可怕。究其实质,是以外表的目眩,掩饰教育的悖乱。所以,有人说只有先改变老师的思想,学生才会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成长过程。我以为绿色思想教育的开办也应立足于本学校的特色。在很多学校,“怕”的思想还是有的,怕领导,怕家长,怕社会,丢失了自己,缩手缩脚,以至于学校教育被弄得走了样。当我们今天还在纠缠“事业与职业”的区分的时候,应该感到羞愧与悲壮。学校要学会尊重学生,只有建立在尊重思想上的校园情景,才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三、绿色学术教育
  学术教育的思想和氛围在目前的不少中小学校是匮乏的甚至是缺失的。而中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独立思考,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中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概括、总结等诸多能力,从而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捕捉社会现象,用自身的能力和手段诉诸文字。这是一种初始的学术教育。这种教育一开始不能简单的呈现为布置和完成,初始状态应表现为成人的参与,如师生共同完成一个课题,有条件的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去完成,或表现为兴趣小组,专题小组,形式要完备,所谓具体而微。学术思想是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不应脱离课堂和學校而独立存在。它是师生课堂思想内涵的一种外在延续。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有所思考的人是可贵的。当这些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或转型期的学生能够时常匆忙于自我的问题思考的时候,就会达到“思无邪”的境界。虽“一箪食一瓢饮”,亦可不改其乐。教师在这中间应起协调和带头作用。教师自我的学术思想,学习习惯理应终生制化。绿色学术倡导的是一种学术自觉意识,不是形式主义上的作秀。追求大众化,摒弃神秘感,人人有言,人人能言,能尽其言。
  比起古人,我们今天的教育视乎显得狭隘而沉重。诸子聚徒,“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这绝不是为教育而教育的问题。应试教育的弯路要靠老师的自我纠正,要把这条死胡同拆掉,盖成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构建绿色育人的王国,唱响绿色育人的理念,让每一股能量都转化为一种正能量,汇聚成河,输送到绿色能量的通道,终成滚滚激流,浇灌神州大地,润物无声,绿树成荫,那将是何等壮观,惹人艳羡。
其他文献
摘 要: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美术课堂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美术;一年级;学习习惯;培养  一年级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因此,在此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美术课
摘 要: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新课标指出:"评价要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 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文又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对其人格心理的健全和发展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由此,我认为无论是从时代的要求、从教学评价改革的要求,还是从实际教学出发,都有必要对作文评语作进一步的探讨。 
摘 要:在体育课中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是奠定学生终身爱好体育的前提,也是学校体育课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体育课是小学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我认为快乐体育强调情感,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
摘 要:伴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技术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在校师生带来了空前的膨胀和反思。数学教育作为一项社会文化现象,立足于全社会,其社会性决定了数学教育须要不断革新,与时俱进,方能在教育界成为楷模和激励方式。由于受到国际教育界新思想的空前膨胀,我国部分中学教师在数学教育面前仍然举步维艰,步履蹒跚,部分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数学教育亟待我们改革,据此,本文将立足于新时代的发展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还应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英语等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而学校教育是基础和重要补充,学校和家庭是密不可分的,它能配合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发展过程,都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作用的辨证发展过程。人的成长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链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家庭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影
摘 要:中学化学的教学过程,首要就是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一门新的学科,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适当展现教学的艺术美,并结合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学化学;兴趣教学;探索思考  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必要的措施,是获取教学成功的必然选择。初中化学课堂中,由于书本知识的教学内容安排上,还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导致学生对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小学作为学生学习能力和方法培养的主要阶段,因此在该阶段引入导学式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探索  导学式教学方法是现阶段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关措施,实现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启发,从而使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和自觉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