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是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是讨论交流生成智慧火花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不断生成、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及时捕捉生成资源,找准中学地理课生成性教学的切入点,努力建构生成性课堂,使教学过程富有个性化,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从学生缺乏处切入
地理事物具有区域性和空间性的特点,决定了地理知识呈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地理图表具有很强的空间表现力和信息容量大的特点,被喻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作为“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之一。但是,运用图表学习地理知识和技能正是学生所缺乏的。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把文字表述的地理知识转换成地理图表,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迁移能力。
如国内人口迁移问题,是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学生对课本中文字表述的概念也许能记住,但很快会忘记。如果在老师的指导、点拔下,让学生生成并建构如下概念①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概念②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概念③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概念④城市到城市人口迁移。概念①表示人口的城市化,这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概念②是逆城市化现象,目前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可用图表呈现地理知识,既加深学生对国内人口迁移概念和类型的理解,又明白了人口迁移引起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还能简化记忆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学生所乏,为学生构建图文并茂的学习机制,发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动性,让知识生成、能力的培养自然吻合,浑然一体,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二、从学生易错处切入
有人说“学生不出错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学生不出错的课堂不是好课堂”。因此,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挖掘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讨论,从错中求真知,启发学生思维能力,发挥课堂生成教学资源的价值,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如教师在讲授“时区和日界线”内容时,设计一道习题:一艘在太平洋上航行的船舶,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几日几时?结果学生提出了多种答案:A.12月29日12时5分;B.12月30日11时55分;C.12月29日11时55分;D.12月31日12时5分;E.12月30日12时5分。教师在备课时,没有预设到学生会提出如此多的答案。因此,教师需要平静地、耐心地听取学生提出不同的答案,并热情地点评,及时捕捉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地理思维互相碰撞、互相启发,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地理问题,并生成正确的地理知识。当学生讨论实际钟点时,学生错误出现在对“时区、区时及地方时”的理解不透彻。教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正确理解区时的概念,从而得出“过日界线时,日期变更,但钟点不变”的规律。学生讨论实际日期时,其争论的焦点是180°线和国际日界线是否完全重合。教师在评价的同时,引导学生从错处发现问题,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是在一种自由、民主、和谐、开放的学习情境中完成,学生拥有自由、大胆的学习空间,不会畏错惧错,而是敢说、敢想、敢做。用学生之错,开启思维的大门,从错中生成一份收获和喜悦,提高学生的辩析能力,形成信息互补、和谐共振的氛围。
三、从学生易混处切入
学生学习过程是在不断吸取知识、增长才能的过程。知识的接受由模糊零乱到条分缕析,再内化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混淆问题,尤其是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学生对许多概念或名词很容易产生混淆。例如,教师在讲授“工业循环经济模式——清洁生产”时,学生对“清洁生产”的理解易形成误区,认为清洁生产就是完全没有污染物和废弃物排放的生产。此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澄清概念,透过表面现象看“清洁生产”的本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本中“河南某酒精总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图”。教师的点拔,学生豁然开朗,明白了清洁生产只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做到废弃物资源化,而不是做到废弃物、污染物的零排放。用学生之混,通过师生一段时间的知识建构和对比分析,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拔开云雾见太阳”的情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从学生困难处切入
有人说高中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尤其是地球运动、光照图综合判读、地理图表的判析、地理等值线等知识,对于理科知识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是个障碍,望而生畏。这部分知识教学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探究,把教学时间过多还给学生,使学生在主动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情况下无所适从,只会适得其反,浪费时间,课堂效率低下。因此,对于这部分知识教师要精讲,并配合读图、演示和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教学方法,使之转化为解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同时,还要不断修正和超越预设教学,在多种可能性中不断地选择和调整教学活动方向、方式、内容等,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挖掘教学过程中的生命活力和潜在的创造价值,使学生走出困境,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下的地理课堂是开放的,充满活力,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态课堂,教师要准确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在学生缺乏、易错、易混、困难处切入生成一份久违的理想课堂,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新过程。
一、从学生缺乏处切入
地理事物具有区域性和空间性的特点,决定了地理知识呈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地理图表具有很强的空间表现力和信息容量大的特点,被喻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作为“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之一。但是,运用图表学习地理知识和技能正是学生所缺乏的。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把文字表述的地理知识转换成地理图表,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迁移能力。
如国内人口迁移问题,是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学生对课本中文字表述的概念也许能记住,但很快会忘记。如果在老师的指导、点拔下,让学生生成并建构如下概念①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概念②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概念③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概念④城市到城市人口迁移。概念①表示人口的城市化,这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概念②是逆城市化现象,目前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可用图表呈现地理知识,既加深学生对国内人口迁移概念和类型的理解,又明白了人口迁移引起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还能简化记忆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学生所乏,为学生构建图文并茂的学习机制,发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动性,让知识生成、能力的培养自然吻合,浑然一体,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二、从学生易错处切入
有人说“学生不出错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学生不出错的课堂不是好课堂”。因此,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挖掘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讨论,从错中求真知,启发学生思维能力,发挥课堂生成教学资源的价值,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如教师在讲授“时区和日界线”内容时,设计一道习题:一艘在太平洋上航行的船舶,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几日几时?结果学生提出了多种答案:A.12月29日12时5分;B.12月30日11时55分;C.12月29日11时55分;D.12月31日12时5分;E.12月30日12时5分。教师在备课时,没有预设到学生会提出如此多的答案。因此,教师需要平静地、耐心地听取学生提出不同的答案,并热情地点评,及时捕捉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地理思维互相碰撞、互相启发,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地理问题,并生成正确的地理知识。当学生讨论实际钟点时,学生错误出现在对“时区、区时及地方时”的理解不透彻。教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正确理解区时的概念,从而得出“过日界线时,日期变更,但钟点不变”的规律。学生讨论实际日期时,其争论的焦点是180°线和国际日界线是否完全重合。教师在评价的同时,引导学生从错处发现问题,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是在一种自由、民主、和谐、开放的学习情境中完成,学生拥有自由、大胆的学习空间,不会畏错惧错,而是敢说、敢想、敢做。用学生之错,开启思维的大门,从错中生成一份收获和喜悦,提高学生的辩析能力,形成信息互补、和谐共振的氛围。
三、从学生易混处切入
学生学习过程是在不断吸取知识、增长才能的过程。知识的接受由模糊零乱到条分缕析,再内化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混淆问题,尤其是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学生对许多概念或名词很容易产生混淆。例如,教师在讲授“工业循环经济模式——清洁生产”时,学生对“清洁生产”的理解易形成误区,认为清洁生产就是完全没有污染物和废弃物排放的生产。此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澄清概念,透过表面现象看“清洁生产”的本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本中“河南某酒精总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图”。教师的点拔,学生豁然开朗,明白了清洁生产只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做到废弃物资源化,而不是做到废弃物、污染物的零排放。用学生之混,通过师生一段时间的知识建构和对比分析,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拔开云雾见太阳”的情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从学生困难处切入
有人说高中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尤其是地球运动、光照图综合判读、地理图表的判析、地理等值线等知识,对于理科知识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是个障碍,望而生畏。这部分知识教学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探究,把教学时间过多还给学生,使学生在主动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情况下无所适从,只会适得其反,浪费时间,课堂效率低下。因此,对于这部分知识教师要精讲,并配合读图、演示和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教学方法,使之转化为解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同时,还要不断修正和超越预设教学,在多种可能性中不断地选择和调整教学活动方向、方式、内容等,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挖掘教学过程中的生命活力和潜在的创造价值,使学生走出困境,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下的地理课堂是开放的,充满活力,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态课堂,教师要准确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在学生缺乏、易错、易混、困难处切入生成一份久违的理想课堂,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新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