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整合地域石化资源,开发适合高中生进行实践创新活动的课程、场所、组织和评价机制等,是拓展和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特色的重要思路;同时,结合我校开办的北京市特色高中实验班——石化科技实验班的实施情况,对前期的教育指导理念、资源开发情况、课程实施及反馈、保障机制建设等进行系统分析小结,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进一步实施创新教育保驾护航。
[关键词]拔尖创新;培养模式;地域资源;科学素养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探索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道路”,结合我校历史和燕山石化地域资源,北师大燕化附中从2012年9月开始在高一开设“石化科技实验班”(以下简称石化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鉴于高中阶段学生和学校教育教学的特点,为了培养和提高石化班学生科技素养和综合能力,我们认为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研究能力;同时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体验机会,并努力给学生搭建各类交流展示平台,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和担当。石化班旨在通过高中阶段加强科技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未来成为科技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办班理念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开办石化班的根本任务,也是我校积极参与、实践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探索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道路”的一项重要举措。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上对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创造一个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平台和氛围。为此,我们提出了秉持希望教育理念和以创新实践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持续成长为目标的教学管理理念。
1.秉持希望教育理念
拔尖创新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群协调发展的人才。在希望教育引领下,我校拔尖创新教育把指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放在首位,注重培育学生的爱国、诚信、责任等情操和创新、协作、奉献等意识,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文艺术教育,培育学生健康优良的人格品质。同时,通过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管理、科研水平,推动校内外合作,开设学生、专家讲坛,营造师生共建班级的良好氛围等措施,促使学生和教师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
2.以创新实践为基础
拔尖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实践。以实践为基础,就是要求课堂教育和活动及时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成果;要求课程学习加强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校教育与科研、社会服务相融合,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过程中,并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和科技实践活动中去。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遵循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结合石化特色地域资源,构建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实践热情和创新潜能,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条件、拓展空间。
4.以持续成长为目标
引导学生持续成长既是高中教育的目的,也是高中教师的责任,学校的任务。以持续成长为目标,就是要求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展开各项工作,把提升学生持续学习能力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同时促使学生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创造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中去。
二、学生状况分析
1.石化班学生身心特点
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他们,身心已接近成熟。这个阶段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高中,他们将面对更加繁重的学习任务,同时面临对自己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问题。而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彻底享用者,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也是教育体制和方向改革的实施对象。出生并成长燕山的他们,感受着燕山经济发展的步伐,也传承并发展着长辈和亲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
2.学业基础相对薄弱
2012级石化科技实验班共有学生39名,其中文艺特长生10名,体育特长生4名,8人曾获市级三好生荣誉,22人均享受中考5分加分。他们中考总成绩平均为511.5分。他们为我校2012年中招的优秀生,但与北京市示范高中特色实验班中招成绩比较,本届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基础相对薄弱,高分(530分以上)人数较少,只有4人;510分以下的人数较多,超过石化班学生比例的73%,有27人。
3.实践动手能力亟待提高
实践动手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能力,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学生的成长历程伴随着无数次的大小考试,虽然在考试中很多同学表现优异,但实践动手能力却大都比较薄弱;而薄弱的实践动手能力必将成为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的一大障碍,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学校大力开发地域资源,建设实践教育基地,改革实践教学和活动体系,加强对石化班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改革措施
1.开设科学素养课程
为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采取整合理科类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及通用技术)资源的措施,开设科学素养系列课程。首先设置自然科学史课程,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特别是那些开拓性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发明,领悟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和精神;其次设置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系列趣味实验课程和体现石化科技特色的拓展练习与石化科技实践活动;最后开设重视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的数学、物理等应用类课程。
2.开设交流展示课程
交流展示是学生学习自主化、知识能力化、能力综合化的外在体现。针对石化班学生特点,将陆续开出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石化科技、课题研究等专题,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组织、表达、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并通过师生一起研究和评价学习策略、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等,增强学生对自身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另外,交流展示过程注重规范和效率、团队分工与合作,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3.开展科技实践活动
科技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学生在具体的动手动脑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学习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科技实践活动基地建设与合作单位的支持是实践活动开展的先决条件,开发地域石化科技资源,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机遇和条件,才能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创新发展的机会。牛口峪污水处理实践基地是我校化学组教师多年精心建设的校外科技实践基地;燕化教培中心和燕化研究院也大力支持我校开展各种科技实践及拓展活动,这为学生的成长及自身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搭建了得天独厚的实践平台。学生通过课前培训、参观了解先进科学技术、实践操作、课后反思总结等一系列环节,既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也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了探索创新的精神。
4.开展学生论坛和专家讲座
结合学生平日的学习和思考,主动分享心得、体会和成果,是开办学生论坛的初衷。学生可根据各自兴趣爱好和积累,将搜集的知识整理集结,与同龄人分享交流,既丰富了个人的学习生活、锻炼了能力,又提升了自身素养,激发了学习热情。专家讲座往往能引领学生深入认识和思考问题,同时提升认识、增长见识、启发智慧,也能丰富和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结合我校及燕山地域资源,学校已陆续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办有关国际视野、环境治理、石化科技、心理健康等主题的系列讲座。
5.开发科研和课题研究
直接接触科研,以科研的精神和规范要求实践活动,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寻找和解答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是此专题开设的宗旨。通过接触、参与和感受科研过程,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志趣和激情,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开辟新的道路。鉴于科研时间要求的期限较长,组织和实施形式灵活多样,且软硬件要求比常规教学高,我们采取的方式是开发地域石化人力和硬件资源,邀请石化研究院、树脂所的专家、教授担任学生科研导师,并带领学生直接参与相关科研单位的课题研究。同时,作为翱翔课程基地校,积极参加北京市翱翔计划,在输送优秀翱翔学员的同时,大力开发和完善校内翱翔学员研究课题和指导模式建设。
四、教学成效
1.教育科研氛围浓厚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培养体系和模式,就必须进一步推动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即实现教学、实践和科研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科研的诊断和前瞻优势,使之为创新教育保驾护航并提供取之不竭的发展动力。倡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并把在教研活动中获取的知识不断融入到课程建设和教学之中,不断用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一个好的科研氛围,是目前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
2.课程体系建设初步成型
通过整合国家课程资源、校本课程资源和地域石化资源,石化班课程体系共包括四模块:国家基础必修课、选修课、科技实践活动、交流展示课程。石化班的国家课程教学实施中采取整合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措施;同时,适当整合科技类课程资源,开设拓展选修系列课程,突出实验操作课程和石化科技课程;探索与合作单位(如燕化教培中心、燕化研究院等)进行课程开发合作,允许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到合作单位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目前,石化班课程体系建设已初具框架,许多新开设课程也已井然开展。
3.专家团队建设工作如期开展
秉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开发燕山地域石化单位人力资源和北师大教育培训中心提供的教师资源,建设科技讲座专家队伍、石化知识报告专家队伍、科技实践指导专家队伍、课题研究指导专家队伍以及特色班级建设指导专家队伍。目前,我校已和燕化教培中心签署协议,开设教培中心专家指导的石化科技类现场培训及实践动手课程;燕化研究院专家为石化班同学开设系列石化科技专题报告,并接纳我校学生长期参与石化课题研究;同时,依托北师大教育培训中心定期邀请市内科技教育专家到我校讲学和交流;另外,石化班的班级和课程建设等方面也得到特色班级建设指导专家的支持和建议。
4.教师队伍建设如火如荼开展
创新教育实施的好坏,教师是关键。没有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人才。为此,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形成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学校注重加强创新型教师培训,培养教师的创新教育意识和创新教育观念,拓展知识修养,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学校通过培训、研讨、传授等多种途径,努力做到通过创新型教师的言传身教,把敢于并善于创新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
5.制度和机构保障正在建设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制度建设着手,变革旧的教育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制度体系。突破体制性制约,以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与互动,以高水平的科研带动高水平的教学;在招生、培养等环节进行综合改革,不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制度保障推动创新教育,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人格培育,是我校近期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制度和机构建设的中心工作。
五、不足和改进方向
1.继续开发校内外石化科技资源
借助“希望校园”建设之机,努力开发校内软硬件资源,如校内专家队伍建设、特色选修课程建设、校内课题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坐落在石化卫星城——燕山,地区拥有以燕山石化为龙头的数十家石化科技企业和单位,开发地域石化科技企业中潜在的基础教育资源,打通行业和职业的壁垒,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体验式的石化科技实践场所和指导,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2.加强学生自主性培养
通过拓展学生知识面,开展实践动手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以及学科的课程实施、建设和成果检测中,积极支持学生社团和活动,都是我校为培养石化班学生主动性、自律性和责任意识的系列举措,旨在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增长能力、启迪智慧、开发潜能、陶冶和塑造人格。
3.健全学业和能力检测体系
加强创新教育,教学是关键。必须坚持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要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之有效地服务于创新教育这个核心;要加强对监督反馈信息的管理,充分发挥教学反馈信息在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注意各种激励手段的综合运用,对在创新教育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师生给予多种形式的肯定和鼓励。■
(责任编辑 尹 杰)
[关键词]拔尖创新;培养模式;地域资源;科学素养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探索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道路”,结合我校历史和燕山石化地域资源,北师大燕化附中从2012年9月开始在高一开设“石化科技实验班”(以下简称石化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鉴于高中阶段学生和学校教育教学的特点,为了培养和提高石化班学生科技素养和综合能力,我们认为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研究能力;同时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体验机会,并努力给学生搭建各类交流展示平台,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和担当。石化班旨在通过高中阶段加强科技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未来成为科技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办班理念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开办石化班的根本任务,也是我校积极参与、实践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探索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道路”的一项重要举措。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上对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创造一个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平台和氛围。为此,我们提出了秉持希望教育理念和以创新实践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持续成长为目标的教学管理理念。
1.秉持希望教育理念
拔尖创新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群协调发展的人才。在希望教育引领下,我校拔尖创新教育把指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放在首位,注重培育学生的爱国、诚信、责任等情操和创新、协作、奉献等意识,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文艺术教育,培育学生健康优良的人格品质。同时,通过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管理、科研水平,推动校内外合作,开设学生、专家讲坛,营造师生共建班级的良好氛围等措施,促使学生和教师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
2.以创新实践为基础
拔尖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实践。以实践为基础,就是要求课堂教育和活动及时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成果;要求课程学习加强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校教育与科研、社会服务相融合,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过程中,并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和科技实践活动中去。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遵循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结合石化特色地域资源,构建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实践热情和创新潜能,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条件、拓展空间。
4.以持续成长为目标
引导学生持续成长既是高中教育的目的,也是高中教师的责任,学校的任务。以持续成长为目标,就是要求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展开各项工作,把提升学生持续学习能力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同时促使学生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创造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中去。
二、学生状况分析
1.石化班学生身心特点
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他们,身心已接近成熟。这个阶段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高中,他们将面对更加繁重的学习任务,同时面临对自己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问题。而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彻底享用者,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也是教育体制和方向改革的实施对象。出生并成长燕山的他们,感受着燕山经济发展的步伐,也传承并发展着长辈和亲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
2.学业基础相对薄弱
2012级石化科技实验班共有学生39名,其中文艺特长生10名,体育特长生4名,8人曾获市级三好生荣誉,22人均享受中考5分加分。他们中考总成绩平均为511.5分。他们为我校2012年中招的优秀生,但与北京市示范高中特色实验班中招成绩比较,本届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基础相对薄弱,高分(530分以上)人数较少,只有4人;510分以下的人数较多,超过石化班学生比例的73%,有27人。
3.实践动手能力亟待提高
实践动手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能力,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学生的成长历程伴随着无数次的大小考试,虽然在考试中很多同学表现优异,但实践动手能力却大都比较薄弱;而薄弱的实践动手能力必将成为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的一大障碍,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学校大力开发地域资源,建设实践教育基地,改革实践教学和活动体系,加强对石化班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改革措施
1.开设科学素养课程
为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采取整合理科类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及通用技术)资源的措施,开设科学素养系列课程。首先设置自然科学史课程,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特别是那些开拓性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发明,领悟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和精神;其次设置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系列趣味实验课程和体现石化科技特色的拓展练习与石化科技实践活动;最后开设重视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的数学、物理等应用类课程。
2.开设交流展示课程
交流展示是学生学习自主化、知识能力化、能力综合化的外在体现。针对石化班学生特点,将陆续开出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石化科技、课题研究等专题,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组织、表达、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并通过师生一起研究和评价学习策略、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等,增强学生对自身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另外,交流展示过程注重规范和效率、团队分工与合作,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3.开展科技实践活动
科技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学生在具体的动手动脑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学习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科技实践活动基地建设与合作单位的支持是实践活动开展的先决条件,开发地域石化科技资源,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机遇和条件,才能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创新发展的机会。牛口峪污水处理实践基地是我校化学组教师多年精心建设的校外科技实践基地;燕化教培中心和燕化研究院也大力支持我校开展各种科技实践及拓展活动,这为学生的成长及自身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搭建了得天独厚的实践平台。学生通过课前培训、参观了解先进科学技术、实践操作、课后反思总结等一系列环节,既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也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了探索创新的精神。
4.开展学生论坛和专家讲座
结合学生平日的学习和思考,主动分享心得、体会和成果,是开办学生论坛的初衷。学生可根据各自兴趣爱好和积累,将搜集的知识整理集结,与同龄人分享交流,既丰富了个人的学习生活、锻炼了能力,又提升了自身素养,激发了学习热情。专家讲座往往能引领学生深入认识和思考问题,同时提升认识、增长见识、启发智慧,也能丰富和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结合我校及燕山地域资源,学校已陆续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办有关国际视野、环境治理、石化科技、心理健康等主题的系列讲座。
5.开发科研和课题研究
直接接触科研,以科研的精神和规范要求实践活动,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寻找和解答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是此专题开设的宗旨。通过接触、参与和感受科研过程,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志趣和激情,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开辟新的道路。鉴于科研时间要求的期限较长,组织和实施形式灵活多样,且软硬件要求比常规教学高,我们采取的方式是开发地域石化人力和硬件资源,邀请石化研究院、树脂所的专家、教授担任学生科研导师,并带领学生直接参与相关科研单位的课题研究。同时,作为翱翔课程基地校,积极参加北京市翱翔计划,在输送优秀翱翔学员的同时,大力开发和完善校内翱翔学员研究课题和指导模式建设。
四、教学成效
1.教育科研氛围浓厚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培养体系和模式,就必须进一步推动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即实现教学、实践和科研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科研的诊断和前瞻优势,使之为创新教育保驾护航并提供取之不竭的发展动力。倡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并把在教研活动中获取的知识不断融入到课程建设和教学之中,不断用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一个好的科研氛围,是目前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
2.课程体系建设初步成型
通过整合国家课程资源、校本课程资源和地域石化资源,石化班课程体系共包括四模块:国家基础必修课、选修课、科技实践活动、交流展示课程。石化班的国家课程教学实施中采取整合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措施;同时,适当整合科技类课程资源,开设拓展选修系列课程,突出实验操作课程和石化科技课程;探索与合作单位(如燕化教培中心、燕化研究院等)进行课程开发合作,允许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到合作单位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目前,石化班课程体系建设已初具框架,许多新开设课程也已井然开展。
3.专家团队建设工作如期开展
秉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开发燕山地域石化单位人力资源和北师大教育培训中心提供的教师资源,建设科技讲座专家队伍、石化知识报告专家队伍、科技实践指导专家队伍、课题研究指导专家队伍以及特色班级建设指导专家队伍。目前,我校已和燕化教培中心签署协议,开设教培中心专家指导的石化科技类现场培训及实践动手课程;燕化研究院专家为石化班同学开设系列石化科技专题报告,并接纳我校学生长期参与石化课题研究;同时,依托北师大教育培训中心定期邀请市内科技教育专家到我校讲学和交流;另外,石化班的班级和课程建设等方面也得到特色班级建设指导专家的支持和建议。
4.教师队伍建设如火如荼开展
创新教育实施的好坏,教师是关键。没有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人才。为此,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形成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学校注重加强创新型教师培训,培养教师的创新教育意识和创新教育观念,拓展知识修养,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学校通过培训、研讨、传授等多种途径,努力做到通过创新型教师的言传身教,把敢于并善于创新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
5.制度和机构保障正在建设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制度建设着手,变革旧的教育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制度体系。突破体制性制约,以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与互动,以高水平的科研带动高水平的教学;在招生、培养等环节进行综合改革,不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制度保障推动创新教育,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人格培育,是我校近期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制度和机构建设的中心工作。
五、不足和改进方向
1.继续开发校内外石化科技资源
借助“希望校园”建设之机,努力开发校内软硬件资源,如校内专家队伍建设、特色选修课程建设、校内课题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坐落在石化卫星城——燕山,地区拥有以燕山石化为龙头的数十家石化科技企业和单位,开发地域石化科技企业中潜在的基础教育资源,打通行业和职业的壁垒,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体验式的石化科技实践场所和指导,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2.加强学生自主性培养
通过拓展学生知识面,开展实践动手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以及学科的课程实施、建设和成果检测中,积极支持学生社团和活动,都是我校为培养石化班学生主动性、自律性和责任意识的系列举措,旨在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增长能力、启迪智慧、开发潜能、陶冶和塑造人格。
3.健全学业和能力检测体系
加强创新教育,教学是关键。必须坚持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要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之有效地服务于创新教育这个核心;要加强对监督反馈信息的管理,充分发挥教学反馈信息在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注意各种激励手段的综合运用,对在创新教育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师生给予多种形式的肯定和鼓励。■
(责任编辑 尹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