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式和认知引导行为式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j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以及教育体制不断地进行改革,特别是小学教育,对于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素质发展教育起着打基础的作用。小学德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德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小学德育教师应当明确教育主体,小学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们对于德育教育的理解、接受和行为模仿。所谓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情感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本文着重针对小学德育教育的情感进行探索,分析小学德育教育融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提出小学德育情感教育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一、小学德育融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符合国家教育事业对小学德育教学的期盼
  教育部门颁发的《小学德育纲要》文件中明确规定:培养小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具备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小学生处于人生当中心智启蒙阶段,容易受到小学德育教师和其他科目老师的情感影响,作为一名小学德育教师,我们要借助孩子们的这一天性,将情感教育引入到小学的德育教育当中,为培养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打好基础。
  (二)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德育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方法、态度、情感、为人素养等等方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情、心态以及成长。根据小学生的受教育能力和教育程度,教学内容通常很简单,主要是教育方法能否让孩子们全身心接受并真正懂得道理、学得知识。小学德育教师通常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还是沟通,那么在沟通过程中小学德育教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情感倾向很重要。交流过程中小学德育教师能否放低自己的身段或者将孩子们看成小学德育教师的助手,总之小学德育教师和孩子们在交谈过程中是否处于平等的地位,并不是“大人和小孩”“命令和被命令”“单向沟通”的方式。
  小学德育教师在和孩子沟通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倾听,倾听孩子的苦衷、孩子的内心诉求、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和态度情感取向等。慢慢地卸下孩子们的心理防御系统,打开孩子们的心扉,小学德育教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对每个班上的孩子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理解,从而在沟通交流中营造出温暖和谐、积极阳光的学习氛围,搭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成长中孩子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会起到积极推进的作用。
  二、小学德育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实践式教学
  教授德育内容过程中,不能沿用传统教学方式,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单一、守旧的模式,理论上读解字面意思起不到真正的德育教育的目的。比如教师要教授德育章节中的“尊重别人”内容,教育学生懂得并学会尊重别人,那么首先是老师要尊重孩子,与孩子沟通时把他们当作班主任助手来看待,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他们。与孩子互动过程中,通过情感体验,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对方给予的尊重,小学时期的孩子模仿能力极强,在老师以身作则过程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尊重的行为准则。
  (二)认知引导行为式教学
  人的心理结构通常分为三个最重要的系统,即认知、情感、行为系统。认知是指我们对某事或某对象的看法。情感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行为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一切活动。这三个系统,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认知会改变我们的情感,情感会反过来影响认知,而行为会受到认知和情感的双重影响。某知名心理学家曾说过:“认知是情感的源泉,以情感为导向;情感是行为活动的源泉,以行为活动为导向。”在孩子们学习过程中,如果孩子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产生愉悦愉快的心理;反之,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受到阻碍、困难,甚至沒有完成任务时,则会感到痛苦、压抑;当遇到趣味性强的知识点和新事物时,会产生惊讶、好奇的心理。虽然这些心理不直接参与对知识的认知活动中,但是对整个学业阶段会起到爱好增强或减弱、知难而进或知难而退、能否情绪自我调节等作用。所以,重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反应,进行及时正面的引导、梳理和纠正,将孩子们培养成遇到困难阻碍时懂得坚持,心态平稳地进行下去。遇到感兴趣的知识点时,进一步发掘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们的持久专注力。小学班主任教学中合理运用知情同步,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而且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推进提倡的全面素质教育的改革步伐。
  三、结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目前一直大力提倡小中高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型人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掌握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承受能力,在德育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灵活运用情感教育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沟通教育,始终抱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态度,注意在学生们面前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们起到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同时注重教学方式方法是否符合情感教育理念,进行正面的沟通教育。
  【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区新桥小学广东】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向每一位教师发起了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增加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和优化课堂,推动课堂艺术化。由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教学艺术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复习过程中,有效使用记录卡  六年级的科学教学任务繁重,在复习的过程中,笔者大多采用六人小组或者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习应该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当小学生在语文课上出现类似听课不专心、做小动作、说话、睡觉等消极反应,这堂课的效率想必不会高。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所以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就成了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本文从学生、教师和外界因素这三方面来探究小学生语文课堂消极反应的应对策略。  一、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困境  (一)提高学生的课堂自我调控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消极反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教师应当予以重视和落实。尤其要关注和加强天文知识教学,基于有效的天文实践教学带领学生探索宇宙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通过天文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微观与宏观,对于宇宙也有了更强的探索欲望,这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思想可塑性,这个阶段是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并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两者的有机融合不但可以丰富课程资源,同时还可以优化教学形态,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学生道德认知,提高课堂效率。那么,信息技术如何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机整合呢,笔者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整合教材 创设情境  新版道德和法治的教科书内容