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方
只堵不疏只会造成更大的问题和矛盾
有的家长也表示:“如果很多同学都开过直播,而自己没有的话,没开直播的这个人一定会对直播充满好奇,而且会觉得自己和同学们之间有距离了,这也不好。青少年如果是在完成当天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可以在直播里和其他同学一起聊聊天,这也是一种放松方式。而且孩子们开直播,无外乎做作业、做家务、做饭,还有就是找个话题开聊。他们的目的就是圈粉,也就是吸引关注,所圈的粉丝基本都是熟悉的校友、同学或者朋友。”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吴丽娟老师认为,现在通过直播,每个人都可以当主角,有的孩子喜欢、家长也同意,心态可以理解。“直播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孩子的展示欲和成就感。但直播出去后,对干观众的反应,孩子怎么接收、怎么消化,这又是个问题”。吴丽娟说,一定年龄以下的孩子,直播需要有家长同意或监管,帮助孩子去把关、调控。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孟羡慧老师表示,现在孩子的成长环境决定了孩子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便捷。对于新技术的发展、高科技的应用,“为了好好学习,你不能玩”这样的管教方式对孩子们进行引导的效果微乎其微,只堵不疏只会造成更大的问题和矛盾。
“孩子本身就是在体验中成长,不管是做事还是玩高科技的应用,孩子体验过了才知道是好还是一般,才会建立自己对新事物的认知。如果家长一味强制阻拦,便会阻断孩子对新事物的探索,渐渐地也会消灭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气。但是,如果孩子长期沉迷于直播、沉迷于看他人直播,就容易出现生物钟紊乱、失眠、颈椎病及焦虑抑郁等情况,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造成较大的危害。这种情况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这个时候需要心理咨询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所以说高科技应用是个双刃剑,它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又可以摧毁孩子的自我约束,因此对于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在教育方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家长要做到不阻拦、不禁止,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和行为。孩子为了更好的融入同学中,会从众玩大家都在玩的游戏或者是应用。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阻拦和禁止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和反抗,孩子反而会没有节制的玩。其次,家长要和孩子约定直播的频率和时问、内容。在双方商量的过程中就把原则、规则传递给孩子,尤其是直播内容的界定。
再次,家长要考虑丰富孩子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让孩子转移注意力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逐渐淡化和消除直播在生活中的影响。
最后,家长要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探讨应用平台,让孩子能够理性看待。由于孩子们做直播,同学和朋友之问的关注比例较大,所以相互关注、相互送礼物,最后钱大多数让手机应用平台商赚取。家长可以尝试和孩子探讨这种同学之问表达情意的方式是不是合适,有没有可以替代的方式。
反方
理解归理解,支持不可以
据人民网的一篇文章,《2016中国网红经济白皮书》调查统计显示,“网红”人数目前已超过100万,八成以上是女性,清一色的锥子脸、高鼻梁、尖下巴。另有调查称,一些“网红”年入百万不是问题,超过54%受调查的95后称,渴望当主播、当“网红”,可见,在年轻一代中,想要成为“网红”已成为群体现象。据悉,2016年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达765万人,其中有48%的毕业生选择不就业。毕业生最向往新兴职业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的职业是网红。这样的风潮之下,高中生们直播开学的动机就不难理解了。
但理解归理解,支持不可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直播间就是一个江湖,不适合中小学生玩。直播讲究眼球指数,人气就是财气,为了聚拢人气、吸纳财气,主播以及“后台老板”无不绞尽脑汁,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甚至不惜犯禁、“探底”。新闻主角王芳就曾在动态中透露,在5月的一次直播中,因表演过于低俗、暴露、色情的舞蹈被扣分。“低俗”“暴露”“色情”的标笠,显然与女中学生的身份格格不入。更可怕的是,这种风气有时还波及未成年人。不久前,福建一名市民在YY直播平台观看视频,无意间搜到一个小女孩的4段视频,其中竟有一段10来岁小女孩换衣服的不雅视频。若是无心之过还好,要是被坏人利用、受人摆布,后果不堪设想。
直播是一个主播与陌生人互动的过程,利益是互动最主要的因素。粉丝打赏主播的动机千差万别,有的纯粹出于欣赏,有的则暗藏个人目的。个别人不惜下重本,在直播问里刷礼物刷到夸张的程度,就是另有所图。中小学生心智未成熟,人生经验不足,辨识能力差,难以识破其中的“套路”,一不小心就可能上了当。退一步,就算不上当受骗,长久浸淫于过度物质化氛围,对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十分不利。
总结陈词
近年来,随着YY、斗鱼、熊猫TV等直播平台的快速发展,“女主播”“网红”等词语逐渐被人们熟知,类似于新闻中没有辨别能力的青少年沉迷于直播事件不断涌现,折射出了不少社会问题。但人人都有展示与自我实现的愿望,这无可厚非,也无须过度紧张。网络直播是一种新的文化呈现,这其中,成年人有责任给孩子们一个好的示范。仅仅靠禁绝学生直播似乎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让孩子们明白什幺是美才是更重要的。此外,成人世界应该首先管好自己,打理好自己的网络空间,坚决杜绝低俗、暴力、色情的表演,还网络以朗朗晴空。特别是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中都要明是非、辨美丑,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传播开来,让那些丑恶低俗的东西得不到市场。
(编辑 王娜)
只堵不疏只会造成更大的问题和矛盾
有的家长也表示:“如果很多同学都开过直播,而自己没有的话,没开直播的这个人一定会对直播充满好奇,而且会觉得自己和同学们之间有距离了,这也不好。青少年如果是在完成当天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可以在直播里和其他同学一起聊聊天,这也是一种放松方式。而且孩子们开直播,无外乎做作业、做家务、做饭,还有就是找个话题开聊。他们的目的就是圈粉,也就是吸引关注,所圈的粉丝基本都是熟悉的校友、同学或者朋友。”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吴丽娟老师认为,现在通过直播,每个人都可以当主角,有的孩子喜欢、家长也同意,心态可以理解。“直播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孩子的展示欲和成就感。但直播出去后,对干观众的反应,孩子怎么接收、怎么消化,这又是个问题”。吴丽娟说,一定年龄以下的孩子,直播需要有家长同意或监管,帮助孩子去把关、调控。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孟羡慧老师表示,现在孩子的成长环境决定了孩子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便捷。对于新技术的发展、高科技的应用,“为了好好学习,你不能玩”这样的管教方式对孩子们进行引导的效果微乎其微,只堵不疏只会造成更大的问题和矛盾。
“孩子本身就是在体验中成长,不管是做事还是玩高科技的应用,孩子体验过了才知道是好还是一般,才会建立自己对新事物的认知。如果家长一味强制阻拦,便会阻断孩子对新事物的探索,渐渐地也会消灭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气。但是,如果孩子长期沉迷于直播、沉迷于看他人直播,就容易出现生物钟紊乱、失眠、颈椎病及焦虑抑郁等情况,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造成较大的危害。这种情况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这个时候需要心理咨询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所以说高科技应用是个双刃剑,它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又可以摧毁孩子的自我约束,因此对于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在教育方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家长要做到不阻拦、不禁止,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和行为。孩子为了更好的融入同学中,会从众玩大家都在玩的游戏或者是应用。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阻拦和禁止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和反抗,孩子反而会没有节制的玩。其次,家长要和孩子约定直播的频率和时问、内容。在双方商量的过程中就把原则、规则传递给孩子,尤其是直播内容的界定。
再次,家长要考虑丰富孩子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让孩子转移注意力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逐渐淡化和消除直播在生活中的影响。
最后,家长要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探讨应用平台,让孩子能够理性看待。由于孩子们做直播,同学和朋友之问的关注比例较大,所以相互关注、相互送礼物,最后钱大多数让手机应用平台商赚取。家长可以尝试和孩子探讨这种同学之问表达情意的方式是不是合适,有没有可以替代的方式。
反方
理解归理解,支持不可以
据人民网的一篇文章,《2016中国网红经济白皮书》调查统计显示,“网红”人数目前已超过100万,八成以上是女性,清一色的锥子脸、高鼻梁、尖下巴。另有调查称,一些“网红”年入百万不是问题,超过54%受调查的95后称,渴望当主播、当“网红”,可见,在年轻一代中,想要成为“网红”已成为群体现象。据悉,2016年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达765万人,其中有48%的毕业生选择不就业。毕业生最向往新兴职业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的职业是网红。这样的风潮之下,高中生们直播开学的动机就不难理解了。
但理解归理解,支持不可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直播间就是一个江湖,不适合中小学生玩。直播讲究眼球指数,人气就是财气,为了聚拢人气、吸纳财气,主播以及“后台老板”无不绞尽脑汁,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甚至不惜犯禁、“探底”。新闻主角王芳就曾在动态中透露,在5月的一次直播中,因表演过于低俗、暴露、色情的舞蹈被扣分。“低俗”“暴露”“色情”的标笠,显然与女中学生的身份格格不入。更可怕的是,这种风气有时还波及未成年人。不久前,福建一名市民在YY直播平台观看视频,无意间搜到一个小女孩的4段视频,其中竟有一段10来岁小女孩换衣服的不雅视频。若是无心之过还好,要是被坏人利用、受人摆布,后果不堪设想。
直播是一个主播与陌生人互动的过程,利益是互动最主要的因素。粉丝打赏主播的动机千差万别,有的纯粹出于欣赏,有的则暗藏个人目的。个别人不惜下重本,在直播问里刷礼物刷到夸张的程度,就是另有所图。中小学生心智未成熟,人生经验不足,辨识能力差,难以识破其中的“套路”,一不小心就可能上了当。退一步,就算不上当受骗,长久浸淫于过度物质化氛围,对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十分不利。
总结陈词
近年来,随着YY、斗鱼、熊猫TV等直播平台的快速发展,“女主播”“网红”等词语逐渐被人们熟知,类似于新闻中没有辨别能力的青少年沉迷于直播事件不断涌现,折射出了不少社会问题。但人人都有展示与自我实现的愿望,这无可厚非,也无须过度紧张。网络直播是一种新的文化呈现,这其中,成年人有责任给孩子们一个好的示范。仅仅靠禁绝学生直播似乎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让孩子们明白什幺是美才是更重要的。此外,成人世界应该首先管好自己,打理好自己的网络空间,坚决杜绝低俗、暴力、色情的表演,还网络以朗朗晴空。特别是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中都要明是非、辨美丑,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传播开来,让那些丑恶低俗的东西得不到市场。
(编辑 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