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者,美好之谓也。在这个美好的地方,诞生了为南唐后主李煜所赏识的“徽墨”与“歙砚”。歙县老胡开文墨厂作为国内“徽墨”与“歙砚”的代表性企业,作为“非遗”传承企业,忠于“和谐之道”,匠人匠心,以独特的归“一”式传承展现其传统技艺魅力。鉴于此,我们在简要概述其家业治理模式及财富传承概况基础上,给出进一步做好家族永续的政策建议。
我们从治理模式、徽匠匠心精神以及周氏家族财富保护与传承之道三方面阐释歙县老胡开文墨厂的家业治理概况。
1.和谐之道——“三世同堂”及传统治理模式
乾隆四十五年(1782年),清代四大徽墨家之一胡开文于休宁创设了首家“胡开文墨店”。清末年间,受外国资本冲击,徽墨传统原料被西烟所取代,墨质一落千丈,墨业渐衰。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徽墨才逐步恢复生产发展。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老胡开文、胡开文正记、胡开文顺记、胡开文仁山氏4家徽墨厂被合并为地方国营“歙县徽墨厂”。1978年,周美洪(现老胡开文墨厂董事长)“顶班”,1992年,正式就任厂长。2001年,老胡开文墨厂由公私合营改制为私营企业。2008年,厂内年轻人匮乏,为了发展对外贸易,第三代继承人周健选择了回归家族企业,并于2017年正式接班。目前,随着国内销售走强,老胡开文墨厂产品销售占比已由10年前的8:2(国外80%,国内20%)转变为5:5。
徽州地区一人从商、族人跟进,一族从贾、乡人相随。老胡开文墨厂里的匠人大多是歙县本地人,在文墨厂里,一人或同三代人同事。文墨厂里的大多员工曾经都住在员工宿舍,周健同其他员工的孩子一样,在文墨厂里长大,“墨都(老胡开文墨厂进厂即能看见的门匾)”——就是他们的家。秉承过去工厂接班的形式,员工子女顺理成章接父母的班。周健接班后依旧也继承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文墨厂“领工资”,其员工工资计件付费。同时,不同于现代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老胡开文墨厂对其员工实行终身雇佣制。此外,自2015年起,老胡开致力于做“观光式工厂”“动态博物馆”,积极开办“砚学”,设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传习所,传承“非遗”文化。在这样的传统制度管理模式和宗族式环境中,老胡开文墨厂以其 “义利相兼”、重视公益的徽商精神,形成了其特有的“和谐”系统。
2.择一事,终一生——匠人匠心
李宗盛在和New Balance合作的广告《致匠心》中说到“所有精工制作的对象,最珍贵、不能替代的就只有一个字‘人’,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对于所有歙县老胡开文墨厂的匠人来说即是如此,一张桌子、一个台子,他们用情怀、凭信念,在这里做一辈子。每一块墨都需要经过200多次的反复捶打,以匠心铸就质量之魂魄于每一件作品中。匠人们专注于制墨的技艺,忠于古法,勇于创新,追求作品的完美,周围再嘈杂,他们的内心始终保持着一份宁静。身为匠人同时也作为管理者的周美洪亦是如此,从1978年接班直至退休,秉持着匠心,只此文墨厂,倾其事业一生,将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发扬至今。他一边致力于“非遗”传承产品的商品化,另一方面同时通过公益活动传承“非遗”技艺,传播墨砚文化。自1995年起,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即把制作工艺记录在册、归档整理,以供后人参阅。如今,周健也踏入了这个轨道中来。周美洪或是老胡開文墨厂的匠人,他们执着且认真,做墨亦如做人,做人亦如做墨,如周美洪所说“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
3.归“一”——财富保护与传承
当下,中国正处于一代至二代传承过渡阶段,高净值家庭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财富的保护与传承被提上重要议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回归传统文化、关注传统文化,国学文化传播度提高,笔墨纸砚作为书法绘画等的载体,自然受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于周家而言,通过墨砚一举实现了其财富的保护及传承这两个重要目标。
首先,仅为欣赏珍玩所做的徽墨,其形状、大小、做工均属上乘,艺术性强,极具收藏价值。其次,歙砚乃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南唐后主李煜将歙砚誉为‘天下冠’,歙砚从此扶摇直上。其优点在于上好的石质。因歙石坚润,结构缜密……”。歙砚的石料以婺源所出为优,一方面,歙石石料作为资源依赖型产品,具有天然不可复制性,随着歙石的大规模开采,婺源老坑的石头日渐稀少,其价值也日益攀升;另一方面,歙砚石料经艺术加工转化为砚台后,不仅具有实用性同时也可作为艺术收藏品。老胡开文墨厂歙砚石料库存现已有1000余吨,周健表示还在不断“囤石”,可供几代人使用,可谓“利在后世”。
从家族企业治理角度看,家企混同风险是目下家族企业普遍易忽视的问题,此外,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发展命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从家族内部治理来看,家族教育体系的搭建对后代内外资质的养成至关重要。基于此,我们对歙县老胡开文墨厂提出以下两点策略建议。
1. 防范家企混同风险,构建匠人管理激励机制
歙县老胡开文墨厂97.83%股权均在周美洪手中,尚未传至第三代。虽然通过墨砚实现了财富的保值增值,但是依旧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运用现代金融工具(家族信托等)规避家企混同风险,以保证家族企业的永续传承。此外,特别要提到的是,如今墨厂一流墨师年龄均在50~60岁,仅描金(制墨后期)可见少数年轻人的身影。厂内墨砚匠人作为本企业的技术核心力量,其工资主要来源仅限于计件工资,虽然采取少有的“终身雇佣制”,匠人自身那份“情怀”的坚持,还有特别的情感维系(前文所提到“墨都”是他们的家),但总体而言其激励方式仍较单一,仅是基于匠人们的价值和贡献进行薪酬激励。在目前这种人才匮乏、年轻人心浮不定的环境下,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墨厂应采用更为多样化、差异化的激励方式,搭建有效的匠人管理激励机制。一方面,内部可构建匠人专业职级考核评价体系,搭建专业能力职级上升通道,为匠人们提供充分发展空间。适度的考核竞争机制能够促使每一位匠人尤其是年轻力量沉心静气,更加努力奋进学习,在其中找寻并实现自我价值,这有利于留住人才,同时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匠人的隐性激励,除厂内本身可作为观光工厂,还可为匠人们提供更广阔的施展平台,提高其认知度,如更多的培训、学习和交流机会(不局限于国内)。
2.延续家风,关注构建家族教育体系
教育一般分为4个层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自我教育。于一个家族而言,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部分,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点。《大学》中提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我国应当充分发挥家族教育实用价值同学校、社会以及自我教育的融会贯通。家庭教育包括子女价值观的树立,人格、体魄的培养,专业素养的培育等。
首先,最基本的便是子女价值观的树立。子女价值观树立的标杆和准则即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家风。习近平同志指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以德治家”名闻古今,一度写下330多封家书,以“八字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为家居之法,一生身体力行教导后代曾氏耕读家风,认为“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 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其次,是后代人格、体魄的培养。人格是内在自我的真实展现,需要多样的文化(如文学等)充实其内生力量;而体魄,顾名思义,相对于人格,体魄即是外在力量的表现。最后,是专业素养的培育。其中不仅包含家族企业相关素质的培育,如家族及家族企业历史教育、家族企业管理等,还包含子女生存于经济社会其法律意识、财商思维的培育等。
人要“嘴尚、心静、形慢”,周美洪提到,无论是周美洪、周健还是歙县老胡开文墨厂的匠人们,都让到访者感到一丝平静,处于和谐的氛围之中。就如同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一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举止、言语、动作或者是整个一家所呈现的风貌,就是这个家庭气象的外在表现。“嘴尚、心静、形慢”正是在周美洪带领的周氏家族中长期形成的一种家风、为我们呈现的周家风貌,它潜在影响着周氏家族的每一个人。周氏家族现已传承至第三代,对第四代的培养已提上家族日程。在延续这样一种和谐家风、关注后代人格培养的同时,也应关注后代专业素养的培育,为未来财富传承抑或后代自身未来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一、家业治理概况
我们从治理模式、徽匠匠心精神以及周氏家族财富保护与传承之道三方面阐释歙县老胡开文墨厂的家业治理概况。
1.和谐之道——“三世同堂”及传统治理模式
乾隆四十五年(1782年),清代四大徽墨家之一胡开文于休宁创设了首家“胡开文墨店”。清末年间,受外国资本冲击,徽墨传统原料被西烟所取代,墨质一落千丈,墨业渐衰。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徽墨才逐步恢复生产发展。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老胡开文、胡开文正记、胡开文顺记、胡开文仁山氏4家徽墨厂被合并为地方国营“歙县徽墨厂”。1978年,周美洪(现老胡开文墨厂董事长)“顶班”,1992年,正式就任厂长。2001年,老胡开文墨厂由公私合营改制为私营企业。2008年,厂内年轻人匮乏,为了发展对外贸易,第三代继承人周健选择了回归家族企业,并于2017年正式接班。目前,随着国内销售走强,老胡开文墨厂产品销售占比已由10年前的8:2(国外80%,国内20%)转变为5:5。
徽州地区一人从商、族人跟进,一族从贾、乡人相随。老胡开文墨厂里的匠人大多是歙县本地人,在文墨厂里,一人或同三代人同事。文墨厂里的大多员工曾经都住在员工宿舍,周健同其他员工的孩子一样,在文墨厂里长大,“墨都(老胡开文墨厂进厂即能看见的门匾)”——就是他们的家。秉承过去工厂接班的形式,员工子女顺理成章接父母的班。周健接班后依旧也继承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文墨厂“领工资”,其员工工资计件付费。同时,不同于现代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老胡开文墨厂对其员工实行终身雇佣制。此外,自2015年起,老胡开致力于做“观光式工厂”“动态博物馆”,积极开办“砚学”,设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传习所,传承“非遗”文化。在这样的传统制度管理模式和宗族式环境中,老胡开文墨厂以其 “义利相兼”、重视公益的徽商精神,形成了其特有的“和谐”系统。
2.择一事,终一生——匠人匠心
李宗盛在和New Balance合作的广告《致匠心》中说到“所有精工制作的对象,最珍贵、不能替代的就只有一个字‘人’,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对于所有歙县老胡开文墨厂的匠人来说即是如此,一张桌子、一个台子,他们用情怀、凭信念,在这里做一辈子。每一块墨都需要经过200多次的反复捶打,以匠心铸就质量之魂魄于每一件作品中。匠人们专注于制墨的技艺,忠于古法,勇于创新,追求作品的完美,周围再嘈杂,他们的内心始终保持着一份宁静。身为匠人同时也作为管理者的周美洪亦是如此,从1978年接班直至退休,秉持着匠心,只此文墨厂,倾其事业一生,将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发扬至今。他一边致力于“非遗”传承产品的商品化,另一方面同时通过公益活动传承“非遗”技艺,传播墨砚文化。自1995年起,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即把制作工艺记录在册、归档整理,以供后人参阅。如今,周健也踏入了这个轨道中来。周美洪或是老胡開文墨厂的匠人,他们执着且认真,做墨亦如做人,做人亦如做墨,如周美洪所说“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
3.归“一”——财富保护与传承
当下,中国正处于一代至二代传承过渡阶段,高净值家庭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财富的保护与传承被提上重要议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回归传统文化、关注传统文化,国学文化传播度提高,笔墨纸砚作为书法绘画等的载体,自然受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于周家而言,通过墨砚一举实现了其财富的保护及传承这两个重要目标。
首先,仅为欣赏珍玩所做的徽墨,其形状、大小、做工均属上乘,艺术性强,极具收藏价值。其次,歙砚乃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南唐后主李煜将歙砚誉为‘天下冠’,歙砚从此扶摇直上。其优点在于上好的石质。因歙石坚润,结构缜密……”。歙砚的石料以婺源所出为优,一方面,歙石石料作为资源依赖型产品,具有天然不可复制性,随着歙石的大规模开采,婺源老坑的石头日渐稀少,其价值也日益攀升;另一方面,歙砚石料经艺术加工转化为砚台后,不仅具有实用性同时也可作为艺术收藏品。老胡开文墨厂歙砚石料库存现已有1000余吨,周健表示还在不断“囤石”,可供几代人使用,可谓“利在后世”。
二、政策建议
从家族企业治理角度看,家企混同风险是目下家族企业普遍易忽视的问题,此外,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发展命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从家族内部治理来看,家族教育体系的搭建对后代内外资质的养成至关重要。基于此,我们对歙县老胡开文墨厂提出以下两点策略建议。
1. 防范家企混同风险,构建匠人管理激励机制
歙县老胡开文墨厂97.83%股权均在周美洪手中,尚未传至第三代。虽然通过墨砚实现了财富的保值增值,但是依旧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运用现代金融工具(家族信托等)规避家企混同风险,以保证家族企业的永续传承。此外,特别要提到的是,如今墨厂一流墨师年龄均在50~60岁,仅描金(制墨后期)可见少数年轻人的身影。厂内墨砚匠人作为本企业的技术核心力量,其工资主要来源仅限于计件工资,虽然采取少有的“终身雇佣制”,匠人自身那份“情怀”的坚持,还有特别的情感维系(前文所提到“墨都”是他们的家),但总体而言其激励方式仍较单一,仅是基于匠人们的价值和贡献进行薪酬激励。在目前这种人才匮乏、年轻人心浮不定的环境下,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墨厂应采用更为多样化、差异化的激励方式,搭建有效的匠人管理激励机制。一方面,内部可构建匠人专业职级考核评价体系,搭建专业能力职级上升通道,为匠人们提供充分发展空间。适度的考核竞争机制能够促使每一位匠人尤其是年轻力量沉心静气,更加努力奋进学习,在其中找寻并实现自我价值,这有利于留住人才,同时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匠人的隐性激励,除厂内本身可作为观光工厂,还可为匠人们提供更广阔的施展平台,提高其认知度,如更多的培训、学习和交流机会(不局限于国内)。
2.延续家风,关注构建家族教育体系
教育一般分为4个层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自我教育。于一个家族而言,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部分,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点。《大学》中提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我国应当充分发挥家族教育实用价值同学校、社会以及自我教育的融会贯通。家庭教育包括子女价值观的树立,人格、体魄的培养,专业素养的培育等。
首先,最基本的便是子女价值观的树立。子女价值观树立的标杆和准则即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家风。习近平同志指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以德治家”名闻古今,一度写下330多封家书,以“八字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为家居之法,一生身体力行教导后代曾氏耕读家风,认为“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 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其次,是后代人格、体魄的培养。人格是内在自我的真实展现,需要多样的文化(如文学等)充实其内生力量;而体魄,顾名思义,相对于人格,体魄即是外在力量的表现。最后,是专业素养的培育。其中不仅包含家族企业相关素质的培育,如家族及家族企业历史教育、家族企业管理等,还包含子女生存于经济社会其法律意识、财商思维的培育等。
人要“嘴尚、心静、形慢”,周美洪提到,无论是周美洪、周健还是歙县老胡开文墨厂的匠人们,都让到访者感到一丝平静,处于和谐的氛围之中。就如同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一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举止、言语、动作或者是整个一家所呈现的风貌,就是这个家庭气象的外在表现。“嘴尚、心静、形慢”正是在周美洪带领的周氏家族中长期形成的一种家风、为我们呈现的周家风貌,它潜在影响着周氏家族的每一个人。周氏家族现已传承至第三代,对第四代的培养已提上家族日程。在延续这样一种和谐家风、关注后代人格培养的同时,也应关注后代专业素养的培育,为未来财富传承抑或后代自身未来发展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