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表现主义电影的审美初衷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llTang0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表现主义电影导演们无不倾向于在影片中制造出一种迷幻、扭曲和阴冷的世界。对于这样一个世界心怀恐惧是全人类的共性,在这样一个世界中逃亡出去寻找精神的安慰之地也是全人类的愿望。
  [关键词]表现主义 电影 情绪与感觉
  
  表现主义作为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个艺术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表现主义艺术家用文学、绘画、戏剧及电影等诸多艺术形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当时的时代潮流,可以说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表现主义艺术是先锋艺术。电影艺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兴的艺术门类。在发展初期即与表现主义思潮碰撞,被表现主义赋予了新的美学内涵。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原为艺术史与批评的专用语,意指不再把自然视为艺术的首要目地,以线条、形体和色彩来表现情绪与感觉作为艺术的唯一目地。表现主义电影则发源于1920年的德国,此种电影中的演员、物体与布景设计都用来传达情绪与心理状态,不重视原来的物象意义。表现主义是大约在1908年开始在绘画以及戏剧领域出现的一种艺术风格。这种新兴艺术风格在德国表现优胜。表现主义属于兴起于20世纪初的反动写实主义的几个流派之一。表现主义的绘画往往运用大块色调或者运用动画卡通样的线条来完成构图。人物的脸可以扭曲往往表现出一种古怪阴沉的特点。建筑房屋往往扭曲着生长,路面有时深陷下去或者突兀起来。其实表现主义的出现是摄影以及电影出现之后的文化返潮显现之一。当人类可以完全写实的记录保存下客观环境之后,对于整个艺术界来说感到了一种莫大的威胁。电影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绘画走向了抽象主义的道路。因为在真实世界的复原上传统艺术形式特别是绘画已经无法与电影和摄影相抗衡。所以转向了用风格化的形式表现对象的内部世界。而电影作为新兴技术形式(当时普遍不认可电影是真正的艺术)也迫切得需要得到艺术界的认可。于是在复杂的情况下德国的表现主义电影的出现也成了理所应当的了。
  以影片《卡里加里博士》为标志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诞生,从1919年-1924年大致经历了5年的时间。这一电影美学流派同上述法国先锋派电影中的各种美学流派一样,受到先锋主义文艺运动的影响。德国表现主义开始于1910年的慕尼黑,它首先在绘画中,而后在文学、戏剧、音乐及建筑艺术中相继出现,形成了一场文艺运动。表现主义受后印象主义的影响,反对印象主义中残存的中心透视的传统空间法则,他们尤其受到高更“野人画派”的影响,强调作品的直觉感受和主观创造,不求复制现实、对理性不感兴趣,他们崇尚原始艺术的非实在的、装饰性的美。并以浓重的色彩、强烈的明暗对比创造出一种极端的纯精神世界,致使超现实倾向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表现主义的美学追求,在德国战败后的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迅速地发展起来,在柏林的街道、商店、剧场和咖啡馆中,招贴画、广告画和装潢设计都被蒙上了一层表现主义的色彩。德国艺术家仍对于社会现实愤然不满,并采用表现主义变形、夸张和奇特的艺术语言,作为他们内心恐惧、焦虑的外部精神的流露。在这样一种社会政治、文化的背景下面,表现主义的电影诞生了。表现主义电影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有: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1919年),以剧中人物弗朗西斯的叙述,揭示了卡里加里博士的邪恶和他对社会所施加的暴力和恐怖,创造出那个纯属于精神病患者的幻想世界。保罗·威格纳的《泥人哥连》(1920年),描写了一个由社会政治所造就的专制暴君的残酷性,并借此转喻为威玛共和国初期德国的命运。弗立茨·朗格的《三生记》(1921年,又译《疲倦的死》),在命运之神囚禁着千万条生命的高垒坚壁的城堡中,一次爱情与死亡的冲突,终于征服了命运之神。
  电影是表现主义较晚进入的艺术类型.这方面的影响更多地直接来自于其他的门类。首先是表现主义文学为电影提供了创作思想的抽象,或者也可以说向表现主义电影提供了可以参照的主题。表现主义的作家们反对将写作定义为对现实的描摹,他们认为文学的品质和力量都来自于对内在的实质的揭露。作家理应穿越日常经验的表层和外在世界的环境,直接抵达灵魂的处所。一切外在的表象的东西在表现主义作家开来都是暂时的偶然的,并且是不重要的。从这样的立场出发,表现主义作家们反对印象主义仅仅停留在现象层面的肤浅,同样也反对自然主义对生活现象的陈旧摹写。他们的中心在于穿过具体可感的表象与个案,获得对抽象的永恒的内质的把握。表现主义文学强悍而纯粹的美学宣言不仅只是反叛,是对二十世纪主流文化的悖逆,而且是一种在场的创造,是对时代疼痛的敏感与内省。在19世纪80年代,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刊登文章,回顾世纪初的文艺运动,将它看成是中产阶级浪子的不满和沮丧的产物,是一种带有自由意志论的时代精神和社会反叛形式。
  在表现主义作家的笔下,秩序是作为反秩序的结构而存在的。如果是在那样的一个恐怖时代中,我自己有可能就是A,也有可能是K,或者其他的字母或者数字,随着这种臆想到来的,是更加可怕的恐慌。我担心我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或者别的什么动物,在某一个清晨或者人们在谈论礼节和仪式的傍晚,我突然看见自己的影子。听到人们的尖叫声,他们睁大了眼睛,用手指着我,可能有一些人还会跺脚。不管我是A,或者K,或者其他的任何一个数字,我都将是土地测量员或者莫名其妙被枪毙的囚徒。蹉跎,茫然,紧张,最终死于未知。
  当这样的情绪从文字表现变为影像表现的时候,它拥有了更强大的感染力。表现主义电影导演们将镜头升向卡夫卡或者特拉克尔的世界,在那个被扭曲的、被隔绝的、被遗弃的世界中寻找题材。他们关注畸形社会中的心理非常态,关注那些焦虑与紧张的情绪,力图透视那些狂乱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和原因,用主观化的影像风格来反证社会事实。
  表现主义电影导演们无不倾向于在影片中制造出一种迷幻、扭曲和阴冷的世界。对于这样一个世界心怀恐惧是全人类的共性,在这样一个世界中逃亡出去寻找精神的安慰之地也是全人类的愿望。和表现主义的其他文艺类型一样,表现主义电影建立在本民族的心态基础之上,但他们蔓延的情绪显然不仅仅是在代表某一个具体的民族发言。霍华德·劳逊在分析表现主义电影时曾指出,“这些影片所反映的社会环境一般都是混乱的。有的影片表现狂人征服社会:有的表现生性残暴的人强行进行极权统治:有的表现男男女女听任超自然的摆布:有的把犯罪和堕落表现为人类社会必然具有的属性。大部分影片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含蓄的批评。但有些批评只是低声表示不满,有些则冷嘲热讽地接受现状。更多的影片是表现痛苦、失望和无可奈何的愤怒,偶尔也流露出一线希望。”
其他文献
[摘要] 作为后现代艺术分支的大地艺术,是西方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非常有影响力的艺术流派,影响了当时的景观设计,使景观设计呈现出多样的姿态,本文从大地艺术的角度探索现代景观的发展,从意识形态、环境意识和工业废弃地的重新设计来探讨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大地艺术 自然    大地艺术,顾名思义是以大地为画布进行艺术的创作。大地艺术作为后现代艺术的一个分支从都市中逃离到人烟罕至
困境 鄧呈阳摄/华为P20手机,光圈F2.4,速度1/250秒  摄影的时代特征,不仅表现在摄影客体,同样也表现在摄影主体上。“00后”出生的中学生邓呈阳对社会发展习以为常,对现代文明的态度冷静、客观,对摄影的理解不再关心宏大的叙事手段,更加回归到以本体语言表现画意品质的初衷。他的作品里鲜有强烈的冲突和激情,更多呈现出个体观察世界的独特意志,这源于物质丰富和现世安稳带给他的内心平静,以及社会环境不
他在給植物浇水。 江演媚
[摘要]所谓物象化,简单地说就是把关系看作“物”,把抽象的情感,道理“物象化”。使语言形象化的重要手段。所谓人物性格物象化,就是给难以把握的人物性格,赋予一个物质外壳。即通过电视纪录片所讲述的故事中的具体可感的情节和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纪录片(documcnta ry)在英语里的原始含叉是“文献、档案”,根据现象学的技术现,我们知道,技术是物化为人造物的技术,是生活世界和组成这一世界的各要素和关系
[摘要]中国的龙文化源远流长,中国龙是具有尊贵显荣、能力非凡、利他为善、富有感情等属性的神物之一,实质上是中国人民的追求与愿望的具象与幻化,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这种精神可以给人类世界以欢乐吉祥、爱与和平。  [关键词]龙文化 源远流长 民族精神 欢乐吉祥    2006年末,一个关于是否放弃以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问题,一度在网上、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中形成热门话题,引发
通往羌寨的路织羌绣  《羌的山》是一个基于家乡汶川羌族的创作计划。2008年地震后的援建,加速了闭塞山岭里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增加了地域之间的交流,也模糊了地域边界。正如羌族的一种祭祀舞蹈——禹步,踌躇徘徊并前进的舞步,格外贴切现在的状态,这成了创作的契机。通过前期对当地的田野考察,对于自我身份的疑惑与焦虑逐渐增加,于是,我把寻找答案的希望寄托在《羌的山》的创作中。  随着拍摄的深入,此专题分为三
夕陽 白成毅摄/佳能EOS7D MarkⅡ,光圈F25,曝光1/1250秒。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说起大草原,似乎人人会想到这首诗,也会自然而然想到帐篷和满院子的牛羊。其实,随着时代发展,如今很多牧民早已经舍弃了帐篷,但是他们却依然保持着植根于蒙古族丰厚的文化底蕴。白成毅的草原摄影作品将蒙古族人心中的激情通过天空、太阳、草原和人物呼唤出来,使观者通过影像感受到游牧民族的精神状态和独特
[摘要]国产大片要不要承担社会意识形态功能,是国内电影文化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期中国电影和中国新电影与国外主要是美国电影的比较研究,以期唤起共识:国产大片应该而且必须成为捍卫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有力武器。  [关键词]电影 意识形态 话语权 武器    一、问题的提出    近一个时期,随着《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两部国产大片在驶向奥斯卡小金人的征途上无功而返,《夜宴》在威尼斯电影
《城岭》是摄影师郭国柱作为亲历者对当代中国城市化现象的思考,并力求以客观、记录的方式还原所见,使作品能够成为日后研究者们的样本和素材。记录城市化进程的同时,试图勾连起画面之外的对抗:以农业文明兴盛的古老中国——因血缘关系聚族而居的传统格局,正在与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等现代性所主导的当下进行一场历史性的角力。  沉痛的低吟 顾铮  摄影在本质上是一种意在获取,并且无有所获就不成其为摄影的观看方式与
《疯狂的石头》写出了一个荒诞与写实、幻想与理想融合的虚拟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里的人物,颇似为了一个“石头”,进行了一场阈限状态下的狂欢仪式。在这个仪式上,所有参加者都乱了套,连仪式进程也乱了套。然而正是在这种乱了套的叙述中,《疯狂的石头》从戏里戏外,都收到了一种“疯狂”的名利双收的效果,获得了观众、影评人、媒体几乎一致的好评,“石头现象”也成为一个值得玩味的文化现象。    一、阈限状态下人物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